□ 通訊員 堯強
深圳東華是山東省駐深“窗口”企業,一直以來緊緊圍繞服務全省重大發展戰略,認真落實山東發展投資集團賦予的內引外聯平臺定位,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職能作用,持續探索以科技園區運營為載體促進魯深兩地產業、科技、人才等創新要素有效對接的市場化路徑,在深圳、東莞、濟南三地建成了總面積達5萬平方米的產業園區,整體入駐率超95%,打造了集酒店、住宅、寫字樓、商務服務、科技孵化器于一體的產業生態,成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初步搭建了魯深兩地協同創新發展的平臺。
作為我國產業園區的發端地,深圳對產業園建設、運營和專業服務組織的發展一直秉持鼓勵、培育和扶持的態度,并出臺相關政策予以實質性支持。產業園區成為深圳經濟發展的空間載體和推動引擎,在深圳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2010 年,深圳東華緊扣深圳市南山區“大孵化器”經濟發展戰略,將原工業廠房升級改造建成東華創業園并投入運營,形成了以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等產業群為特色的新型孵化園區,是南山區授予的首個工業設計類主題孵化器。
近年來,東華創業園積極匯聚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大學工業研究院等科研資源,與南山區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留學生創業園、中國科學開發院等10 多家科創服務機構及創業投資機構建立合作關系,聚焦打造“產學研+孵化+投資”的科創服務平臺,聯合多家風投機構、信用資產評估公司等,搭建專業化創新型科創金融生態體系,為企業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務。

深圳東華創業園
經過多年的發展,東華創業園打造出了富有創新特色的創新載體,擁有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形成了一套創業孵化服務體系,載體內以骨干企業為核心,串聯了上下游產業,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產業鏈條和相關產業的集聚,促進了科技成果產業化。東華創業園建立以來,累計服務入園企業200 余家,現有入駐企業53 家,畢業企業中獲得千萬元以上融資、新三板、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8 家,曾培育出柴火創客空間、仙瞳資本等知名企業和多家創業大賽獲獎企業。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及莞深經濟一體化不斷加深,深圳產業和人才外溢是大勢所趨。東莞市大力實施外向帶動戰略,依托香港、臺灣加工制造業產業轉移的重大機遇,推動了外源經濟和內源型經濟共同發展,形成了以制造業為主,以電子資訊產業為支柱的外向型經濟結構,是國際性加工制造業基地和中國重要的外貿出口基地。
東莞富源工業園位于東莞市黃江鎮,距離深圳市光明新區不足500 米,占地面積4.3 萬平方米,目前已建成面積3.1 萬平方米,主要為工業廠房,入駐企業13 家,其中3 家為高新技術企業。2019 年,園區被評定為東莞市科技企業孵化器,是東莞黃江鎮唯一一家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根據深圳市和東莞市相關政策規劃,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光明科學城、華僑城光明小鎮、星河互聯網小鎮、天安數碼城等項目相繼落戶園區周圍,近5 年內周邊項目投資總額達2500 億元左右。園區擁有寶貴的土地資源,具備建設新型科技服務業平臺的產業與資源獨特優勢。
東莞富源工業園將立足山東廣東省級“雙招雙引”戰略定位,充分發揮“深圳孵化、山東落地、共同培育”的“雙招雙引”和科技孵化功能,打造“研發中試+孵化加速+創業基金+產業運營+循環經濟”產業化和資源化平臺,進一步夯實山東發展投資集團園區運營與內引外聯平臺功能,促進山東企業、灣區企業、科研機構在產品、技術成果等方面合作與交流,積極吸收灣區的資金、技術、人才、企業資源,推動山東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反哺家鄉、回報故土是深圳東華職責與擔當所在。作為我省魯深新舊動能轉換促進中心的運營方,深圳東華深入探索服務我省高質量發展的新機制、新路徑、新模式,努力助推山東加快新舊動能轉換。2019 年,深圳東華積極對接濟南市歷下區國際人才創新中心項目,與歷下區達成合作意向。2020年,組建運營團隊,參與項目競爭性投標工作并順利中標。經過緊張籌備,2021 年9月,濟南國際人才創新中心正式開園運營,魯深兩地合作自此有了“橋頭堡”。
自開園以來,園區緊緊圍繞引進國際人才、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和產業集聚發展,進行了三次集中“雙招雙引”,積極引入“創業齊魯·共贏未來”高層次人才創業大賽和中國·濟南新動能國際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獲獎團隊及國家省市級人才工程稱號獲得者;全方位、多渠道、深層次開展海外合作,引入了國際知名院士團隊、省市外專人才、海外名校留學人才超10 人,其中包括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Charles Mackay;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李永勝研發團隊;中央組織部重點支持的人才計劃人選、美籍科學家王玉國;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人選、泰山學者(海外特聘)專家、濟南市“5150”高層次人才張林雪梅;李勝泰山學者工作站及多位泰山產業領軍、泉城產業領軍人才團隊。目前,共有35 個人才項目入駐園區,其中市級瞪羚企業1 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 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2 家、外資企業4 家。
一年來,濟南國際人才創新中心堅持精準化服務企業、精細化管理園區,創設了園區、政策、基金、智庫、平臺等“五位一體”的海內外高層次人才、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產業化及科創金融新生態,舉辦了路演、沙龍、培訓等主題活動30 余場,近期順利舉辦了兩場“海聚歷下·濟南歷下國際會議月”活動,同時持續為入駐企業提供綜合性知識產權保護服務,成功獲批首批“山東省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園區還不斷加強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在園區建立成果轉化基地,山東大學周軍教授創辦的山東亞歷山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入圍國家工信部人工智能創業創新任務揭榜掛帥項目,成為園區與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典范。2021年度,入園企業注冊資金5.21 億元,總產值1.2 億元,融資金額1650 萬元,實現稅收260 萬元;新增專利26 項(含授權)、軟著54 項、科技成果8 項。

東莞富源工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