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迎春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傳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紅色文化是精神支柱、精神基石,是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核心要素。作為社會主義公共文化體系的重要一環,公共圖書館應利用自身優勢加強紅色文化建設,做好紅色資源開發、管理和利用,為廣大民眾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引導廣大民眾自覺向紅色文化、先進文化靠攏,堅定地樹起傳承紅色文化的大旗,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貢獻力量[1]。
紅色文化即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百年革命、改革和建設的過程中創造的強大精神與偉大實踐,其包括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兩大類型。在紅色文化傳播中,公共圖書館具有以下突出作用:
公共圖書館是信息、知識、文化的匯集中心,保存資料是公共圖書館的基本功能之一[2]。紅色文獻資料是紅色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社會價值,公共圖書館內保存著大量黨的宣言公報、會議紀要、影音資料、紅色文獻等,為紅色文化傳承奠定了重要的基礎[3]。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第三條規定:公共圖書館應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革命文化。紅色文化記錄了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弘揚和傳承紅色文化,是公共圖書館的法定職能、必然選擇。
公共圖書館具有強大的信息服務能力,可以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搜集、整理、再加工,并開展文獻借閱、文化展覽、閱讀推廣等活動,促進紅色文化的傳播和交流[4]。
在大數據環境下,信息傳播越來越快捷,當代人得以更好地理解革命先烈的奮斗歷史,為紅色文化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但各種外來文化的強勢入侵也極大地削弱了紅色文化對群眾的影響力。當前,公共圖書館在開展紅色文化傳播工作中仍面臨諸多困難。
公共圖書館藏有一定的紅色文化資源,但館藏量較少,占總館藏量比重小,主要分布在舊書庫、過刊室、地方文獻室、典藏室等處,且只能提供在館查閱服務,難以滿足讀者的多元化閱讀需求[5]。也有的紅色文化資源陳舊、破損嚴重,或更新緩慢,難以繼續向讀者提供查閱服務。
通過走訪和讀者調查發現,公共圖書館在搜集和整理紅色文化資源方面面臨多重困難。一方面,雖然散落在民間的紅色文化資源較多,但搜集整理難度大;互聯網上的紅色文化資源總量雖多,但具體到某地區、某類型的紅色文化資源上時,則難以從海量數據中檢索出符合要求的紅色文化資源[6]。另一方面,公共圖書館文獻系統普遍不完善,系統內資源以使用率較高的學術文獻、專業文獻為主,使用率較低的紅色文獻資源則很少。受紅色文化館藏量少、搜集難度大等因素的影響,加之挖掘力度也不足,故難以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影響力。
打響紅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對紅色文化的傳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公共圖書館普遍采用在紅色紀念日舉辦各種活動的方式來推廣紅色文化,如紅色經典書目閱讀推薦、紅色文化展覽等,但內容和形式較為單一,影響力較小,紅色文化傳承的技術手段不夠靈活,預期效果不理想。
紅色文化教育活動形式大于內容已成為一大弊病。當前公共圖書館的紅色文化教育活動象征性突出,內容不夠豐富、形式不夠多樣,完成政治任務的目的性突出,教育效果也不理想。總體來說,公共圖書館在傳承紅色文化方面的職能還未得到有效挖掘。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整個世界被互聯網連接起來。發達國家將本國意識形態、文化理念灌輸給世界各國,達到文化滲透、文化控制的目的。我國民眾普遍對西方國家的真實情況不了解,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甚至對紅色文化產生質疑,其價值觀、世界觀受到了負面信息的影響,導致紅色文化的傳播受到阻礙。
另外,一些消極、庸俗文化的傳播也給紅色文化的傳播造成了很大的障礙,如消費主義、功利主義、享樂主義等文化的傳播導致人們的道德觀念變得淡漠,紅色文化被很多人認為“不合時宜”,甚至部分人抹黑革命英雄等,給紅色文化的傳播造成了不利影響。
資源、平臺、服務是公共圖書館的三大核心要素。在大數據環境中,公共圖書館要想實現紅色文化的有效傳承,可以從這三個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1.積極搜集散落文獻,做好文獻整理工作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百年歷程中帶領中國人民創造的獨特文化,也是激勵中華民族奮勇前進的精神力量,傳承紅色文化是弘揚民族自信、堅守紅色底蘊的內在要求。公共圖書館應增加資金投入,積極征集、搜集散落在民間的紅色文獻并建立長效征集機制,增強各類資源的完整性、連續性。同時,要加強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整理和開發,為紅色文化傳承奠定堅實的基礎[7]。自2018年以來,閩清縣圖書館積極開展地方文獻資料征集工作,工作人員深入縣級機關單位、街道辦、學校、園區、景區等,積極走訪各界人士,截至目前已收集整理閩清革命斗爭史料、地方志等30余種,上百冊,圖書館還專門設立地方文獻閱覽室,整理地方文集、著作,供讀者借閱,有效豐富了館藏資源,也為紅色閱讀推廣服務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通過技術整合資源,建立紅色數字資源庫
建設數字資源庫是保護紅色文化資源的有效方式,公共圖書館可對各地的紅色文獻、紀錄片等資料進行數據挖掘、整理,建立基礎數據庫,再借助3D影像、人工智能、VR網絡虛擬現實技術等將紅色文化資源轉換成三維再現數據等格式,形成有特色、有創意的數字化紅色文化產品,不斷提高紅色文化數字資源庫的利用率[8]。例如,閩清縣圖書館從2017年開始與某公司合作,搭建線上閱讀平臺,并在微信公眾號、移動圖書館等新媒體上推出黨史上的今天、紅色故事繪、黨建閱讀云、移動閱讀、活動宣傳等功能,形成了一體化的數字閱讀體驗空間,并利用遠程傳輸技術統一放送各類數字資源,從而大大豐富了讀者互聯網數字閱讀的體驗,對紅色文化的推廣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3.深度開發館藏資源,開展多樣化的文化活動
公共圖書館在完成紅色文化資源征集和整理后,更重要的是進行后續開發利用。公共圖書館可對實體文獻、數字圖書等形態的紅色文化資源進行解釋、編輯、匯總、展示,生動詳實地向讀者展示紅色文化資源記錄的內容,利用紅色文化資源開展多樣化的文化活動,服務廣大讀者。閩清縣圖書館依托館藏資源開展“童心向黨 禮贊盛世華誕”閱讀活動,通過紅色主題連環畫的閱讀與分享,讓孩子們感受到中國獨特的文化藝術之美,點亮了孩子們的愛黨愛國紅心。該館在有效利用館藏資源的同時,還在微信公眾號上開放了線上連環畫資源,方便讀者隨時隨地閱讀。此外,還利用合作公司提供的線上紅色試用資源為讀者服務,起到了良好的文化推廣和傳承的效果。
1.構建紅色文化資源平臺
紅色文化是黨在百年艱苦奮斗中形成的寶貴財富,在現代科技不斷發展的今天,紅色文化的傳承不能僅靠櫥窗里的一根扁擔、一雙草鞋、一件舊衣的靜態方式進行,而是要順應時代潮流,運用新科技手段傳承紅色文化,讓紅色文化滋潤人們的心靈。公共圖書館應利用數字媒介傳播范圍廣的優勢,著手構建紅色文化數字共享平臺,推動主流數字媒介間的合作共享、層級交流,推動文化資源共享共建。
2.豐富紅色文化服務方式
一是建設主題場館,提供紅色文化資源借閱、參觀、學習等活動,滿足人們一站式閱讀紅色文獻、文化產品的需要,也可像紀念館、革命遺址一樣提供參觀休閑服務,推動紅色文化資源共建共享,持續開放。
二是建立數字化移動紅色圖書館,打通紅色資源借閱“最后一公里”,并拓寬公共圖書館的覆蓋范圍。公共圖書館可利用流動服務車前往學校、機關、社區等地為不便到館的人群提供紅色書刊閱讀、紅色文化體驗等一系列服務,將服務推向城鄉基層。閩清縣圖書館采用的流動服務車配備了電子書借閱屏和電子書借閱機,分別添加了黨建等類型的電子書籍,讀者只要輕松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將“想聽的”“想看的”“想用的”信息下載到自己的智能手機里,把圖書館“帶走”,使讀者隨時隨地就能閱讀“帶走”的圖書、資料,廣受讀者歡迎。
三是開創合作機制,不斷拓寬紅色文化活動的渠道。公共圖書館可與其他場館進行合作,如與當地革命紀念館、革命博物館、烈士陵園、黨史館等合作,組織活動了解紅色文化、學習紅色歷史、延續紅色精神,拍攝愛國主義教育系列短片,講解紅色歷史,參觀革命文物展覽,制作一些個性化的紅色文化宣傳視頻等,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助推公共圖書館紅色文化傳承。閩清縣圖書館與閩清某中學圖書館搭建合作機制,共同開展“品讀紅色經典,傳承中華優秀文化”活動,吸引了社會各界人士到場,通過問答、分享、跟讀、解讀等方式帶領讀者品讀紅色文化,有效提高了讀者的紅色文化意識。閩清縣圖書館還積極推動農家書屋建設,累計建設農家書屋300多個,配備各類圖書,其中就有不少紅色書籍,實現了縣、鎮、村全覆蓋,解決了群眾借書難、讀書難的問題,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閱讀的樂趣,有效助推了紅色文化的普及。
四是將各類日常業務與紅色文化推廣相結合。借閱、參考咨詢等是公共圖書館的主要業務。公共圖書館可在開展這類業務時,向讀者提供紅色文化資源,如紅色資料宣傳手冊、動態簡報等,并利用重要紀念日、重要節日開展線上線下紅色文化主題的朗讀、展覽、圖書閱讀推薦等活動,促進紅色文化的推廣與傳播。
針對其他強勢文化的入侵,有必要在全社會范圍內開展紅色閱讀推廣活動,并不斷提高讀者服務能力。
1.深入開展讀者調研和服務
服務是公共圖書館的核心職能,公共圖書館應通過多元的服務內容和服務手段為讀者提供優質服務,滿足讀者的多樣化閱讀需求。圖書館可通過信息化手段開展讀者調研,深入了解讀者對紅色文化資源的閱讀需求,有針對性地豐富館藏資源。同時,針對讀者反饋對服務方式進行調整和優化,不斷豐富讀者閱讀體驗,促進紅色文化推廣工作有序開展。
2.組織多樣化的閱讀推廣活動
一是組織開展多媒體閱讀推廣。互聯網技術的進步使得智能手機高度普及,人們可以通過各類手機程序、網站獲得所需信息,這為開展紅色閱讀推廣工作提供了有利條件。公共圖書館可通過新媒體開展紅色文獻閱讀推廣活動,如在微博、微信公眾號開設“品味紅色經典”欄目,向民眾推送紅色經典作品,通過設置評論、點贊、轉發、投票等環節提高讀者參與積極性。公共圖書館也可以將線上和線下活動結合起來,借助音頻、動畫、微電影等方式開展閱讀推廣。例如,閩清縣圖書館2017年開始與某公司合作,在微信公眾號和移動圖書館以及館內閱讀屏上都設置紅色閱讀推薦專區,多渠道多方位推廣各類紅色數字資源,打造可以免費在線收聽的有聲圖書館,大大豐富了讀者通過互聯網進行數字閱讀的體驗,起到了良好的閱讀推廣效果。
二是建立閱讀推廣長效機制。建立常態化閱讀推廣服務機制,打造政府提倡、統籌安排、全民參與的紅色經典閱讀推廣活動,讓更多市民邁進圖書館的大門,感受閱讀的快樂,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讓閱讀紅色經典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生活方式,讓閱讀成為人們廣泛化、常態化的重要活動。通過大力推廣和宣傳閱讀理念,構建提倡閱讀、傳播知識、弘揚社會文明的社會風氣。
總而言之,一個民族和國家的興盛離不開文化的繁榮。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在大數據環境下,公共圖書館要依托大數據技術開展紅色資料收集與管理、紅色文化傳承與弘揚、紅色文化服務與體驗等活動,切實保護好、管理好、傳承好、運用好紅色文化資源,不斷增強紅色文化的影響力和感召力,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構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體系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