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一騰
(伊犁師范大學 電子與工程學院, 新疆 伊寧 835000)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社會不僅要求工程師掌握精湛的技術,還需要工程師在處理復雜的工程問題時,基于內在的責任感、價值觀和倫理道德意識,面對工程可能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造成的影響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和決策。 這就促使工程師學習工程倫理知識,應用工程倫理原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貫穿于工程師成長和發展全過程的工程倫理教育應該從源頭抓起[1]。作為工程師隊伍重要的后備力量,工科大學生接受適當的工程倫理教育非常必要。 自加入《華盛頓協議》后,工程倫理教育就成為了培養符合我國國情且國際認可的工程人才的重要內容。 工程倫理教育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定內容,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工學類專業課程,要注重強化學生工程倫理教育,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2]。 西北邊疆是我國最為重要的能源與基礎物資保障基地, 是我國大型工程建設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西北邊疆高校開展工程倫理教育對培養德智兼備的工程人才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西北邊疆高校研究生階段的工程倫理教育已全面開展, 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成果與特色, 但本科階段的工程倫理教育因種種原因仍不完善。 專業實踐課程是培養工科專業大學生創新創造的主要課程,大學生學習興趣高,動力足,在這類課程中融入工程倫理教育更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新背景下,挖掘符合高校實際的工程倫理教學內容,將工程倫理教育融入專業實踐課對提高大學生的工程倫理意識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在新工科視角下,孫麗麗[3]認為培養卓越的工程師需要完善的工程倫理保障。 工程倫理教育的主要問題是特色性不強,提出探索建立多樣的教學模式,根據高校實際編寫校本教材。 從專業建設和發展的角度,孔玲玲[4]認為工程倫理教育是培育工程人才必不可少的環節, 以電氣工程專業為例分析了工程倫理教育存在的教學資源不足以及師資隊伍不專業等問題, 提出建立多層次立體的工程倫理教育保障體系。在工程倫理與課程融合的視域下,陳東毅[5]分析了我國高等院校工程倫理教育普及慢和落地難等問題,結合電氣照明設計實訓課程,研究了線上學習、線下實踐、成果評價流程的可行性并付諸實踐,認為工程倫理可以銜接并融入實踐課程。 在工程倫理案例教學研究方面,陳雯[6]認為工程倫理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提高學生工程倫理實踐能力, 而案例式教學方法是實現工程倫理學以致用的重要手段, 提出構建跨域與高階相結合、自主與互動相依靠、評價與分析相促進的工程倫理案例設計架構方法。何菁[7]認為案例教學是開展工程倫理教育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 針對案例教學易流于道德說教的問題,提出應用“識別-反思-內化-建構”模式取代傳統教學案例的價值設計, 讓大學生通過工程倫理實現知識反思、內化直至行為轉化。 在課程思政大背景下,崔繼馨[8]認為工程倫理可以契合課程思政建設,應該成為工科大學生的第一課。 可以通過整合教學資源和豐富教學案例等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王秋輝[9]認為工程倫理教育與課程思政教育具有緊密的聯系, 分析了工程倫理教育目標不明確等問題,提出政府建立健全制度,高校和社會構建大思政教育體系和思想文化陣地的改革思路。
開發西部, 做強西部是黨中央和政府作出的重要決策。 隨著西部大開發的深入實施, 西北地區發展不斷加快,縮短了與中東部地區的差距,在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以新疆為例,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供應。在工程建設方面,新疆擬加快吉木薩爾等多個大型油氣田建設, 在南北疆建立多座大型煤炭煤電煤化工基地, 推進風光水儲一體化清潔能源發電示范工程,加強風電和光伏關鍵零部件的開發能力,加快鐵路、公路、機場建設與改造進程,僅2022 年就有370 個重點項目開工,總投資超過2 萬億元。 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因地理位置等多種因素,新疆缺乏工程教育的文化底蘊,新疆本地高校在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情況下,把工程人才的理論與技術素養形成作為重要教育目標, 缺乏對工程人才軟實力的培育, 面對工程教育向全方位立體化發展的趨勢以及新疆快速發展的經濟形勢, 本地化培養的工程人才越來越難以達到企業對高素質工程人才的要求。
以伊犁師范大學為例, 開展工程倫理教育面臨兩個問題。首先是缺乏開展工程倫理教育的師資。工程倫理不但與哲學社會科學相關,也涉及到自然科學,屬于典型的交叉學科領域, 這對授課教師的能力與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作為師資缺乏的邊疆高校,招聘專業對口的授課教師難度較大, 培養哲學社會科學或者自然科學教師轉型為工程倫理授課教師也需要較長的時間。 第二個問題是工程倫理的部分內容已經包括在課程思政教育之中,但是知識點零碎,沒有形成層次清晰的知識框架,教育效果差強人意。
讓專業課教師研究工程倫理教育內容與方法, 構建工程倫理教學框架, 精選符合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教學內容, 利用專業實踐課易與工程倫理教育結合的特性開展知識融合教育是解決上述問題的主要思路。
開展工程倫理教育有助于工科專業深化工程內涵。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公布的工程教育認證標準明確將工程倫理中的工程與社會、 環境和可持續發展以及職業規范等內容作為重要的考核標準。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實施方案(2021—2025 年)》將“三全育人”與通過認證(評估)專業占比作為必選考核指標, 明確要求工科專業實踐教學學分不得低于總學分的25%。 這些都為工程倫理融入專業實踐課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同時可以看出在工科專業建設中開展廣泛而深入的工程倫理教育是大勢所趨。
伊犁師范大學工科專業大學生只有極少部分選擇繼續深造,大部分學生本科畢業后都會選擇就業,源源不斷的畢業生為伊犁周邊14 個國家級和自治區級工業園區以及霍爾果斯口岸高新產業提供了持續的人才支持。 根據當地經濟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 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與創新創造能力成為了工科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而專業實踐課是學生了解工程原理、掌握工程工具、理解工程流程,形成工程素養的重要課程,是達成上述目標的重要抓手。 因此, 在國家和教育部相關要求的基礎上,學校進一步加大了對專業實踐課的投入力度,課時比例不斷增高,開展形式不斷豐富,學生參與的熱情不斷增強。本科大學生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思維豐富且活躍,傳統的說教式教育很難讓大學生入腦入心。利用實踐課豐富多彩的形式,融入工程倫理教育案例,引導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思考工程師所具有的責任,做到思、學、做相結合,可以起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有助于大學生形成工程倫理意識, 在學生進入社會前打下較為扎實的思想基礎。
在工程倫理教育內容選擇上,主要考慮兩個方面。首先是知識點的選取。 完整的工程倫理教育面向所有工科專業,知識點全面且通用性強,涵蓋了道德框架、工程倫理規范等多個方面的內容, 需要高校專門開設工程倫理課程,但對于軟硬件資源缺乏的大學來說,開設獨立的工程倫理課程難以實現, 這就需要綜合考慮當地經濟與教學實際等因素,重新構建知識框架,對知識點進行合理的取舍。根據新疆整體經濟發展形勢,基于伊犁地區相關產業發展規劃,結合工科專業實踐課教師的知識儲備情況,可以將職業倫理規范與內部社會責任作為主要講授內容。 第二是案例的選擇。 好的案例能夠讓大學生感同身受, 激發學習興趣。 目前教材中的案例追求與知識點匹配,具有較好的通用性,但案例普遍偏大,選取的負面案例較多,案例距離生活生產太遠,這讓大學生群體很難對工程倫理教育引起持久的共鳴。 根據伊犁師范大學工科專業大學生的學習特點, 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在工程建設領域的成就,可以選擇小的、充滿正能量的以及貼近生產生活實際的案例, 重點關注新疆的工程人員在愛國主義與責任擔當方面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職業道德
敬業愛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 是從職業道德層面對公民提出的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要求。無論從事何種工種,工程人員應本著“工程造福人類”和“技術服務社會”的原則,熱愛本職工作,勤勉勞動,努力鉆研,具備克服困難的決心、勇氣和毅力。 針對伊犁師范大學工科專業以電為主的特點, 有針對性的選擇在電領域就業學生的先進事跡作為案例講解, 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在了解以后要從事職業和崗位性質的同時,深入思考如何做,如何向榜樣學習。
案例:伊犁師范大學2017 屆畢業生張某某就職于國家電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入職后在距離察布查爾縣40公里外烏孫山腳下的加尕斯臺村工作。 這是縣域內最偏遠的一座供電所,自然環境惡劣,在生活上用水都非常困難。 面對這樣的環境,新進人員不斷申請調離。 張某某面對艱難的生活環境沒有退卻, 通過自己過濾泥沙水等方式解決了喝水難等問題。 供電所所在地少數民族客戶比例較高,面對語言不通的問題,他自學維語,基本解決了與客戶溝通困難的問題。 艱苦的條件讓張某某在工作中快速成長和進步,工作能力得到了公司的認可,技術能力得到了客戶的好評。
案例二:愛國主義
技術沒有國界,但是工程人員是有祖國的。作為具有工程倫理意識的現代工程技術人員, 必須將愛國主義內化于心,始終堅持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石油是保障工業生產運行的重要原材料,是保障國家安全的重要戰略物資,提高石油自給率是保障國家安全的重要手段。 新疆是國家重要的石油開采基地, 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大工程建設中, 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將國家利益置于首位的模范,這些都是極具教育意義的典型案例。
案例:瑪湖油田是新疆油田公司發現的10 億噸級礫巖油田,是近年來發現的較為罕見的石油富集區帶之一。從2017 年開始,6000 多人的專業隊伍奮戰在瑪湖地區,不分晝夜的開展油田建設會戰,經過5 年的努力,設施齊備功能完善的現代化礫巖油田建成并投入使用。 至2021年,瑪湖油田累計生產原油超過了800 萬噸,預計到2025年原油年產量可超過500 萬噸。 瑪湖油田的建成提高了我國的能源自給率,它是我國工程人員心系祖國發展,面對復雜問題攻堅克難的典型工程。
工程倫理教育內容豐富,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根據伊犁師范大學工科專業的定位及大學生的學習特點,結合地方經濟對工程人才的要求, 在專業實踐課程中融入精選的工程倫理知識點, 選擇易于觸動大學生情感的案例,能夠有效地提高工程倫理教育的質量,對培養面向地方經濟的高素質工程人才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