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剛
(和田師范專科學校,新疆和田 848000)
“一帶一路”倡議自誕生以來,就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并且得到了沿線國家的支持。據國家發改委的統計結果,截至2020年9月,我國已經在“一帶一路”倡議實施過程中與30 個國際組織和138 個國家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可以看出,國內的“一帶一路”倡議已經取得了重大的發展成果,同時也為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推廣和交流創造了良好的機會。目前我國處于國際化發展趨勢之下,提升自身的文化綜合實力和文化自信至關重要,“一帶一路”背景下加強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體育文化的國際推廣和交流是一種有效手段,既能夠充分響應“一帶一路”的戰略需求,同時也可以促進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該文將針對“一帶一路”背景下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國際交流與推廣進行詳盡闡述:首先針對其時代意義進行介紹;其次分析推廣和交流過程中存在的制約因素和困境;最后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建設性的工作開展意見和對策,旨在為這項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一帶一路”倡議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和全面性,需要沿線區域和國家進行合作和配合,而在這一過程中,文化的交流和互鑒能夠發揮出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夠在“一帶一路”背景之下,在全球化和國家化的背景下加強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國際推廣和傳播,不僅能夠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和國際話語權,同時也能夠使得與“一帶一路”倡議相關的其他國家愿意了解中國文化,并且逐漸認可中國文化。簡單來說,“一帶一路”的中華民族傳統體育國際交流和推廣的強化,能夠使國際友人快速了解中國[1]。
從“一帶一路”倡議自身的角度來說,其貫穿于歐亞大陸,涉及多個不同的國家和區域,而這些國家的地理、文化、宗教等多個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差異性,這不僅阻礙了各國文化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對于“一帶一路”倡議的貫徹落實也是極為不利的。因此,中國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需要重視沿線國家的文化差異性,使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變為一把重要的鑰匙,最終開啟“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深度合作交流的破冰之舉。
面對日益復雜和多變的國際形勢,中國逐步采取了多樣性的柔性對外交流政策,加強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國際推廣和交流也可以列入其中,并且這種跨越種族、語言和意識形態的外交模式,能夠極大地促進“一帶一路”倡議的貫徹和落實[2]。
近年來,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在國際層面的核心競爭力也有所提升,這使得“一帶一路”相關的部分國家產生了“中國威脅論”的恐懼。因此,在推廣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體育文化的過程中,要能夠將文化自身所具備的柔性特點進行發揮,從而消除不同國家所產生的焦慮情況,使國家之間能夠在“一帶一路”倡議落實過程中構建互相包容、信賴的文化交流體系,維持不同的民族伙伴關系,建構超越現實邊界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其實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主要目標之一。
任何發展戰略歸根結底都是為廣大的人民群眾、人類而進行對應服務的,因此在“一帶一路”倡議推進的過程中,需要沿線各個國家和人民群眾的信任、理解、尊重和包容。在強化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國際推廣和交流的過程中,能夠建立信任共識、尊重文化差異的良好環境,消除文化的誤讀,實現不同國家人民群眾民心的相同[3]。
具體來看,“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國際推廣和交流主要能夠起到以下兩個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是能夠增進相關國家人民群眾的友誼;二是創造各國之間經濟、文化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條件。
首先,“一帶一路”倡議并不是專屬于我國的發展戰略計劃,而是涉及沿線區域內的多個國家。目前來看,中西方之間的體育文化差異性明顯,傳統體育文化更甚。例如,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強調“天人合一”“動靜結合”,而西方的體育文化恰恰相反,強調體育過程中的個性和自由,側重于突破運動者自身的局限性,征服自然。由此可見,中西方之間的傳統體育文化之間的差異性給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國際推廣和交流帶來了比較大的難度[4]。
其次,就目前來看,“一帶一路”背景下,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實際的國際交流與推廣過程中,其整體上停滯狀態比較明顯,而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與目前的交流、宣傳、傳播中內容的缺失和單一狀態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系。例如,目前國內優秀傳統體育文化的交流和推廣幾乎都由官方組織進行,導致內容、形式上都是相對單一,并且整體上依舊是中國式思維,沒有與沿線國家的文化習俗、信息接收習慣等多個方面進行融合,自然就難以在短時間內取得相對應的推廣和交流效果。
最后,相關綜合性專業人才資源的匱乏也是“一帶一路”背景下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國際交流與推廣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簡單來說,“一帶一路”背景下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國際交流與推廣的工作環境和內容發生了比較大變化,需要綜合素質水平較高的專業人才,同時還需要其對沿線國家的宗教、文化、體育等多個方面具有一定的了解。而目前來看,相關人才的數量并不多,導致這項工作在人才資源方面受到了比較大的限制,這也是相關工作長期未能達到理想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5]。
任何工作、計劃的落實都并非一蹴而就的,對于“一帶一路”背景下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國際交流與推廣來說也是一樣的。目前這項工作遇到的困難因素較多,其中既包含社會因素的影響,也包含國家政策導向的制約。針對現有的諸多問題,主要應從以下幾種途徑解決。
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除卻盤活國內的經濟發展以外,另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向世界展示出中國的互信互助、共同發展和和平共處的新時期大國形象,使得各國都能夠共同繁榮實現發展。而在這一過程中,目前還缺少一個穩定得體的溝通交流的橋梁。各國都具有自身特色的體育文化,中華民族體育文化亦是如此,因此可以以體育文化為重要的載體,促進沿線國家進行積極的文化溝通和交流,從而促進“一帶一路”倡議的逐步推進。為此,在后續的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國際推廣和交流過程中,需要使體育文化成為一個良好的紐帶和橋梁[6]。
首先,在推廣和交流的過程中,需要及時地轉換話語風格,在促進國內體育文化推廣的同時,還需要尊重其他國家的主權、民族風俗和宗教信仰。例如,需要謙虛學習其他國家的文化,取長補短的同時還需要堅持“求同存異”,從而使得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成為一種力量,推動沿線不同國家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其次,在國際化背景下進行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推廣和交流,勢必會遇到諸多的文化差異方面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需要保持開放、包容和理解的態度,并且以宗教信仰為切入點,促進不同國家的文化交融和學習,這對于我國傳統體育文化的推廣和交流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
最后,體育文化雖然具有國界之分,但是從整體上來說,體育文化是一個宏觀的“大整體”,可以借助這一點強化沿線國家的體育文化交流和互相學習,譬如促進中國太極、印度瑜伽、蒙古摔跤等體育項目的文化交流和互相學習,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互相做到劣勢彌補、優勢發揮等,使體育文化成為沿線各國人民群眾互相交流和學習的重要橋梁。
“一帶一路”倡議是一項系統性較強、全面性較強的計劃,需要時間較長、堅持不斷地進行落實和推進,而加強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推廣和交流作為一把重要的鑰匙,自然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也需要保持“常態化”的發展[7]。
首先,需要加強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推廣和交流,使得國內的少數民族體育文化能夠真正意義上走出去,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也有利于推進與“一帶一路”倡議周邊國家與鄰為善,與鄰做伴,目前在“一帶一路”倡議過程中已經開始通過孔子學院、體育名人和影視拍攝等方式,推廣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后續的發展過程中依舊需要繼續進行貫徹和落實。其次,在實現體育文化推廣、交流的常態化發展的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項手段就是各項不同體育賽事的舉辦。相關研究和調查發現,在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具有很多相似的傳統體育項目,后續的推廣和交流過程中就可以以此為基礎舉辦不同規模的體育賽事,在比賽的過程中進行不斷的溝通和交流,從而促進中國和其他沿線國家的體育文化的國際化傳播。最后,在“走出去”的常態化發展原則基礎之上,還需要長期堅持“請進來”的原則,需要積極邀請其他國家到中國進行傳統體育文化的交流和訪談,進而形成全新的體育文化傳播格局,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民群眾的互相溝通和交流。
伴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水平的快速提高,文化傳播、宣傳的載體、方式、機制等都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這一點也會對“一帶一路”背景下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國際交流與推廣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針對這種情況,在后續的發展過程中,需要積極打造多元化的傳播渠道,積極實施新型傳播模式、手段等的運用[8]。
首先,在傳播模式的創新上,需要重視傳播區域和對象的文化差異,針對傳播的內容和目標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工作,實現針對性和差異化的傳播模式,使得沿線不同國家人民群眾的信息接收需求得到有效的滿足。
其次,在如今自媒體發展迅速的背景下,需要充分利用好“互聯網+”的優勢,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B 站等在國際背景下相對流行的自媒體平臺進行國際體育文化的宣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跨境傳播。
再次,還需要依據實際情況,開發多渠道的交流模式,促進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其他國家傳統體育文化的交流和溝通,在不斷的溝通過程中實現彼此之間的促進,這對于沿線國家的體育事業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例如,中國每年舉行多項國際馬拉松比賽,吸引了一大批沿線國家選手前來參與,其中媒體、賽事等均可以作為有效的載體,推動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國際溝通和交流。
最后,還需要創新多渠道的傳播手段,促使傳播渠道多元化,這樣才能將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魅力、價值、作用等完全體現出來,從而展示中國的魅力。
我國發展歷史悠久,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誕生了諸多的傳統文化類型,傳統體育文化正是其中之一,并且具有極強的代表性。而在進入新時期的發展之后,國內的傳統文化包括傳統體育文化[9],既遇到了一定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甚至很多傳統體育文化在全球化和國際化的背景下,正在面臨遺失的風險。因此,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之下,一方面需要強化我國優秀傳統體育文化的推廣和交流,另一方面還需要重視其保護工作,加強保護意識和能力。
首先,在目前互聯網高度發達的時代,需要充分利用好各類短視頻平臺和微博等平臺,使得外國友人能夠更加清晰、直觀地了解我國優秀傳統體育文化,同時還需要進行一定的宣傳工作,使得國民群眾能夠認同傳統體育文化,并且自主、自動地參與到保護工作當中。
其次,由于傳統體育項目多數情況下是以身體的展示、演繹表現出來的,因此在新時期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保護工作過程中,需要跳出文字、圖片等傳統展示手段,使用現代的視聽技術,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進行全方位的保護和繼承。
最后,還需要加強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10]。21世紀的發展和競爭,歸根結底來說就是人才的發展和競爭。目前來看,“一帶一路”背景下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國際交流與推廣還缺少綜合素質達標的專業人才。為此,在后續的發展過程中,依舊需要重視相關人才的培養,包括繼續加強校企合作、企業內部的人才培養等,使得傳統體育文化的保護、繼承、宣傳等多個方面得到人才資源的強大支持,這樣才能快速起到相對應的效果和作用,對于“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也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針對“一帶一路”背景下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國際交流與推廣的相關研究和分析,從文中闡述內容中能夠看出,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國際化推廣和交流對于“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但是受各種因素的影響,這項工作目前還存在著較多的限制。在這種情況下,后續依舊需要不斷地進行探索,最終找到適合“一帶一路”背景下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國際交流與推廣的方式、理念、機制,從而助力“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