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興縣應急管理局 孫行剛
近些年來,在社會經濟穩步發展的背景下,我國各地基層建設事業逐步完善。其中,對于基層應急管理部門來說,主要負責突發公共事件的處置,比如火災、礦難、海難、交通事故等。但是,從現狀來看,部分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工作開展期間,仍存在一些較為明顯的問題,比如:資金投入有限、應急管理主體責任不明、專業人才缺乏等[1]。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提升基層應急建設管理能力水平。本文圍繞“加強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及提升基層應急管理水平”展開分析研究,價值意義顯著。
在基層應急建設管理工作開展期間,要想使應急觀念、應急準備、應急處理工作順利、有序開展,其前提便是提升管理能力建設水平,這樣才能夠使廣大人民群眾的人身安全及財產等得到有效保護。
與此同時,做好基層應急建設管理工作,有助于應急管理組織體系的建立,比如為滿足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實際需求,對地震救災、防汛防旱、火災防治、救災預案、救災保障等工作進行合理人員設置,然后對突發事件防范及處置加以明確,從而有助于發揮應急管理組織體系的職能作用,使突發事件的防范及處置工作質量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此外,基層應急建設管理工作的開展,少不了應急救援隊伍的充分支持,可通過開展深入調研活動,對各隊伍的應急救援能力進行全方位掌握,進而有助于應急救援隊伍工作機制的構建,使各應急救援隊伍能夠為相應服務轄區提供有針對性的救援服務,進一步提高應急救援服務工作的質量水平。
總體而言,無論是從宏觀層面,還是微觀層面,基層應急建設管理工作的開展均顯得非常有必要,需積極做好此項工作。
在基層應急能力建設管理工作開展期間,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指導,對十九大有關“健全公共安全體系,提升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的相關要求進行全面深入貫徹,并結合地區具體情況、災害事故特點,以基層、基礎為著手點,做好基層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工作,使生產安全事故、各類自然災害的應急處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為了提升基層應急能力建設管理工作的規范性及科學性,在實際工作開展期間,需遵循一些基本工作原則,具體包括:
(1)以“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為基礎原則。對于各地應急管理部門,需做好資源統籌工作,積極開展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工作,提升基層應急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效性[3]。同時,重視各方力量的積極調動,樹立以消防救援大隊伍為主、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良好工作氛圍。
(2)以“典型示范,以點帶面”為核心原則。對基層應急能力建設過程得出的經驗、有益做法進行及時歸納總結,對工作規律進行探索,并積極推廣應用,使其輻射帶動作用充分有效地發揮出來。
(3)以“動態管理,優進劣出”為重點原則。將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工作突出的單位列為示范點,采取動態管理模式。若示范帶動作用發揮不夠突出,則需取消其示范點資格。此外,需不定期開展督導檢查工作,以此使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工作能夠順利、高效開展。
基層應急能力建設管理是一項系統化的工作,從現狀來看,此項工作開展期間仍存在一些較為明顯的問題。具體而言,主要涉及如下問題。
在構建基層應急部門的基礎上,工作量不斷增多,但在資金投入上卻有限。眾所周知,應急管理工作存在很強的機動性,但在建設資金缺乏的情況下,基層的救援裝備數量有限,則應急救援組織實戰工作需求難以得到滿足[4-5]。與此同時,目前下的應急救援指揮、通信技術、裝備均顯得較為滯后,現代化水平不足,在此情況下,應急工作的開展便會受到很大程度的阻礙,進一步使基層應急能力的提升受到嚴重影響。由此可見,在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工作開展期間,投入充足的建設資金顯得至關重要。
從現狀來看,一些部門在應急管理主體責任方面存在不夠明確的問題。尤其是在機構改革背景下,對于應急管理部門來說,需做好相關突發事件的統籌、指導、協調等工作,包括安全生產突發事件、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等。然而,處于部門協作分工過程中,相關主管部門在應急管理職能方面存在一定的認知誤區,對在應急管理工作中的主體責任不夠明確,實際應急救援工作開展期間,一旦出現問題,則易出現互相推諉責任的現象,使應急救援工作時機被耽誤,難以確保應急救援工作質量及安全性的協同提升。
在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工作開展期間,少不了專業人才的支持。但是,從目前來看,應急管理部門在應急救援專業人才方面缺少。比如,在縣級機構改革職能劃轉工作開展期間,以實際工作需求為依據,進行了機構專業科室的設置,使機構編制得到一定程度的調整、增加。然而,由于相關專業工作人員的調整、補充難以及時更新,加上縣級應急管理部門業務多、人員少,并且由于應急救援工作的專業性較強,在此情況下,專業人才缺乏,則會使基層應急能力建設管理工作的質量水平難以得到有效提升。
救援力量,是基層應急能力建設的核心部分,但是從現狀來看,部分地區的救援力量較為薄弱。比如,一些地區的基層應急救援力量隊伍未能納入政府應急救援體系,或未能納入區域應急救援體系[6]。而現狀能夠調用的救援力量,主要包括:其一,消防救援力量;其二,相關公益性社會救援力量等。而對于相關專業領域的隊伍則面臨缺少的局面,部分救援隊伍名存實亡,在年齡結構上偏大,在救援裝備上老舊,未能得到與時俱進的及時更新,使應急救援工作的現代化裝備需求難以得到有效滿足。總體而言,救援力量薄弱,會阻礙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工作的可持續發展,需引起充分重視。
在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工作開展期間,需發揮相關部門的督導作用,加強督導考核。但是,由于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工作任務繁重,相關部門可能出現督導考核不力的情況。與此同時,一些傳統的宣傳引導途徑、方法缺乏實效性,比如廣播宣傳、電視宣傳等,受眾少,難以提高社會大眾的應急安全意識。因此,需發揮安委會辦公室及其他相關部門的職能作用,做好基層應急救援督導考核、宣傳引導等相關工作。
為解決基層應急能力建設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升基層應急管理工作質量水平,則需落實有效的措施。具體而言,主要措施如下。
在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工作開展期間,無論是領導層,還是基層一線應急救援工作人員,均需提高認識,對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工作重視起來。將應急管理工作視為國家治理的重要部分,以國家治理體系為依據,樹立危機意識,明確崗位責任,謀劃好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工作計劃方案,使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基礎工作順利、有序開展。與此同時,針對基層應急管理工作展開辯證思考,對全域應急能力建設進行優化、統籌,對安全生產與應急救援之間的關系、災害損失減少與災害風險減少之間的關系、單一災種與綜合防災減災之間的關系進行辯證思考。樹立“以預防為主,積極救援”的基本工作思想理念,防治結合,提升基層應急能力建設成效,進一步促進基層應急管理工作質量水平的提升。
在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工作開展期間,需重視頂層設計的優化。一方面,需將相關應急救援預案制定好,并開展有針對性的演練活動[7-8]。另一方面,要重視對社會大眾做好相關應急救援知識的宣傳、教育,做好社會大眾的引導作用,使全民防災減災意識得到有效強化,使應急管理知識普及度、公眾自救互救技能得到有效提升,使災害事件得到最大限度的防范,并使災害帶來的損失降至最低。此外,為了做好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工作,還需投入充足的建設資金,具體做法包括:
(1)將部分建設資金投入到人才建設方面。在應急救援工作開展過程中,需重視吸納安全生產事故、地震、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火滅火等應急工作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構建行業領域專家團隊,使人才建設資金落實到實處,提升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工作軟實力。
(2)將部分建設資金投入到應急基礎建設方面。對于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工作來說,任務繁重,責任大,需在應急基礎建設方面投入充足的資金,包括基礎設施設備的引進,應急物資的充足配備等。
(3)將部分建設資金投入到科技建設方面。由于傳統的救援裝備、方式方法難以滿足目前多樣化的應急救援工作任務。因此,需在應急救援科技建設方面投入充足的資金,引進現代化科技救援設備、技術,使基層應急救援對現代化科技設備及技術的需求得到充分有效的滿足。
為了使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工作質量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進一步提升基層應急管理工作水平,需重視應急救援專業人才的培育。一方面,在設置應急管理工作專業科室的基礎上,不僅需優化調整機構編制方案,還需及時調整、補充應急救援專業工作人員。另一方面,應急管理部門需加強與其他單位之間的協作,比如與消防救援部門、人武部門以及社會公益性救援力量等協作,使這些部門能夠為應急救援專業人才提供一些建設性意見。此外,加強與當地高校之間的協作,為引進應急救援專業人才提供有效渠道,滿足智慧救援對應急救援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
在培育應急救援專業人才的基礎上,還需進一步加強救援力量隊伍建設。一方面,對應急管理隊伍文化建設加以強化,對其中政治建設充分重視,使應急管理隊伍成員具備能力卓越、作風堅硬、忠誠擔當、盡心盡責等能力素養。另一方面,對應急救援隊伍素質建設加以強化,重視應急救援隊伍成員素質水平的提升,以當地政府部門下發的加強突發事件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工作相關文件為依據,對綜合性救援隊伍、專業性應急救援隊伍、社會救援隊伍三方建設給予合理科學的指導[9-10]。此外,為了進一步強化應急救援隊伍的救援能力,需重視相關政策的出臺,對基層各類救援隊伍、救援基地建設給予充分支持,進一步促進基層應急救援隊伍救援能力的提升。
俗話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因此,在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工作開展期間,完善應急救援機制至關重要。一方面,需針對重特大災害、事故,構建規范科學的應急管理協同聯動機制,主要涉及組織協調機制、資源調配機制、決策響應機制以及社會參與機制等。在各系統、環節有機高效銜接的基礎上,促進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工作質量水平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要重視工作制度體系的完善,包括應急值班值守制度、突發事件信息報告等,配備專業人員負責值班,使信息報送的準確性、及時性、客觀性均能夠得到有效保障,確保突發事件信息上報暢通,應急隊伍隨時處于待命狀態。
一方面,對于上級應急管理部門來說,需重視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工作的督導,對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及時調度,針對出現的行動不夠及時、工作怠慢的情況及相關責任人員給予通報批評。把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工作,納入年終考核工作,以此全面強化督導考核[11-12]。另一方面,需將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對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工作期間好的做法與經驗進行大力宣傳,可借助新興媒體進行宣傳,包括部門微信公眾號、微博官方自媒體、抖音官方自媒體等,使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工作有效推動,使全社會抗御各類突發事件的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進一步使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有效保障。
綜上所述,基層應急能力建設是一項系統化的工作,做好此項工作的意義重大,能夠在提升基層應急管理水平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應急救援工作效率及質量的提升。但是,從現狀來看,國內部分地區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工作仍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因此,需提高對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工作的認識,重視辯證思考。同時,優化頂層設計,投入充足的建設資金。并且,還需對應急救援專業人才的培育加以重視,通過救援力量隊伍建設的加強、應急救援機制的完善,加強督導考核及宣傳引導等,使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工作成效得到有效保障,進一步促進基層應急管理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