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燦
(建甌市農業農村局,福建建甌 353100)
近十幾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藥、化肥、種子等投入品價格的上升,尤其是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種糧效益呈下降趨勢,轉變農業生產方式、轉變傳統種糧模式已成為當前農業生產工作緊迫的任務。再生稻是指利用頭季稻收割后的稻樁,通過栽培技術措施,使頭季稻收割后稻樁上存活的腋芽(休眠芽)萌發,長成稻株,抽穗成熟,再收獲一季水稻的種植模式。
建甌市在海拔300 m以下單季稻區發展再生稻具有重要意義。與單季稻相比,充分利用光溫資源,能增收半季稻谷。與雙季稻相比,雖然稻谷總產略低,但省工、省時、省種、省藥、省肥,增加效益明顯。從2017年以來,頭季機收再生稻在建甌逐步興起,由于實現頭季機收,頭季稻收割成本大幅下降,同時也實現了再生稻種植的全程機械化,有利于規模種植,大幅提高種糧效益。但是,由于頭季機收時,收割機履帶對稻樁的碾壓,對水稻品種的再生能力要求更高,同時還要求頭季稻生育期要短,盡量采用低留樁,目前在建甌適合做頭季機收再生稻的品種相對較單一。針對這種局面,為了機收再生稻能夠更好地推廣,特從當地推廣種植的優質水稻品種中,選出7個品種進行頭季機收再生稻對比試驗,進一步篩選出適合在建甌市推廣種植的頭季機收再生稻品種。
試驗地點設在東峰鎮大房村,試驗田塊土壤為灰泥田,肥力中等且相對均勻。水利條件好,能排能灌,上年度種植一季中稻,東經118.452314°,北緯27.079299°,海拔101.8 m,常年平均氣溫19℃左右,≥10℃積溫約6000℃。
供試水稻品種為:①甬優4949(ck),引種備案公告號為(閩)引種〔2018〕1號;②甬優4911(閩審稻20210052);③春優590,引種備案公告號為(閩)引種〔2021〕1號;④春優987,引種備案公告號為(閩)引種〔2021〕1號;⑤隆兩優534(國審稻20170001);⑥悅兩優2646(國審稻20206132);⑦荃優絲苗(國審稻2016028);⑧荃優華占(國審稻20176001)。
試驗以當地主栽頭季機收再生稻甬優4949為對照,共8個品種,三個重復,每小區寬3.6 m,長20 m,完全隨機排列,小區間留50 cm的通道,四周設保護行。機械插秧規格為16 cm×30 cm,頭季稻用收割機收割。
1.4.1 播種與插秧:2021年3月12日,用工廠化機械播種,暗化48 h后移到秧田。4月14日機械插秧,1.38萬叢/667m2。
1.4.2 頭季稻施肥:①在插秧前施45%(15-15-15)氯化鉀復合肥30 kg/667m2作基肥。②插秧后7天施尿素15 kg/667m2、氯化鉀10 kg/667m2。③插秧后15天,施45%(15-15-15)氯化鉀復合肥20 kg/667m2。
1.4.3 再生稻施肥:①在頭季稻收割前10天,撒施尿素10 kg/667m2。②在收割后5天,施用尿素15 kg/667m2、氯化鉀8 kg/667m2。③在收割后15天,施用45%氯化鉀復合肥10 kg/667m2。
1.4.4 病蟲害防治:4月11日,在插秧前3天,秧田用80%代森鋅200 g/667m2、70%吡蟲啉8 g/667m2、43%戊唑醇15 g/667m2,配水50 kg噴霧一次。5月20日,用2.2%阿維菌素乳劑30 ml/667m2、45%毒死蜱80 ml/667m2、17%吡唑·氟環唑100 ml/667m2,配水50kg噴霧。6月25日,用肟菌·戊唑醇20 g/667m2,80%烯啶·吡蚜酮15 g/667m2、45%毒死蜱80 ml/667m2,配水50 kg噴霧。
1.4.5 留樁高度:頭季稻全部用機械收割,甬優4949、甬優4911、春優590、春優987頭季生育期短,留樁高度為20 cm,隆兩優534、悅兩優2646、荃優絲苗、荃優華占生育期較長,留樁高度為30 cm。
2.1.1 頭季稻生育期。由表1可見,對照甬優4949的生育期為142 天,甬優4911、春優590、春優987生育期分別為141天、145天、146天,分別比對照短1天、長3天、長4天,生育期較短。隆兩優534、悅兩優2646、荃優絲苗、荃優華占生育期分別為155天、150天、152天、151天,分別比對照長13 天、長8 天、長10 天、長9 天,生育期較長。對照甬優4949從齊穗到成熟的時間為29天,春優590、春優987從齊穗到成熟的時間為31天,灌漿成熟較慢。甬優4911、隆兩優534、悅兩優2646、荃優絲苗、荃優華占從齊穗到成熟的時間在28~29天,相對灌漿成熟快。
2.1.2 再生稻生育期。由表1可見,對照甬優4949的生育期為74天,甬優4911的生育期為74天,與對照一樣。春優590、春優987的生育期為82天,比對照長8 天,造成生育期長的主要原因是:①大部分的再生芽都是從稻樁的低節位基部長出,出芽也更慢;②灌漿成熟期比對照更長。隆兩優534、悅兩優2646、荃優絲苗、荃優華占的生育期為66天、65天、65天、67天,分別比對照短8天、9天、9天、7天,主要是因頭季稻生育期長,留樁高度比對照高10 cm,出穗時間更快,而灌漿成熟時間與對照相近。
2.2.1 頭季稻的主要農藝性狀。由表2可見,對照甬優4949有效穗為13.27萬/667m2,有效穗最少的是甬優4911,為13.25萬/667m2,比對照少0.02萬/667m2,與對照差異不顯著。春優590、春優987的有效穗為13.61萬/667m2、13.86萬/667m2,分別比對照多0.34萬/667m2、0.59萬/667m2。隆兩優534、悅兩優2646、荃優絲苗、荃優華占的有效穗為14.75萬/667m2、15.64萬/667m2、14.78萬/667m2、14.54萬/667m2,分別比對照多1.48萬/667m2、2.37萬/667m2、1.51萬/667m2、1.27萬/667m2,差異顯著。穗長最短的是春優987,其次是春優590,最長的是荃優絲苗,差異顯著。株高最矮的是春優987,最高的是隆兩優534。每穗總粒數最多的是春優590,其次是春優987,最少的是悅兩優2646。結實率最高的是甬優4911,最低的是春優590。各試驗品種頭季稻的主要農藝性狀都相對較好。
2.2.2 再生稻主要農藝性狀。由表3可見,對照甬優4949有效穗為16.85萬/667m2,春優590、春優987兩個品種的有效穗比對照多,分別多0.97萬/667m2、1.07萬/667m2,最多的是春優987,但與對照差異不顯著。甬優4911的有效穗與對照相近,略少0.07萬/667m2,與對照差異不顯著。隆兩優534、悅兩優2646、荃優絲苗、荃優華占的有效穗都明顯少于對照,分別少3.31萬/667m2、4.49萬/667m2、5.33萬/667m2、2.9萬/667m2,最少的是荃優絲苗。每穗總粒數最多的是春優590,其次是春優987,分別比對照多19.4粒、18.2粒,最少的是悅兩優2646,比對照少10.6粒。結實率最高的是悅兩優2646,為76.8%,最低的是春優590、春優987,都為73.6%。千粒重最大的是荃優華占,為23.8 g,最小的是春優987,為22.0 g。

表2 供試品種頭季稻主要農藝性狀
由表4可見,7個試驗品種中,頭季稻產量有5個比對照高,產量最高的是春優590,每畝比對照增產5.54%,有2個品種比對照低,最低的是甬優4911,每畝比對照減產1.31%。再生稻產量有3個比對照高,分別是春優590、春優987、甬優4911,每畝比對照分別增產27.86%、23.72%、0.38%,產量最高的是春優590,其次是春優987,春優590、春優987比對照增產顯著,甬優4911增產不顯著。隆兩優534、悅兩優2646、荃優絲苗、荃優華占再生稻產量比對照低,每畝分別減產26.68%、38.34%、39.27%,16.86%,與對照差異顯著。從兩季總產量來看,春優590、春優987明顯偏高,最高的是春優590,春優987略低于春優590,每畝產量分別比對照增產12.37%、10.6%,比對照增產顯著。甬優4911的產量略低于對照,每畝比對照減產0.8%,與對照差異不顯著。荃優華占的產量比對照減產1.8%,與對照差異不顯著。隆兩優534、悅兩優2646、荃優絲苗的產量明顯偏低,差異顯著。
由田間觀察可見:春優590、春優987莖稈粗壯、株高不高,抗倒伏能力強。最強的是春優987,甬優4911、隆兩優534、悅兩優2646、荃優絲苗、荃優華占抗倒性中等。7個試驗品種都無稻瘟病發生。春優590、春優987有輕度白葉枯病,其他品種都無白葉枯病發生。
1)生育期是評價水稻品種能否作為頭季機收再生稻種植的重要指標[1-2]。水稻品種的生育期越長,頭季收割時間會相應推遲,后期氣溫不斷下降,再生稻抽穗時間相對更遲,能否安全齊穗和之后的灌漿結實將受到影響。頭季機收時,采用低留樁有利于減少履帶碾壓對再生芽的影響,而樁留越低,生長時間會越長,這也影響我們選擇機收再生稻時,要盡量選用生育期短的品種。在建甌種植機收再生稻,一般要控制在8月15日前收割,9月20日前齊穗。前幾年推廣的機收再生稻品種中,甬優1540除了高溫的2017年表現很好外,2018~2021年都因頭季生育期偏長,后期氣溫下降,表現一般。本試驗品種中,春優590、春優987、甬優4911生育較短,都很適合在建甌作頭季機收再生稻安全種植。

表3 供試品種再生稻主要農藝性狀

表4 供試品種實測產量及抗性
2)再生能力是評價水稻品種能否作為頭季機收再生稻種植的關鍵指標。再生能力直接決定著稻樁腋芽萌發的數量,進一步決定著有效穗的數量和再生季的產量。機收再生稻對品種的再生能力要求更高,要求稻樁在經履帶碾壓后,仍能長出較大數量的再生芽[3-4]。十幾年前,在建甌推廣的再生稻,就因品種的再生能力不夠強,稻樁經機械履帶碾壓后,長出再生芽數量少,產量低,只能用人工收割。而人工收割用工量大,成本高,效益低,難以推廣。從2017年以來,逐漸篩選出一批再生能力強、適合在當地推廣種植的機收再生稻品種。特別是秈粳雜交的品種,如甬優2640、甬優4949、甬優1540,從而推動再生稻在建甌大面積發展。本試驗篩選出的春優590、春優987、甬優4911也是再生能力很強的品種。
3)種好頭季稻是提高再生稻產量的重要因素[5]。再生稻產量是指頭季稻產量和再生季產量之和。機收再生稻為了減少機械履帶對稻樁的碾壓傷害,要盡量采用低留樁,樁留越低,再生季生長時間越長,因安全齊穗的需要,要求頭季稻生育期要短,生育期短的品種,頭季稻產量普遍偏低。在建甌主要推廣的機收再生稻品種如甬優2640、甬優4949、本試驗篩選的甬優4911等,生育期都偏短,在種植時,要通過適度增加密度,重施基肥、早施分蘗肥等措施促進早生快發,提高有效穗,提高頭季稻產量。對同一個品種來說,頭季稻產量與再生季產量也具有相關性,頭季稻是再生稻的基礎,一般來說,頭季稻產量越高,再生季產量也更高。
4)頭季機收再生稻具有省工、省時、省種、省肥、省藥、節水和輕簡高效等特點,但在當地實際推廣中仍存較多的問題。2017全年氣溫偏高,有利于再生稻生長,再生稻表現很好。2019上半年,雨水偏多,氣溫偏低,頭季稻的成熟時間比正常年份推遲15天左右,嚴重影響了再生季的生長發育,再生稻表現不好,可見氣候條件對再生稻影響較大。2020上半年,建甌部分再生稻的頭季稻受稻飛虱侵害,再生芽長出少,產量受到嚴重影響。可見水稻發生稻飛虱蟲害后,植株體內的生理活性會下降,再生能力下降,因此對頭季稻的病蟲害防治要求更高。一般情況下,頭季稻發生白葉枯病、細條病、紋枯病后,再生能力都會明顯下降,產量下降。機收再生稻為了減少履帶對稻樁的碾壓傷害,機收時一定要先烤田,稻田排水條件要好。收割完后,一般當天就要放水,農田灌水條件要好,對農田的排灌要求更高。
1)春優590作頭季機收再生稻種植,頭季和再生季產量都最高,兩季總產比對照甬優4949增產12.37%,頭季生育期短,分蘗力中等,莖稈粗壯,株型適中,穗粒數多,著粒密,抗倒伏性好,抗白葉枯病能力一般,再生能力強,比對照增產顯著,總體表現好,可在建甌進一步做頭季機收再生稻試驗推廣種植。
2)春優987作頭季機收再生稻種植,頭季產量較高,再生季產量高,兩季總產比對照甬優4949增產10.6%,頭季生育期短,分蘗力中等,株高較矮、莖稈粗壯,株型適中,抗倒伏性很好,抗白葉枯病能力一般,再生季有效穗最多,再生能力強,比對照增產顯著,總體表現好,可在建甌進一步做頭季機收再生稻試驗推廣種植。
3)甬優4911作頭季機收再生稻種植,與對照甬優4949相近,頭季生育期略短1天,兩季總產略少0.8%,株型適中,抗倒伏能力中等,后期轉色好,再生能力較強,比對照增產不顯著,總體表現較好,可在建甌進一步做頭季機收再生稻試驗推廣種植。
4)荃優華占作頭季機收再生稻種植,頭季生育期較長,產量較高,但再生能力一般,再生稻產量不高,兩季總產比對照甬優4949減少1.8%,株型適中,抗稻瘟病、白葉枯病能力好,抗倒伏能力中等,總體表現一般,建議第二年在建甌進一步做頭季機收再生稻試驗。
5)隆兩優534、悅兩優2646、荃優絲苗再生能力相對偏弱,再生稻產量偏低,尤其是頭季稻機械收割時,機械履帶碾壓過的稻樁很少有再生芽長出,有效穗明顯不足,產量偏低,不建議在建甌做頭季機收再生稻種植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