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永清

“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人無久處之厭?!边@是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里的一句話。意思是,與其給人一見如故的歡喜,不如在以后漫長的交往之中不使對方厭煩。“不厭”,多生動的一個詞,它是光鮮如初的,是歷久彌新的,隔多長時間都不掉色。可生活中,往往乍交之歡容易,久處不厭很難。
飲料喝多了會厭,但喝水不會,因為水淡而無味。古人說,“大味必淡”,淡薄才可持久不厭。而“五味令人口爽”,不論什么佳肴美味,連續(xù)吃就會厭,如果吃得過分,則成了“腐腸之藥”了。
有一種愛,叫作久而不厭。人生若只如初見,多好!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跋山涉水,抵達的不是遠方,而是內心最初出發(fā)的地方。一輩子,就那么水乳交融地愛著,不遠不近地處著,相看兩不厭,眉挑煙火過一生。任年華匆匆,真正的愛情,總能經(jīng)得起平淡歲月的洗禮。
其實,我們見多的還有另一種情況,那就是久而生厭。以前愛你是真的,現(xiàn)在不愛了,也是真的。隨著時間的增長,對方暴露的缺點也就越多,多到讓你無法忍受,也就不愛了,感情早被摧折得百孔千瘡。曾經(jīng)有多喜歡,現(xiàn)在就有多討厭,就如茨威格在《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所說:“我對你的心靈來說,無論是相隔無數(shù)的山川峽谷,還是在我們的目光只有一線之隔,其實,都是同樣的遙遠?!?/p>
好書不厭百回讀,對喜愛文字成癖的人來說,一本耐讀的好書,是由一個個生動形象的文字,排列搭建成清麗靈動的句子,再精心烹飪成的養(yǎng)心怡情之物。輕輕觸碰,仿若有暗香浮動,文字滲入了心里,靈魂跑進了書里,叫人久處不厭。魯迅生前,蘇雪林也說其文章“好書不厭百回讀”,然而,在魯迅逝世不到一個月,蘇女士又說其文章“一無足取”。有時候,喜與不喜,不厭與嫌棄,就像川劇變臉,都在自己一念間。
清朝才子李漁是一個很有生活情趣的人,在南京芥子園,他運用“是山也可以作畫,是畫也可以作窗”的“框景”手法,設計了“尺幅窗”“無心窗”、梅窗等,即在船艙上開扇形窗并裝裱四周。船兒從流飄蕩,任意東西,窗外的湖光山色都成為窗內流動的圖畫,而瞬息萬變,而無限更新。達到“變昨為今,化板成活,俾耳目之前,刻刻似有生機飛舞”的境界。多可愛的一個文人,與這樣的人相處,怎能生厭?
生活中,一本泛黃的日記本,記載了我讀書、成長的經(jīng)歷;一個掉了一個小球的撥浪鼓,那是我逗女兒的玩物;一只“嚓嚓”還能走動的手表,那是先生送給我的第一份禮物……這些舊物件,承載了我太多美好的回憶,多年了,都舍不得丟棄。何厭之有?
每個人喜好不同,性格各異,能經(jīng)得起歲月的消磨,長時間或者一輩子矢志不渝地喜歡一種東西,愛著同一個人,那是走進心里了,是真在乎,真感情。紅塵萬千,愿一切溫暖如初,久處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