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美云

居家隔離的日子里,大家很快就安然接受了那份忽然而至的清閑,并各自投入自己的喜好中,安心居家起來。唯有年齡最大的母親閑不下來,休息的幾天里,從床底清掃到抹擦窗臺墻壁,從床單枕套洗到窗簾,洗到無物可洗了就開始找些舊衣舊衫拼接縫補,忙到手腳沒有停歇過。
中秋已過,江南的早晚開始寒涼,在外上學的女兒已經穿上長衣長褲,視頻里一臉敬佩與崇拜地說著:“外婆真是厲害啊,這么冷了,她怎么還穿著短袖短褲呢?”女兒的話語如此熟悉,瞬間打開了我記憶的閘門。我笑著回了她:“那是因為外婆沒閑著啊。”
想起兒時的冬天,天寒地凍的,我們穿著厚厚的棉衣棉褲棉鞋,依然搓著手跺著腳哈著白茫茫的霧氣,喊著:“好冷啊,媽媽,你怎么不冷呢?”
那時候的母親是年輕的,手腳利索,圍著灶臺手不停腳不歇地忙著。聽著我們的話忙得只笑不應,一手掀起柴火灶上的大鍋蓋,一陣騰騰的熱氣,母親的樣子便藏匿了起來。我們開始往灶口的方向跑,亮堂堂的灶口是冬天最受我們歡迎的地方,火鉗溫熱的把手都是可愛的。
母親忙完灶上的事,開始忙著喂牲口,然后掃地,掃完房間掃客廳,再掃門前的院子,院子前的小路都要掃一掃。等掃回到灶口,看到暖了手臉卻依然跺著腳喊冷的我們時,額上已經有些微汗的她開始朝著我們叫:“來,掃把拿去吧,做做事就不冷了,這冬天啊,只會凍死懶人。”
我看著母親,一臉的不信,但還是最先起身拿起了她手上的掃把——掃把的手柄被母親握得真暖和,像個取暖器。我拿著母親給的“取暖器”,開始揮動著它掃起來,一下一下,果真像母親說得一樣,暖和了起來,連腳也暖和了起來。
洗洗掃掃煮飯吃飯,忙碌的上午過去了。午后的母親閑了,開始坐在火桶邊縫補或者納鞋底。我們坐在她身邊,玩著玩著就鬧了起來,鬧到母親沒辦法清靜做事時,她便開始一邊做事一邊給我們講故事。偶爾講些神怪傳說,但講得最多的卻是一些勸人勤勉善良的故事,故事的最后,善良勤勞的人會過上幸福的生活,懶惰壞心眼的人一定會自食其果。有些戲文故事,她一邊講一邊唱的,偶爾看到我們一臉茫然時,也會停下來按自己理解的講給我們聽。
聽著故事的我們一定很認真,因為,講故事的母親是那么的滿足與幸福:平時就和你們說過吧,春種秋收時一定不能偷懶啊,不然這寒冬臘月的要怎么過哦,冬天會凍死懶人的。
冬天凍死懶人,多么清淺的話語,多么平實粗糙的道理啊!但是,在那些艱難而貧困的日子里,它見證過母親披星戴月的忙碌,見證過我們在她的努力下衣食無憂的成長——直到和她一樣,讓勤勞成為一種信念,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今天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