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韋神”再次沖上熱搜。起因是有位網友發了張聊天截圖,說一個科技公司的項目,六位博士四個多月都沒搞成,通過北大同學找到韋東奕,一晚上他就把問題解決了。該公司想給韋東奕報酬,但他拒絕了:“這個問題太簡單了,沒必要給錢。”
雖然這事被本人辟謠:“沒有這回事,這是假新聞。”但為何網友們鍥而不舍、屢次將他推上熱搜?因為他的實力已不允許他低調。
1991年出生的“韋神”真名韋東奕,目前是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的助理教授。2021年5月,某自媒體到北大尋找北大學子給高考生加油打氣,偶遇韋東奕,他看似一個靦腆的學生,實已為北大教師。彼時他頭發凌亂、不修邊幅,拿著一大瓶礦泉水外加塑料袋裝著的兩個饅頭。記者也沒想到隨便一采訪就問到了北大“掃地僧”般的人物,于是韋東奕登上熱搜,被討論許久。
北大校園一直流傳著“四大瘋人院”的說法,分別是:數院(數學科學學院)、物院(物理學院)、化院(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和生科(生命科學學院)。這里的學生不是天才就是鬼才,其中又以數院為首。韋東奕是數院的佼佼者,有段子佐證:某學期,韋東奕擔任某門課程的助教,老師笑著向同學們介紹:“這是你們的助教,如果有不會的習題可以問我,我不會可以問助教,如果連助教都不會,那估計就是題目錯了。”
因為父母都從事數學方面的研究,韋東奕小學一年級就開始閱讀《華羅庚學校數學課本》,由此迷戀上了數學。他初二時被老師邀請進入中學奧數訓練隊,高一時進入數學奧賽國家集訓隊。可想要拿到國際數學奧賽出戰資格,要經歷8場大考,每次4小時,解3道題——這些題的難度,即便是國家數學奧賽金牌得主每次也只能完成一兩道,但韋東奕卻創造了24道題完成23道半的紀錄,還經常提前一個多小時交卷。他的許多解題方法都是自創的,甚至比答案更簡潔, 因此也被稱為“韋方法”。
此后,韋東奕的“封神之路”正式開啟。韋東奕只參加過兩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卻都拿了滿分,留下一個供后來者膜拜的“韋東奕不等式”。這一年,他才高二。
取得如此令人矚目的成績后,韋東奕被北大數學系預錄取,并在大三時代表學院參加了水平最高、難度最大的大學生數學競賽——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韋東奕一舉斬獲五個科目里的四項金獎,還當仁不讓地得到了個人全能金獎。本科畢業后的韋東奕選擇在北大直博,如今已是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的博士后。
被迫受到關注后,不一樣的聲音偶有傳來。首先是學術上,不少人擔心韋東奕能否在科研領域延續神話。因為競賽是考察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和解題能力,科研則旨在探索人類的未知領域。
關于這點,北大數院官網發布了消息:“韋東奕現任數學中心博士后,擁有非常強的數學分析和計算能力,已在國際著名數學期刊發表論文十多篇,是富有潛力的青年學者。”
至于剩下的一些言論,譬如過分關注他的外貌與表達,追問他能否交到女朋友,乃至于行為處事正不正常……就著實有點變味。事實上,韋東奕的朋友都認為他是個低調、勤奮、謙虛甚至充滿人性光輝的人,最多有點不善言辭,“他只是思維的方式和高度跟我們不在一個層面。”
不拿世俗的標準去衡量“天才”,是我們“普通人”應有的自覺。與其好奇他的衣食住行,不如多了解他的學術成就來自我勉勵。用韋東奕自己的話說:“可能不理我就是最好的。”(輯/兜兜,資料來源:耳朵里的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南風窗微信公眾號等)

成為F1(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正式車手很難嗎?事實上,F1與奧運會、世界杯足球賽并稱為“世界三大體育盛事”。參加F1比賽前,車手需要經歷卡丁車、F4、F3、F2等一系列比賽,并獲得國際汽聯頒發的超級駕照。目前全球共10支F1車隊,僅20位正式車手。去年周冠宇成為中國首位F1車手,在前不久的2022賽季F1巴林站,頭戴青花瓷頭盔的周冠宇拿下了中國車手的首個積分,創造了中國賽車新歷史。
周冠宇1999年在上海出生。小時候,他和同齡男生一樣,追求“速度與激情”,喜歡車子之類的玩具。2004年,F1賽事落地中國。得益于做汽車生意的父親,周冠宇很早就有機會接觸賽車。6歲時,他跟隨父親,在上海站現場觀看了人生中第一場F1比賽。
7歲那年,周冠宇第一次坐進卡丁車,父親帶著他在俱樂部的賽道上飛馳,“我很害怕,全程一直閉著眼睛,就像坐過山車一樣”。結束后,父母提議讓他自己開幾圈。他鼓起勇氣,坐進駕駛位,控制著方向盤與速度,“感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于是瞬間愛上了卡丁車。
此后,周冠宇從學習如何踩剎車,到研究戰術、使用技巧駕駛,生活幾乎被賽車占據,進步飛速,很快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但周冠宇不滿足于現狀,主動向父母提出前往英國學車。在英國,他往返于家、學校和卡丁車賽道之間,在路上完成作業,還要一邊惡補英語,一邊找機會練車。因為戰績優異,他被培養F1車手的法拉利車手學院看中,于2014年正式進入方程式賽道。來到意大利,學院為他設計了針對性訓練計劃,上機械理論、心理課等,還學習了意大利語。
2021年11月16日,意大利阿爾法·羅密歐競速車隊官宣周冠宇成為2022賽季的正式車手。如今,他追夢成功,或許能鼓勵更多年輕人,向著目標堅定地走下去。

小豆蔻兒本名連雨馨,1994年出生于福建,是一位漢服設計者和推廣者,在B站和微博擁有數百萬粉絲。小豆蔻兒喜歡穿著漢服在世界各地“打卡”,在她看來,漢服與世界不同文明相碰撞產生的美學效果是驚人的。這個念頭源自一次海外拍攝時的“誤解”。一次,小豆蔻兒在意大利威尼斯拍攝,穿著唐代齊胸襦裙,外國人紛紛駐足。可當他們湊上來合影時,卻問:“這是日本服飾嗎?”她只好一一解釋,這是中國傳統漢服。那時候,她想:一定要讓世界知道漢服的美好。
于是,她制定了“當漢服遇見世界”系列計劃。2019年,小豆蔻兒馬不停蹄地去了摩洛哥、英國、法國、土耳其、泰國、日本……漢服的獨特之美吸粉無數,被海外網友大量轉發,在國內也引發了一股“漢服熱潮”。
小豆蔻兒擅長通過漢服表達古文意境。比如,她主持設計的“豐狐飛花”刺繡交領短襖是一款明制漢服,靈感來源于阮籍的《獼猴賦》,表達對古代珍禽異獸的憐惜之情。她還從中國古代人物故事、戲曲中汲取創意,設計了“中國公主”“牡丹亭夢”等系列漢服。她與中國航天中心合作設計的“九天攬月·嫦娥號”漢服,則體現了“科技之火與九天之月的古今呼應”。
嬌小的外表下掩藏著小豆蔻兒要強的性格。大學時,小豆蔻兒就喜歡上了漢服,在網上分享穿搭心得。表哥嘲笑她:“你以后總不能靠教人穿漢服吃飯吧?”畢業后,小豆蔻兒找了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在簽勞動合同時,她卻久久無法下筆,最終放棄簽約,買了張機票飛往北京,成了一名漢服推廣者,后來又創建了自己的漢服品牌。
小豆蔻兒對漢服的熱愛,不僅在年輕人中引發了“漢服熱”,也鼓舞了不少粉絲去勇敢追夢。常有人問她:“真的能把愛好當事業嗎?”小豆蔻兒回答:“你要愛你的熱愛,更要學會愛上熱愛帶給你的困難。這么多年,我只是一直熱愛著漢服帶給我的一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