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佳
黃自作為中西方音樂文化交融合璧、推動聲樂民族化發展的先驅,一生致力于聲樂教學前沿性研究探索。藝術歌曲《春思曲》由黃自譜曲、韋翰章作詞,是兩位藝術家的合作首秀,也是民族聲樂的經典代表作之一?!洞核记犯柙~風格清新秀麗,曲式典雅含蓄,既富有古代詩詞的韻味之美又兼具現代音樂的時尚之風。歌曲創作以富有韻律詩詞為題材,并通過編曲配樂將詩詞的優美內涵完美詮釋,整部歌曲演唱歌詞朗朗上口,旋律悠揚惆悵,意境耐人尋味,給人以無限遐想和超然的藝術享受。
歌曲《春思曲》產生于20世紀30年代。此時的中國處在飽受外國帝國主義列強入侵欺凌,國內軍閥割據混戰的雙重壓迫之下。國家處在內憂外患民不聊生的悲涼境界。黃自在海外留學接受西方音樂教育學成歸國后,親身感受了國破家亡的慘狀,深刻地震撼和影響著他的音樂價值取向。爭取民族獨立的革命激情和人民群眾覺醒后反抗斗爭的形勢深深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1]。從那時起,黃自、韋翰章等一批思想進步的青年音樂家便以音樂為武器,積極投身到愛國救亡運動之中。黃自任職于國立音樂專科學校,一直奮戰在音樂教學實踐一線,在傳播西方先進音樂教育理論的同時,積極參與學校行政管理,兼任教務主任等多個職務。黃自在作詞、編曲、音樂課程設置、音樂理論研究等方面功績卓著,是我國現代音樂史上具有奠基性意義和作用的重要人物。
韋翰章和黃自處在同一時代,是著名的詩人和詞曲作家。韋翰章和黃自在暗無天日的混亂年月,并沒有喪失對國家和民族的希望,積極投身于新文化運動和向專制權威挑戰的民族抗爭之中,通過創作音樂作品表達渴望和平、頌揚文化、民族進步的美好愿望,相繼創作了包括《春思曲》在內的許多經典傳唱作品。韋翰章以其極富浪漫主義色彩的筆觸,通過描述一位閨中少女并以她的口吻唱出了對遠方郎君的深切思念,展現了山河失色民不聊生的痛苦。歌曲創作者以曲式結構再現單二部的音樂曲式、借用形式少女的語言演唱,表露出了普通民眾人格的平凡高貴。詩詞經過黃自譜曲,再運用音樂形式加以處理形成了歌曲《春思曲》?!洞核记肪聝灻馈⒁饩成钸h,旋律與歌詞搭配相得益彰,真實再現了少女內心的凄楚詠嘆和情感起伏變化,確立了《春思曲》經典民族藝術歌曲的地位。
在國難當頭、民族危難生死存亡的時刻,黃自拿起手中的筆在憤慨的心情和充滿斗爭精神的使命感、責任感驅使下,創作了大量的愛國聲樂作品。不僅對中國現代聲樂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而且成為以音樂為武器走在救國戰線的急先鋒。因此,黃自的音樂總體藝術特征表現為詩歌與音樂相互交融,珠聯璧合,美學價值極高[2]。
《春思曲》由韋瀚章填詞。歌詞總體韻味無窮,再現了少女在寒冬冷月的夜晚,獨守空樓難以入眠、哀怨悲嘆的凄苦畫面。詩人借景抒情,借物喻情,通過歌詞對少女內心活動進行了細膩描寫,表達了對遠方情郎的深切思念和熱切期盼。從通篇結構看,歌詞分為上、下兩闕,通篇以第三人稱。上闋歌詞短短三十幾個字,生動描寫了瀟瀟夜雨,雨水飄落,落在樓前門前臺階上的景象。凄風苦雨,心上人遠在天涯,杳無音信,此種閨怨之情的精致描寫噴涌而出、躍然紙上,為夜不能寐埋下了巧妙的伏筆。下闋歌詞寥寥數言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寒風夜雨過后,在蕭瑟冷風之中少女清晨醒后對鏡梳妝,一抬頭猛然間看到鏡中人日漸消瘦的模樣,自己孤身獨處的惆悵再次涌上心頭。于是神情黯然走出閨樓,獨倚在樓欄桿抬頭仰望楊柳樹上。此時恰好看到兩只燕子依偎在枝頭,相互梳理羽毛,不停嘰嘰喳喳交流的情景。睹物思人、觸景生情。少女立刻聯想到“姑娘我如今形單影只,你們燕子卻雙宿雙飛,叫人好生羨妒!”此處“憶個郎遠別已經年”這一句頓時點睛之筆,立刻把整首歌曲推向了高潮。
黃自在歌曲《春思曲》的曲式結構處理上獨具匠心,采用了不常見的節拍變化模式,總體曲式以“AB”樂段呈現。在歌曲的行進把握上以小柔板速度推進,曲式結構是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3]。其中,A樂段,也就是對歌曲上闋的藝術處理上采用了單色柔和低沉委婉的旋律,歌曲伴奏追求描寫夜雨點點滴滴落地的聲音效果,表達出“瀟瀟夜雨滴階前”的歌詞意境。在歌曲開始的前奏部分的樂器選擇上,把鋼琴清脆明亮、音域寬闊的特點充分展示,借以表達中國山水畫的唯美意境。鋼琴演奏者通過右手伴奏部分輕柔緩慢的三連音演奏技法,把人們帶進了淅淅瀝瀝的夜雨背景中;接下來,全曲過渡到連續下行開重復主音調,為了渲染和突出少女哀傷痛苦的情緒,鋼琴演奏者左手伴奏部分以低八度旋律音來繼續反復強調歌曲的主題內容。B樂段,即對歌曲下闋處理上從“小樓獨倚”開始曲式格調突變,先是打破了A樂段全部過程的穩定性,將雨滴淅淅瀝瀝的表現瞬間轉化為風擺楊柳、肆意揮灑飄蕩伴奏音型。以此為分水嶺,歌曲的曲式開始大幅度跳躍、調性也變得明朗活躍起來,在高低音、大小調之間連續轉換,時而出現音色清新開朗的五聲調式,時而音符多次運用展現切分節奏。曲式及結構與伴奏織體交相輝映,共同烘托主題演繹主人公復雜的心情,并通過采用分解和弦以此再次襯托主題旋律,表現出少女激動、強烈、思念情郎的復雜情緒。
歌曲《春思曲》節奏旋律豐富多變,富有彈性,與歌詞巧妙結合生動再現了歌曲內涵全貌,準確刻畫出了主人公準確的內心世界。整體節奏規律再現了黃自的音樂才華和別出心裁的音樂風格。首先,音樂整體旋律設計準確把握了鋼琴與歌詞的巧妙運用。比如,在開篇首句“瀟瀟夜雨”這個下行主旋律演奏曲線處理上,為了突出表達歌詞“瀟瀟”和雨滴的真情實感,作曲家選用鋼琴進行伴奏。演奏過程要求演奏者通過右手三連音演奏,營造雨滴連綿不斷、滴滴落下,身臨其境的音響效果,借此將少女對遠方情郎的思念之情、惆悵之意和孤寂心情活靈活展現。聽眾也能夠通過鋼琴伴奏產生無限聯想,深入劇情加深印象。其次,在音樂創作中黃自特別注重對民族音樂的吸納和發掘,并積極致力于將西洋音樂的作曲技巧、編曲技能與祖國傳統民族聲樂文化元素有機結合,把中國樂器之美、傳統文化之美賦予鮮明的民族聲樂個性。在《春思曲》的結尾部分,要求鋼琴演奏手以右手的六連音完成。鋼琴伴奏使得整首歌曲音色更加細膩深刻,除去哀愁和凄涼的氣氛之外,少女仿佛見到情郎回歸的虛擬情景給人以希望[4]。
《春思曲》作者獨具匠心地以鋼琴伴奏貫穿作品始終,借助鋼琴伴奏承載烘托了歌詞意境和情感抒發。鋼琴伴奏將旋律聲部與主旋律柔和緩慢演奏相得益彰,隨著歌詞與音樂的情境變化表現出強烈的音色和節拍轉換,以顫音,滑音等多種形式展現了少女的思緒起伏。《春思曲》的鋼琴伴奏將黃自“主調音樂形式的伴奏織體”“鋼琴伴奏中和聲應用”進行了完美詮釋,也構成了《春思曲》鋼琴伴奏的主要特征。其中,在“主調音樂形式的伴奏織體”鋼琴伴奏風格設計中,黃自配用了多種民族聲樂伴奏音型,在用琵音分解和弦伴奏音樂類型結合鋼琴演奏技巧時,雙手彈分解和弦的演奏方式使《春思曲》伴奏效果流暢悠揚,音樂旋律線條優美,音色張弛有度收放自如,情緒表現飽滿。比如,在《春思曲》開始部分把“瀟瀟雨夜”中的“瀟瀟”進行重復,營造出了雨滴不斷、思念綿綿感人肺腑的藝術效果,描繪出了少女對情郎的無盡思念。在歌曲《春思曲》的每一句每個詞的演奏上,黃自都將編配的鋼琴伴奏與歌詞意境整體旋律充分契合變換,使歌詞意境不斷得到延伸。而在采用柱式和弦鋼琴彈奏的基礎上,更加強調左手彈主旋律、右手彈和弦伴奏的音樂演奏風格,將樂曲在過渡以及小調、大調重復演奏中前后旋律連接順暢。在表達思念感情時空彈停頓、再接轉間奏連接自然柔和,給聽眾以遐想的空間,勾繪出一幅春天里小雨不停地下,人的心情也隨著對美好生活的想象瞬間由憂愁惆悵轉變成熱切期盼的強烈效果。通過鋼琴處理使旋律節奏達到了穩定,歌唱部分更加凸顯作品的情緒表達,更加突出鋼琴伴奏產生的豐富多彩的音樂效果。又比如,在第一段開始前十幾個音節處理上強調彈奏者用一只手彈奏主旋律、另一只手則用伴奏音表現出柱式和弦,為整個作品由單薄變得濃厚做了很好的鋪墊。黃自不僅在推進鋼琴伴奏方面開創中西合璧的先河,同時也十分注重民族聲樂和西洋樂器在大小調和聲音之間的自由流轉,打破了傳統聲樂理念的束縛,使《春思曲》這部作品的情節處理更具民族特色,對民族化聲樂發展起到了探索和奠基作用。
筆者認為演唱《春思曲》這首民族聲樂經典作品,只有將氣息完美控制與聲樂旋律進程的完整性、流暢性相統一,才能實現歌曲“詩”與“歌”交匯相融。因此,在演唱之前要對歌曲文本進行精讀通讀,對咬字發音,文字斷句進行深刻揣摩,充分理解內涵意義,為演唱時的氣息與發音準確到位做好鋪墊。筆者結合本人的演唱經驗和教學實踐認為:《春思曲》開篇部分的演唱需要吸氣沉于底,切忌氣息懸浮起音高而過度提氣,導致音色不純。在全部演唱過程中口腔發音的控制上,要追求口腔、鼻腔等發音器官保持貫通的打開狀態,感受腔體共鳴,形成規律的旋律線條起伏和聲音的圓潤統一。
中國聲樂藝術的根和魂在于中國文化的精神,意境想象是歌曲演唱者追求的最高審美境界?!洞核记分阅艹蔀槊褡迓晿返牡浞?,在于它將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做出了精美設置和完美演繹。在《春思曲》全部演唱過程中體現出了演唱與旋律變化的巧妙結合,描繪出了閨愁詩中常見的楊柳、飛燕幾種景物,借景抒情準確描繪出了閨中少女的情悉。為逐漸演化“恨只恨,不化成杜宇”的濃烈情思埋下了伏筆。演唱者也必須將此等關鍵唱段處理到位,才能更加突出全曲的意境,傳遞出作品中人類情感的深沉久遠厚重。
筆者認為,演唱者要熟練掌握語言使用特點將歌曲演唱氣息發聲,吐字歸韻的每個過程和環節予以清晰明確直接交代,給聽眾以清晰流暢自如通透的感覺。因此,演唱者在實踐過程中要把握《春思曲》的歌唱狀態,與對歌曲的結構把握、情感定位以及自身演唱能力相匹配。通過對歌曲節奏速度掌控表達歌詞意境、演繹歌詞情緒,使音樂旋律與音色效果相得益彰。
筆者經過多年教學與演唱實踐認為,演唱者在《春思曲》情感處理上應該牢牢把握憂傷孤寂的主基調,把感情色彩的心理認知和音樂表現作為演唱的前提和基礎,以表達女主人公對親人的思念作為感情渲染與演唱投入的總體要求。演唱者要把自己置身于春天的某個雨夜環境之下,情感既不能過于強烈又不能過度暗淡。在演唱之前要將曲調在腦海中反復試唱,對歌詞文本要反反復復吟詠,使自己演唱時能夠通過節奏律動的變化、將跳動的音符作為感情傳遞的載體,使“詩”與“歌”水乳交融[5]。在演唱過程中要利用借景抒情與伴奏音樂游動式分解和弦表現出情緒變化,直抒胸臆表達出對情人思念。演唱者自己要注重去體會強烈的情感對比,根據感情需要增加顫音、滑音、倚音等裝飾音技巧,根據旋律曲調的漸次變化增強歌曲的藝術表現力,將作品的藝術性和演唱者的內心感受完美展示出來。
《春思曲》的作品創作在當時無疑具有開創性、奠基性的重大意義。研究探討《春思曲》要從藝術特征和演唱技巧兩個方面進行。音樂創作者、歌曲演唱者要從創作背景、歌曲風格、音樂元素等方面進行深入挖掘,汲取創作營養和力量,為推動聲樂民族化發展創造條件。
注釋:
[1]王清珊.論藝術歌曲《春思曲》的聲音處理和情感表達[D].湖南工業大學,2021.
[2]冀玉馨,崔煥珍.唱歌兼唱情的思想在《春思曲》中體現[J].戲劇之家,2021(15):87—88.
[3]張米雪.如何演唱新韻新聲作品——以《玫瑰三愿》《春思曲》為例[J].黃河之聲,2021(08):140—142.
[4]胡東冶.溯源與省思——中國藝術歌曲概念之厘清與界定[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05):65—74.
[5]米婭霖.論黃自藝術歌曲的創作特點及演唱技巧——以《春思曲》為例[J].當代音樂,2021(09):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