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珊
(中央電化教育館,北京 100031)
稅務籌劃即企業在國家稅收政策法規之內,通過事前預測對業務活動進行統籌安排,使得納稅主體可以經營管理過程中達到減少稅基、遞延納稅的目的。稅務籌劃具備針對性、合法性和目標性特征,有助于增加企業的現金流量,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稅收是我國關鍵的財政收入來源,高新技術企業加強稅務籌劃與管理工作,既能夠履行納稅人職責,致力于國家稅收的完整性,也能夠避免企業的稅務風險。
高新技術企業是指滿足國家重點支持高新技術領域的,通過自主研發形成核心技術產品或提供核心技術服務的企業。與其他行業不同,高新技術企業必須以“創新”為發展動力,需要新產品、新技術和新理念作為支撐,其經營管理具有鮮明的行業特征,主要為高創新性、高成長性以及高風險與高收益并存[1]。
一方面,高新技術企業的投資周期較長,在研發階段企業盈利水平低,且需要大量的資金維持項目運行。在資金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控制稅務成本、增加現金流量尤為重要。通過稅務籌劃可以提前規劃企業的業務活動、投資進度和收入確認時間,對于企業的健康運營十分必要。另一方面,國家對高新技術投資領域在財政支持方面力度較大,且頒布了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為企業減輕稅務負擔。但國家稅收政策在頻繁調整與不斷完善的過程中,高新技術行業所處的稅收環境也更加復雜。只有通過稅務籌劃工作才能夠實時跟蹤政策變化趨勢,有效防范稅務風險。
稅務籌劃是一項系統化、嚴謹化的工作,高新技術企業需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和涉稅事項,確定籌劃的思路,再制定行之有效的稅務籌劃方案。具體來說,高新技術企業的稅務籌劃工作可以按照以下流程開展。第一,分析企業的基本情況。以高新技術的行業發展趨勢、行業規模、企業財務狀況、企業資信狀況、企業納稅情況等信息為依據,了解企業的稅務結構。第二,充分了解相關的稅收政策法規。稅務會計人員全面掌握最新的稅收優惠政策,通過自主學習、結合實踐經驗、參考同行業籌劃經驗等方式,減少稅務籌劃的操作失誤[2]。第三,確定稅務籌劃的根本目的。對于企業來說,稅務籌劃的目的包括:減輕企業稅務負擔、增加企業現金流量、防范企業運行風險、提高企業的投資效益與社會效益。第四,選擇合理的稅務籌劃方案。以稅務籌劃目標為指引,設計多個不同的稅務籌劃備選方案,經過可行性分析以后選擇更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納稅方案。
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高新技術企業,在設置稅務籌劃目標的階段需要考慮到企業差異化的需求。將高新技術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分為創業期、成長期和成熟期,結合不同發展階段的特征確定稅務籌劃目的。
處于創業期的高新技術企業剛剛進入市場,且以開拓市場為短效發展目標。此時的企業具有高投入和低收益的特征,企業生存壓力較大。因此,這一階段的高新技術企業應當以滿足融資需求、節約資金投入為財務管理的首要目標,通過籌劃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也是這一階段高新技術企業的稅務籌劃目標。
處于成長期的高新技術企業已經逐漸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企業的研發能力和銷售能力也大程度增長,企業發展速度快,但還需要建立穩固的銷售渠道,發揮品牌效應。因此,對于成長期的高新技術企業來說,占領市場需要企業投入大量的資金,稅務籌劃工作應以開源節流和減輕稅負為目標。
處于成熟期的高新技術企業,其經營業務已經相對穩定,多樣化和規模化也成為了企業的發展方向,這一階段企業對資金需求量非常大。基于此,在成熟期的高新技術企業在不斷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同時,也需要將資金投入到新的項目當中。通過稅務籌劃工作達到節約稅收成本、留存更多利潤的目的,才能夠促進企業穩發展。
(1)增值稅籌劃
高新技術企業的增值稅籌劃主要體現在貨款結算環節和企業采購環節。
在銷售活動中,貨款結算方式會影響到納稅義務的發生時間,因此,稅務籌劃方案設計需要考慮到如何通過控制收款方式來遞延納稅時間,為企業爭取資金成本[3]。實際上,國家稅法在增值稅政策方面,對不同貨款結算方式下企業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已經進行了明確分類。以案例證明,A公司作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于2020年6月發行和銷售了一款軟件產品,含稅計價為2000萬元。如果采取直接收款的方式,銷項稅額為2000/(1+13%)×13%=230.09(萬元)。但由于企業實際上還有1500萬元貨款未到賬,也就是說,A公司提前墊付了未收貨款的增值稅稅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資金運行壓力;但如果企業采取賒銷和分期收款的方式,于合同上規定在2020年先支付500萬元的貨款,于2021年支付尾款,并在合同中注明銷售方式。這一方法可以延遲納稅時間,即推遲納稅的金額為:1500/(1+13%)×13%=172.57萬元,為企業獲取資金的時間價值。因此,應當選擇第二種銷售結款方式。綜上所述,高新技術企業在銷售環節,如果買家不能一次性付清全款,可以在合同簽署環節確定付款方式,選擇賒銷或分期付款的方式確認銷售收入,可以實現增值稅納稅籌劃目的。尤其是一些以軟件產品和技術服務為主營業務的高新技術企業,對貨款結算方式的籌劃不僅可以增加企業現金流,也能夠減輕企業的研發投資壓力。此外,高新技術企業在這一環節的增值稅籌劃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將銷售業務與技術服務業務進行分別核算,按照不同的增值稅稅率計算增值稅稅額,避免因銷售行為混淆而增加企業稅務成本[4]。
在采購環節中,一方面要注意進項稅額抵扣。進項稅抵扣需要增值稅專用發票為依據,即企業發生采購行為的過程中,需要商家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增加企業進項抵扣。因此,高新技術企業在選擇供應商時,除了以價格、質量作為判斷標準,還需要與商家建立長效的合作關系,在每一次采購環節都能夠獲取合法的增值稅發票。同時,高新技術企業還要注意供應商的資質,雖然現階段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都可以自主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但選擇不同資質的納稅人也需要提前做好稅務籌劃。企業選擇供應商時,應當對比采購成本與進項稅額之間的差異,合理選擇供應商。另一方面,企業要注意合理安排抵扣時間。在采購活動完成以后,需要稅務會計人員對獲取的進項發票進行認證,并以抵扣時間開展稅務籌劃。稅法規定,增值稅進項抵扣有效期為360天。稅務會計人員可以按照實際需求調整抵扣時間,保證每月的增值稅納稅金額浮動范圍較小,從而為企業獲取更多的資金時間價值[5]。
高新技術企業在進行增值稅籌劃的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到與增值稅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比如軟件行業可以享受軟件產品增值稅即征即退的政策,即高新技術企業(一般納稅人)自行開發的軟件產品,在按照13%的稅率繳納增值稅以后,可以對超過3%的部分稅額實行即征即退;納稅人所提供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或技術咨詢服務活動,可以享受免征增值稅的優惠政策等。企業要靈活使用各類優惠政策,合理降低企業稅負。
(2)企業所得稅籌劃
在所得稅方面,國家針對高新技術企業頒布了多重稅收優惠政策。因此,稅務籌劃工作應當從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研發設備加速折舊這兩方面展開。
對研發費用支出的籌劃應當以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額最大化為目標,在政策規定范圍內增加可扣除項目,降低所得稅成本。例如:B高新技術企業在2020年的研發費用支出明細包括:直接投入費用6290.37萬元、人工費用2670.14萬元、折舊費用為696.51萬元、無形資產攤銷費用為425.71萬元、其他費用為1391.87萬元,合計為11474.59萬元。第一種方案,由于其他費用在B公司的研發項目支出占比中超過了10%,因此,B公司研發費用的其他費用可享受加計扣除政策的限 額 為:2670.14+6290.37+696.51+425.71)×10%/(1+10%)=916.61(萬元),可以推算,2020年B公司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企業所得稅為:2670.14+6290.37+696.51+425.71+916.61)×15%×175%=172.57(萬元)。第二種方案,高新技術企業可以將其他費用項目進行細化和分類,其他費用中明細為試制產品檢查費、設備調試費、設計費、技術圖書資料費、資料翻譯費、專家咨詢費、研發人員培訓費、差旅費、會議費、市場調研費等。通過對費用的細化發現其他費用項目當中,174.26萬元的產品試制檢查費、240.52萬元的設備調試費、269.05萬元的設計費,以及93.53萬元的外聘人員咨詢費都屬于直接投入費用,可以直接進行加計扣除,可扣除金額共為557.36萬元,即實際屬于研發費用的其他費用應當為1391.87-557.36=834.51(萬元),企業在2020年可扣除的所得稅為:2670.14+6290.37+696.51+425.71+557.36+834.51)×15%×175%=3012.08萬元。綜上所述,通過對其他費用的細化,B公司的所得稅扣除金額多了124.75萬元。
高新技術企業還可以享受研發設備加速折舊政策,通過差異化的折舊方式達到稅務籌劃的目的。通常情況下,企業以直線折舊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為主要折舊方法,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例如:C高新技術企業在以往一直采用直線折舊法對研發設備進行折舊,企業每期的折舊金額基本一致。在后續稅務籌劃過程中,該企業引入了雙倍余額遞減法對研發資產進行加速折舊。C公司有一臺價值為800萬元,且符合國家加速折舊高消耗設備標準的研發設備,折舊年限為10年,預計殘值率為3%。對以上兩種折舊方法進行對比,直線折舊法下,該設備的折舊金額為:800×(1-3%)/10=77.6萬元,企業可稅前扣除:77.6×15%=11.64(萬元);雙倍余額遞減法下,該設備的折舊金額為:800×2/10=160(萬元),企業可稅前扣除:160×15%=24(萬元)。也就是說,采取第二種折舊方法,可以為企業節省所得稅共:24-11.64=12.36(萬元)。通過調整研發設備折舊方式,對資產進行加速折舊,有利于增加所得稅扣除金額,為企業最大限度節約所得稅稅負。
(3)個人所得稅籌劃
高新技術企業屬于人才密集型企業,研發人員作為企業的核心人員團隊,員工薪酬影響著企業的研發創新能力和企業的人力成本。一方面,國家規定企業發放給員工的補充醫療保險、補充養老保險等可以在規定范圍內扣除。建議高新技術企業將員工收入的一部分作為福利獎金形式發放給員工,有利于降低企業所得稅和員工個人所得稅。另一方面,高新技術企業也可以通過勞務派遣的方式引入技術人才,即與人力資源公司簽訂勞務合同,員工的工資由人力資源公司支付,而企業只需向人力資源公司支付人力成本費用。這種方式可以獲取人力資源公司所開具的發票,并對這一部分勞務費用進行加計扣除。通過對勞務成本的籌劃不僅可以提高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也能夠激發企業的創新潛力,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稅務籌劃并不是財務部門的工作,在完善稅務管理體系的過程中,高新技術企業要樹立全局化籌劃理念。一方面,在企業管理層人員的引導下,于財務部門中設置專門的稅務會計崗位,專職負責稅務籌劃、稅票管理、納稅申報等工作,并要求業務部門積極配合稅務會計的工作,及時共享業務數據、轉移稅票,發揮部門協同作用,保證稅務籌劃工作順利開展;另一方面,制定完善的稅務管理制度,制度中要體現稅務籌劃方案設計、方案審核、方案實施和時間安排等要素,完善稅務籌劃的基本流程,全面覆蓋企業經營業務,確保稅務籌劃方案貫徹落實。
在對稅務籌劃工作開展風險控制的過程中,高新技術企業應當以風險預測、風險識別、風險規避為管理流程,建立完善的稅務風險防控體系。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企業要將稅務管理工作拆分為不同的單元,了解收入確認、產品銷售、票據管理、物資采購等環節中潛在的稅務風險,編制稅務風險清單;另一方面,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在技術部門的輔助下,由專業的稅務會計人員設計線上風險控制系統,系統包括信息采集、信息處理、風險評估、風險控制等多個業務板塊,不僅可以及時更新稅收政策,還能夠評估稅務風險,幫助企業選擇對應的籌劃模板,快速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稅務籌劃方案。
稅務籌劃是一項綜合性強、系統化的工作,需要企業配備專業的稅務籌劃會計人員。高新技術企業需要重視對稅務會計人員的專業培訓,要求會計人員能夠及時判斷行業政策變化、項目研發前景、企業財務管理情況等。一方面,在培訓環節,企業可以采取聘請專家人員講解行業稅籌成功案例、網上購買一對一培訓課程、加強與稅務機關聯系等方式,提高稅務會計人員的綜合素養;另一方面,對稅務會計人員的學習成果給予考評和獎勵,以此調動員工的主動學習積極性,為企業稅務籌劃工作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持。
綜上所述,科學技術是國家經濟的第一發展動力,在建設創新性國家的階段,高新技術領域是國家政策支持的重點。于企業而言,高新技術企業應當充分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充分利用稅收政策制定合法、合理的稅務籌劃方案,享受國家政策紅利,將更多的資金和資源投入到研發業務當中,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能夠進一步促進國家經濟轉型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