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 玥
以整瓶水的價格出售一種只裝有半瓶水的產品,你會買賬嗎?
如果明確告知,另一半水將捐助給缺水地區的孩子,且在瓶子上附上二維碼,消費者可以通過掃碼了解缺水地區的情況呢?
這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近期關注的一個品牌事件:在活動期間,共有53萬兒童收到了捐助。據該品牌負責人觀察,每年有不少沒喝完的瓶裝水被扔掉。僅在上海地區,每年就有至少800噸瓶裝水被浪費。這是他們萌發這次嘗試的初衷。
所以,當我們在討論企業時,我們究竟在討論什么?
越來越多的企業,在關注自身利潤、消費者需求的同時,也關注長期社會福利的增加和擔當的公民義務,從而實現企業與社會的和諧、可持續發展。社會責任成為企業發展的新要素。
一直以來,國企、央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有擔當、肯負責,完成國家、人民重托。中國石油是我國能源保供的“排頭兵”和“主力軍”,多年來,在開拓局面、解除困難時走在前面、做出表率。
作為最早一批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央企,中國石油十余年來所做的探索和努力有目共睹。隨著資本市場對環境、社會和治理問題關注度的日益提升,2018年,公司將股份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更名為《環境、社會和治理報告》,重點聚焦ESG相關議題。中國石油也持續通過多種舉措提升環境、社會和治理(ESG)管控效能。2021年,公司董事會成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全面監管公司ESG事宜。
這一切,都讓中國石油獲得更廣泛的高度評價。近日,國際知名品牌評估機構BrandFinance發布“2022年度全球油氣公司品牌價值50強”榜單。中國三大石油公司均榜上有名,其中,中國石油位居榜單第三名,品牌價值近300億美元。
在中國石油履職的過程中,我們不斷看到這個能源央企的革新。
它是思想的革新。要以開放積極的心態,擁抱能源轉型,從“賣油郎”變成“綜合能源”提供者。
它是管理的革新。在對標“世界一流企業”的過程中,要提質增效,接受市場經濟的洗禮。
它是技術的革新。在綠色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下,要著重科技創新,提高能效。
今年3月,國資委成立了社會責任局。其重點工作任務圍繞推進“雙碳”工作、安全環保工作以及踐行ESG理念等,與生態環保工作緊密相連。由此可以看出國家對央企社會責任的指導要求更加明確。
作為世界一流企業的種子選手,中國石油在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必將愈發重視科技創新和社會責任,因為這將成為世界一流企業越來越重要的評判標準。
當然,在走向世界一流企業的征途上,不是沒有挑戰。
在將新能源納入主營業務后,一些專家提出質疑,國外部分知名油氣企業的失敗案例也加深了油企轉型的疑慮。中國石油能否破解這一難題?隨著全球經濟走低、外部環境復雜和地緣政治沖突頻繁,中國石油在海外合作中能否通過社會責任擴大影響,讓共贏更上一個臺階?
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