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李劍飛
派出所名稱:湖北省恩施市公安局板橋派出所。
建所時間:1972年10月5日。
轄區概況:派出所地處平均海拔1600米的恩施市西北邊陲板橋鎮,是恩施市公安局最偏遠的農村派出所。轄區位于鄂渝兩省交界處,總面積320.22平方公里,含板橋居委會、大山頂村、穿洞村、大木村、新田村等5個村(居),總人口2.3萬余人。
警力配備:現有民警5人、輔警5人。
榮譽:2010—2012年被中共恩施市委評為創先爭優先進單位,2014年—2019年連續6年被恩施市公安局評為綜合考評先進單位,2016年被恩施市公安局評為執法質量考評先進單位。

民警在“姚家軒說事點”調解民事糾紛
湖北省恩施市板橋鎮地處武陵山脈,平均1600米的海拔讓該鎮在炎炎夏日仍涼風習習,境內的國家3A級景區鹿苑坪已成為省內外游客避暑納涼的絕好去處。恩施市公安局板橋派出所立足維護一方平安、護航綠色經濟發展,在做實服務轄區百姓、拉近警民關系上做足文章,把派出所“搬進”村委會,民警每月吃住在村一周,與老百姓打成一片,讓矛盾糾紛不出村就得到化解,群眾滿意度進一步提升,一副別樣“楓”景畫卷在大山深處徐徐展開。
時值盛夏,滿眼翠綠,長勢喜人的煙葉和玉米讓板橋鎮穿洞村更顯得生機勃勃。59歲的板橋派出所駐村民警劉詩元正坐在63歲的村民雷祖民屋場上,樂呵呵地和老雷扯著家常。這是劉詩元在該村開展駐村工作的第三天。
“以前民警駐村,要求每周下村工作一天,因為轄區面積大,部分村距離集鎮較遠,在往返的路途中就得耗費一兩個小時,真正開展工作的時間極為有限。”談到開展“駐村工作周”警務模式改革的初衷,板橋派出所所長李家鵬很有感觸。
2022年,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中,板橋派出所充分整合警力,與“一村一輔”模式相結合,把駐村民警在村工作時間由每周一天改為每月一周,駐村期間與派出所接處警等工作脫鉤,和干部、群眾吃住在一起,專司農村公安基層基礎工作。
“由每周一天的‘點’到每月一周的‘線’,拉長了與群眾相處的時間,拉近了與群眾之間的距離。”板橋鎮分管政法工作的黨委副書記劉勝認為。

民警走訪轄區居民
“一是與村委會協商,召開民警駐村工作會議;二是摸清矛盾糾紛底數……”在民警張金星的《恩施市公安局板橋派出所綜合指揮室駐村工作交辦單》上,分類記錄了他到駐村所需要開展的工作任務。“駐”村不等于“住”村,按照“研交辦督結”閉環運作模式,在每周一例會上,綜合指揮室對本周所駐村(居)“警情、案情、社情、穩情、輿情、訪情”開展研判,下達交辦單,駐村民警逐條落實,確保駐村工作更有針對性。在“駐村工作周”結束后,駐村民警再將工作完成情況形成材料反饋給綜合指揮室,對未辦結的事項后續跟進,所領導督辦落實到位。
“群眾工作沒有巧,就是多走動,以心換心,有事他們也才會對民警說。”在板橋派出所工作了28年的“活檔案”劉詩元說出了開展群眾工作的精髓。

駐村民警向村民了解社情

駐村民警與村民交談
用腳板走出與群眾的感情,是人民公安的優良傳統。扎實推進農村基層基礎工作,首先就要打牢群眾基礎。
有著670余戶、2700余人的新田村是民警張金星的駐村點。如今,他在村里吃過晚飯就可以到周邊白天沒有見著的村民家坐坐,熱情的村民看見散步的張金星,也總會招呼著他進屋喝口茶。這天,日落西山,晚霞滿天,在新田村板新線旁,他在村民胡應紅的屋場上搬來板凳,和老胡嘮起了嗑。勞作一天,此時閑下來的周邊四鄰三三兩兩地圍坐在了他身邊,你一言我一語,聊著家長里短,屋場上不時傳出陣陣笑聲。
“我剛駐村的時候可不這樣,有些老百姓思想里還是會認為沒有事警察不會上門,對民警走訪會有擔心和抵觸。”張金星回憶道。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他硬是用真誠敲開了老百姓的心門。
“進百家門、吃百家飯。”為了下鄉方便,張金星自費購買了一輛二輪摩托車。但山大人稀的板橋鎮,還是會遇到走訪時間太晚的時候。民警就到老百姓家“搭伙”,并按照30元一天的標準支付伙食費,老百姓吃什么民警就吃什么。“同在一個鍋里吃飯,同在一張床上睡覺,老百姓與民警的親近感自然就產生了。”張金星說。
6月26日,走訪中的張金星留宿在了村民李明光家。晚上閑聊時,張金星了解到老李與他在外務工的兒子之間關系不好。他連夜撥通了老李兒子的電話。在電話里兩人長談了許久,最終讓老李兒子對父親的態度有了轉變。雖然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卻讓李明光深深感受到了民警對他的關心。
現在新田村的老百姓無論大事小情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張金星。“哥哥,奶奶不見了,你來幫忙找下吧。”8月7日上午7時,張金星接到中壩組村民譚星的電話。原來,譚星73歲的爺爺譚善政是張金星在駐村工作中認的爺爺。8月6日,譚爺爺和老伴李奶奶兩口子吵了架,7日上午,李奶奶便負氣離家出走。家人擔心出事,連忙撥通了張金星的電話。后來張金星還是通過視頻監控分析,在后山竹林深處找到了還在生氣的李奶奶。在張金星一口一聲“奶奶”的勸慰下,老人最終寬了心,回了家。
在駐村工作中,板橋派出所始終堅持法律宣傳+矛盾糾紛化解+安全隱患排查“三部曲”,做到安全有人提醒、糾紛有人處理、利益有人保障。
“各位村民晚上好,我是板橋派出所民警。暑假到了,小娃兒擅自下河游泳可搞不得……”7月2日晚上6點半,新田村的“村村響”里面傳來了張金星用方言告誡放假在家的學生不要下河游泳的聲音。在上門入戶宣傳的基礎上,板橋派出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安裝在全鎮5個村(居)的52個大喇叭,在與鎮廣播站溝通后,每周六晚上6點半到7點的半個小時時間,用講故事的方式,每期宣傳一個安全小常識。新田村有流料河、中間河、干河溝等三條河道交織,時值學生放暑假,張金星也正是看到了這點,便把安全宣傳重點放在了防溺水主題上。
在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綜治目標創建中,板橋派出所逐步建立點、隊、點調解機制。“點”即村組“說事點”,“隊”即“評理專業隊”,“點”即事結人和的“落腳點”。“糾紛的發生多半是因為積怨,找到一個合適的傾訴場所、傾訴人,很多糾紛可以化解在萌芽狀態。”李家鵬說,建立在新田村的“姚家軒說事點”就是民警在駐村工作中化解矛盾糾紛的嘗試。在走訪中民警了解到,作為退休村干部、老黨員的姚家軒在當地有一定的威望,老姚也熱心于解決鄰里間家常瑣事。為調動他的積極性,派出所以老姚的名字命名說事點,周邊老百姓可以自愿到他那里傾訴,也可以由老姚邀約到他那里傾訴。話說通了,矛盾自然就化解了。不能解決的,駐村民警和村干部再協調多部門共同處理。讓身邊人處理身邊事,這一機制運行一段時間以來,逐步顯現出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的生命力。

駐村民警走訪轄區企業

駐村民警與農戶同勞作
3A級景區鹿苑坪坐落在新田村,“駐村工作周”給了駐村民警張金星更多的時間對景區周邊30余家民宿開展安全隱患檢查,幫助業主更好地謀取個體經濟發展。在廣州打工多年的村民裴承周回鄉投資開辦了一家“沁緣酒莊”民宿。開辦之初,裴承周就找到了張金星,從上墻制度到登記臺賬再到消防、監控設備、設施的安裝,張金星一步步指導。如今的“沁緣酒莊”在當地已經是相對規范的民宿,吸引了大量前來避暑的游客入住。“我們還會實行‘紅黑榜’,在行業微信群、村委會公示欄對安全檢查情況進行公示,倒逼業主提高安全意識。”張金星介紹。
“駐村工作周”農村警務工作模式的運行,讓民警回歸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公安本色,把身子更沉在了社情民意的第一線,“這種模式既讓‘一村一輔’工作做得更實,更打牢了基層治安防控的基石。”板橋鎮黨委副書記劉勝深有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