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庫玉祥

工作中全神貫注的王寧
今年31歲的王寧,是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公安局陽明分局陽明派出所民警。工作6年來,他在服務群眾的平凡瑣事中贏得了一致贊譽,在治安防范打擊犯罪上取得了突出成績。他曾榮獲全市十大優秀人民警察、五一勞動獎章、優秀共產黨員,2020在中央政法委組織的首屆“平安之星”活動中被評為“平安英雄”,2021年被評為黑龍江省新時代政法英模。
王寧心中懷有的“英雄情結”讓他從小便向往警察這一職業。他覺得警察應當是這樣的:蛛絲馬跡查端倪、沖鋒陷陣破大案、胸帶勛章大英雄。
剛被分配到派出所那會兒,自己每天接觸的大多是家長里短、鄰里糾紛,他覺得這和他理想中的“公安事業”是兩碼事。
心里有落差,讓王寧工作打不起精神來;打不起精神,工作便做得不扎實。2018年5月的一天,一位老民警的車在小區里被剮蹭。在調取監控的過程中,王寧說不清楚轄區肇事車輛所停過的一個樓的位置和樓號。老民警毫不客氣地說:“這是你的一畝三分地,怎么樓號都搞不清楚?你每天上班都做什么了?我們那時候做片警,別說樓號,每戶居民叫什么、幾口人、干什么的,都一清二楚。小區里晃蕩著一條狗,都能說上來是誰家的。”
老民警的幾句話,說得王寧面紅耳赤、無地自容,也讓他醍醐灌頂:真正的公安事業就得從腳踏實地做起,如果連一輛肇事車輛都找不到,還談什么大作為?
王寧明白了,“熟悉戶”是社區民警的基本功。利用工作時間去熟悉戶,大多人家房門緊鎖。他便犧牲自己的業余時間,開始利用晚間和周末的時間,逐一入戶走訪。
如何動態地掌握轄區的人口狀況,是王寧始終在思考的問題。在走訪的過程中,他意識到,出生和死亡、人口的流動,使傳統入戶登記本很難保證數據的鮮活,那么該如何把服務群眾與做好公安基礎工作相結合呢?他想到了微信。作為一種聊天工具,微信可以文字輸入,也可以視頻、語音,具有方便、快捷、直觀和群眾應用廣泛的優點,是否可以落實到“熟悉戶”中呢?

王寧收獲一封手寫的感謝信
王寧開始嘗試,在走訪中與每戶居民建立微信好友關系,建立以樓為單位的居民微信群,錄制現場走訪視頻,填寫詳細走訪記錄,形成了“一棟一建群”“一樓一記實”“一戶一好友”“一家一視頻”“一人一標簽”的“五個一”工作法雛形。
2018年11月7日晚,王寧終于走訪完轄區最后一戶。初冬的夜充滿了寒意,他疲乏地坐在一棟樓的臺階上,望著繁星點點,回想著走訪過程,不由得拿起手機記錄下了心中的感懷并發了朋友圈:歷經5個月,從暑到寒,入兩千余戶,識四千多人,縱觀走訪過程,有把我拒之門外的,有對我各種質詢的,由此我心中五味雜陳。不管怎樣,如民有所需,我必竭誠所為。
當王寧緩了十多分鐘后起身再看手機時,竟有百余戶居民在朋友圈里為他點贊、留言。那一刻,他雙眼被淚水模糊了;那一夜,他睡得特別踏實。
2018年至今,王寧每年都會對轄區居民樓開展一次逐戶走訪,從最初的認個臉熟,到第二次、第三次入戶座談、長談,不斷豐富、完善“五個一”工作法,把責任區內的28棟樓、2069戶、5108人變成了“微友”,裝在手機里,也裝在了心里,既融洽了警民關系,又從中發現了各種矛盾,再進一步解決了矛盾。
寵物擾民這種簡單卻不能一刀切的問題,很多民警都有處理的經歷,既耗費精力,又容易兩頭不得好。2021年8月間,光華小區12號樓徐大爺,不養貓狗,卻在陽臺養起了大公雞,與多戶鄰居產生矛盾。
為避免矛盾升級,王寧組建起一個臨時調解群。原來,是一位農村親屬送給徐大爺一只十斤重的大公雞,徐大爺想等著在外地上學的孫子放假回來吃,沒想到公雞打鳴打擾到夏季開窗的左鄰右舍。經過微信私聊和群里反復協調,徐大爺的工作做通了,第二天就把大公雞殺了,還邀請鄰居去家里喝了一杯。問題不但得到圓滿解決,徐大爺也成了王寧的信息員。沒過兩月,徐大爺遛彎時,撿到一個錢包及手機。他第一時間交給了王寧。
2019年7月,牡丹江市公安局集中打擊“中綠”非法傳銷組織行動,其中一個傳銷組織頭目住在王寧所在轄區的出租屋內。行動前,需要摸清室內房間結構,以防嫌疑人跳窗逃跑,但直接上門了解又容易打草驚蛇。辦案人員找王寧了解情況,他立即調出入戶走訪視頻,即“一家一視頻”提供給專案組,使抓捕工作順利完成。
王寧通過“五個一”工作法為轄區居民建立起30萬字的電子信息檔案資料,整理出走訪視頻影像資料超800G,將每一位好友照片設置為微信聊天背景桌面,以此熟知人口信息。在每天平均接到的20多個咨詢業務、求助及反映各種問題的微信信息里,他的腦海中形成一張密不透風的管控網。這是他能做到轄區“基礎牢、出事少、治安好”的底氣所在。
王寧立足轄區警務室,以群眾的需求為工作方向,以群眾的期待為努力方向。
光華小區是老舊小區,多個出入口無人值守,且沒有監控設備,時常發生丟失電動車電瓶和自行車的案件。因案件難以偵破,居民由一開始的怨聲載道變為無奈的承受。
王寧得知光華小區的情況后,著實困擾了好一陣兒。安裝監控設備的資金,社區沒有,居民集資又不行。好在有人看到他為居民的付出而感動——路福汽車修配店老板萬麗丹主動找到他,表示愿意出資4萬余元為光華小區安裝具有夜視功能的高清攝像頭。王寧喜出望外,立即聯系落實。他與安裝攝像頭的技術人員實地對小區布局進行分析和查看,力求合理布點,為以后的破案及服務群眾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王寧走訪轄區居民

王寧對轄區幼兒園的小朋友們進行安全教育
23個監控攝像頭僅上馬12天,盜竊案件再次發生,多輛停在10號樓下的自行車丟失。接警后,王寧通過新安裝的監控設備,發現嫌疑人作案工具為一輛電動三輪車,隨后進行視頻跟蹤,3天后將嫌疑人抓獲歸案。16號樓住一樓的楊大娘家的陽臺被車撞壞,王寧利用監控設備在1小時內便找到了肇事貨車司機,司機賠禮道歉并修好損壞的陽臺。楊大娘逢人就說王寧的好。
2019年的一段時間,110多次接到一位崔女士報警,稱樓上住戶擾民,雙方還因此發生沖突。這位崔女士是王寧轄區的居民。王寧通過走訪了解到,崔女士家曾發生過一起火災,年僅1歲多的孩子在火災中喪生,本人面部也嚴重燒傷,巨大的不幸讓她患上了抑郁癥。樓上新搬來的鄰居家中有一男孩,與崔女士過世的孩子年齡相仿。此后,她以孩子走動聲音大為由,頻繁報警,甚至上門踹門辱罵。
王寧知道,事情的根源不在于樓上的鄰居擾民,而是崔女士難以愈合的心理創傷。他一方面做鄰居工作,讓他們盡量約束孩子蹦跳;另一方面找崔女士談心。起初,崔女士不愿意接觸生人,拒絕開門。他就隔著門和她聊。
王寧有個姐姐比他大八歲,與崔女士年齡相仿。他面對著房門想到若是對面是自己的姐姐,自己又該作何感想?
王寧想到了姐姐,想到了家人。那一刻,他心中真的把崔女士當成了自己的姐姐。兩人從此以姐弟相稱。只要心情不好,崔姐隨時通過微信向他傾訴。她的病情得到了緩解,鄰里的矛盾自然得到了彌合。
對貧困群眾,王寧與轄區愛心企業、社區等社會力量建立了長期幫扶機制。自2019年開始,每年為轄區內貧困群眾發放救助并提供幫助。2021年,該機制為轄區25戶貧困群眾提供了幫扶救助。
2022年年初,住戶秦某搬到光華小區。他身體魁梧,面色凝重,言語不清,眼神看人敵視,讓人望而卻步。王寧感覺對方很可能要惹麻煩。果不其然,沒過幾天,秦某的鄰居便報了警,稱其遭到秦某無故謾罵,還揚言要動手收拾他。王寧出了警,雖然勸退了秦某,秦某表面上也向鄰居道了歉,可王寧從他的神態上看出,他似乎還有沒有發出的暴戾情緒,隨時可以點燃。
王寧通過秦某的父親得知,秦某從部隊復員后在一場工傷事故中大腦受傷,失去聽力,精神也受到嚴重刺激,經常懷疑有人要迫害他。妻子不堪忍受秦某的狀態,與他離了婚。目前,秦某和81歲的父親及剛上大學的女兒一起生活。他不禁對秦某萌生深切的同情。
這邊剛了解了情況,那邊秦某就再度惹了事:他在公園里病情發作,叫罵、追打路人。王寧聞訊趕到,制止了秦某的行為。可受到秦某侵害的兩個男子,非要警方追究秦某的違法責任。王寧見對方無恙,就耐心地解釋了秦某的病情,獲得了對方的諒解。
王寧將秦某帶到警務室。他見秦某身上穿著破舊的迷彩服,舉止間依稀還有著軍人的姿態。通過寫字,他和秦某進行溝通,發現秦某不相信任何人,認為所有人都要傷害他。王寧寫道:以后誰欺負你,你就找我。但是不能再罵人、打人。他拍了拍警服,又寫道:你可以不相信我,但必須相信我身上的這身警服。或許是王寧最后的一句話起了作用,秦某的眼神投射出信任的目光,隨之堅定地點了兩下頭。
從此以后,王寧再沒接到涉及秦某的警情。現在秦某只要見到王寧,總是豎起大拇指,樂呵呵地說:“王寧、王寧,好——警察!”
這個被表揚的小民警,還沒有意識到,自己不經意間已經成為了大家公認的“大英雄”。
2020年2月22日上午,一位轄區居民到警務室反映,自己通過熟人買的醫用口罩像是偽劣品。王寧接過一袋口罩查看,見口罩外包裝無標識,口罩無中間過濾布,僅用兩層無紡布制作而成。他初步判定,這口罩就是假冒偽劣產品。時值抗擊疫情關鍵時期,決不能允許這樣的不法分子恣意妄為。
不出兩日,王寧就摸排到東七條路某電動車銷售店是假醫用口罩的流出地,可該店的卷簾門始終處于關閉狀態。經蹲守觀察,鎖定證據,王寧和同事一舉打掉牡丹江市首個假醫用口罩的黑加工窩點,現場扣押成品和半成品假醫用口罩兩萬余只及生產設備。
干公安,哪有得閑的時候呢?每當稍有閑暇,王寧就坐在電腦前,研究比對網上在逃人員信息。
遼寧海城人李某因承包土木工程賠錢了,欠了工人工資四十余萬元,逃到牡丹江市郊外的一家木材加工廠當起了貨車司機。警方將其網上通緝。李某以為藏匿得很深,沒有人會發現他。他沒想到,王寧很快鎖定了他。2021年2月24日,李某新換的手機號接到一個自稱是疫情防控人員的電話,叫出了他的名字,說要對外來人員進行核酸檢測。他信以為真地趕到核酸檢測地點,等待他的卻是一副冰涼的手銬。
從警以來,王寧已抓獲網上在逃人員56名。僅2021年,就有8人被他“相中”落網了。2022年2月,因表現優異,王寧被任命為陽明派出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