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級環境也是一種教育資源,班級環境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幼兒的成長發展。班級的環境也代表著班級的面貌,是幼兒活動開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班級環境對幼兒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幼兒教師應創設以幼兒為主體的班級環境,幫助幼兒從中習得生活常識和基本知識,以更好地推動幼兒發展。
【關鍵詞】幼兒;主體;班級環境
作者簡介:劉邵君(1994—),女,江蘇省揚州市揚州大學幼教中心第一幼兒園。
幼兒園是一個大家庭,班級環境占據了重要的地位,班級環境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幼兒的成長。
接下來,本文對幼兒園班級環境的創設進行分析和研究,以便更好地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
一、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的意義
第一,幼兒園班級環境的創設作為一種“隱形課程”,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幼兒的智力開發、個性發展和能力拓展。良好的班級環境能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以幼兒為主體的班級環境創設可以讓幼兒感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推動其身心發展。
第二,以幼兒為主體創設班級環境,有助于突出幼兒的特點,提高幼兒的活動積極性。創設以幼兒為主體的班級環境時,幼兒教師需要充分了解班級幼兒的不同特點,基于幼兒的興趣和特點對班級環境進行創設,這有利于幼兒教師全面地了解幼兒的學習和生活情況。
總的來說,以幼兒為主體的班級環境創設有助于幼兒的成長與發展,讓幼兒在智力開發、個性發展和能力拓展方面有所提升。
二、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存在的問題
目前,大多數幼兒教師對班級環境的創設還處于不斷的實踐和摸索中,還停留在基礎性、形式化的層面上。
問題一:班級環境的物體裝飾和墻體裝飾畫未能以幼兒為主。
問題分析:大多數幼兒園為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將幼兒園和班級內部布置得花花綠綠的,生怕幼兒們注意不到。但其實多數幼兒對花花綠綠的色彩和圖案不感興趣,即使剛看到時會感覺特別新奇,但是過不了多久就失去興趣了。此外,幼兒會被強烈的色彩和大聲的歌曲所吸引,但這種環境的創設反而會打擾到幼兒本身正在做的事情,影響到幼兒的專注力,不利于幼兒的個人發展。每個幼兒都有不同的興趣,幼兒教師往往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考慮幼兒的興趣和愛好,而違背了“以幼兒為主體”的原則。
問題二:班級環境的創設脫離教學實際,不能與幼兒的興趣相結合。
問題分析:大部分班級在創設教學環境時,在細節的設計上未能做到充分結合幼兒的興趣,這導致環境創設失去應有的作用,使幼兒對幼兒園環境視若無睹。因此,教師進行環境創設時,不能把環境與幼兒割裂開來,而應該與幼兒的個人興趣、幼兒園的教學理念和教師的教學內容相結合。教師可以根據幼兒興趣設置環境創設主題,多給幼兒活動的空間,不要對幼兒的行動進行規則上的限制,而應該讓幼兒自主選擇環境創設的內容,如此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三、以幼兒為主體的班級環境創設策略
(一)以幼兒為主體,設置多樣化的環境布置活動
教師首先需要明確班級環境創設的目的和宗旨,結合幼兒的特點,師幼相互合作,創設適合幼兒發展的班級環境。此外,教師所設置的活動內容要從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入手,設身處地地考慮幼兒情況,結合他們的興趣愛好進行環境創設。
比如,教師可以讓幼兒們大膽、自由地在班級的墻面上作畫,給予幼兒充分發揮的空間,鼓勵幼兒自行尋找所需要的材料。幼兒看到自己的作品點綴、美化了班級環境,也會增加創作的信心,培養自身的動手能力和創作能力。
在師生共同創設班級環境時,教師要積極與幼兒進行討論,了解幼兒的想法,提供充足的材料,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對班級環境進行布置。
幼兒有了布置班級環境的參與感,成了班級環境的布置者和參與者,就能夠激發出更多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在班級環境創設活動的組織上,教師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融入生活化元素,使他們成為環境的主人。
例如,教師可以依托于班級的自然角開展活動,讓幼兒從家里攜帶植物的種子到園,在班級的自然角種植所帶的種子,并集體動手制作牌子,將植物名稱和自己的名字書寫上去。教師還要要求幼兒定期對植物進行澆水,觀察其生長情況,并做好記錄。這一系列活動能夠激發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參與性,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動手的能力。
(二) 提高幼兒的參與感,調整班級環境設置
幼兒園環境的創設應與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基本需求相適應。因此,在創設班級環境之前,幼兒教師要思考所創設的班級環境要達到怎樣的教學目的,以創設與教學內容相結合的幼兒園環境,使幼兒在環境中習得最基本的經驗和知識。教師可在活動中以觀察、詢問的方式了解幼兒的興趣,為幼兒創設一個輕松、富有互動性和目的性的環境。
班級環境的創設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要靈活調整教學計劃,根據幼兒喜好的變化,結合當下熱點引導幼兒共同完成對班級環境的調整。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會格外的積極,因此在幼兒提出想法時,教師要盡量滿足幼兒的愿望。
通過調整環境布置,幼兒在愉快的活動氛圍中與幼兒教師一同對班級進行環境的創設,既能增加幼兒對班級環境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還能讓幼兒從中收獲信心和個人能力的發展,這樣的班級環境創設才是具有意義的。
例如,以安全知識的學習為例,教師可以此為主題,以一周為單位,調整一周時間內班級的環境設置,以便幫助幼兒在真實的環境中深化對安全知識的認知。
第一天,教師可將班級環境創設成有紅綠燈的十字路口情景,與幼兒一同在班級環境中添加道路標識來讓幼兒學習和鞏固交通規則。
第二天,教師可圍繞消防基礎知識布置班級環境,在班級內貼上交通安全標志,教授幼兒學會撥打消防電話的步驟,讓幼兒形成深刻的記憶。
第三天,教師可引導幼兒回憶生活中與“交警叔叔”有關的場景,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動手進行繪畫,然后將畫作貼到班級的展示區域,布置班級環境。
第四天,教師可帶領幼兒去親自觀察交警、消防員和醫生等,讓他們在真實的環境中產生直觀的感受,加深對這幾個職業的了解。
第五天,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在教室內對交警、警察、消防員以及醫生等職業進行角色扮演,同時,教師可在班級中布置關于交警、警察、消防員以及醫生護士的形象畫和相關的標志。
角色扮演的過程既是幼兒們學習以及深化認知的過程,也是幼兒與教師一同對班級環境進行創設的過程。師幼一同動手裝點班級,可以讓幼兒更好地融入班級環境中,發揮環境創設的教育性,拓寬幼兒的視野,并能夠使幼兒對所學知識進行運用,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也可以有經驗地應對和解決。
(三)靈活設置班級環境
班級環境的創設應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環境相結合,并跟隨班級環境主題的變化和幼兒的興趣愛好等因素而進行靈活的調整。教師在調整班級環境的過程中盡量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想法,能夠更好地激起幼兒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讓幼兒在班級環境中自主玩樂和學習,同時又能基于班級環境主題展開發散性思考和想象。
例如,幼兒教師可將班級環境主題定為與動漫卡通相關的主題,并了解班級幼兒喜愛的卡通人物,搜集相關信息之后,將班級環境創設成幼兒喜愛的動畫片中的場景,還可將獎勵幼兒的小紅花換成幼兒更喜愛的卡通人物貼紙,最后再利用幼兒喜歡的動漫卡通人物滲透相關知識,以實現環境育人的作用。
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在班級主題環境下開展主題活動,培養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如,教師可基于“圓圓的世界”這一主題開展主題活動,先與幼兒一起將班級環境創設成帶有許多圓形元素的場景,如裝飾上氣球、圓形貼紙等。之后,教師提供豐富的材料,帶領幼兒共同制作圓圓的餅干、圓圓的蛋糕等食物,鍛煉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
(四)加強與幼兒之間的互動
環境是重要的教學資源,在環境創設的過程中,教師須重視與幼兒的交流溝通,認識到幼兒園環境的教育性、知識性不僅蘊含于班級環境中,還體現在班級環境的創設過程中。因此,教師要在創設班級環境的過程中,與幼兒進行有效的溝通,以幼兒的參與為主線,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在環境創設中的主體作用。
例如,夏季是各種花朵盛放的季節,教師可依托這一主題,讓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花。在教學方式的選擇上,教師除了可以帶領幼兒到大自然中認識常見的花朵,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直觀地展示種類繁多的鮮花,開闊幼兒的視野。在班級環境的創設上,教師可在班級中組織幼兒對自己所喜愛的花進行投票,最后選出幼兒喜愛的花的種類,再據此在班級中放置票選較高的花朵,引導幼兒一同了解花的相關知識,并對花兒進行澆灌,呵護其成長,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意識。幼兒教師與幼兒之間加強互動,能夠使教師更好地關注幼兒的實際需求,提高與幼兒溝通的能力,充分體現以幼兒為主體的教學原則[4]。
又如,若班級中有幼兒過生日,那么教師就可以借此以該幼兒為主,讓其自由、自主地對班級環境進行創設。而在此過程中,幼兒教師要對這位幼兒進行觀察,加強溝通,助其搜集創設班級環境所需要的材料,記錄下幼兒的優缺點,以便向其家長進行反饋,助力幼兒更好地成長。
結語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及“孟母三遷”的故事說明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深刻的,尤其幼兒正處于養成性格和習慣的關鍵時期,因而他們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環境的影響。幼兒園是幼兒生活和活動的主要區域,班級環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幼兒教師應該注重環境的創設,讓每個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增加大膽探究和表達交流的信心,培養幼兒優秀的動手能力,為幼兒養成良好的性格和習慣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倩.基于幼兒經驗的班級環境創設的實踐與思考[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1(02):22-25.
[2]許卉.基于兒童的視角創設班級環境[J].家長,2021(04):141-142.
[3]張振娟.班級環境在幼兒園教育中的作用分析[J].考試周刊,2020(61):167-168.
[4]郭伯良,王燕,張雷.班級環境變量對兒童社會行為與學校適應間關系的影響[J].心理學報,2005(02):23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