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小穎到現在都沒搞清楚自己為啥火了。
實踐課程是高校學生培養計劃的重要教學環節之一。作為清華大學基礎工業訓練中心的實踐課教師,邢小穎講鑄造課的短視頻獲得了百萬點贊量。
28歲的邢小穎對這突如其來的關注深感“意外”,她有些納悶:“是因為我講課的方式,還是大家對實踐課感興趣?”
她的同事,也是邢小穎視頻的發布者高黨尋,也是該中心的一位實踐課教師。提及邢小穎的走紅,他認為,或許是因為她講課時,身上散發出的那種富有感染力的激情。
高黨尋說,邢小穎其實不是特例,在他們周圍,不少實踐課教師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讓課程變得更有吸引力。
高黨尋、邢小穎,以及該中心的其他實踐課教師,很多都畢業于職業院校,他們所講授的實踐課,是大學理論課的有效補充。
邢小穎理解,她和她同事存在的價值,是幫助高等學府的學子們豐富動手實踐經驗,是在為培養卓越工程師、拔尖創新型人才和復合型人才而努力。她說:“學生們以后很可能不會去一線操作,但如果他們了解一線是怎么生產的,比如,機床如何使用、發動機如何成型,就會在設計時更得心應手?!?/p>
焊接工種指導教師周冰科和邢小穎一樣,都是從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后進入清華大學基礎工業訓練中心工作的。有人問,作為職業院校畢業生,來指導清華大學的本科生,心虛嗎?
周冰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其實今天課后就有同學問我是不是清華畢業的,我很從容地告訴他,我不是,我是一所高職院校畢業的?!彼f:“因為我所教的這門課,就是需要我們這種職業院校的畢業生,我們有一定的實踐和技術,也有一定的理論基礎,符合目前教學活動的需要?!?/p>
邢小穎在抖音上最受關注的一節課,講的是手工兩箱造型,屬于砂型鑄造的技法之一。有人評論說:“那是我在抖音上唯一從頭到尾聽進去的課?!?/p>
視頻里,邢小穎扎著低馬尾,身前是堆滿黑色粉末的操作臺,她拿起沉重的方形模具,嘴里大喊著操作要點,講到重點還時不時舉起被涂黑了的雙手來回晃動。
她并不在乎“形象”是否優雅,只在意坐在自己面前的清華本科生們,到底能不能聽見自己說的話,有沒有理解這項鑄造技巧的精髓。
她說:“我們上實踐課,通常都是好幾組學生同時進行,一組20人左右。其實,現場環境還是比較嘈雜的,我生怕學生聽不清,每次都喊著說話,有時候嗓子都喊啞了?!?/p>
學生當然也能感受到邢小穎的用心,常提醒她:“老師,您小點聲吧,您嗓子啞了,我們心疼?!?/p>
邢小穎一聽學生這話,全身就跟充了電一樣,講課的勁頭更足了。她把自己和學生的這種彼此體恤的心情,稱為“雙向奔赴”。她美滋滋地說:“這種雙向奔赴的情感特別美好。”
也因此,邢小穎特別熱愛自己這個平凡的崗位。
周冰科也非常認同自己工作的意義,并且也很受學生歡迎。他負責成形制造實驗室焊接工種的實踐教學和創新教學,主要參與兩門課,一門是清華大學部分工科生的必修課——“金屬工藝實習”中的焊接單元;另一門是“制造工程體驗”中的“智能交互藝術風裝飾臺燈”單元。他說:“智能交互藝術風裝飾臺燈課不限制學生的學科背景。2021年秋季,這節課還吸引了來自法學院、美術學院、醫學院等院系的110名學生?!?/p>
在清華大學基礎工業訓練中心舉辦的2021年實踐教學講課比賽中,周冰科和邢小穎,都獲得了一等獎。
雖然從某種意義上看,他們已經在本科實踐教學領域中做出了一些成績,但周冰科不想用“勵志”來定義自己:“我比較看重自己對工作的信念和做人的態度。我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實事求是?!?/p>
其實,剛從學校畢業時,邢小穎和周冰科講實踐課是非常緊張的。但現在,他們已經可以從容面對頂尖大學學生提出的實踐問題。這對邢小穎等人來說也并非易事。
邢小穎說,必須不斷努力,才有站在這里上課的“底氣”。不高的初始學歷和來自農村的身份,都不能成為她向上生長的阻力,被問及受到質疑怎么辦時,她的聲音高起來,迸發出一股英雄不問出處的豪情。
她說:“我是高職院校畢業的,那又怎么樣呢?我可以繼續學!我身邊有很多榜樣,他們激勵了我。我一工作就報考了中國地質大學的在職本科,現在有本科學歷。為了提升專業水平,我努力考取了工程師資格,怕自己不是師范院校畢業,講課不行,我又考取教師資格證……我是起點不高,但我可以一直進步!”
邢小穎身上這種蓬勃向上的力量來自父親對她的影響。她覺得,雖然父親一輩子都生活在陜西渭南的農村,但格局并不小,而且身上有種“越挫越勇”的勁兒。
“我小時候,最開始我們家就是種地,后來父親帶著我們村好幾戶人家搞大棚。搞大棚失敗了,他也不放棄,又去創業。他和我媽不管刮風下雨,每天去集市上賣布匹。慢慢地,家里的情況好轉了,蓋了房,買了車,現在有了自己的床上用品店。”邢小穎說,“我爸傳授給我的理念就是,失敗了又怎么樣呢?還可以再來呀!沒考好又怎么樣呢?還可以再考呀!考上好大學當然很好,沒考上,也總能找到別的出路。”
父親的奮斗史在邢小穎心里種下了拼搏向上的種子,助她在本不肥沃的人生土壤中奮力向上生長。
同樣,蓬勃的力量也賦予了周冰科不斷進步的能量。工作后的他也沒有停止自我提升的步伐,他利用周末時間提升了學歷和技能水平。
事實上,邢小穎和周冰科所選擇的向上生長之路,也是被充分驗證了的。清華大學基礎工業訓練中心、設計與原型實驗室副主任羅勇,也是以高職畢業生為起點,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羅勇認為,不管來自什么樣的學校、學什么專業,總之一句話: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準備的?!爱斈阕陨硭刭|與能力過硬,時刻準備著,好的機會一定不會輕易流失?!?/p>
(摘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