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師:
您好!
我是一名初三的學生,成績目前還不錯,但我總覺得我可以做得更好。我是屬于那種有壓力才會有動力的人,可現在我已經找不到動力了。無論是一天天減少的倒計時還是對未來高中學府的向往好像都不能激起我的興趣。我感覺自己好像變得很麻木,對什么都沒有激情,很懷念初一剛進校園時的朝氣蓬勃,我該怎么辦?
一只胖海星
一只胖海星:
你好!
在從事教育研究的十幾年時間里,我遇到了很多像你一樣迷茫的同學。你們原本活力四射、熱情飽滿,卻在初中或高中的某一個時刻突然失去了動力。該怎么辦呢?
讓我們先從壓力開始談起吧。
壓力是一種動力,它很常見,但并不常常好用。學校的成績、排名和升學壓力,以及與此相關的老師和父母的期盼,乃至你對自己的要求所形成的自我壓力,會在一時間推動你前行,但它很難長久存在。如果你沒有找到壓力之外的學習動力,那么在壓力消失的瞬間,你就會陷入沒有動力的迷茫,甚至某些同學在長期壓力積累下身心被壓垮了。
所以,對學生來說,我們需要找到除了壓力之外的動力,我們的學習乃至人生,更需要被正面的力量所引導著積極前行,而非受迫式的被人在后面推搡著挪動。
可惜的是,這樣正面的動力常常是缺乏的,很多同學難以在學習中找到充分的積極動力。
學習實在是一個略顯枯燥的事項。長期被困在題海、書本和教室之中,你們會感到困頓和倦怠:數學題怎么會有游戲好玩?英語單詞哪里比得上社團活動精彩?每日背誦的單詞、拋物線和歷史年代表,和外面的世界又有怎樣的關系呢?
其實,人的動力形成,必然是要來源于這個真實的世界的。然而你們又暫時沒法離開校園去好好體驗一下這個真實的世界,更無法感受到自己的日常學習和這個世界有什么聯系。
怎么辦呢?難道已經陷入一個死循環了嗎?
不,即便在教室的四面墻和試卷的尺許之地上,你一樣可以找到額外的意義和動力。請允許我向你介紹一種認知你日常學習的新思路——同構。
同構的意思是,許多事情,有相同或類似的結構,類似的模式,類似的意義。比如,你以為你先是在校園里待了十幾年,然后再進入社會,進入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但你有沒有想過,其實你的校園就是一個社會,它們擁有類似的結構;你的學生生涯即是你的整個人生,它們也擁有相似的本質和特性。
這就是所謂的,學習即是生活,你可以在你的學習之中看到你的整個人生。人生,常常是相同思維和行為模式的反復出現和表達。
比如,當一個人遇到一道數學難題而快速放棄,心想“反正我也學不會”的時候,你應當不僅是看見一個人放棄了一道數學題,而是要洞悉,這是一個人表達出了“遇到困難就逃跑”的思維和行為模式。
當一個人因為班級氛圍不好而不想學習的時候,你應當預知,在未來人生中,他可能也會因為經濟環境、同事環境不如意而輕易向生活投降。
當一個人面對自己的一個短板科目,不愿去花心血提升時,你可以推測,他未來在工作的某個項目中,大概率不會想辦法創造條件走向成功巔峰,而會本能地自我局限、原地停留。
這就叫作模式。
你可能會疑惑,未來的生活、事業場景和當前的初高中學習完全不一樣啊,哪里會有這么強的聯系呢?
少年啊,須知,重要的永遠不是外在的環境,而是你的思維,你的態度,你的行動。外面的世界永遠是紛繁復雜的,而決定性的因素卻在你的內心——是你的心與思維,在與這個世界相互呼應。
同樣的心,同樣的思維與行為模式,完全可以在不同的場景中反復制造出相似的結果。
所以,你應當意識到,你當下的每一個學習場景和動作都具有多重意義。它既是你當下的學習,也是你未來的工作事業和人生。一張試卷的尺許之地,四面墻的數十平方里,即是你整個世界的縮影。
今天你研究一下如何把數學沒學好的一個章節補起來,其中所涉及的規劃、執行、反思、修正與再執行的過程,與你未來工作中某個價值數億的項目有什么區別呢?未來的工作項目,也不過是在不同的材料之中再次使用你規劃、執行、反思、修正與再執行的能力而已。既然如此,你何不直接把這一章的數學知識和題型當成未來某個項目的預演?你何不用你的明悟智慧,在這一堆數學資料里看到未來項目成功、人生登頂的意義?
哪怕你今天的學習遇到了重大困難,實在學不下去了,那就可以放棄嗎?不,面對挫折永不退縮,難道不是一種在未來任何時候都通用的品質嗎?所以,當你英語學習遇到重大困難或者物理題目總是分析不清楚的時候,你不必因為它們的難而急于放棄,你完全可以洞察這些表象背后的本質,意識到在你未來人生某個遇到挫折的時刻,你很需要向今日的你索要一分克服困難堅持下去的經驗和勇氣。
于是你又在今日的學習中,多了一份深遠而宏大的意義。一段中學生活乃至一個學科或一張試卷的學習之中,同樣可以折射出你的內心、思維、行為和人生。
你可以不愛寫作、不喜歡數學題、不愿意背單詞,但你怎么會不熱愛自己的人生?學習或許是有些無聊的,但你未來的人生絕對精彩。你可以在未來擁有美好的、積極的人生,而現在你在為它做演練和彩排。
請帶著這樣深刻的認知,在你每日微小的行動中找到宏大的意義吧!看似枯燥的學習,真是一段精彩的旅程啊。
(葉修,《青年文摘》特邀成長導師,公眾號“學習策略師”創始人,著有《深度思維》《學習的邏輯》)
(范李麗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