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川劇《草鞋縣令》巧妙運用電子合成器,為川劇音樂增添了新的特色與魅力,使得川劇音樂效果達到了最好的呈現。
在電子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們為探索音樂表達的極限,創造出了一個人的“超人樂隊”——電子合成器。它是一種用于再現音色和創造音樂的高級工具,具有采集、儲存、制造和修改各種聲音及音序的強大功能,并能減少演奏交響樂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新編川劇《草鞋縣令》巧妙運用電子合成器,為川劇音樂增添了新的特色與魅力,使得川劇音樂效果達到了最好的呈現。
在川劇振興和傳承發展的今天,音樂作為川劇藝術中重要的環節,如何巧妙、合理地運用現代西洋樂器電子合成器,是川劇音樂不斷變革、創新、發展的目標之一。川劇表演的特點決定了川劇樂隊的結構和編制較小,不能接納大型的管弦樂隊,由于電子合成器音域寬廣,具有一器多能、兼備多器的特征,其功能的運用及和聲的運用,成為戲曲樂隊為豐富音色而首選的樂器,也使得電子合成器成為川劇音樂中必須的、常態的且非常重要的存在。現代西洋樂器電子合成器的加入,為傳統的川劇音樂增添更多音色的可能,也為作曲家的藝術創作開闊想象,提供了更多的表現空間,讓存在于頭腦中的聲音變為現實,并得到具象的展現,實現多元化創作。
在新編川劇《草鞋縣令》的音樂中電子合成器的運用與創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川劇《草鞋縣令》音樂中充分發揮合成器的模擬合成技術和音色特點,增強音樂氣氛。其次大量使用管弦樂隊音色,在低音區通過和弦和聲,營造豐富的低音聲部色彩和厚度,輔助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聲部表現。最后用中音區的主旋律或復調彈奏,輔助二胡、琵琶等主奏樂器的主旋律呈現,從而產生良好的音樂效果。電子合成器具有很強的親和作用,能融入川劇音樂中,因其音量的可調節性,更能幫助烘托音樂氣勢,渲染音樂情緒。但是作為電子樂器,它不能在戲曲中擔任主要的旋律聲部,更多是用和弦或持續音或繚繞飄渺的音效幫助鋪墊、陪襯主旋律。例如第六場第十八曲的第一個和聲,作曲家李天鑫老師充分利用電子合成器可調節音量、可無限延長時值這一特點,在一個持續的和聲上做由強到弱再到強的鋪墊。電子合成器功能的充分利用,使得音樂效果達到了最好的呈現。
作曲家李天鑫老師在新編川劇《草鞋縣令》的音樂中運用了先鋒音樂的創作手法,例如在第四場第十三曲《更鼓聲聲》中使用了宇宙音色,略帶科幻色彩的聲音去掉音頭,即先彈下和弦,再調整音量,為后面紀大奎的心里獨白唱段營造出淡入、空虛、孤獨的音樂感覺。電子合成器的這種音色選擇和變換,十分準確地表達了樂曲因人物性格情緒的轉換而起伏跌宕的變化。
新編川劇《草鞋縣令》音樂中多次使用了鋼片琴的音色。其中第三場采茶舞音樂的使用,表達了采茶時人們輕盈的動作,亦或是描寫清晨茶葉尖上露水晶瑩剔透的形象,通過輕快、明亮的鋼片琴音效,使得這些形象生動地展現在觀眾面前。另一處第七場第二十八曲中鋼片琴音色是時間倒流的象征和想象,是“往事越千年”的體現,隨著一連串快速的琶音,行如流水的演奏將觀眾帶到兩千年前,回憶和再現李冰川主的叮嚀與囑托。
電子音效的使用,令川劇音樂有了電影音效的感覺,展現了出乎意料的音樂效果,使得劇情和人物形象更立體,為川劇音樂增添了特色與魅力。過去的川劇樂隊中,除彈撥樂能演奏出大、小三和弦及七和弦外,其它樂器只能演奏單一的樂音,如果想表達較為復雜、特殊的和聲效果,只能通過合奏來解決,這也限制了樂隊的和聲色彩表現。合成器可以靈活地運用多種和弦轉換,產生特殊和聲效果,豐富樂隊的厚度與力度。例如在新編川劇《草鞋縣令》音樂第七場第二十六曲中,通過合成器輔助演奏ff力度的E大調主和弦,強調了唱腔的轉調色彩與情緒變化,更加體現出紀大奎內心的悲慟與堅定的決心。
表現力豐富的電子樂器與民族樂器、川劇主奏樂器通過有效、合理地結合,使新編川劇《草鞋縣令》的音樂達到了更好的視聽效果,為塑造人物、表現劇情服務,并發揮其越來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