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我們要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機遇,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高度,推動數字技術在實體經濟中廣泛應用,贏得數字經濟時代國際競爭的主動。
第一,加快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迫切需要推進產業領域數字化轉型。要加快5G、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新興融合型技術推廣應用,推動智能制造單位、智能產線、智能車間建設,構建智能制造生態。鼓勵和支持行業龍頭企業立足自身優勢,開放數字化資源和能力,帶動供應鏈上下游的中小企業融入數字化應用場景和產業生態,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整體效率和競爭力。
第二,突破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難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是產業數字化的難點,也是必須突破的關鍵點。要通過培育一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專業服務商,推廣適合中小企業需求的數字化產品和服務,降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本,解決不愿轉的問題。依托“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樹立具有行業代表性的數字化轉型標桿,解決不敢轉的問題。健全完善數據安全監管體系,保障中小企業數據資產權益和涉及商業秘密的數據安全,解決不想轉的問題。為中小企業培養一批既懂生產工藝又熟悉信息網絡技術的專業人才,解決不會轉的問題。
第三,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攻關。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提高數字技術基礎研發能力,瞄準傳感器、量子信息、集成電路、關鍵軟件等戰略性前瞻性領域,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推動行業企業、平臺企業、數字服務企業跨界創新,打造多元化參與、網絡化布局、市場化運作的創新生態。提高關鍵核心技術自主供給能力,努力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
第四,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加快工業互聯網技術標準建設,加快建設覆蓋制造業各行業的工業互聯網網絡。建設一批跨行業領域的綜合性平臺、面向重點行業和區域的特色性平臺,以及面向特定技術和場景的專業性平臺,打造基于平臺的制造業新生態。加快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體系建設,創建一批工業互聯網國家示范區。
加快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推進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培育智能制造新模式新業態,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確保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和安全穩定
當前,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先進的傳感技術、數字化設計制造、機器人與智能控制系統等日趨廣泛應用,促進制造業各環節呈現智能化發展趨勢,制造業產業形態發生深刻變化。
同時也要看到,我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仍面臨一些短板和制約。必須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改變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確保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和安全穩定。
推進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全面推動制造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加工、經營管理、銷售服務等業務數字化,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推廣一批適合中小企業需求的數字化產品和服務。組織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為中小企業提供成本低、見效快、實用性強的數字化解決方案。鼓勵和支持行業龍頭企業立足自身優勢,開放數字化資源,幫助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降低其轉型成本。
培育智能制造新模式新業態。圍繞5G、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新興融合型技術領域,加快前瞻性布局,面向行業需求,打造可用性強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培育平臺化設計新模式,發展平臺化、虛擬化設計工具,推動設計和工藝、制造、運維一體化,推動智能制造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加快生產制造全過程數字化改造,推動智能制造單位、智能產線、智能車間建設,實現全要素、全環節的動態感知、互聯互通、數據集成和智能管控。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瞄準戰略性前瞻性領域,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行業企業、平臺企業、數字服務企業跨界創新,打造多元化參與、網絡化布局、市場化運作的創新生態。鼓勵開源科技創新,支持具有自主核心技術的開源平臺、開源項目建設,促進創新模式的開放化演進。加大科技攻關力度,提高關鍵核心技術自主供給能力,提升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
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推動5G商用和規模化應用,加快布局衛星通信網絡等新型網絡,前瞻布局6G技術研發。在新基建中,要鼓勵市場主體廣泛參與,推動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以更好對接市場需求,提高投資效率和技術先進性,形成政府與企業推動數字化轉型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