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春風和煦,輕拂文藝百花綻放;十年雨露甘霖,滋養曲苑碩果飄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民族復興的戰略高度,深刻闡釋文化的地位作用,為社會主義文藝的繁榮發展指明前進方向。10年來,在中宣部和中國文聯的正確領導下,中國曲協團結引領全國曲藝界和廣大曲藝工作者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高舉旗幟、砥礪奮進,繁榮創作、服務人民,曲藝展演活動和文化交流蓬勃開展,曲藝理論評論和創作力度大幅提升,曲藝高等教育和學科建設實現突破,曲藝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日益增強,曲協深化改革和行業治理深入推進,曲協組織的社會美譽度不斷提高、社會影響力繼續擴大,全國曲藝界呈現出一派團結奮進、欣欣向榮的生動景象,為今后繼續做好曲藝和曲協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多次就文藝和文聯工作發表重要講話,多次給文藝工作者和文藝機構致信回信,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對一些事關新時代文藝和文聯工作方向性、基礎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作出科學解答。中國曲協始終把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圍繞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歷次全會精神、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明、文化、文藝和文聯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時制定方案、廣泛動員部署,切實做到用黨的最新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堅持以機關帶系統促行業,及時組織中國曲協主席團成員、曲藝家代表召開各類學習座談會,充分發揮《曲藝》雜志、曲藝雜志融媒體、《曲藝月報》和中國曲協官網等宣傳陣地的作用,開設專題專欄專版,邀約曲藝界專家、藝術家和青年曲藝工作者撰寫學習體會,宣傳報道各地貫徹落實措施,多角度全方位闡釋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持續掀起學習熱潮。
制定并實施全國曲藝工作者培訓研修五年規劃,把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作為重要內容,面向基層曲協組織負責人、邊疆民族地區和邊遠地區曲藝人才、曲藝教育工作者、曲藝網絡編輯推廣人才、曲藝小劇場經營管理人才、曲藝“兩新”人員、新發展會員、全國曲協系統秘書長、專委會專家等不同群體,線上線下相結合,廣泛開展教育培訓。10年間,累計組織各級各類培訓研修班110期,參訓人員12000余人,覆蓋全國1000余家國有曲藝院團、文化館、民營曲藝社團,實現曲協會員培訓全覆蓋,推動廣大曲藝工作者思想境界、職業道德素養和業務能力進一步提升。
曲藝最鮮明的特征就是與時代如影隨形,與國家和民族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連。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部署。10年間,中國曲協團結引領全國曲藝界和廣大曲藝工作者心系民族復興偉業,發揚歷史主動精神,無論是紀念黨和國家的重大活動,還是投身改革開放的時代洪流;無論是奮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線,還是挺立脫貧攻堅陣地的最前沿,每每在黨和國家遇到大事要事喜事的重要時刻,在應對急事難事險事的緊要關頭,總有曲藝人砥礪奮進的足跡、激情澎湃的說唱、無私奉獻的身影,發揮著曲藝凝聚奮進力量的重要作用。
圍繞喜迎黨的十九大和二十大,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和100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和70周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改革開放40周年、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等,精心組織“喜迎黨的十九大”“喜迎黨的二十大”“慶祝建黨百年”“向祖國和人民匯報”“向黨匯報”“向和平致敬”“歡聲笑語在軍營”等全國優秀曲藝節目展演;圍繞國家重大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舉辦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等區域性曲藝展演,指導建成長三角曲藝聯盟等區域性曲協合作機制,推動不同區域間曲藝工作交流互鑒;圍繞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決策部署,實施“新時代曲藝星火扶貧工程”,舉辦扶貧成果巡禮展演,建立“結對子·種文化”基層聯系點,實施“中國曲協會員攜手筑夢計劃”和“曲藝助力鄉村振興計劃”,創建鄉村和城市社區曲藝工作站,舉辦河南寶豐馬街書會,開展“美麗鄉村”原創曲藝展演等,用曲藝的形式演繹脫貧攻堅故事,助力鄉村文明建設,豐富鄉村文化生活。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號召全國曲藝界積極參與“抗擊疫情,曲藝在行動”作品創作推選活動,舉辦以藝戰“疫”新創抗擊疫情優秀曲藝節目匯報演出,實施“以藝戰‘疫’ 用愛聚力”優秀作品傳播推廣項目,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如今,我們有幸處于一個千帆競發、激昂奮進的偉大時代。歷史變化如此深刻,社會進步如此巨大,人們的精神世界如此豐富多彩,給新時代的曲藝工作者提供了無盡寶藏,需要用更多更好更經典的藝術創造點亮精神的燈塔,吹響文藝的號角,搏擊時代的長空。10年來,中國曲協始終堅持把優秀作品創作生產作為中心環節,充分發揮中國曲藝牡丹獎的牽引示范作用,舉辦中國曲藝節、全國少數民族曲藝展演、全國少兒曲藝展演、全國相聲小品優秀節目展演、全國原創曲藝小品優秀節目展演、全國曲藝新人新作展演、全國山東快書優秀節目展演、蘇州評彈藝術節、河南墜子創作表演人才推選大會以及“包公杯”“西崗杯”“南山杯”“走馬杯”“通州杯”“法寶杯”等全國性曲藝展演和作品征集活動,共組織創作3000余個優秀曲藝作品。
與此同時,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全國道德模范故事匯基層巡演,先后組織60余位老中青三代優秀曲藝家,赴全國23個省(區、市)65個地市開展巡演,累計新創編節目60余個,開展演出233場,累計行程近10萬公里,現場觀眾達30萬人次,通過網絡直播、電視轉播等多媒體收看的觀眾超1億人次,有力地宣傳和贊頌了全國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和崇高品德;廣泛開展“我們的價值觀”——曲藝走基層全國百場巡演,組織千余人次曲藝名家新秀深入各地的城市廣場、社區廠礦、農村集鎮等基層場所,用基層百姓喜聞樂見的曲藝形式弘揚戒奢以儉優良傳統、宣傳艱苦奮斗優良作風、崇尚節約生活理念。
全國曲協勠力同心發揮專業和組織優勢,推出評書《話說黨史》、蘇州彈詞《戰·無硝煙》、相聲《新虎口遐想》、二人轉《青春之歌》、長子鼓書《臘月天兒》、曲藝小品《送禮》等一批展示中華文化意蘊、彰顯中國審美旨趣、傳播中國價值觀念、凝聚中國精神力量的精品力作。
“難道那一張張對歡歌笑語渴望的臉,不該是我們創作的動力嗎?那一個個淳樸真摯、善良正直的人和他們的故事,不該是我們創作的素材嗎?那一茬茬不甘寂寞、勇于奉獻的兵團人所體現出的精神,不該是我們創作的主題嗎?”這是大同數來寶表演藝術家柴京云和柴京海兄弟在深入新疆創作采風后,發出的一連串自問。一切優秀文藝工作者的藝術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優秀文藝創作都為了人民。曲藝源于民間、長于民間,說著百姓事、唱著百姓情,具有深厚的親和力和天然的人民性。10年間,廣大曲藝工作者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講話精神的鼓舞下,沉下身子、邁開步子,積極參加中國曲協組織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千余人次曲藝名家新秀奔赴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基地、“一帶一路”沿線城市、紅色教育基地、鄉村振興示范地開展采風創作,廣大曲藝工作者既從人民群眾火熱的社會實踐、多彩的生產生活和生動的創新創造中汲取思想養分、積累創作素材、激發創作靈感,又以更多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回報人民,不斷增進與基層群眾的血肉聯系。
同時,持續開展“送歡笑到基層”“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等文化惠民演出,實施全國名家新秀文藝志愿服務行動,成立中國曲協“送歡笑到基層”惠民演出小分隊、中國曲協文藝志愿服務團、中國曲藝牡丹獎藝術團,組織3萬余人次曲藝名家和中青年曲藝骨干北上廣袤黑土地、南下濱海鹿回頭、東登海島夫妻哨、西赴嶺南百色山,涉農田、進課堂、下礦井、進軍營,廣大曲藝工作者用自己熟悉擅長的藝術形式和群眾喜聞樂見的表現手法,把黨和政府的溫暖、正確的價值理念、健康的審美情趣傳遞給廣大基層群眾,直接惠及群眾超500萬人次。如重大自然災害發生后,中國曲協志愿服務小分隊第一時間奔赴現場,為災區群眾送去精神鼓舞、激起奮進力量,充分發揮了曲藝作為“文藝輕騎兵”的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
“出人出書走正路”,是陳云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廣大曲藝工作者的殷殷囑托。繁榮發展曲藝事業,歸根到底要有一大批業務精、能力強、素質高的曲藝人才隊伍。10年間,中國曲協實施“牡丹綻放”曲藝英才培育行動、曲藝專家名家創作示范工程、“藝苑擷英”全國優秀曲藝人才展演等多項人才培育計劃,采取資金支持、專家指導、研討培訓、匯報展演、宣傳推介、跟蹤培養等多種方式,100余名優秀中青年曲藝人才脫穎而出,在業界樹立了良好口碑,展現出較大的發展潛力和影響力。
在培育新人的同時,注重對曲藝人才的思想道德引領,持續加強曲藝界行風建設和職業道德建設,制定并實施《2020-2022年全國曲藝界建設優良行風行動方案》,發布倡議書,召開建設曲藝界優良行風座談會,推出《中國曲藝行業準則》《曲藝演員演出從業標準》《相聲藝術師承公約》等一系列匡正職業行為、規范行業標準的切實舉措;實施曲藝名家風采工程,編輯出版《鉉內鉉外-吳宗錫評彈藝文選》《薛寶琨曲藝文選》《黃楓山東快書選集》等,舉辦駱玉笙、陶鈍、侯寶林、韓起祥、馬三立、蔣月泉、師勝杰等名家紀念活動;發揮知名曲藝家的示范引領作用,邀請姜昆、翁仁康、盛小云等曲藝名家參與中國文聯“崇德尚藝 做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新時代文藝工作者”巡回宣講,組織種玉杰、籍薇、楊魯平等曲藝名家赴京津冀多個小劇場開展曲藝名家新秀全國小劇場示范演出行動;宣傳曲藝界先進典型,表彰98名積極參加“送歡笑到基層”文化惠民活動先進個人,出版《曲藝界優秀共產黨員風采》《牡丹綻放花開有聲:首批曲藝英才培育行動回眸》《中國曲藝牡丹獎得主小傳》等文集;制定主席團成員、理事會理事、專委會專家履職工作規則和團體、個人會員管理辦法,修訂《個人會員入會細則》,加強會員準入和退出機制,營造曲藝界風清氣正良好生態。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全國曲藝從業人員已經超過40萬人,成為繁榮發展曲藝事業的強大生力軍。
“曲藝學科建設的星星之火需要眾人拾柴火焰高”,這是中國曲協主席姜昆曾說過的一句話,也是幾代曲藝人呼之盼之的美好心愿。中國曲協始終將曲藝理論評論、學科建設作為曲藝事業和曲協工作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工作。10年間,中國曲協充分發揮行業主導作用,致力于曲藝高等教育學科建設的探索,先后組織200多名曲藝專家、藝術家、理論評論家參與高等院校曲藝本科教材編撰,歷經8年,于2020年底出版首批12本全國高等院校曲藝本科系列教材,這是一項具有開創性的曲藝文化建設和曲藝學科建設的重大工程,在某種程度上填補了高等院校藝術學教育的空白。
持續調研全國高等院校曲藝教育實踐情況,舉辦中國特色曲藝學科建設研討會和全國高等院校曲藝教育峰會。經過長期不懈努力,2021年和2022年,曲藝先后進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2022年)》,曲藝學科建設和本科教育教學取得歷史性突破。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中央戲劇學院、遼寧科技大學等高等院校開展曲藝本科教學教育,曲藝教學成果顯著,學科建設隊伍和力量不斷壯大;注重在“熱運行”中的“冷思考”,在各類展演展示活動中嵌入理論研討環節,邀請曲藝理論家、評論家與曲藝作者、演員開展座談研討;召開全國曲藝理論學術研討會、中國曲藝高峰(柯橋)論壇等理論研討活動,設立首個曲藝藝術研究基金,加大《曲藝》雜志等中國曲協所屬媒體的理論評論力度,開展“中國曲藝藝術發展報告”“改革開放40周年的中國曲藝”“新曲藝組織行業評價體系”“新時代中國曲藝人才發展”等課題調研。曲藝理論評論和學科建設的長足發展,成為新時代曲藝事業和曲協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堅強基石。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倡議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想,賦予新時代對外文化交流以新的內涵。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中華曲藝,必須從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強使命去認識對外文化交流的重大意義。中國曲協積極服務黨和國家大外交大外宣總體戰略,以中華曲藝海外行為龍頭工程,精心組織巴黎中國曲藝節、德國中國曲藝周、國際幽默藝術周等重點品牌項目和中日、中新(加坡)常規交流項目,實施中國曲藝唱響“一帶一路”交流計劃,加入國際說唱藝術聯盟,參加國際說唱幽默藝術節,用曲藝架起了一座臥波四海、連接五洲的藝術橋梁。
10年間,中國曲協共派遣67個團組、842人次,赴47個國家和地區訪問交流,曲藝人的足跡遍布世界六大洲,近20萬海外僑胞和外國友人現場觀看曲藝演出、參加曲藝交流活動,吸引了一批喜愛曲藝、熱愛中國文化的海外粉絲。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接待日本、新加坡、國際說唱藝術聯盟及港澳臺地區考察交流團10批84人次,赴北京、天津、上海、江蘇、四川、西藏等地考察交流。特別是近年來,以“互聯網+曲藝”的方式向海外推出“中華曲藝云欣賞”線上展播欄目,舉辦中華曲藝網絡春節聯歡會和中日曲藝線上交流活動,不斷拓展曲藝傳播的領域、空間和手段,確保疫情特殊時期的對外交流不斷線不停更。與此同時,舉辦“中華曲藝港澳情”“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等品牌活動,吸納30多名港澳臺地區曲藝工作者加入中國曲協,推動中國曲藝牡丹獎評選對港澳臺地區曲藝工作者開放,充分發揮了曲藝在促進內地與港澳地區、大陸與臺灣地區民眾之間文化認同、情感認同、民族認同方面的積極作用。
曲藝對外和對港澳臺民間交流實現大步幅發展,在世界舞臺留下越來越多的驚嘆與喝彩,有力展示出中華曲藝獨樹一幟的風格與氣派。
2015年出臺的《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將文聯組織職能明確為“團結引導、聯絡協調、服務管理、自律維權”,這一新的工作定位要求新時代曲藝工作者要更加積極適應新的形勢、任務和要求,以改革創新的理念,不斷增強曲協工作活力。10年間,中國曲協多次組建深化改革調研組赴各地開展大調研,召開全國曲協系統深化改革推進會和座談會,制定出臺《中國曲協深化改革方案》《中國曲協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基層曲協工作指導方案》《全國曲協系統區域協作發展實施方案》,確定江蘇省張家港市永聯村曲協等14家基層曲藝組織作為改革試點單位。推進中國文聯曲藝藝術中心事業單位改革,推動《曲藝》雜志社轉企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成為文聯系統首批如期完成改革任務的單位。在文聯系統率先完成中國曲協會員重新登記,全部摸清會員底數和全國基層曲協組織底數,印發《全國曲協系統組織名錄》。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各級各類曲協個人會員數已達12萬人,全國各級各類曲協組織超過700個,命名73個中國曲藝之鄉、6個中國曲藝名城、9個曲藝基地,推動成立曲藝表演場所協作發展聯盟等自組織平臺。
10年來,在全國范圍開展對傳統曲藝藝術及傳承人的普查和對各類曲藝展覽館、博物館的調研,編輯出版《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曲藝類名錄紀實》,出品紀錄片《曲藝轍痕》,編印《中國曲協信息資源庫》。截至2021年,共有149個曲種列入國家級非遺項目受到保護,207名曲藝從業者作為國家級代表性非遺傳承人受到重點扶持。推廣使用《中國曲協演出活動授權確認書》等5個合同范本,創辦《曲藝維權通訊》,召開曲藝權益保護圓桌會議,開展曲藝版權宣傳周。重視機關隊伍建設,持續修訂《中國曲藝家協會工作手冊》,形成5個方面、260多項制度規范,推進協會各項工作在制度規定的框架下良性運行。提升黨支部工作質量,中國曲協機關黨支部被命名為中央和國家機關“四強”黨支部,被列為中央和國家機關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試點單位。2021年,中國曲協獲“中央和國家機關創建模范機關先進單位”“中國文聯創建模范機關標兵單位”,成為文聯系統唯一一家同時獲此殊榮的單位。
百花齊放春滿園,牡丹爭艷競芳菲。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國曲藝事業和曲協工作走過一段不斷煥發生機活力的光輝歷程。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奮力描繪我國文藝事業壯麗畫卷的新進程中譜寫新的華章,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鑄就新的輝煌!
(責任編輯/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