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伊恩·弗萊明(1908—1964)創作了第一部邦德小說《007大戰皇家賭場》。這是他寫作生涯的開始,也是他那稍遜于007傳奇經歷的結束。
1933年4月8日上午10點左右,一列從柏林開來的火車抵達莫斯科白俄羅斯火車站。乘客當中有一名身穿艷格西裝的高個子年輕人十分顯眼,只見他坐上接站的林肯轎車前往“民族賓館”,一路上饒有興致地看著莫斯科的街道和行人。這個年輕人就是英國路透社記者弗萊明,此番到蘇聯來,是為了報道一起與英國工程師有關的大型訴訟案件。
這一年弗萊明25歲,是個既不出名也并非前途無望的記者。他是在母親的安排下被路透社錄用的(母親跟報社國際部領導的妻子是朋友)。弗萊明的父親是保守黨議員,“一戰”時去世。母親希望四個兒子都有出息,可二兒子弗萊明最讓她頭疼。進入伊頓公學后,弗萊明的成績很差,只對運動和交女友感興趣(他的情人當中不乏教師的女兒和他們的妻子)。離開伊頓公學后,弗萊明報考了皇家軍事學院,但因為體檢不合格沒能如愿。于是他去奧地利求學,又去了德國,再后來去了瑞士。在瑞士他認識了一位姑娘,還跟她定了親,這讓他的母親很頭疼,她覺得沒有家族背景的瑞士富家女配不上英國紳士。報考英國外交部失利后,弗萊明似乎打算放任自己過隨心所欲的生活了,直到母親掌控了局面,安排他到路透社工作,干些抄寫外國記者的簡訊、報道汽車比賽的活兒。弗萊明的語言能力不錯,但他對這份工作沒有多少熱情。盡管如此,他卻在1933年3月成了一起重大事件的主要人物。
在一次晚會上,弗萊明遇見了伊頓公學的同學杰拉里德·庫克。庫克在大都會威格士公司上班,負責機電設備的生產和安裝。他悄悄告訴弗萊明,此前一周蘇聯逮捕了幾名英國公民、6名大都會威格士公司駐蘇聯辦事處工作人員,還有12名為該公司工作的蘇聯人,指控他們從事間諜活動。威格士公司希望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因此未將此事公之于眾。弗萊明離開晚會后立刻回到編輯部,把他聽到的話寫了下來,第二天一早就把稿件交給了編輯。這篇文章在英國掀起了軒然大波:民眾要求保護本國同胞,議會考慮與蘇聯斷絕經濟往來,首相則宣稱這些工程師清白無辜,要求釋放他們。蘇聯當局一概置之不理,繼續為庭審做著準備。于是弗萊明被派到莫斯科報道庭審的過程。在莫斯科,置身于其他記者之中的弗萊明終于體會到了這份工作帶來的刺激。
庭審于4月12日在聯盟大廈公開舉行,4月18日宣判。弗萊明很想最先把消息發出去。他找來一名熟識的小男孩兒守在法庭窗口下,好讓他把弗萊明扔出窗外的速記紙團撿起來迅速交到路透社記者站,為此他還給小男孩兒買了一雙網球鞋,可是這個計劃失敗了。法庭內安裝了揚聲器,判決結果滿屋子都聽得見,最先將它報道出去的是英國中央新聞社記者,庭審過程中這名記者一直在為媒體準備的房間里給報社打電話。中央新聞社提早20分鐘報道了5名英國工程師被判有罪的消息,其中3人被驅逐出境、2人被判入獄2~3年。弗萊明的上司非常生氣,弗萊明卻不太在意,因為他正等著克里姆林宮送來采訪斯大林的消息,這又會是一則獨家新聞。
4月25日,克里姆林宮送來了斯大林簽字的機打字條:“很遺憾,眼下我忙著處理公務,不能滿足您的請求?!边@顯然不是弗萊明希望的結果,但總比沒有結果強。
回到英國后,弗萊明第一時間趕往外交部,那兒的人正等著聽他講述莫斯科見聞呢。
英國外交部聽完了弗萊明的話,看了看斯大林簽名的字條,稱贊了他的能力,便將字條訂在履歷表上,放進“有蘇聯工作經驗的人”文件夾中。在這之后,弗萊明又過回了正常生活。
當記者的收入不高,而且近期也不會有吸引人的出差任務了。1933年秋天弗萊明從路透社辭職,在倫敦金融城當了一名經紀人。弗萊明對做生意不感興趣,但他喜歡帶著客戶上高檔餐廳吃飯,賺取一份體面而穩定的收入。他從母親家里搬出來,在倫敦最有面子、房價最貴的地區之一——貝爾格萊維亞租了一間小房,把它打造成單身漢的絕佳避難所。他在客廳里放了兩排書架,一排擺滿當代流行小說和諜戰影碟,一排擺滿色情小說(基本上都是法國小說),后者應該會吸引那些弗萊明經常帶回家來的美女吧。然而倫敦金融城一成不變的生活很快就對弗萊明失去了魅力,他開始尋找更有意思的工作。
最初他想創辦一本雜志,類似英國《紐約客》之類的,但是沒有找到投資人;后來他又想從政,還參加過幾次下議院的會議,但結果卻令他大失所望:“卑鄙的謊言加上可恥的淫行,如果這就是政治,那最好別讓我看見它是怎么發生的?!辈贿^,弗萊明對政治的陰暗面以及情報機構和間諜活動越來越感興趣了。
1939年3月,英國計劃向蘇聯派出貿易代表團?!按蠖紩袷抗臼录敝螅⒚乐g的經濟關系并沒有得到改善,英國外交部更希望跟蘇聯保持友好。弗萊明決定利用這一契機,再次引起英國外交部對自己的興趣。他跟經紀人事務所請了假,在《泰晤士報》當了記者,請求報社讓他跟代表團一起到蘇聯去。
第二次莫斯科之旅就不像上次那么令人愉快了。雖然蘇聯方面盛情款待,但是氣氛卻讓人感到壓抑,因為無論英國人走到哪里,蘇聯內務部的人都跟著。為了解悶兒,弗萊明和一個蘇聯姑娘上演了一段短暫的浪漫史,還從她那里聽說蘇聯正在生產和銷售避孕套。這件事本來沒什么特別之處,因為早在1929年英國杜蕾斯公司就已經生產乳膠避孕套了。但是蘇聯的避孕套可能會引起經濟情報部門的興趣,因為研究這種大眾商品,可以了解蘇聯工業化發展的速度和成就。于是弗萊明走進藥店,買了好幾包避孕套。

代表團沒有取得任何成果,弗萊明準備打道回府了,在火車上他遇見了英國《每日快報》的記者塞夫頓·德爾默。德爾默也想利用出差的機會挖掘一些信息提供給情報機構?;疖嚱咏ㄌm邊境時,德爾默讀了一遍自己所寫的東西,隨后將它撕毀、扔出窗外。弗萊明打趣說,真正的特工會把證據吃掉。蘇聯邊檢沒有檢查德爾默的東西,卻對弗萊明的箱子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一番檢查之后,他們沒收了弗萊明的避孕套。德爾默看了看這位同行失望的表情,打趣道:“您為什么不把它們吃了呢?”
回到倫敦后,弗萊明立刻為《泰晤士報》寫了一篇文章,分析蘇聯的軍事實力,并得出結論說,在與軸心國作戰的斗爭中,蘇聯軍隊“對盟國具有戰略價值”。但是《泰晤士報》編輯對弗萊明的分析并不感興趣,沒有刊登這篇文章。弗萊明稍加思索,又添上了幾句話:“俄羅斯是個陰險的盟友,一旦有機會,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在背后捅上一刀?!彼盐恼录牡酵饨徊浚恼掠謴耐饨徊哭D交給了約翰·亨利·戈弗雷少將。戈弗雷剛剛擔任英國海軍情報機構的長官,正在著手進行人員重組。1939年5月24日在卡爾頓酒店的餐廳里,戈弗雷終于正式招募了伊恩·弗萊明。
恐怕全英國也找不到一個比伊恩·弗萊明更不適合當特工的人了。他沒當過兵,射擊技術很差,既不尊重上級,也不遵章守紀,但他很快就掌握了這份工作的訣竅。
戰后第一年弗萊明就做出了不少業績。他寫了一份說明書,列舉了54種欺騙敵人的花招;他想出了贖回停在西班牙造船廠的德國輪船的辦法;他在法國被占領前對那里的情報機構進行縮編,順便幫忙撤離了數千名難民;他領導了多瑙河封鎖行動,切斷了羅馬尼亞到德國的石油供應;他學會了射擊,鉆研了特工常用的工具,尤其對手鋸、手槍筆和能隱藏秘報的高爾夫球感興趣。
1940年9月,弗萊明為自己爭取到了第一個大型項目——“無情行動”,該項目從頭到尾都由他一手策劃。
當時,英國情報機構最感興趣的是德國人的密碼機“恩尼格瑪”。在英國主要的密碼破譯中心布萊切利公園,一支由數學家、古埃及學家、語言學家、象棋大師和填字游戲冠軍組成的團隊一直致力于攻克“恩尼格瑪”。團隊的領軍人物之一艾倫·圖靈認為,解決這個難題的唯一辦法是得到德國海軍使用的“恩尼格瑪”樣機及其密碼手冊。然而要想在海戰中截獲樣機是不可能的,因為在向敵人發起進攻的時候,秘件很有可能被迅速銷毀。于是,弗萊明想出了解決之道。
他的辦法需要用到一架繳獲來的德國轟炸機,再組建一支5人小組,其中至少一人能說流利的德語,然后給他們換上德國空軍制服,在身上弄些血跡,包扎起來,用飛機運往英吉利海峽。在海峽上空的某個地方飛行員將關閉引擎,假裝發生了重大事故,并向德國人發出求救信號。一旦到達海面,小組成員便轉乘救生艇,等待德國人的輪船前來營救。等到德國人的輪船抵達時,行動小組便將船員盡數殺掉,奪取船只,截獲“恩尼格瑪”密碼機。
海軍部同意了這次行動,并計劃于1940年10月初實施。但當一切就緒后,卻因為任務難以實現而被迫取消。最沮喪的應該是布萊切利公園的譯電員了。而弗萊明并未難過太久,很快他的注意力就轉移到了下一個任務上。
1941年6月初,弗萊明和戈弗雷離開倫敦前往紐約。表面上是去檢查美國港口的安全,其實是在安全問題上與美國合作,確切地說,是為美國戰略情報局局長威廉·多諾萬提供支持。多諾萬是為數不多的認為戰爭不可避免、應當做好迎戰準備的美國國務活動家之一。讓弗萊明和戈弗雷感到不安的是,美國情報部門的管理很亂,每支部隊都有自己的情報單位,但彼此不交換信息,聯邦調查局也不跟其他部門分享情報。多諾萬認為,當前的首要任務是成立一個情報機構。羅斯??偨y同意他的意見,但尚未采取任何措施。戈弗雷到紐約來的目的之一,就是說服羅斯福解決這個問題。好在目的達到了——在戈弗雷與美國總統共進晚餐后,過了一周,羅斯福就簽署命令成立新的情報機構“信息協作辦公室”,負責人正是威廉·多諾萬;一年后該機構改組為戰略服務局,并在戰后演變成為美國中央情報局。
事情辦完了,戈弗雷返回了倫敦,弗萊明則留下來為新成立的情報機構撰寫操作指南。他在指南中詳細描述了情報機構的組建方式、機構設置(如該讓什么樣的人當領導、該招募什么樣的人當特工),還建議將特工派到美國駐世界各地的大使館去,由英國情報機構對他們進行監督,直到后者積累了足夠的經驗為止。最重要的是他詳細描述了“完美特工”應該具備的特點:“40—50歲的男性,觀察力強,辦事謹慎,善于分析,能說多種語言,時刻保持清醒。不能冒險,生活正派,責任感強,無條件地忠于祖國?!彼巡僮髦改辖唤o多諾萬,讓這位美國情報機構頭目得到了1000萬美元的政府資助。為了表示感謝,多諾萬送給弗萊明一把刻有“For Special Service”(“特殊用途”)的柯爾特手槍。1941年7月末,弗萊明帶著這把手槍回到了英國。
回到英國后,弗萊明沒有將精力集中在情報工作上,而是投入了反宣傳工作中(制造虛假情報迷惑敵人)。前面提到,在蘇聯旅行時,他認識了英國記者德爾默,現階段他又恢復了跟德爾默的聯系,并借助他的資源為海軍情報總部提供黑色宣傳。
戰爭伊始,德爾默就在外交部的秘密信息部門從事反宣傳活動,冒充德國人組建電臺,向德國軍方和普通民眾散布虛假情報,比如法西斯的敗績、希特勒染病以及發生在希特勒身邊的各種麻煩事等。德語不錯的弗萊明也常常走進電臺直播,說什么德國人的潛艇發生了泄漏,或者德國人的主要戰艦已經沉沒,等等。
1941年5月20日德軍發動了奪取克里特島的“水星”行動??死锾貚u是英國海軍和空軍在地中海地區的最后一塊大型基地。德國人知道從海上登陸克里特島是不可能的,因為水上機場完全處于英國人的控制之下,于是他們決定空降傘兵并攜帶運輸裝備的滑翔機。雖然損失慘重,但德國人仍然成功地在11天之內完全占領了克里特島。
這次行動迫使盟軍考慮傘兵作戰的可能。但更讓弗萊明感興趣的不是這次行動的軍事策略,而是它的偵察策略。1942年弗萊明研究了克里特島行動,發現除了空降傘兵之外,敵人還向克里特島空降了一支特別偵察隊,以便潛入參謀部和無線電站竊取文件、設備、電碼——他們是最早登陸克里特島的人,突襲開始之前他們就完成了偵察任務。
這支空降偵察隊給弗萊明留了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他立刻向戈弗雷建議推行這種“德式創新偵察法”。后來英國從軍人、警察甚至囚犯當中精選了一批經驗老到的專家,成立了由海軍、空軍、步兵和海軍陸戰隊組成的No.30突擊隊。弗萊明親自把關,淘汰那些在他看來無法勝任的人。自1942年11月開始No.30突擊隊積極參與戰事,3年內一共組織了數百次行動,其中很多行動都是弗萊明親自策劃的,例如參與諾曼底登陸,最先進入獲得解放的巴黎,甚至在1945年繳獲了德國海軍的全部檔案(約300噸)。

早在1939年剛剛加入情報機構的時候,弗萊明就跟戈弗雷一起寫了一份 “鮭魚備忘錄”。在備忘錄中,他們將軍事偵察行動比做釣魚——在不同的地方拋魚鉤、換魚餌,直到敵人上鉤。釣魚的比喻是戈弗雷提出來的,弗萊明則拋出了54次“魚餌”,其中一次構成了“肉餡行動”的基礎。
“肉餡行動”的創意,是弗萊明從巴茲爾·湯姆森的偵探小說《時髦帽子的秘密》中借鑒來的。小說講述了一名男性死者的案子,此人被發現的時候身上帶有大量文件,偵探懷疑這些文件都是偽造的。在“鮭魚備忘錄”中,弗萊明也建議利用尸體和假冒的秘件,完成對敵人的信息迷惑。1943年,他的建議被用來分散德軍對西西里島的注意力(德國人計劃入侵西西里)。弗萊明沒有親自策劃這次行動,但他擔任了顧問。此次行動的任務是要讓德國人相信盟軍即將進攻希臘和撒丁島,并向那里派兵。他們計劃向敵人提供虛假文件,并造成這些假文件是偶然落入他們手中的假象。為此需要一具尸體,還得給尸體換上皇家海軍少校的制服,手腕上銬著一只公文包,包里裝著英國將軍總部副司令阿奇柏德·諾伊寫給英美18部隊司令亞歷山大的一封信,信中下令增援進攻希臘和撒丁島的部隊。為了提高可信度,他們不但給尸體取了名字“威廉·馬丁”,還在他的口袋中放上了他“未婚妻”的照片、訂婚戒指、一小段鉛筆、一張新買的襯衫的收據、幾張劇院的票根、俱樂部的結賬單和兩封私人信件。

1943年4月30日,“馬丁”的尸體從西班牙西海岸一座潛水艇上卸下來,當天就被西班牙漁民發現了。5月中旬這些“秘密”文件落到了希特勒手中,希特勒信以為真,下令集結黨衛軍和軸心國部隊前往希臘和撒丁島。這次造假行動是如此逼真,以至于7月9日盟軍在西西里登陸時,希特勒仍未急于向那里派兵,始終相信主戰場在希臘。
戰爭結束后,伊恩·弗萊明離開了英國海軍情報部門。1945年5月下達了復員令,他面臨著再次擇業的問題。一開始他想回到倫敦金融城去,后來又在海軍部做了文職,最終還是干回了他的老本行,當了一名記者。
弗萊明的老朋友戈美爾·凱姆斯利子爵建議他負責報社凱姆斯利(Kemsley Newspapers Group)國際部的工作,并開出了年薪4500英鎊的優厚報酬,外加每年500英鎊的公務報銷和兩個月的帶薪休假。弗萊明同意了,開始著手整頓國際記者網絡。他利用先前在情報部門工作時積累的人脈以及復員后當上特工或情報員的數百名戰友,迅速召集了一伙頗有影響力的人物,由他們從世界各地為他提供新聞線索。弗萊明的工作相當出色,不久便再次引起了軍情六處的注意,因為冷戰已然開始,信息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經凱姆斯利同意,弗萊明開始向情報機構提供服務。凱姆斯利公司的記者執行情報機構的任務,情報機構的特工則偽裝成凱姆斯利公司的記者為自己打掩護。這么做對各方都有好處:一方面,凱姆斯利公司擴大了財源,還從特工隊伍中得到了數十名員工——雖說這些人利用記者身份做掩護,但都提供了不少信息;另一方面,情報部門得到了大量自由特工,雖然他們現在的身份是記者,但都在情報機構工作過,而且隨時準備出一份力、賺一份錢。不滿意的只有弗萊明一個人,因為正當他招募來的特工在世界各地到處冒險時,他卻獨自坐在辦公室或待在家里,干著管理者的活兒。這份差事就沒有那么刺激了。有一陣子,無聊至極的弗萊明在牙買加買了一塊地,迷上了潛水,在一大群客人和女友中間往來穿梭、消磨時光。
1952年初,這種好日子終于過到了頭兒。安妮·查爾杰里斯,一個弗萊明斷斷續續交往了13年的女友告訴他,她懷孕了。作為一名紳士他必須跟她結婚,這個念頭讓弗萊明感到恐懼。為了擺脫煩惱,弗萊明開始創作小說,而且很快就寫完了——1952年2月17日開始動筆,3月末結束?!?07大戰皇家賭場》就此誕生,這是第一部邦德小說!
現在看來,007的原型有20多人,包括希尼·科頓,澳大利亞飛行員兼發明家,曾拍下大量德國軍事設施的航空照片;帕特里克·達澤爾,能說多國語言,精通海軍事務,會跳傘、潛水、滑雪;威廉·斯蒂芬森,能用伏特加做出最烈性的馬丁尼酒,在美國創立了虛假信息代理處;烏爾弗德·丹德爾杰爾,中情六局駐巴黎間諜機構的領導,會開賽車,喜歡名貴衣服和卡地亞飾品,每次露面都帶著一個新女友;弗萊思特·伊歐托馬斯,在被占領的法國以德國軍官身份做掩護開展情報工作,堪稱業內大師……應該說,詹姆斯·邦德是弗萊明認識的所有一流特工的綜合體。不過,詹姆斯·邦德身上的很多特點其實直接來自弗萊明本人。
邦德的長官(代號M)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約翰·戈弗雷的化身——他是一個極度瘋狂、歇斯底里的少將,很多人都跟他合不來,但弗萊明卻能,這一點也跟邦德一樣。此外,詹姆斯·邦德酷愛玩牌,打高爾夫,喜歡名貴香煙、上等服飾和香車美女,這些都是他的創造者伊恩·弗萊明的典型特質。

與弗萊明不同的是,邦德在第一部小說中就失去了最愛,并在以后的每部小說中肆無忌憚地更換女友;而弗萊明在寫完《007大戰皇家賭場》之后,于1952年3月末跟安妮·查爾杰里斯結了婚。他的放蕩生活自此結束,并在以后的12年內,將這種放蕩轉嫁到了007和他的無數粉絲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