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區位于長三角地區南側,瀕臨杭州灣,是上海的西南門戶,西與浙江交界。6400年前,金山是上海最早成陸、最早有人類生活憩息、最早有行政建制的地方。歷經6000余年的歷史承載,金山孕育了豐富多樣的民間民俗傳統特色文化。歷史上的積累、演變和當今的發展,逐漸形成具有金山特點的江南文化色彩。這其中就鮮活地保存著具有地域特色的傳統民間曲藝,如緊貼民生的農民鈸子書,膾炙人口的快板、說唱,聲情并茂的民間故事、滬書等。因為根系民間,所以口耳相授、薪火相傳。
近年來,區委、區府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尤其在群眾性地方曲藝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工作上,始終秉承一體化規劃、梯次化推進、項目化實施、社會化參與,重點對本土曲藝資源梳理、曲藝人才培育儲備、曲藝文化陣地打造采取了一系列扎實有效的措施。
一方面,以創促建以創建為引領,強化了多部門聯動基礎保障、系列化出臺曲藝發展規劃、多渠道打造曲藝活動載體等實施辦法,加大曲藝藝術扶持力度、抓實金山本土曲藝人才培育、拓寬曲藝交流展演展示平臺。較為典型的是通過“曲藝進校園”項目,把傳統曲藝藝術送進幼小學校,同時試點性地將曲藝演出活動配送進在金山的高校中僑職業技術大學。從進校演出,到在校成立“曲藝社團”,延伸成立“學生相聲俱樂部”“評彈賞戲團”,定期開展實操性的曲藝培訓,厚植傳統文化根基。
同時,依托《金山區文化人才隊伍建設若干辦法》,以高層次人才為引領,建立了金山曲藝文化名家工作室。通過名家帶“民星”的方式幫助提升業余曲藝愛好者的藝術表演水平,并將此納入長效機制,最大程度地滿足基層曲藝愛好者的迫切需要。一方面,能夠讓基層曲藝愛好者享受到優質的文化服務;另一方面,通過曲藝名家的帶動引領,提升本土曲藝表演作品原創能力。今年,在上海市曲協吳新伯主席的悉心指導下,金山區文化館曲藝俱樂部以及基層曲藝團隊,累計創作、排演制作了10余件唱得響、傳得開、留得下的原創曲藝作品。這其中,一部分作品作為線上推廣展播傳唱,一部分我們結合“紅色文藝輕騎兵”走基層巡演開展基層巡講巡演,另外重點打造了相關作品選送參加市級群文原創作品展演。
上半年,在中國曲協領導的充分信任和精心部署,以及上海市文聯、市曲協領導的大力支持下,金山區榮幸承辦了十二屆牡丹獎金山賽區的線上活動。接下來,金山區將繼續按照規劃,做好、做實傳統曲藝的傳承推廣工作。
明年,金山區計劃在繼續做好群眾性曲藝活動的基礎上,試點性扶持1到2家社會文化機構,打造開設曲藝演藝新空間,并將曲藝演藝新空間公益部分的內容建設,納入到“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生活圈”的項目建設中,以引流更多曲藝院團、曲藝名家參與,引領更多市民參與共享為建設目標,達到筑巢引鳳的聚攏效應。
經久不息的文化魅力需要在堅守中傳承,在傳承中不斷創新。曲藝與新時代同行,與金山發展同行,與百姓的歡樂同行。金山區將繼續努力實踐傳統曲藝繁榮途徑,尤其是在中國曲協的專業指導、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把曲藝藝術項目打造為公共文化服務中常演、常新、常相伴的品牌項目。
(作者:上海市金山區文化館副館長)(責任編輯/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