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楊波 中鐵二十局集團有限公司重慶軌道交通24號線一期項目經理部工程師
在我國軌道交通行業中,城市地鐵工程占據不容忽視的地位。近年來,城市地鐵工程項目日益增多,運營里程數不斷刷新紀錄,為城市群眾的交通出行提供了有利條件。“互聯網+”技術給地鐵工程項目施工安全管理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利用互聯網技術,地鐵施工現場安全、施工質量、施工效率以及環境質量目標的實現有了強有力的保障。
2015 年,我國政府部門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聯網+”的概念。“互聯網+”通過將現代互聯網理念和互聯網技術融入到各個行業中,為行業的升級賦能。在地鐵工程建設中,“互聯網+”的融合也越來越廣泛和深入,推動了傳統地鐵工程建設的高質量發展。以地鐵工程施工現場為中心,將工程技術、管理技術以及信息技術融合,實現參與各方的信息共享,為施工項目順利完工提供了更有利的保障。本著“互聯網+”的理念,地鐵工程項目的施工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推動管理模式向著更加信息化的方向邁進[1]。
“互聯網+”的作用體現在多個方面。
一是“互聯網+”可以對地鐵工程項目的施工現場起到集約化管理的作用。施工現場管理的事項和內容眾多,如果采用單一局限的管理模式,管理效率低,管理質量不高。而“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可以更好地提升地鐵施工現場管理的效率,保證管理的質量。
二是“互聯網+”可以對地鐵施工現場的各個環節進行更加精細化的管控。地鐵施工環境復雜,每個工序和每個節點都需要嚴格的質量管理,確保各個項目和各個節點的施工質量符合施工工藝的要求。通過“互聯網+”,利用現代化技術可以更好地對施工各個環節進行質量管理,防控風險隱患的蔓延惡化,將風險苗頭在早期控制住,避免留下后續的安全隱患和質量隱患。
三是“互聯網+”可以對地鐵項目施工人員進行科學培訓,推動施工行業人員素質水平提升[2]。“互聯網+”對信息的傳輸效率更高,能夠覆蓋到更多的施工人員,通過“互聯網+”理念,應用信息化技術,可以讓施工人員更及時準確全面地了解施工工藝技術及相關制度標準,不僅保證了地鐵工程項目施工質量,而且推動施工人員技能水平提升。
地鐵施工現場環境惡劣復雜,安全管理難度高。如地質條件多種多樣,不同的地質條件需要采用不同的施工工藝,對施工質量有著不一樣的要求。面對復雜多變的地質條件,所需要的施工工藝和施工設備必須把控好細節,確保各個作業工序和步驟的質量。安全管理需要結合施工現場的環境來開展,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地鐵施工現場作業中以水平運輸為主,垂直運輸為輔,過程中轉有很高的風險。地鐵工程施工現場場地狹小,施工中垂直運輸難度較高,多采用水平運輸相結合的方式。在轉運環節,作業危險性大,容易出現高空墜落、擠壓事故等,這些都需要采取妥善的安全防護措施,加強安全管理,從而避免事故發生[3]。
地鐵施工現場中對新工藝、新方法的應用質量要進行可靠性保障。地鐵建設行業中的新技術、新方法不斷涌現,在應用的過程中,必須加強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為新技術和新方法的應用提供前提和保障。而在新技術和新方法的實施過程中,面臨復雜多樣的應用條件,創建技術應用的安全環境和安全條件是地鐵使用現場安全管理的重點與難點。
施工人員中的不確定性給地鐵施工現場管理帶來了不確定性。部分人員的安全責任意識不強,在施工過程中尤其是高危作業環節存在僥幸心理,過于經驗主義,忽視了施工中的風險隱患,在施工中沒有嚴格遵守現場安全管理的規定,違規違章作業。施工前防護工作沒有做到位,如個人安全防護用品沒有佩戴整齊就開始施工作業、施工工序必須具備的安全條件不達標就盲目進行作業、高風險作業沒有認真做好風險隱患的排查以及身體不適仍舊長時間施工等,這些都是人為因素帶來的風險,影響地鐵施工現場安全管理[4]。
地鐵施工工藝復雜,很多關鍵施工環節需要專業的大型施工設備,在現場施工中,機械設備的運輸、操作以及檢修維護過程中很容易發生安全事故。在機械設備使用前,如果操作人員沒有對設備的性能工況進行認真檢查,可能會存在設備故障隱患,影響地鐵施工質量和效率,并引發設備事故。如常見的振動打樁機、起吊設備、電焊機設備以及風扇設備等,這些施工設備在運行中很容易引發事故。如果對施工設備的檢修和維護不到位,設備的操作技術不過關,則極易影響地鐵施工目標的順利實現。
施工建筑材料的種類和數量較多,在不同的階段需要準備好不同的材料,否則將可能因材料質量不合格、材料存放不當以及材料使用不合理而引起施工風險,進而引發施工事故。不合格的材料容易導致施工質量風險,易燃易爆材料容易導致施工環境風險,鋼筋和腳手架等材料容易引發安全風險,這些都是施工現場管理需要關注的因素。如果施工材料的質量不符合要求、數量或型號不符合要求以及存放不科學等,都會給施工現場安全帶來不利影響。
地鐵施工中面臨的實際環境復雜多變,在實施施工工藝技術時,如果作業步驟不符合工藝技術要求,那么會給施工現場帶來很大風險。在現場施工應用對應的施工技術時,必須有工程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嚴格按照施工工藝方法執行,保證符合施工技術的各項標準。如果施工技術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施工技術操作不當,不僅需要變更、返工,而且容易引發施工現場安全事故的發生。
高中語文課堂的提問內容多種多樣,教師應將提問內容與語文教學目標緊密結合,注重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重視學生的思考過程,從而強化學生的情感態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于文學類文本的課堂提問而言,教師應抓住詩歌內容中具有欣賞性的高品位語言進行提問,從而引發學生與作者之間的情感共鳴。教師可以采取比較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感受文中的語言使用方法;通過讀問結合的方式,引領學生領略文中的意境,體會作者情感。
地鐵施工項目投資大、工藝復雜、工期長,涉及到的人員和物資數量多。在現場施工中,必須保障各項物資條件配備就位,才能保障地鐵項目現場施工安全、施工質量以及施工效率。如果組織不力,則勢必影響現場施工人員、物資等條件的準備,從而對地鐵施工現場的安全和質量帶來影響。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管理流程是否合理,對施工現場各項管理工作能否順利開展關系密切。地鐵施工環境復雜多變,施工現場面臨的風險因素多,涉及到很多高危作業環節。現場施工安全監督管理至關重要,違章行為、違規操作行為、冒險作業行為以及無證操作行為等情況,均需要采用科學的監督管理機制,避免現場發生施工安全事故。
重慶軌道24 號線一期1 標項目位于重慶市巴南區和經開區,共三站三區間,分別為鹿角北站、況家塘站、竹園村站、鹿角北站—況家塘站區間、況家塘站—竹園村站區間以及竹園村站—重慶東站區間,線路全長5 826 m。工程造價約為14.09 億元,合同工期為1 460 d。
4.2.1 利用互聯網技術做好現場施工風險防控
地鐵工程項目施工中,每個班組配備專職的安全管理人員,嚴格落實每日、每周、每月的檢查。每日上班前,組織工人進行安全教育,明確當天現場施工中存在的風險隱患,將施工中的安全注意事項進行提前告知,確保每個施工人員能夠清楚知曉。為了提高現場風險隱患檢查的質量和效率,可采用人工檢查和設備監控相結合的方式。利用信息化技術和網絡技術對現場施工區域進行監控,利用視頻設備與傳感器設備采集現場的環境信息,及時接收到異常信息,并采取安全防控方案和緊急應對策略,保證現場施工環境安全。
在施工區域的出入口,采用門禁系統和監控系統,非授權人員嚴禁入內,避免不相關人員進入到施工現場,引發安全事故。利用網絡渠道及時將施工進度安排告知施工人員,保證施工緊湊有序,避免施工工期延誤。設置緊急報警系統,對施工現場中監測到的異常信號,啟動警報系統,及時做好施工人員安全撤離,避免引發人員傷亡事故[5]。
施工現場監控系統在防控現場風險事故發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利用視頻圖像分析技術采集施工現場的大量圖片,利用大數據技術對目標圖片建立行為規則庫,分離現場施工各個場景中的背景和目標,對比各個場景內的目標和行為規則庫中預先定義的信息,一旦發現目標在場景中的行為和預先定義的信息不符,則判定為違規行為,隨即觸發預警模塊,發出警報信號,以便更好地對施工現場的風險進行識別和防控。
4.2.2 利用互聯網技術做好施工設備和施工材料管理
對施工材料和施工設備采用電子檔案管理模式,建立施工材料和施工設備臺賬,提高使用材料和施工設備的管理效率。通過信息化管理,保證施工材料供應及時且充足,質量合格,保證施工設備資源調配合理,提高設備利用率。通過建立臺賬,進行施工材料和施工設備的信息化檔案管理,避免發生施工材料浪費和施工材料不合格的情況,確保施工設備準備有序,減少施工設備發生故障的概率。
在設備檢修維護的過程中,利用信息化技術對設備進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提前備好設備易損耗零部件,保證現場施工效率。根據設備運行數據和歷史故障信息建立數據庫,利用數據技術對設備故障診斷體系進行完善,制定合理的設備檢修計劃和檢修方案,提高現場設備管理水平,為施工現場提供更加可靠的設備保障。
4.2.3 利用互聯網技術做好人員管理
項目部組織現場管理人員、安全檢查人員、工班負責人員以及施工人員對施工現場開展防滅火器材的使用培訓,組織人員進行消防應急演練,通過模擬演練提高施工人員對防滅火器材使用技能水平,提升施工人員的消防安全意識,增強施工人員應急處置能力,為地鐵工程現場施工安全穩定推進提供保障。
在培訓活動中,除了線下集中培訓以外,還積極應用線上培訓方式,利用公眾號、網站平臺等渠道將信息咨詢及時準確地傳達給每個人員,方便施工人員接收信息。施工人員對于不了解和不清楚的信息可以通過線上平臺的方式進行詢問,由管理人員或技術人員及時進行答復,消除施工人員的疑惑,更好地為現場施工提供服務。地鐵施工人員密集,為了做好防控工作,項目管理部門每日按照制定好的工作方案對全員進行體溫測量,對公共區域進行消毒,嚴格按照防控方案認真落實。
根據施工現場的防控管理制度對外來人員進出實施嚴格的登記制度,測量外來人員體溫,對核查防控雙碼。項目部多次組織全體管理人員和施工作業人員開展核酸檢測,保證人員健康,為地鐵項目現場施工的順利進行提供可靠條件[6]。實施一人一檔管理制度,對每個工作人員的資料情況進行及時更新,構建可靠的防疫網絡。為了提醒施工人員注意做好個人保護,項目部通過線上方式發送疫情最新政策和信息,增強施工人員的安全衛生防護意識,保護好個人安全。
4.2.4 利用互聯網技術做好施工技術管理
建立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施工技術管理模式,圍繞現場施工的各個技術風險點加強管控。地鐵工程項目部每周召開技術會議,在會議中交流施工現場技術問題,探索技術施工的保障方案,提升現場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能夠對施工各個工序的安全和質量控制要點了然于胸,為施工作業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項目部每月召開一次質量分析會議,對施工現場存在的質量問題進行通報,提出質量整改要求,明確具體的負責人,保證整改任務落實到位,避免施工項目后期發生安全或質量問題。
組織對圍護樁工班和1#鋼筋加工場管理人員進行圍護樁使用工藝和施工質量控制要點的技術交底培訓,提升后續圍護樁施工安全和施工質量。地鐵工程中的鹿角北站圍護樁施工、況家塘站深基坑開挖及支護施工、竹園村站冠梁擋墻施工采取嚴格的過程控制,在現場施工中嚴格對過程進行監管,采取“三檢制度”和“旁站制度”,針對現場施工中的每一道工序進行嚴格的質量把控,經過質量驗收合格后才能進入到下一道工序。
建立施工信息化管理平臺,對地鐵工程各個階段的工藝技術資料、工程實施計劃和進度、工程人員組織安排以及工程圖紙等情況進行信息傳達,保證各部門與班組人員能夠明確施工管理要求和標準。項目部組織各個部門對現場進行質量大檢查,對現場施工存在的問題進行徹底分析,確定負責人、標準、措施以及時間節點等,推動問題得到妥善高效的解決,保證施工質量合格。此外,對施工現場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網絡信息化通報,接受眾人監督,確保現場施工管理工作公正透明,不放過任何一個風險點和問題點,保證問題整改到位,復查合格。
4.2.5 利用互聯網技術做好施工現場出入口管理
現場施工區域各個出入口是人員、物資以及設備等進出的重要路徑,通過對出入口和各個通道加強管理,能夠減少施工現場的風險,為地鐵項目現場施工創建良好的條件。利用GIS 技術構建互聯平臺,基于航拍地圖或公開地圖信息標注對施工現場各個關鍵通道和出入口安裝監控攝像頭,獲取IP 地址等信息。在手機或電腦終端設備上可以進入軟件,直接點擊地圖上的圖標,打開對應區域的現場實時監控畫面,查看現場情況。
聯合現場關鍵道路門禁系統,將GIS技術支持下的互聯平臺配置實名制門禁進入數據的接口,保證GIS 技術的互聯平臺和實名制門禁設備互聯互通。管理人員可以通過點擊現場空間位置查看對應攝像頭及門禁系統的數據,掌握現場的最新信息,及時發現異常。此外,借助智能廣播系統及時做好提醒、通知以及宣傳,將信息及時傳達擴散給現場人員,做好對異常突發狀況的緊急應對,提高對地鐵項目施工現場的風險防控水平。
城市交通體系中,地鐵工程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地鐵工程項目的建設,地鐵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工作面臨著更高的標準。由于地鐵施工環境復雜,工藝技術應用中的風險因素多,因此加強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非常重要。在地鐵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中,融入“互聯網+”理念,運用信息化技術是提高現場安全管理質量和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徑。通過利用互聯網技術做好現場施工風險防控、施工設備和材料管理、人員管理以及施工技術管理,能夠提高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水平,實現施工風險可防可控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