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平,朱新培,朱啟耀,高玉瓊,趙家才,孫開蘭
云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云南省種畜繁育推廣中心,云南昆明 650212
奶牛生產性能測定(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是改良奶牛群體的關鍵環節。通過對泌乳牛的泌乳性能及乳成分加以精確測定,以此為奶牛單產水平的提高和奶牛群體遺傳的改良提供科學依據。奶業發展較為先進的國家幾乎都會對牛群進行DHI,并通過測定數據來為奶農提供合理的指導服務,以幫助奶業實現效益增長。我國于1992年開始逐步開展DHI工作,時至今日已經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成果,不過和發達國家的DHI運行模式相比,還依然有一定差距,例如隊伍成員數量上,歐美地區的工作站人員在20~30 人,且從檢測、指標分析到牧場應用的流程也十分完善,這些優勢是當前我國的工作站所不具備的,因此,彌補差距、優化DHI流程,構建一體化的全國DHI測定模式,是我國DHI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
研究顯示,我國的DHI工作是1992后逐步展開,截至2020年底,國內的DHI實驗室共有36 家,參測牛數約120 萬頭,每年上傳的DHI測定數據約600 萬條,日平均產奶量測定為32 kg,平均體細胞數為23 萬個/mL[1],這表明我國DHI技術發展至今已經趨于成熟,在品種登記、泌乳牛測定、數據分析、遺傳評估等方面均能為牧場提供較為科學的指導和服務。當前,我國DHI實驗室面積擴充到了1.6 萬㎡,用于奶樣檢測的設施設備有112 臺(套),平均1 h樣品檢測數為2.8 萬余個,DHI參測奶牛已經達到了127 萬頭,測定范圍覆蓋黑龍江、新疆、四川等28 個省(區、市),項目區奶牛良種的覆蓋率高達100%,參測奶牛的產奶量和牛奶質量得到顯著提高,按照2019年的市價計算,生鮮乳的平均收購價格為3.65元/kg,即1 頭參測奶牛的年增加收入為1 600 元左右。
國內當前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政策法規,如2007年由國務院出臺的關于《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意見》(國發〔2007〕31號),該文件就牧場如何登記良種,實驗室如何開展DHI工作給出了指導性意見。此外,該文件還將奶牛單產水平的提升目標與扶持政策綁定到一起,明確了政策扶持都是以實現奶牛單產水平增長為最終目的,為之后各項政策法規對DHI以及奶業發展的推動奠定了基礎[2]。2018年,由商務部、國家質檢總局等九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促進農業振興若干意見》(農牧發〔2018〕18號)更是明確指出,DHI要提高服務能力、擴大測定范圍、增加牧場覆蓋數量,通過完成上述要求實現草料配方的科學調整以及奶牛的精確飼喂。這些政策的推出說明了國家對奶業發展的重視程度,也表明了我國對于DHI領域在政策規定上的完善和成熟。
我國的DHI項目于2008年啟動并實施,根據1 頭測定奶牛70 元補貼的原則進行經費撥款,該項目到當前已經實施了13 年,所補貼測定的奶牛數量超過400 萬頭次,所投入的資金已經突破3 億元[3]。2017年后,由于多重因素影響,項目資金的投入開始表現為走低趨勢,2020年的DHI項目資金僅為1 065 萬元,為2013年以來最低,所補貼測定的奶牛數量也僅有15 萬頭左右。從總體上來看,我國的DHI參測水平在2019年已經達到了45%,奶牛平均年單產增長率達到了62%,整體趨勢呈現為增長狀態,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簡稱“疫情”)和其他方面影響,2020—2021年,我國的項目推進情況出現了明顯滯后,也是DHI項目開展和推廣過程需要特別重視的一點。
國內的DHI工作站普遍存在技術人員較少,隊伍成員平均年齡大等問題。以寧夏奶牛DHI測定中心為例,截至2008年,該工作隊伍的數量只有8 人,到2017年時上升至13 人,而該測定中心下設有業務管理部、樣品檢測部、數據處理部和牧場服務部四個部門,平均1 個部門只有3~4 人,且這13 人中有接近半數的工作人員年齡已經超過了40 歲,隊伍整體的年齡結構偏高[4]。寧夏奶牛DHI測定中心的情況并非個例,國內不少DHI測定中心均存在相似的問題。近年來,我國奶業快速發展,參測牧場數量也在迅速增加,人手過少使得數據員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對數據進行核對與處理,這對DHI報告的時效性和準確性都造成了負面影響,使得測定中心的系譜檔案容易出現缺失問題。加上近些年DHI的應用范圍擴寬,也使得DHI數據的報送難度增加,發生數據丟失、報送不及時、格式不規范等問題的概率在迅速上升。
當前,DHI技術的應用范圍在逐漸擴大,如根據測定的體細胞數變化判斷各種炎癥的流行情況和發病規律等,這樣的應用思路有助于提高奶牛的健康程度和乳制品質量,在提高牛場經濟效益之余,為民眾的食品健康給予充分保障。但是部分技術人員對于DHI測定報告的解讀范疇依然停留在原始階段,只關注報告中給出的個別單項指標,對于如何借助報告提升牧場管理能力沒有過多思考,其思維方式也是停留于比較原始的飼喂應用層面,對尿素氮等很多指標數據并未多加關注和利用,也造成了牧場難以依靠DHI報告實現牧場管理的全面優化。
由于近些年項目經費的逐年減少,部分測定中心出現了設備設施不足、設備老化嚴重、設備功率不佳等問題。如某些測定中心由于冰箱空間有限,冷藏室和冷凍室使用了同一個間室,設備因為長期未維修或者更換部件,奶樣瓶的處理能力下降,這些問題對測定結果的精確性帶來了很大影響。在當前DHI應用范圍不斷擴大的前提下,有必要對設備問題予以足夠關注,以確保DHI報告的準確性、合理性,從而繼續為牛場的管理改良提供科學支撐。
DHI報告的內容總計有20 多項,包括體細胞數、乳蛋白率、乳脂率、產奶量和泌乳天數等。因此應當根據報告涉及內容完善隊伍人員,通過招募青年成員的加入,使隊伍盡可能年輕化,同時增加工作人員數量,以此分攤不同的數據處理工作,減少數據員整理、歸納與核實數據所需要消耗的時間,提高數據的精確性。測定中心應當制定常態化人才培訓教育機制,保障人才培養的持續開展;嚴格遵循相關規定,結合DHI的測定內容和報告應用工作的實際需求,制定符合實際的人才培養機制、激勵機制、考核評價機制;開展多元化的培訓教育活動,除開定期組織培訓學習,還應積極鼓勵中心不同部門的人員和其他業務部門聯合起來組織進行學術報告、專題講座以及經驗交流會議,實現測定隊伍成員綜合素質能力的顯著提升以及專業化水平有效增強[5]。中心要結合實際制定培訓具體內容,針對自身所負責及開展的測定工作內容、測定范疇等對技術人員的培訓內容予以合理調整,讓技術人員能夠了解最新DHI項目意見政策、牢固掌握DHI專業知識等,充分考慮到培訓內容的實用性與先進性。同時在中心內部努力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廣大技術人員的積極性,確保其能夠全身心投入到DHI項目的開發和DHI報告的應用工作中來。
對于報告內容,中心應當盡可能予以完善,如對于牛群平均泌乳天數,除了標示出合理泌乳天數以及低于或高于合理泌乳天數可能存在的問題外,還應當補充建議和方案。當測定牛群泌乳天數超標時,報告應當補充可能存在的繁殖問題,并對每種問題給出對應的建議,如讓牧場注意產犢間隔、受胎率、受配率等,讓牧場管理人員可以根據測定報告改善牛群配種[6]。
又如測定牛奶體細胞數較高時,應告知牧場及時進行牧場衛生清理、更換擠奶設備、規范擠奶程序、淘汰易患病牛,以此提升牧場環境水平,降低乳房炎發生的可能性;測定到牛群脂蛋比異常時,應提醒牧場注意精飼料的喂量,防止發生酸中毒或者蹄病;測定到牧場尿素氮不高時,要督促牧場加強日糧中的蛋白質補充;測定牧場尿素氮過高時,則要警告牧場注意減少飼料中的蛋白質。
在測定設備的全周期管理過程中,設備的維修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通常在設備運行階段中主要涉及到設備運行的工況檢測、設備維修、狀態評估和設備更新。其中,在檢測設備運行工況的時候,主要涉及到設備的巡視、調試、信息錄入和設備操作等幾個重要的步驟;設備維修則主要涉及設備的日常使用、巡查、維護保養或者診斷性的試驗;狀態評估則主要是全面檢測、分析設備的性能,并綜合判斷設備的應用趨勢;更新設備則主要是分析設備的綜合性能,準確判斷各類設備在今后的使用時間,并及時進行設備更新,以此避免樣品測定的精確性受到影響。測定中心應當和第三方建立長久合作關系,或者培育自己的維修人員,定期對設備是否具有維修價值進行評估,部分設備進行維修或者是保養之后,依然還可以繼續進行使用,而對于失去維修價值的設備應當及時進行報廢,在測定設備的全周期管理過程中,設備報廢處理是最后的一個環節,是設備使用周期的終點。因此,通過將測定的各類設備進行報廢處理,構建起完善的更換和報廢程序,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發生牛奶測定失效的情況。
我國的奶業正在迅速發展,對于DHI的應用要求也越來越高。經過30 年的發展,我國的DHI已經逐漸完善,但依然存在不少問題,尤其是疫情之后,中心的經費減少,在人員、設備等方面都出現了不足。為此中心應當加強對人才隊伍的補充,對設備的更換,同時增加DHI的應用范疇,為牧場管理的改良和乳品質的提高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