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軍,顧 潔,肖喜東*
1 河南省南陽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南陽 4730002
2 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南陽 473000
牛呼吸道疾病是奶牛養殖中最常見而又危害嚴重的疾病之一。本病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存在,并可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呼吸道疾病多因氣候突變、寒冷、應激等外界刺激或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近幾年來,不斷出現新的病原感染呼吸道,既有細菌感染(如巴氏桿菌、鏈球菌),又有病毒感染(如牛呼吸道合胞體病毒、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病毒、牛副流感病毒),還有支原體感染,且常出現混合感染[1],給疾病防控帶來一定風險,應引起奶牛養殖場(戶)的重視。
奶牛的御風抗寒能力較強,其適應的溫度范圍較廣。但氣溫變化過快時,奶牛不能立即適應變化,易發生上呼吸道感染,在奶牛抵抗力差(如犢牛和孕產牛及老齡牛)或治療不及時的情況下可引發支氣管炎或支氣管肺炎,影響奶牛健康和產奶量,給奶業生產帶來損失。奶牛常見的呼吸道疾病有感冒、流感、支氣管炎[2]等。下面重點介紹奶牛常見呼吸道疾病的病因、癥狀及防控措施。
感冒俗稱傷風,是由于氣候驟變,機體受寒冷刺激而引起的,以上呼吸道黏膜炎癥為主要癥狀的急性發熱性疾病。臨床上以發熱、呼吸加快、流鼻涕、打噴嚏、咳嗽及羞明流淚等為特征。
奶牛突然遇到寒冷襲擊,如氣候突變、氣溫突降,賊風侵襲、牛舍潮濕、牛床冰涼等條件刺激,機體不能調整到位,出現機能紊亂,致使奶牛發病。此外,長途運輸和應激反應、營養不良等因素致機體免疫力降低或患有慢性病的奶牛及免疫機能差的犢牛、老弱牛更易患病。
常突然發病,全身癥狀明顯。病牛表現精神沉郁,食欲不振,體溫升高,眼結膜充血、羞明流淚,皮溫不整。產奶牛產奶量下降。
呼吸系統癥狀明顯。呼吸和心跳加快,肺泡呼吸音增強。咳嗽、打噴嚏、流鼻涕,病初為清鼻涕,隨病程延長轉為濃稠鼻涕,鼻黏膜充血腫脹。
臨床上可根據受寒冷作用后突然發病,體溫升高、咳嗽、打噴嚏、流鼻涕、皮溫不整、羞明流淚等上呼吸道癥狀,使用解熱鎮痛藥物有效等特征進行診斷。注意要與牛流行熱、流感等疾病鑒別診斷,牛流行熱和流感均是病毒性疾病,具有傳染性和一定的流行規律,無特效治療藥物。
一是要防寒保暖,寒冷季節或氣候突變時,要提前作好防護。如牛舍修繕、保溫處理,防過堂風和賊風,不飲冷涼水,溫水拌料;加強犢牛和老弱病牛護理,提高抗病能力等。二是加強對易感牛群的飼養管理,適當增加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供應,喂給營養、易消化的飼料。減少運輸、應激等發病誘因[5]。
治療原則以解熱鎮痛、祛風散寒為主,防止繼發感染。
1.5.1 解熱鎮痛、祛風散寒
可選用復方氨基比林注射液30~50 mL,柴胡注射液20~40 mL,分別肌內注射,1 天2 次,連用3 天。或選用30.0%安乃近注射液20~40 mL,板藍根注射液30~50 mL,分別肌內注射,1 天2 次,連用3天。
1.5.2 防止繼發感染
可有針對性的使用抗生素類及化學合成抗微生物藥物,防止繼發感染。但要注意避免濫用抗生素類藥物,避免藥物殘留,產奶牛應嚴格執行用藥期及休藥期牛奶廢棄規定[6,7]。
1.5.3 中獸醫治療
中獸醫辯證施治,把感冒分為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
(1)風寒感冒
表現為精神倦怠,被毛逆立,食欲下降、反芻減少,鼻寒耳冷,拱背低頭,惡寒發熱,空咳,鼻流清涕,鼻鏡不潔,舌苔薄而淡白,脈象浮緊。治療以辛溫解表、祛風散寒為主,可選用荊防敗毒散加減。處方為:荊芥40 g,防風40 g,桔梗40 g,柴胡30 g,前胡30 g,枳殼30 g,羌活30 g,獨活30 g,茯苓45 g,川穹30 g,甘草20 g,混合打粉,用開水沖調后候溫,1 次灌服,1 天2 劑,連用3 天。
(2)風熱感冒
表現為精神倦怠、不食或少食,發熱出汗,呼吸短促,咳嗽流涕,口干喜飲,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苔黃白,脈象浮數。治療以辛涼解表、散風清熱為主,可選用銀翹散加減。處方為:二花30 g,連翹40 g,荊芥穗30 g,桔梗30 g,竹葉30 g,薄荷20 g,淡豆豉30 g,牛蒡子30 g,甘草20 g,蘆根60 g,魚腥草50 g,混合打粉,用開水沖調后候溫,1 次灌服,1 天2 劑,連用3 天。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并在一定區域牛群中流行傳播的一種以感冒癥狀為主的傳染性疾病[8]。其癥狀與感冒相近,但更嚴重、更頑固,因無特效治療藥物,病程較長。
奶牛流感常在秋冬季及春季發生。在這些季節,流感病毒在牛群中傳播,導致該病在一定范圍(養殖場、自然村等)區域性流行或地方性流行;病牛為傳染源。病毒更易在機體抵抗力弱的牛體內繁殖、傳播,如奶犢牛、老齡牛、高產期奶牛、患慢性病的牛等。此外,奶牛在季節變化致氣溫變化較大情況或遇到冷風侵襲、惡劣天氣情況,以及長途運輸途中更易發病。
多數為群發,突然發病,體溫升高,全身癥狀明顯。病牛表現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反芻減少,體溫升高至41~42 ℃(也可能體溫變化不明顯,如2021年秋冬季部分地區發生的流感體溫變化不大),心跳加快,呼吸迫促或加快,咳嗽、流鼻涕,羞明流淚,磨牙流涎,產奶牛泌乳量下降。與普通感冒相比,癥狀較重、病程較長、治療較慢[9]。
臨床上可根據群體發病、區域性流行,病牛體溫升高、咳嗽、流鼻涕、羞明流淚等癥狀,具有傳染性的特點及使用抗感冒藥物療效不佳、病程長的特征作出診斷。注意由于流感病毒毒株不同所致的病狀也不同,如有的以發熱為主癥,有的以咳嗽為主癥等。
2.4.1 加強飼養管理
本病流行有季節性,和寒冷天氣或氣候突變有關,要提前作好易感牛群的防護。加強對易感牛群的飼養管理,注意飼料的營養性,適當增加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供應。避免從疫區進牛,流行季節減少運輸等誘發應激的因素。
2.4.2 做好消毒工作
對牛舍、運動場及周邊環境定期進行消毒;養殖場實行封閉管理,禁止場外人員及車輛的隨意進入[10],因運送物資或鮮奶儲運等原因確需進入的,須嚴格進行消毒,且車輛只能在指定位置停留。
2.4.3 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
一旦發現病牛,應及時隔離,與病牛接觸的牛只也均需進行隔離。對病牛治療的同時,應對同群未發病牛投喂抗病毒中藥(如板藍根、大青葉等)和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等進行預防。
本病沒有特效治療藥物,治療原則基本與感冒相同,但療程較長。
2.5.1 解熱鎮痛
主要選用復方氨基比林注射液30~50 mL或30.0% 安乃近注射液20~40 mL,肌內注射,1 天2次,連用3~7 天。同時選用中藥制劑配合解熱鎮痛藥物使用,如選用板藍根注射液、柴胡注射液、雙黃連注射液等。
2.5.2 對癥治療
如呼吸困難的可用樟腦注射液、尼可剎米注射液興奮呼吸中樞,必要時進行強心補液;調解機體酸中毒可補充碳酸氫鈉及維生素類藥物 ;咳嗽有痰的需要使用鎮咳化痰藥;食欲差的使用大黃蘇打片、苦味健胃等藥物,以促進食欲。
2.5.3 防止繼發感染
根據病程發展,為防止繼發感染,可合理選擇、使用少部分抗生素類藥物。藥物選擇要結合各場(戶)實際,避免耐藥性及濫用抗生素。
2.5.4 中藥治療
以清熱解毒,化濕和中,祛風散寒為主,辯證施治。處方根據癥狀加減:柴胡100 g,知母60 g,葛根45 g,黃芩60 g,黃連20 g,蒼術45 g,藿香60 g,姜半夏50 g,桔梗40 g,荊芥30 g,甘草25 g,混合打粉,用開水沖調后候溫,1 次灌服,1 天2劑,連用5 天。
奶牛支氣管炎是指奶牛支氣管黏膜表層或深層的炎癥,多因受寒感冒、機械或化學因素及繼發感染引起,以咳嗽、流鼻涕、不定型熱、支氣管喘鳴音及肺部啰音等為特征[11]。
3.1.1 受寒冷刺激
受寒感冒是引起支氣管炎的主要原因。奶牛機體因寒冷刺激,致使抵抗力下降,支氣管黏膜防御機能減弱,此時如遇體內外的病原微生物侵入、大量繁殖,就可感染致病。
3.1.2 物理、化學因素刺激
如吸入過冷的空氣、粉塵、刺激性氣體(如氨氣、氯氣、煙霧等)刺激氣管黏膜引起發病;異物進入氣管引起吸入性支氣管炎(如灌藥不當誤入氣管等)以及過敏反應(如花粉、粉塵過敏等)引起支氣管炎等。
3.1.3 繼發性因素
繼發于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流感)、某些傳染病(如口蹄疫、惡性卡他熱)、寄生蟲病(如肺絲蟲病)及其他炎癥(如咽喉炎、胸膜炎)等。
臨床上一般根據支氣管炎的性質和病程分為急性支氣管炎和慢性支氣管炎。
3.2.1 急性支氣管炎
主要癥狀表現為咳嗽,病初為干咳、痛咳,隨炎性滲出物增多轉為濕而長的咳嗽,有黏液咳出。鼻孔流出漿液性、黏液性或黏液膿性的鼻液。體溫升高、呼吸加快,重者可表現呼吸困難,可視黏膜發紫。胸部聽診肺泡呼吸音增強,可聽到干、濕性啰音,叩診無變化[12]。
3.2.2 慢性支氣管炎
主要癥狀表現為經常慢性、持續性咳嗽。病程較長,可達數月至數年,夜間及進食、運動后咳嗽加重;人工誘咳陽性;流黏液性鼻涕;全身癥狀不明顯,久病消瘦;聽診肺部有干啰音、吹哨音或哮鳴音。
臨床上可根據病史,結合咳嗽、流鼻液和聽診有干啰音等呼吸道癥狀初步診斷,結合X線檢查及實驗室檢查確診。
本病預防的重點是防治感冒及流感等疾病,可采取對因、對癥治療,早防早治,防止繼發感染。避免或減少物理、化學因素刺激及過敏因素影響;如吸入過冷的空氣、粉塵、消毒劑,投藥損傷,過敏反應等。牛舍應通風良好、溫暖向陽,冬季保暖性好,清潔干燥;季節氣候突變時,注意奶牛防護。
治療原則是抗菌消炎,鎮咳祛痰。
3.5.1 抗菌消炎
可選用抗生素類及化學合成抗微生物藥物治療。如選用注射用青霉素400 萬U,注射用連霉素200 萬U,0.5%普魯卡因注射液20 mL,氣管注射,1 天1 次,連用3~7 天。或使用注射用頭孢噻呋鈉2 g、雙黃連注射液200 mL,0.9%氯化鈉注射液1 000 mL或5.0%葡萄糖注射液1 000~2 000 mL 靜脈注射,1 天1 次,連用3~7 天。
3.5.2 鎮咳祛痰
可選用復方甘草合劑、氯化銨、乙酰半胱氨酸等藥物鎮咳祛痰。
3.5.3 對癥治療
如對嚴重呼吸困難的病牛,可注射麻黃堿或氨茶堿緩解;對炎性滲出物排除困難的病牛,可用碳酸氫鈉等無刺激的藥物霧化吸入,稀釋氣管中的分泌物,以利于排除。
3.5.4 中藥治療
中獸醫辯證施治,可分為外感風寒和外感風熱引起的急性支氣管炎和慢性支氣管炎。
(1)外感風寒引起的急性支氣管炎
外感風寒引起的急性支氣管炎,以疏風散寒、宣肺止咳為主。可選用荊防止咳散加減:荊芥40 g,防風30 g,前胡30 g,桔梗20 g,紫菀30 g,杏仁30 g,蘇葉25 g,遠志20 g,陳皮30 g,甘草15 g,混合打粉,用開水沖調后候溫,1 次灌服,1 天2 劑,連用3~7 天。
(2)外感風熱引起的急性支氣管炎
外感風熱引起的急性支氣管炎,以疏風清熱、宣肺止咳為主。可選用款冬花散加減:款冬花40 g,知母30 g,黃芩30 g,前胡30 g,桔梗20 g,炙紫菀30 g,杏仁30 g,炙桑皮35 g,地骨皮30 g,浙貝母30 g,陳皮30 g,枇杷葉30 g,甘草20 g,混合打粉,用開水沖調后候溫,1 次灌服,1 天2劑,連用3~7 天。
(3)慢性支氣管炎
慢性支氣管炎,以益氣斂肺、化痰止咳為主。可選用參膠益肺散加減:黨參60 g,阿膠60 g,黃芩45 g,炙紫菀30 g,炙冬花40 g,知母30 g,前胡30 g,桔梗20 g,杏仁30 g,炙桑皮35 g,地骨皮30 g,川貝30 g,陳皮30 g,魚腥草60 g,甘草20 g,混合打粉,用開水沖調后候溫,1 次灌服,1 天1 劑,連用5~14 天。
其他呼吸道感染常見的有牛支原體感染、牛巴氏桿菌病和牛呼吸道合胞體病毒病等,均為病原微生物侵入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13,14]。支原體感染可致急性呼吸系統疾病,并可誘發慢性支氣管肺炎;巴氏桿菌病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敗血型傳染病;牛呼吸道合胞體病毒病是由牛呼吸道合胞體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均具有發病迅速、傳染力強的特點[15,16]。
奶牛呼吸道疾病是季節變換、寒冷刺激情況下,常見多發的疾病,可對奶牛養殖業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17,18]。養殖場(戶)要加強奶牛的飼養管理,注意防寒保暖,保護易感牛群。出現時,要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處理),并注意消滅傳染源[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