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趙雅麗
中國家電行業從萌芽到擴展,從行業“洗牌”到轉型升級,經歷了從無到有,再到掌握自主尖端技術的幾次飛躍,至2010年后發展逐步平緩。自2020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及國際復雜局勢的影響,中國家電行業面臨國內市場需求平淡、大宗原材料價格飛漲、國際物流成本飆升、供應鏈受阻等諸多挑戰。
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挑戰之下,中國家電行業依然逆勢前行,彰顯了中國制造的十足韌性。隨著2022年1月《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正式生效,這一當前全球最大自貿區的建立,無疑讓中國家電企業看到了發展的新機遇,而那些抓住機遇的企業將擁有在國際舞臺上越戰越勇的信心與底氣。
中國家電行業經歷十幾年的發展和競爭,已經形成了一個由生產、經營、科研、檢測、教學等環節組成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
自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以來,全球家電企業受到打擊,市場一度出現了供應緊張。中國作為最先控制住疫情的國家之一,家電企業迅速抓住出口機遇,帶動產品出口逆勢增長。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1 年中國家電出口額987.2 億美元,同比增長22.3%。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統計,2021 年中國家電(白電)產品全年累計出口1184.5 億美元,較2020 年出口規模增長26.4%,較2019年增長48.4%,出口規模和增速均創近十年新高。
在逆境中依然前行的中國家電背后,其實是中國家電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中日積月累的布局。
家電行業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品牌出海的主力軍,海信自1985 年開始海外市場的布局,是中國最早開始實施出海戰略的家電企業之一。海信對海外品牌戰略的長期堅持,為海信積淀了研發、生產、銷售全產業鏈的體系,這成為海信在海外市場邁向高端的保障。截至目前,海信在全球設立了55 個海外公司和辦事處、20 個研發機構、29 個工業園區和生產基地,整個平臺的搭建經歷了近20 年的打磨。

而美的、海爾、TCL 等中國家電巨頭也放眼全球,主動布局。其中,東盟是中國家電產業出海的“第二島鏈”,TCL進入越南市場已有20 余年,2018 年TCL 在越南當地的銷量同比增長50%,成為越南第四大電視品牌;2019 年,TCL響應“一帶一路”倡議號召,在越南二次擴增投資力度建設新工廠,打造產銷一體化的數字化生產基地。
總的來說,中國家電行業近年來“出海”的步履穩健,通過投資、收購等方式,將GE、東芝、象印、格蘭杰等世界頂級品牌納入麾下,在競爭中逐漸成為引領者,在國際市場上具備了一定的影響力與地位。遍布全球的產業鏈、供應鏈網絡成就了中國家電的“疫”路突圍,讓中國家電在穩固自身海外業務的同時,也為保障全球供應鏈安全貢獻了一份積極力量。
企業的經營發展離不開外部大環境,RCEP 的生效為企業營造了良好的自由貿易環境,中國家電行業也有望借此打開“新窗口”。
從供應鏈、產業鏈整體合作來看,原產地優惠將覆蓋更多國家和地區,對于中國家電企業而言,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遇。例如,此前一臺韓國產零件超過整機價格60%的國內品牌冰箱,若想出口到東盟國家,是不能享受到關稅優惠的,而RCEP 生效后,只需持有原產地證書即可享受優惠。

01/ TCL 進入越南市場已有20余年,成為越南第四大電視品牌(圖源:新華社)

02/ RCEP 為中國中小家電企業“出海”帶來新的機會,圖為小熊電器的燒水壺(圖源:小熊電器官網)
從關稅減免上看,部分原材料、資源品關稅的下降,將為企業生產提供更多發揮的空間。除此之外,RCEP 對家電整機進口也有相應的減稅,例如,文萊在中國—東盟自貿協定的基礎上,針對電風扇、空調、冰箱、洗衣機、電視機等增加了零關稅產品承諾,將為中國家電整機出口帶來一定助益。
而RCEP 中有關投資環境優化,人員流動便利的內容,將有助于家電產業鏈布局。協定的投資章節包含了公平公正待遇、損失補償等投資保護條款,以及投訴調解等投資便利化條款;自然人臨時移動章節,將為各類商業人員的流動提供簽證便利。“RCEP 對海信意味著難得的跨越式發展機會。2021 年海信海外采購規模約為150 億元,60%來源于RCEP 成員國;2025 年海外采購規模目標320 億元,RCEP 成員國占比將不低于70%。”海信集團董事長林瀾說。
此外,跨境電商作為一種國際貿易新業態,具有門檻低、環節少、成本低等優勢,能幫助企業降低國際貿易成本,以及更便利地開展國際貿易。近年來,跨境電商也成為中國家電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開拓海外市場的重要路徑。
RCEP 為域內成員國達成了較高水平的電子商務統一規則,積極推廣無紙化貿易、電子認證和電子簽名,在跨境信息存儲和數字領域形成了基本共識,大大促進區域內電子商務的發展。這無疑也將為中國中小家電企業“出海”帶來新的機會。
全球知名市場咨詢機構GfK 發布2021 家電市場趨勢及2022 市場機會洞察報告顯示:2021 年全球大型家用電器(白電廚電等)和電視機市場分別實現銷售額同比增長13%和6%。GfK 認為,抓住高端化和綠色化這一全球發展的“巨大機會”,中國品牌勢必會在全球家電市場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有鑒于此,中國家電企業該如何走好下一步呢?
抓住RCEP 關稅減免、成本降低等市場機遇,解決“卡脖子”問題,努力構建全球供應鏈,注重質量提升將是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近年來,雖然中國家電企業加速國際布局,但行業自主品牌占比依然較低,中小企業的出口模式幾乎全部為FOB(船上交貨價)代工模式,出口價格僅為終端售價的一半甚至不到,這也要求中國企業加速向產業鏈高端攀升。TCL 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在2022 年兩會期間呼吁,中國企業仍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面對全球化競爭,中國制造業要更加積極有為。
海信國際營銷公司副總裁劉斌表示,2022 年海信將持續在海外高端畫質旗艦產品ULED 電視上發力,通過研發驅動產品升級換代,推出8K、千級分區等高端產品,實現高端銷售額同比增長40%以上。
除此之外,低碳化、電氣化、智能化是未來綠色家電的發展方向,中國家電品牌要積極向綠色智能轉型。其中,以舒適宜居為核心的智能家居生態場景正在成為潮流,能“冷暖自知”的智能空調,能“冬暖夏涼”的智能馬桶早已走進人們的生活。而美的美居以“全鏈路智慧生活”推出的創新型智能家居體驗服務,正給整個行業帶來新的思潮。
產業經濟觀察家、釘科技創始人丁少將表示,對于家電行業整體的綠色發展而言,“綠色產品”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上游的“綠色科技”是“綠色產品”的根本支撐,企業整體也需要實現節能減排的“綠色生產”。同時,企業要加強產品結構調整,在技術、渠道等多方面做好準備,滿足政策刺激下多元市場的需求。
把握RCEP 新機遇,展望寬廣新未來。緊扣高端與綠色的關鍵詞,在“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的征程中,中國家電將走出更為鏗鏘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