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蔣亞華,董蓉,張穎 (宿遷學院建筑工程學院,江蘇 宿遷 223800)
汪塘是農村防洪工程體系和農業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可調蓄降水、減少水土流失,還可以補充地下水資源[1]。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及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地方灌排系統的不斷完善,汪塘部分功能已發生轉變[2-3],部分鄉鎮已開展汪塘結合鄉土文化打造水景公園[4-6],成為美麗鄉村的一個亮點。因此本文以宿遷市龍河鎮體育公園汪塘為研究對象,分析在美麗鄉村建設時,將汪塘整治和鄉村體育文化相結合,以期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理論依據。
宿遷龍河鎮由流經境內的河流“龍河”而得名,地處兩省三市四縣交匯處,人口集中,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宿遷龍河鎮體育公園占地總面積約2.2hm2,位于龍河鎮村委會西側,北面和西面皆是村民住宅區,道路較為狹窄,中間分布著一些農田,南面為一處廢棄的小河塘。場地內有不少當地鄉土樹種分布,地勢平坦,條件較為優越,適合進行相關的規劃整改。
2.1.1 村民訴求
改善周邊生活條件,加強人文關懷,重點關注老年人和兒童,增加公服設施配套建設。匯聚人氣活力,弘揚地方文化,加強運動及活動場地建設。提升村莊形象面貌,解決新型村農民的生活水平及居住環境,從而整體提升村莊風貌,打造村莊對外展示的新窗口。
2.1.2 政府訴求
推進建設,加快建設新型農村示范社區,有力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營造鄉村風貌,充分彰顯蘇北地區鄉村景觀特色;打造獨具特色的村莊示范體育公園。
2.2.1 設計理念
在項目建設中,以生態為基底,重新對設計范圍及周邊環境進行梳理,完成從田園景觀到田園生產再到田園生活的全方位呈現。從水土整治、環境優化中,創造還原生態鄉土的新田園主義。建設具有地方特色、自然環境保護和生產相結合的新型鄉村體育公園。
2.2.2 設計目標
通過利用現有的農村、小城市以及把這些地方連接起來的道路和環繞周圍的農田,將城市的體育設施多樣性引入農村。農村的面貌大幅改善、基礎設施大大完善、交通合理優化、景觀資源充分配置和利用,這一切都是在與自然和諧相處下進行,而非與自然的斗爭中發生。
2.2.3 景觀策略
利用透水路面、雨水花園、場地綠化邊沿的暗溝和綠化內的下凹綠地,收集雨水,處理后作為景觀補給用水。形成變化豐富的生態景觀,室外鋪裝選擇透水材料,使雨水迅速滲入地下,還原地下水,保持土壤濕度,防止地面積水,改善區域熱循環,緩解熱島效應。地表徑流管理方案設計根據用地類型和人的活動強度不同,雨水地表徑流污染程度不同,因地制宜合理布置雨水管理設施,分片進行雨水徑流管理,并進行雨水收集利用,同時保護汪塘水質。結合景觀空間布局,將基地分成幾個分區:主入口景觀區、兒童游樂區、靜謐休息區、老年人活動區、體育活動區等。
本次整治與規劃本著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強調供給鄉村居民必要的運動設施和活動場所。既要突出體育主題,又要具備公園的基本屬性和游憩要求。因此,運動場地要能夠與公園屬性相融合,這樣才能在提供公共服務設施的同時,兼顧公園的景觀,真正意義上做到為游客服務。

圖1 龍河鎮體育公園總平面圖
公園的北面和西面緊鄰村莊入戶道路,寬度為2m,不適宜車輛通行,因此,在設計時不考慮來往大型車輛的噪音污染及對環境的影響。場地東邊為村委會,人流量較大,視線較好,需要突出公園的主題特色。場地南面為廢棄的汪塘,長期無人管理和使用,要加以改造和利用,營造豐富的濱水空間。
設計中,將水引入園內,做到水體與園內景觀相結合,使優美的自然環境與活動場互相呼應。各景觀節點努力滲透場地精神,融入當地的歷史文化,使景觀更具有傳承性。同時,根據場地出入口位置,將園路設計成環形,方便村民游覽,且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場地空間不足帶來田徑類體育活動不易開展的缺陷。由于該體育公園靠近城鎮主干道側,并緊鄰村委會,不僅為鄉村居民提供體育運動場地帶來便利,同時也反映了村莊的整體面貌,所以在植物造景上,需常綠樹種和彩葉樹種相結合,采用鄉土樹種以適應環境,反映當地特色。
除此之外,設計中還充分考慮不同年齡段人群的需求。因村中以老年人和兒童居多,在設計時,將老年人健身區與兒童活動區布置在一起,并在周圍種植無毒無害樹種,控制汪塘周邊的水體深度,設置防護設施,保障兒童的活動安全。在場地西北側布置了供村民休憩的場所,可在村民勞作之后,提供一處安靜的休息場地,做到動靜結合。
體育公園雖然是運動主題公園,但缺乏水體會使整個公園缺乏靈動和活力,利用原有汪塘的匯水區,改造岸線,設置駁岸和自然護坡,結合鄉土植物,并根據不同使用人群配備相應的運動器材和空間尺度,做到有的放矢。此外,還在園中均勻穿插4處休息場所和配備圓椅、圓凳等設施,以滿足村民需要。

圖2 主入口景觀
主入口景觀是公園給游客的第一印象,并且要反映出公園的主要景觀風貌。該區域位于園內北側,考慮到公園的體量較小,為鋪墊空間“柳暗花明”的作用,在入口處設置了主題景墻,既是入口標示,又還能遮擋游人視線。另外,出入口處還設置了活動廣場,開辟具有不同功能的集散場地。
兒童游樂區是給不同年齡段兒童提供游樂嬉戲的場地[7],是現代公園中不可缺少的功能區[8],且能給場地帶來活力和歡樂。設計時采用色彩鮮艷的鋪裝,提升了場地的趣味性,能夠對兒童產生一定的吸引力,同時使用草坪、沙地、木屑等軟質材料,避免對兒童造成傷害。區域內設置了多種兒童玩耍的設施,如滑梯、平衡木、蹺蹺板、高低杠等,使游樂活動豐富多彩。

圖3 兒童游樂區
體育公園的西北角是靜謐休息區,該區域設置為開闊空間,場地中間布置了種植池,四周圓椅與低矮的石階相結合,使游人相互交流的視線被植物遮擋,從而給休息的游人提供一個安靜的私人空間。從靜謐休閑區通往濱水景觀區采用游園步道,且有一小塊地形隔絕了濱水景觀區的干擾。靜謐休息區四周使用了相對高大的喬木,配以花期較長的花卉植物,讓游人在休息時做到有景可賞。
鄉村中,老年人是公園主要的參觀人群,結合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和活動半徑,設置了各種老年人使用的健身器材,并靠近主入口廣場,可以開展更多樣的適合老年人的活動,而不受場地大小的限制。
體育活動區是設計的焦點,同時通過體育場地的布置來體現公園主題。結合現場地形機理布置了三塊相對聯系的場地,分別為籃球場、乒乓球場地和羽毛球場地,籃球場利用球場南面的村委會來遮擋夏季的陽光,乒乓球場地與小景墻相結合來防止日曬。
場地內種植樹木包括一些觀賞類的喬灌木、果樹和水生植物。其中觀賞樹種包括丁香、木槿、海棠、紫薇、迎春、紅葉石楠、大葉黃楊、紫葉李、國槐、楓楊。柳樹、大葉女貞等為現場樹種。果樹種類有桃樹、枇杷、杏樹等。水生植物有黃花鳶尾、水蔥、蘆葦、再力花等。通過喬灌木相結合使場地內三季有花、四季有景。
場地南面為汪塘,沿水岸設置了觀景亭和木棧道,并將水體引入到公園之中,親近了游人與水景的距離。在汪塘整治過程中,注意利用外部環境和地面空間,創造出各種預留的空間場景,如外部觀景臺、綠色通道空間、親水空間。在設計中,既沿軸線設立了景觀節點,又設置了景觀游步道,同時還通過使用微地形處理,增加視覺的豎向設計,豐富了觀賞效果,具體措施包括以下幾方面:

圖4 體育活動區
①在水面設計親水平臺,并預留出部分垂釣場所,汪塘靠近居民區的一側,采用木樁護坡結合山石削減坡度,必要時增加土方量,進行護坡設計;
②岸線設置游步道,將水景與道路聯系起來;
③盡可能地保留原有植物,保持鄉土特色;
④汪塘東側的村委會樓前空地,設置成微地形景觀;
⑤靠近村委會北側的水岸線,設計成有一定弧度變化的駁岸景觀。
鄉村汪塘整治應在保留鄉土特色的基礎上,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尋找景觀的突破點,可以與體育公園、游憩公園等相結合,規劃設計出一個景色優美而又具有濃郁鄉土氛圍的鄉村環境,并且與原有的鄉土文化保持連續性,凸顯環境育人的功效,產生歸屬感與人情味[9-10],形成一個人文景觀互相融合,富有文化氣息,具有獨特魅力的綠色生態可持續的景觀,滿足當代美麗鄉村建設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