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彤
(天津美術學院,天津 300143)
云肩在古代又稱披肩,是古代置于肩部的裝飾織物,最早用于保護領口和肩部,后來逐漸發展演變成一種裝飾物,再通過不斷發展,繼而形成具有的獨特文化內涵的傳統服飾。
關于云肩的起源有兩種說法,源于少數民族或源于宗教信仰。據考證云肩由秦朝出現的披帛演變而來,指絲布織成的帶狀物,環繞在人們的半身。其發展在五代十國期間,在唐五代的繪畫雕塑中也曾有云肩的出現,例如故宮博物院所藏五代南唐陶彩繪女俑,這一時期的云肩結構夾在領緣與衣身的接縫之中,雖與衣身連為一體,但已成為獨立的造型[1]。唐宋時發展成為上層貴族的盛裝服飾;《元史·輿服志》中記載:“云肩,制如四垂云,青緣,黃羅無色,嵌金為之。”在元朝時期確定了云肩為此類服飾的常用名并且確立了形制為“四垂云肩”。
云肩最早只是用于保護領口和肩部的清潔。明朝時期云肩轉變為婦人禮服的配飾;清朝李漁《閑情偶寄》中記載:“云肩以滬衣領,不使沾油。近觀則有,遠視則無?!睘榱朔乐挂路绮勘话l髻的油污弄臟,所以當時的女性在肩部多佩戴云肩。
云肩演變至清代中后期時,越來越注重裝飾性。云肩可以做到強調肩部、突出臉部效果,久而久之云肩原本的功能被其精美華麗的裝飾取代,其實用功能逐漸減弱,繼而向著精神祝?;蚺宰晕艺故镜挠闷穂2]。清葉夢珠在《閱世編》中記載“內領裝飾,向有三等,大者曰宮裝,裁白綾為云樣,披及兩肩。胸背刺繡花鳥,錐以金珠、寶石、鐘玲,令行動有聲,曰宮裝。次者曰云肩,小者曰閣鬢。其繡紋綴法則同。”[3]展現出當時云肩的繁復華麗以及制作工藝的精細巧妙;在清朝,云肩常作為新婚服飾使用,當時社會地位高的婦女所穿戴的云肩形制繁復、結構色彩與立體感強,制作工藝精美,常常令人嘆為觀止。
云肩其在形制上無疑是中國傳統服飾制度中特別的一部分,在中國傳統的平面剪裁中,云肩卻也展現出了立體形態的美感[4]。云肩一般采用中心對稱或者四周對稱的造型,具有均衡、莊重、勻稱的美感,視覺上帶給人沉穩和諧的感受;在云肩的形制上,四合如意式和柳葉式最具代表性。
四合如意式,如意狀的條狀云頭前后對合組成,整體形成類似于菱形、正方形的造型,象征天下四方祥和如意。四合如意式最早出現在漢朝,最初也是運用于服飾之中,后來器物上出現的四合如意紋皆來源于此。
柳葉式是指云肩其中單片的形狀類似于柳葉形,其來源根據云肩基本款式演變而來,這類云肩一般布片排列數量較多,由八條、十六條、十八條等數量不等的柳葉形部分組合而成,單個布片較為細長,象征春色滿園,生命常青[5]。
云肩作為中國古代服飾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裝飾性、符號性是無可比擬的,同時它也承載著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古籍《說文解字》記載,“帬,繞領也”;帬,指方型或者圓形,披在肩背上繞領一周的衣飾。云肩在唐朝的時候被引入了神話色彩,人們所熟知的觀音菩薩、月宮嫦娥的服飾設計中都體現出了云肩的樣貌。
中國古代社會注重文化內涵,在云肩的色彩中也承載著傳統陰陽五行的哲學思想。按色彩劃分,云肩的色彩搭配大體上可以分為同類色、鄰近色、互補色三個不同的類別。
同類色的使用在云肩中采用較多,在色彩中更具有指向性,更加方便搭配其他服飾。以黃綠緞葉形云肩為例,整體以黃綠色為主,輔以不同明度的黃綠色刺繡,保持了整體色調統一,整體給人以柔和的色彩感覺。
鄰近色則采用的是相互接近的兩個色彩互相搭配,同樣是云肩里較多采用的方法,使得織物的整體色彩更加具有順序性。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月白色紗彩繡花卉蝶紋宮衣,紅色與薄紅色搭配,互為鄰近色,其中金色與藍色作為點綴,使得整個服飾畫面豐富、活潑,富有層次感。
互補色云肩整體色彩豐富,制作繁瑣,對于每片繡片的顏色面積把控十分精致,在保留整體和諧的同時增加了服裝的色彩豐富程度。
關于云肩的紋樣,常見的有銘字紋、植物紋、動物紋以及以故事題材的人物圖案等。
較常見的有“福”“壽”以及萬字紋等,使用時會將其進行重新設計安排;除此之外民間還有采用二方連續的萬字紋,被稱為“萬字不斷頭”,寓意綿延萬代。圖1 北京服裝學院博物館館藏紅緞彩繡人物云肩繡片上刺繡的萬字紋樣,表達了吉祥、萬福和萬壽之意,寄托了百姓的美好期望。

圖1 紅緞彩繡人物云肩(北京服裝學院博物館藏)
植物紋可以分為花卉紋和瓜果紋。
云肩使用的花卉紋中,較多采用牡丹,牡丹花象征著富貴、華麗,有著“國色天香”的美譽;此外蓮花紋樣也是較為常見的紋樣,蓮花本身來源于佛教,具有一定宗教色彩,且蓮蓬多子,符合當時社會環境下人們期望多子多福人丁興旺的美好愿望;梅蘭竹菊四君子相關的紋樣也受到了百姓的喜愛,表達了人們對高尚情操的肯定以及對這種人格境界的向往;云肩中還出現多種花卉紋樣組合出現的形式,寓意長青永在。
瓜果紋同樣也是云肩中經常采用的紋樣,瓜果紋的出現常常伴隨著典故使用?!斑B中三元”“瓜瓞連綿”等是云肩中常見的吉祥紋樣?!斑B中三元”一般是指荔枝、桂圓、核桃三種紋樣的組合,古代科舉制度中稱鄉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三元,連中三元對于古代讀書人意味著最高榮譽;圖案中三種果實都是圓形,“圓”與“元”同音,三種瓜果同時出現,象征“三元”,這三種意象的組合寓意佩戴者希望親人能夠仕途坦蕩,以此表示美好的祝愿。“瓜瓞連綿”則是由瓜和藤蔓構成,有子孫昌盛繁衍不息之意;還有一類是瓜和蝴蝶構成的,瓞與蝶同音,此類紋樣多用于清朝,后世經常采用這兩種組合圖案出現。同時石榴紋也是云肩中常出現的紋樣,石榴寓意多子多福,有“榴開百子”之說。圖2 清朝三色緞刺繡三層四合如意云肩上便采用的網繡石榴紋,同時結合鳳鳥紋樣,整體具有莊重典雅的美感,其中石榴紋樣寓意傳達出婚嫁女子對于多子多福的殷切期盼與美好訴求的心理。

圖2 三色緞刺繡三層四合如意云肩(北京服裝學院博物館藏)
動物紋樣一般采用動物與其他紋樣的組合表現設計者的想法,中國古代傳統文化賦予天地萬物以精神文化內涵,體現著傳統社會下人們將美好愿望寄托在天地萬物之中的思想。較為經典的有龍鳳、麒麟、獅子等古代瑞獸,其大多為皇室所使用;在民間鹿、蝴蝶、蝙蝠、兔子等這類具有吉祥寓意的圖案也受到廣大百姓的喜愛。
圖3 中國絲綢博物館里保存的緙絲玉兔云肩殘片,兔子諧音“吐子”,在古代兔子常常被視為“多子多孫、家族興旺”的象征。同時鹿與祿同音,蝙蝠和梅花鹿象征“福祿”,寓意“福分與祿位”,這些吉祥圖案組合也反映出古代勞動人民期盼子孫興旺、幸福安康的美好寄托。

圖3 緙絲玉兔云肩殘片(中國絲綢博物館藏)
云肩還有一些以人物為主的圖案,題材多是以日?;蛘呱裨捯约胺从钞敃r思想文化典故相關,譬如八仙過海,二十四孝等;這些人物造型來源于民間傳說并在其基礎上添加設計者自身對于故事的理解,其中日常人物題材等從側面也為了解當時社會發展情況做出了貢獻。圖4 清末民初的堆綾盤金繡人物帨帶式云肩,整體呈現柳葉式云肩造型,帨帶上層為植物以及暗八仙組合,下層則是以八仙過海為題材的人物堆綾繡圖案,其中的人物圖案生動形象,手持扇子的漢鐘離,手持花籃的藍采和,以及手捧仙桃、荷花的童子等等組合而成,顯得畫面趣味盎然。

圖4 堆綾盤金繡人物帨帶式云肩及局部(北京服裝學院博物館藏)
隨著社會潮流的不斷發展,設計師們也逐漸著眼于發掘傳統文化中的元素。云肩因具有傳統韻味且兼具代表性與裝飾性從而受到設計師們的青睞,近些年諸如勞倫斯·許、蓋婭傳說等個人設計師或者品牌團隊也相繼推出了含有云肩元素的時裝,受到了國內外廣泛的贊許。
國內品牌環境主要側重兩方面,一方面是基于延續漢服的傳承與弘揚發展;另一方面是以元素作為靈感變形輔助進行設計。例如國內品牌明華堂主要以明制漢服為主,致力于重現華夏衣冠來自傳承的魅力,明華堂提出漢民族禮服的新概念,創造出屬于這個時代潮流下的民族服飾,其品牌服飾端莊秀麗,色彩搭配沿襲了中國傳統色彩的韻味,同時在系列中采用了云肩的元素進行設計。2019 年蓋婭傳說推出的以牡丹亭系列為靈感的設計時裝便采用了云肩元素,服裝領口結合四合如意式云肩形制,邊緣縫上由串珠加工的流蘇,在穿戴搖擺之間形成靈動感,達到聚合的視覺效果,服裝整體色彩明快清新,十分具有中國韻味,同時向世界展示中華傳統服飾云肩的魅力。
通過在云肩的研究和了解的基礎上進行有關傳統元素提取與再創作,各種漢服以及具有漢元素服裝的流行也從側面反映出來當下年輕人對于傳統文化的青睞。例如將云肩如意形繡片解構重新組合,通過再設計與基礎款式的裙裝進行融合,搭配上色彩柔和的布料制成的具有云肩領口的連衣裙,體現了清新雅致卻又不失活潑的風格,保留云肩版型設計以達到修飾頸肩的作用,十分適合現代日常穿著,對于當代年輕群體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近些年來大部分云肩在設計上保留了傳統的四合如意式的形制,同時也與一些其他元素例如蝴蝶等進行融合,打破了傳統云肩的四方形狀,使得整個造型更加生動活潑。
工藝的改良也是傳統云肩在現代社會中得以延續的重要條件之一,設計師在設計時融合了新的工藝表現形式,例如串珠、鑲鉆、纏花等立體服裝工藝以及采用科技面料制作等等,為這一具有歷史性的服飾注入新的生命力。
常見的云肩元素不僅出現在服裝上同時也出現在手包以及配飾等商品中,將云肩中如意繡片的形狀和手工牛皮錢包結合,使得錢包的造型變得更加美觀具有內涵,近些年來也受到了消費者的贊許。云肩元素的運用帶給顧客更深層次的感觸,在起到宣傳云肩元素美的同時也提升了作品的格調與審美。
在現代社會傳承與發揚傳統文化服飾的獨特魅力,如何活化傳統服飾元素也是當代設計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無論從何種形式上來說,云肩背后所蘊含的符號語言以及文化底蘊是深厚的、需要深入解讀的;在當今的社會發展下人們對于美的追求越來越深刻,在弘揚傳統文化與服飾的道路上仍需要設計師的不斷努力,從而讓越來越多的人能夠體驗傳統文化服飾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