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

“從2014年到2021年的7年時間里,中國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現(xiàn)在的年輕人不喜歡加班加點了,這是時代的進步。”年初,被譽為“玻璃大王”“中國首善”的曹德旺如是說。76歲的曹德旺對年輕人的發(fā)展有自己的理解與思考,他要出資籌建的福耀科技大學,也備受矚目。
曹德旺,人生經(jīng)歷傳奇。他內心篤定,專心經(jīng)營玻璃;他執(zhí)著無畏,堅決打贏訴美國商務部的國際官司;奧巴馬都曾為他的工廠拍紀錄片,并獲得奧斯卡獎;商海沉浮中,他一手賺錢聚財,一手散財行善。
曹德旺老家在福建,他少年時期吃過的苦,是常人難以想象的。14歲輟學,別人還在校園里的年紀,他已經(jīng)開始跟著父親做買賣,學習如何在成人的世界里生存。他種過白木耳,當過廚師,修過自行車,做過果苗銷售員,嘗遍底層生活艱辛。“窮要窮得清,富要富得明”,這是父親教給曹德旺的生意經(jīng),也是他人生觀中最重要的內容。
1976年,他在福清市高山鎮(zhèn)異型玻璃廠當采購員,發(fā)現(xiàn)玻璃市場潛力巨大,于是在1983年承包了這個瀕臨倒閉的小廠。所有人都不看好他的決定,但是他偏不信邪,當年就把水表玻璃銷量從幾十萬片提升到200多萬片,帶領全廠盈利20多萬元。
第二年,曹德旺在去武夷山游玩途中,被司機師傅訓斥不要碰壞擋風玻璃,因為那塊玻璃是日本產(chǎn)的,價值好幾千塊錢。他便立刻深入研究汽車玻璃,發(fā)現(xiàn)這項技術被日本和歐美壟斷,中國不得不為此付出高額的差價。“中國難道只能依賴進口,被迫接受這種不公平嗎?”
“中國人應該有一塊自己的汽車玻璃,應該有一片從自己的玻璃看出去的天空。”為爭一口氣,曹德旺做出了轉型的決定。缺技術,他連夜前往上海,找到一張舊圖紙反復試驗。缺設備,他不惜貸款100萬元,從芬蘭購買當時最先進的設備。終于,他的工廠生產(chǎn)出了中國第一批汽車玻璃,而且售價只有日本汽車玻璃的幾分之一!
再后來的故事,已經(jīng)家喻戶曉,福耀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玻璃生產(chǎn)供應商,曹德旺也成為名震天下的“玻璃大王”。從一窮二白到名滿全球,曹德旺有著自己的節(jié)奏——他定下兩條鐵規(guī):一是不做房地產(chǎn),二是不做金融,一心一意做實業(yè)。
2009年,他從全球43個國家和地區(qū)代表中脫穎而出,榮膺2009年度“安永全球企業(yè)家大獎”,成為該獎設立以來首個華人得主。2016年,他獲頒全球玻璃行業(yè)最高獎項——金鳳凰獎,評委會稱:“曹德旺帶領的福耀集團改變了世界汽車玻璃行業(yè)的格局。”
在商業(yè)里幾經(jīng)生死,百戰(zhàn)不殆,他自己的總結是,“我發(fā)財,都是他們逼的……這輩子我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做一片屬于中國人自己的玻璃。”
曹德旺的自傳《心若菩提》序言中有一句話:“做事要用心,有多少心就能辦多少事,你數(shù)一數(shù),有多少個心啊。用心、真心、愛心、決心、專心、恒心、耐心、憐憫心……”靠著這些“心”,他從無到有一手打造了福耀的玻璃帝國,成為民族的驕傲。
在國家利益、民族尊嚴面前,曹德旺從來沒有含糊過,為了在世界舞臺立起中國企業(yè)的大旗,他不惜代價。
2001年年底,中國加入世貿(mào)組織,曹德旺緊抓機遇,邁步走向世界。不料剛踏出沒幾步,重重一擊就迎面而來。2002年美國商務部裁定,十幾家中國企業(yè)對美國有傾銷行為,將會對這些企業(yè)進行嚴厲的反傾銷調查,其中就包括福耀集團。曹德旺雖然認為失去美國市場對福耀的影響不大,但不應訴就意味著默認,平白無故讓中國汽車玻璃行業(yè)蒙羞。
曹德旺一紙訴狀把美國商務部告上法庭。2001年到2005年期間,曹德旺帶領福耀玻璃艱苦鏖戰(zhàn),在花費一億多元的巨額資金后,先后打贏了加拿大和美國的兩個反傾銷案,成為中國第一家狀告美國商務部并贏得官司的中國企業(yè)。2006年,美國商務部部長前來中國訪問時,還曾為此專門點名約見曹德旺。
曹德旺是讓對手尊重的企業(yè)家。2020年2月10日,紀錄片《美國工廠》拿下了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的大獎。紀錄片以2008年金融危機為大背景,講述了通用汽車的俄亥俄州代頓工廠倒閉,中國福耀集團接手,將其改為玻璃制作工廠并雇請上千位藍領美國員工的故事。曹德旺和他的福耀玻璃,因為這部紀錄片再次走入國際視野。
奧斯卡頒獎典禮結束后,“男主角”曹德旺錄制了一段視頻,向兩位導演表示祝賀,也坦言:“我這個人的性格,光明磊落,我跟他講,我敢做的你都可以拍,被你拍到你都可以播。我很自豪地跟你講我一輩子走過來,光明磊落。”也正是因為他博大的胸襟、坦蕩的人格征服了苛刻的奧斯卡評委,也讓全世界了解了中國的企業(yè)文化。
有記者問曹德旺:“你覺得什么樣的人才能稱為企業(yè)家?”他說:“國家會因為有你而強大,社會會因為有你而進步,人民會因為有你而富足。”這也說明一個道理:企業(yè)家除了會賺錢之外,還要有家國情懷,以及以他人和未來利益為重的信念。
“上天給你的財富自有定數(shù)。錢對你們來說是錢,對我來說我是在減肥,是在消除贅肉。”曹德旺在中國富豪排行榜上并不靠前,卻是中國慈善捐款最多的人,“中國首善”的稱號也因此產(chǎn)生。為了“行善”,他甚至專門設立了一個工作部門,層層追蹤善款的落實。
2011年,曹德旺夫婦將持有的70%福耀玻璃股份捐出,用以成立河仁慈善基金會,這是中國第一家以捐贈股票形式支持社會公益慈善事業(yè)的基金會,也是中國目前資產(chǎn)規(guī)模最大的公益慈善基金會。河仁基金會的名稱,來自曹德旺先生的父親曹河仁。曹德旺說,這一名稱中蘊藏了“上善若水,厚德載物”的深意……
很多人問過他,捐出去的錢和留給自己的錢一樣多,值嗎?曹德旺帶著一貫慈祥憨厚的微笑回答:“企業(yè)家若沒有責任感,充其量是富豪。”
早在1995年,為了企業(yè)發(fā)展便利,曹德旺全家都拿到了美國綠卡,但2005年他意識到,福耀玻璃已經(jīng)成為中國汽車玻璃的代名詞,如果移民,中國將會損失一個重要的民族品牌。曹德旺毅然退掉了美國綠卡,并對全家人提出要求,“必須回國生活,誰不回國,就取消他的財產(chǎn)繼承權。”
2021年,曹德旺出資100億建設福耀科技大學。他說:“我去辦一所大學不是為了讓中國多一所大學,而是要做一次探索和改革。”
從20世紀90年代起,曹德旺就開始在廈門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設立獎助學金,捐設圖書館、學院等。直到幾年前,他在收購德國工廠時發(fā)現(xiàn),德國很小的工廠也能生產(chǎn)出很好的產(chǎn)品,進而了解了德國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與此同時,他發(fā)現(xiàn)國內高校培養(yǎng)人才最缺乏的是動手能力,畢業(yè)后找不到工作或不愿進工廠,“因為沒有學到賺錢的手藝”,大學生求職預期較高,技能和崗位有差距。人才市場供需錯配表象的背后,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結構、質量與社會需求脫節(jié)。
中國教育體系以培養(yǎng)通用型人才為主,與企業(yè)當前所需的先進技術結合并不緊密。大部分大學想辦成學術性大學,社會卻需要更多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曹德旺認為福耀科技大學要培養(yǎng)的正是工匠式的優(yōu)秀工程技術及管理人才,要爭取做到隨時掌握企業(yè)需求,實現(xiàn)和企業(yè)“無縫對接”。福耀科技大學的優(yōu)勢在于,因為自己是企業(yè)家,“所以知道該教給學生什么”“成果轉化也知道該投入哪些領域”。
“我認為一個真正有作為的男人是,在我手上賺的錢,我死之前必須還給社會!我做企業(yè)不是為了錢,是為了國家的興旺發(fā)達。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這個國家的興旺發(fā)達靠的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努力。”曹德旺說。
資料來源:《時代郵刊》《記者觀察》《商界》《中國新聞周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