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新磊
面對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對審計工作的新要求,集團公司內部審計部門要主動適應新形勢,認真對上級部門和集團公司部署及要求進行研究、思考和應變,始終聚焦集團公司主責主業,依法依規開展審計監督,持續深化研究型審計,深挖細究企業高風險領域、高風險業務面臨的問題和風險,為集團公司高質量發展貢獻審計智慧和力量。廣大審計人員要秉持執著、精細、守正、創新的工匠精神,打造審計精品項目,確保審計成果始終經得起檢驗。
新形勢下,審計人員能力不足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一是思想變化跟不上形勢發展。政治敏感性不夠強;查找問題時,對怎樣聚焦問題和結果導向、怎樣精準揭示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研究不夠;一些審計人員習慣于聚焦一個點深挖細究,全面覆蓋的核查做得不夠;在發揮集團審計對企業審計督促的層面做得不夠;在信息化審計應用、督促整改和促進審計成果轉化等方面需要進一步提升工作水平。
二是發現問題、識別風險的能力不強。部分審計人員習慣于用老思路、老套路來工作,在新形勢下挖掘問題和揭示風險上存在較大提升空間;工作人員專業單一,復合型人才少,兼職專家作用發揮不夠;發現重大問題、識別重大風險的職業敏感度不夠高。這些因素都制約了審計人員發現問題、識別風險的能力。
三是大數據審計仍有改進提升空間。審計人員對現有信息系統研究運用不夠熟練;對大數據工具使用能力不強,或使用效果不佳。
要以審計精神立身。審計人員在工作中要與時俱進,有不唯上、只唯實和不浮躁、求實效及甘當國家“看門人”和國有資產“經濟衛士”的覺悟和精神。一是堅守審計的政治定位,在法律法規授權的范圍內開展審計;二是審計人員要有勤勉盡責、求真務實的作風,把每個項目都做成精品;三是審計人員在審計中要有無私無畏的精神,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為干事者撐腰;四是審計人員要不偏不倚地作出審計職業判斷,不得隱瞞審計發現的問題,不能屈服于外部壓力,違反原則。
要以創新規范立業。一是審計人員應主動適應審計方式方法的創新,思考一線審計人員應該如何調整以適應新形勢下審計工作新要求;二是審計人員必須堅持規范審計,確保審計程序合法、審計方法遵法、審計標準依法;三是審計人員要加大對黨中央和集團公司重大決策部署審計力度,加大對集團公司重點領域、重點業務、重要崗位等風險的揭示力度。
要以自身建設立信。一是營造研究型審計氛圍,鼓勵審計人員深挖細究,結合被審計單位板塊和業務實際,開展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分專業、分項目“解剖麻雀”式的分析與研究工作,逐步形成自己的方法庫、案例庫、模型庫和知識庫;二是有時不待我的“本領恐慌感”,充分運用大講堂、總結反思會等學習載體,持續增強自身發現問題的層次、辨識風險的職業敏感度,以及向企業針對性提出風險防控建議的能力;三是培養發現問題的敏感度,增強通過表面現象精確判斷出問題本質的能力,鍛煉發現問題和揭示風險敞口背后本質的能力,增強傳統審計向數據審計轉變的能力,面對各種企業問題、負面信息和誘惑,要始終保持本色、增強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