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 孫俊強
近年,詩詞熱、漢服熱、文物熱等一浪高過一浪,彰顯了人們對傳統文化井噴般的熱情。國潮的流行,激蕩的是深沉而驚艷的文化自信,彰顯的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氣質與美麗。用新時代的創意展現瑰麗多彩的中華文明,讓優秀文化可觸摸,讓唐風宋韻浩蕩匯聚,既能喚醒國人內心深處的文化基因,也可以向世界展現東方之美。
用照片“復刻”古詩詞 驚艷就在創新中
王石川
古詩詞中的美景“亮”起來了。據報道,浙江大學博士生邱紀琛,從小喜愛古詩詞,在學習之余,穿行于杭州的街巷和山水之間,并嘗試用拍照還原古詩詞中的美景,比如攝于檀頭山島的“滄海月明珠有淚”,既有創意,又有意境。
用照片“復刻”古詩詞,完全行得通、做得到。蘇東坡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很多古詩詞本身就有畫面感,比如一看到王維的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眼前頓時浮現出生動的畫面,“物皆著我之色彩”。
如今,邱同學用相機還原古詩美景,這一努力,難能可貴。“詩無達詁”,對古詩詞的闡釋也不必限于固定形式。邱同學的照片化解讀,未必讓所有人認同,畢竟,這只是一個人的視角。但是,這種做法值得點贊。
一來,邱同學在古詩詞中浸淫,并積極探索新的解讀之道,讓人看到了當今年輕人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王國維認為:“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真正熱愛傳統文化,熱愛古詩詞,才能入乎其內,感受到古詩詞的妙處。而在獲得美學啟蒙之后,邱同學運用自身才華,用較為新穎的方式詮釋古詩詞。一定程度上說,用相機還原古詩美景的過程,是與古代詩人“同頻”的過程,也是出乎其外的過程,更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
二來,這種探索將帶動更多人愛上古詩詞,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誠如邱同學所希望的,“(通過自己拍攝的照片)讓更多人發現古詩詞里的美好,更好地去理解和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從現實反饋看,邱同學的這一愿望已初步實現,據報道,他發在浙江大學論壇上的帖子爆火,網友除了跟帖贊美,還紛紛曬圖,用同樣的方式解讀古詩詞,表達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摘自《光明日報》2022年8月17日,有刪改)
點 擊
我們憑什么擁有文化自信?就憑傳統文化中的精品。面對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金山,正確運用新的技術、新的手段,激發創意靈感、豐富文化內涵、表達思想情感,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一源頭泉水才能汩汩長流,溫潤人心,使每個中華兒女更有文化自信。
【適用話題】國潮 傳統文化 文化自信 文化傳承 創新
漢服從小眾圈走向大眾市場
曾詩陽 雷 婷
今年“五一”假期,沉浸式唐風市井生活街區“長安十二時辰”在西安開市,不少游客特地換上唐制漢服,前來觀唐藝、聽唐樂、品唐食。錯落有致的古風建筑間,衣袂飄飄,裙裾飛揚,漢服之美引人注目。
經過多年發展,漢服正從小眾圈層走向大眾市場,成為國潮文化、國風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為旅游、攝影等行業提供了營銷新思路,古風劇本殺、古裝宴飲等主打漢服元素的沉浸式消費更是方興未艾。
隨著《國家寶藏》等節目中漢服穿搭引發關注、身著漢服的不倒翁小姐姐“出圈”走紅,在社交平臺的催化和傳播下,在電商平臺的助推下,原本只存在于小眾圈的漢服正走向日常生活和大眾市場,獲得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
在抖音平臺,以漢服為標簽的短視頻總播放量已經超過680億次。抖音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022年1月至今,平臺銷售漢服的商家數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39%。4月23日至5月4日開展的“抖音潮流東方季”活動中,抖音電商平臺上漢服銷量同比增長312%。
“漢服消費市場具有年輕化、女性化和圈層化特征,漢服消費行為呈現興趣導向的收藏式消費和隨意的一次性消費兩極化特征。”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副教授田卉認為,伴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出時代生機和活力,漢服消費認知度越來越高,漢服的市場接受廣度和深度都有所拓展。
(摘自2022年5月22日《經濟日報》,有刪改)
點 擊
漢服是展示傳統文化的服飾載體,“破圈”的漢服經濟讓傳統文化走入更多消費場景,在滿足年輕消費者對本土傳統文化的熱愛和表達的同時,也滿足了他們對個性化和獲取身份認同的深層次訴求。
【適用話題】國潮 傳統文化 文化載體
國外網紅體驗剪紙,傳統文化既要傳下去,也要走出去
衛 妮
7月28日上午,參加2022“打卡中國·最美地標——你好,內蒙古!”網絡國際傳播活動的外國網紅博主以及中央媒體記者走進了內蒙古趙大剪文化大院。在趙大剪文化大院的博物館里,他們欣賞《中華五千年》《農民紀事圖》等氣勢恢宏的長卷剪紙作品、聆聽趙大剪30多年的創作歷程。講解結束,他們參加了剪紙和捏面人活動,親身感受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2022“打卡中國·最美地標”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聯合多地網信辦共同舉辦的網絡國際傳播活動,活動在中國各地選擇一批具有獨特性的文化地標進行線下打卡,通過外國網紅博主的鏡頭,向世界展示真實的中國、描繪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書寫立體的中國故事。
一直以來,國家都非常重視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古法技藝、民間風俗、傳統服飾都在21世紀綻放了新輝。我們經歷了章丘鐵鍋的一“鍋”難搶,看到了鐵樹銀花的絢麗奪目,品味了只此青綠的展卷之美。迄今為止,我國已經公布了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也都建立了自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國家為傳統文化織起了體系龐大的保護網,并且保護網還在不斷向外延伸,努力地讓更多的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發展。可以說,在傳承與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方面我們一直在路上。
我們見證著傳統文化的傳承之路,更要重視傳統文化的輸出之路。“打卡中國·最美地標”活動正是傳統文化輸出的有力實踐。本次活動給傳統文化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輸出口。借助外國網紅的影響力、知名度,讓更多傳統文化的聲音出現在世界舞臺上,讓更多傳統文化的概念、形象深入世界人民的心中。重視傳統文化的輸出,不僅是為了讓世界看到中華文化,更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傳統文化。酒香固然不怕巷子深,但我們也要守好自己的“招牌”。在世界上有了知名度,才能防止我們的“招牌”被抄襲、被搶奪。最近讓無數國人群情激憤的“迪奧馬面裙事件”也正提醒著我們,傳統文化既需要繼承也需要輸出。
(摘自2022年7月29日“紅網”,有刪改)
點 擊
傳統文化是中國名片上的一抹絢麗色彩。守護好這抹色彩、寫好傳統文化的名片,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既要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也要重視傳統文化的輸出之路。
【適用話題】國潮 傳統文化 文化傳承
“丑萌”銅奔馬走紅,期待更多文創激發文博新活力
韓 欣
近日,甘肅省博物館原創設計的文創產品銅奔馬毛絨玩具走紅全網。對此,甘肅省博物館回應:“對于所有粉絲的厚愛和支持,我們非常感謝。”據統計,銅奔馬毛絨玩具6月14日在甘肅省博物館官方淘寶旗艦店上架后,迅速沖上人氣收藏榜、銷量榜兩項第一,月銷量達到1000多單。
據了解,近年,甘肅省博物館根據館藏文物設計研發的文創產品已達上千種,涉及上百件文物。涉及銅奔馬系列、涵蓋各種方面的產品也已達上百種。我國非遺資源眾多,通過提煉引起現代共鳴的文化符號,以非遺和現代生活交織展現傳統和時尚,推動以非遺為代表的優秀傳統文化走進現代生活,這屬實不易。“動人春色不須多”,引起消費者共鳴,一個理由就夠了。仔細端詳,銅奔馬能夠博得消費者“芳心”的理由也正在于其活潑可愛、充滿微笑的萌態,某種程度上更說明甘肅開放、包容,迎接八方來客的真誠態度。
(摘自2022年7月4日“紅網”,有刪改)
點 擊
“馬踏飛燕”是超然脫俗的藝術,“萌版”文創產品是讓文物活起來的重要舉措,產品火爆銷售的背后是甘肅向全國乃至世界人民揮動的友好、好客的雙手。文創產品走紅,增強了國人的文化自信,要進一步彰顯傳統文化內在價值,讓博物館文物走出去,讓國風國潮紅起來。
【適用話題】國潮 文化創新 文化符號 非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