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敵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日益攀升,養老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經達到了2.64億人。預計在十四五期間,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將會超過3億,占總人口比例的20%。老齡化的不斷加深,對我國養老金體系是一個嚴峻考驗。
我國擁有“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第一支柱”是由政府主導并負責管理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第二支柱”是政府倡導由企業自主發展的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第三支柱”就是個人養老保險金制度,主要由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構成。總體而言,這一責任分擔的多層次養老金體系是應對人口老齡化、實現制度可持續性的重要渠道。
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大對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推進力度。2022年4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推進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推動個人養老金制度實施做出安排。2022年11月4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銀保監會、證監會5部門正式印發《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對個人養老金參加流程、資金賬戶管理、機構與產品管理、信息披露、監督管理等方面做出具體規定。這一辦法的出臺,意味著《意見》進入落地實施階段。很快,2022年11月18日,銀保監會官網發布《關于印發商業銀行和理財公司個人養老金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推進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促進商業銀行和理財公司個人養老金業務發展。
目前,個人養老金的參與者十分廣泛,包括了在中國境內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參加人每年繳納個人養老金額度上限為12000元,通過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政務服務平臺、電子社保卡、掌上12333App等全國統一線上服務入口或者商業銀行渠道,在信息平臺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選擇一家符合規定的商業銀行開立或者指定本人唯一的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然后,利用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購買個人養老儲蓄、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個人養老金公募基金產品等個人養老金產品。其中,開辦個人養老金業務的商業銀行所發行的儲蓄存款(包括特定養老儲蓄,不包括其他特定目的儲蓄)均可納入購買范圍。
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之下,已有多家銀行機構表示對個人養老金這一“萬億”級的市場做好了準備,主要包括 6 家大型銀行、12 家股份制銀行、5 家城市商業銀行和 11 家理財公司。比如,中國農業銀行已成功與人社部個人養老金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及個人養老金基金行業平臺實現系統對接,并完成與多家產品機構的聯合測試;中信銀行從資金賬戶準備、產品準備、服務準備、隊伍準備四方面備戰個人養老金業務落地;中國工商銀行正加快搭建包括賬戶開立、資金繳存、產品投資、待遇領取等全生命周期服務的個人養老金的資金賬戶體系。
此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個人養老金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對個人養老金實施遞延納稅優惠政策:計入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投資收益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個人領取的個人養老金,不并入綜合所得,單獨按照3%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進一步從實操層面助力個人養老金的發展。
作為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個人養老金制度是在基本養老保險和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基礎上的一重保障,不僅給養老金市場帶來了新選擇,而且給應對老齡化議題增加了新渠道。同時,它滿足了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養老保險需求,可以進一步提高退休后的生活水平,讓老年生活更有保障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