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雙峰縣委宣傳部(417700) 謝展南
“你看,秧苗有枯鞘,說明有了二化螟,需要選擇晴天盡快治蟲。你擔心的僵苗現象倒是沒有出現。”在雙峰縣印塘鄉白馬村的一片水田里,農技員賀輝正在指導農戶。
1998年,服役14年的賀輝轉業到印塘鄉,成為一名鄉鎮干部。4年后,他被安排到雙峰縣印塘鄉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工作,從此與“三農”結緣。“就像60歲學吹鼓,一切只能從零開始。”回憶當初,賀輝感慨道。
為了能勝任工作,賀輝虛心求教。白天,他跟隨前輩走田間、下地頭,學習病蟲害癥狀查看技巧及病蟲害防治方法;晚上,他埋頭自學,從《中國農技推廣》《湖南農業》《湖南科技報》中汲取營養,并自費購買《農作物栽培技術》《無公害農作物生產技術》等20多本專業書籍,1年內寫滿6本筆記。同時,他還積極參加省、市、縣舉辦的各種農業技術培訓,進入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園藝專業學習,系統地掌握了農作物栽培、作物遺傳與育種、植物病蟲害防治、農業土壤肥料研究、農業氣象觀測、田間試驗與統計、蔬菜栽培技術等農業基礎理論知識。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經過不懈的磨礪鍛煉,賀輝逐漸由一名農技新兵成長為標兵。2007年,他被任命為雙峰縣印塘鄉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任。職位的提升,意味著肩上的責任更重。為方便指導周邊農戶,他索性將辦公室“搬到”了田間地頭。
“沒有賀主任的指導,我恐怕很難走到今天這一步。從2008年開始,他就一直當我的義務技術指導員。”印塘鄉種糧大戶賀穩站感激地說道。2008年,賀穩站流轉周邊村民的1.3公頃水田種植水稻。隨后,賀輝主動找到他,為他提供技術指導。有一次,賀穩站剛拋完秧的水田經過連續3場暴雨的“摧殘”后,秧苗東倒西歪。欲哭無淚的賀穩站抱著最后一絲希望打電話給賀輝,向他請教減災補損技術。經過現場勘察,賀輝指導他及時采取開溝排水、曬田、補苗等一系列措施,避免了重新耕地、拋秧,減少了經濟損失。有了賀輝這一主心骨,賀穩站逐漸放開手腳。2014年,他花費40多萬元購買插秧機、收割機、耕整機、施肥機等多臺(套)農機,流轉土地27公頃,先后注冊成立了雙峰縣白馬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雙峰縣專糧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他的合作社還為附近20多名村民提供就業崗位,并積極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來到印塘鄉湄水橋村,賀利紅正在整地。賀輝一來,他馬上從耕整機上下來,親切地向他打招呼。賀利紅原本在長沙市開辦精品包裝廠,2017年,他回到家鄉當起了農民。由于種植技術落后,他當年種植的早稻因病蟲草害未防控到位,產量過低,虧損30多萬元。賀輝知道后,主動聯系他,指導他科學種田,做好整地、除草、病蟲害防治等工作。此外,賀輝還幫他擔保,賒購農藥、肥料等,向他推廣有序機拋等新技術,當年他種植的晚稻收獲400多噸,成功扭虧為盈。
白馬村和梅子坳村的水稻基地,龍泉村和柿心村的玉米基地,大金誠村和東風村高檔優質稻基地,鐵馬山村和岳家村的無公害蔬菜基地……多年來,印塘鄉29個行政村(社區)都留下了賀輝忙碌的足跡。從事農技推廣服務工作20年,他和同事發展建設種植基地20多個,舉辦技術培訓200多期,自編并免費發放資料10萬余份,幫助了一大批農民。他說:“我很慶幸自己能成為一名基層農技員,我要將這份事業一直堅持下去,讓更多的農民真正得到實惠,也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貢獻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