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昌樂縣司法局(262400) 張兆利
【咨詢】節假日期間,某超市推出化妝品試用買賣促銷活動,張貼的宣傳海報顯示,消費者試用期間不產生任何費用。劉女士選擇了一款價值1000元的化妝品,并簽訂了試用買賣合同。約定試用期限為10天。試用期屆滿,劉女士如果對化妝品不滿意可以申請返還嗎?
【解答】劉女士與超市簽訂試用買賣合同,屬于特種買賣合同,是指當事人雙方約定于合同成立時,出賣人將標的物交付買受人試驗或者檢驗,并以買受人在約定期限內對標的物的認可為生效要件的買賣合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第六百三十八條規定:試用買賣的買受人在試用期內可以購買標的物,也可以拒絕購買。試用期限屆滿,買受人對是否購買標的物未作表示的,視為購買。試用買賣的買受人在試用期內已經支付部分價款或者對標的物實施出賣、出租、設立擔保物權等行為的,視為同意購買。這就是說,試用買賣合同在試用期限內,買受人應當作出對試用買賣合同標的物是否認可的意思表示,即買受人享有對標的物購買與否的選擇權,他人不得干涉。本案中,劉女士作為試用買賣合同的買受人,在試用期內應當作出是否購買的意思表示。如果認為化妝品不適合自己,可以在試用期屆滿前,將化妝品歸還超市,并作出不予購買的意思表示;如果認為化妝品適合自己,可以在試用期屆滿前作出購買的意思表示,并支付價款;試用期屆滿,如果沒有作出購買與否的意思表示,則視為同意購買,應當支付價款。
【咨詢】馬先生在某商場購買了某品牌電熱水器一臺,后來商場發現該批次熱水器存在進水口漏水、滲水,水管彎頭帽開裂、噴水等現象,明顯存在質量缺陷,遂發通知召回該款已售的熱水器。依照法律有關規定,召回過程中產生的運費、交通費等必要費用是否應由商場承擔?
【解答】我國召回制度最早始于汽車產品,而后在兒童玩具、食品藥品等方面逐漸推進到所有產品領域,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缺陷產品可能對消費者帶來的人身危害與財產損失。《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六條規定:產品投入流通后發現存在缺陷的,生產者、銷售者應當及時采取停止銷售、警示、召回等補救措施;未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補救措施不力造成損害擴大的,對擴大的損害也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據前款規定采取召回措施的,生產者、銷售者應當負擔被侵權人因此支出的必要費用。本條規定了生產者、銷售者的跟蹤觀察義務,在保留原《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關于“警示、召回”補救措施規定的基礎上,新增了生產者、銷售者對存在缺陷的產品有“停止銷售”的義務,且明確規定未積極補救或補救措施不力時,對“擴大損害”承擔侵權責任。本案中,商場所售該批次電熱水器存在漏水、滲水、水管開裂等情況,明顯存在產品質量缺陷,應依法召回,根據上述規定,商場應當承擔電熱水器召回過程中產生的運費等必要費用。
【咨詢】方大姐和鄰居到超市購物,在收銀臺付款時被保安攔住,后者在眾多顧客面前聲稱懷疑方大姐偷了超市商品,并把她拖到辦公室,強迫其脫掉外衣進行搜身,在未找到超市商品后才予以放行。因當日正值國慶假期,購物的消費者眾多,超市的這一行為,在方大姐的單位、街坊鄰居等特定范圍內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當地消費者協會受理方大姐的投訴后,組織雙方調解達成如下協議:超市負責人在消協工作人員的監督下,到方大姐的工作單位賠禮道歉,同時賠償受害人精神損失費5000元。請問人格遭受侵害,《民法典》中有哪些規定?
【解答】《民法典》將人格權單獨作為一編,體現了公民人格尊嚴的重要價值所在。該法第九百九十一條規定:民事主體的人格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害。該法第九百九十五條規定:人格權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權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這就是說,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人格和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一條進一步規定:經營者有侮辱誹謗、搜查身體、侵犯人身自由等侵害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權益的行為,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受害人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由此可知,消費者的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兼具補償性與懲罰性功效,一方面責令經營者對消費者的精神損害予以物質補償,對其創傷施以緩和補救;另一方面借以經營者金錢的支付,懲罰其嚴重侵權行為,以維護消費秩序。本案中,商場強制搜身的行為,侵害了方大姐的人格尊嚴,依法應予以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