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湖南省委黨校(410006) 嚴永
一個胎兒還沒有出生,父親就因車禍去世了,這個胎兒有沒有繼承父親財產的權利?有沒有向肇事司機主張撫養費的權利?在以前的法律規定中,自然人的權利能力始于出生終于死亡,胎兒沒有出生,不具備權利能力,不能享有權利承擔義務。但是胎兒作為人生長和發育的最初階段,無論是從理論層面還是現實生活層面,對其利益的保護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故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中增加了對胎兒利益的保護。如《民法典》第十六條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第一千一百五十五條規定:遺產分割時,應當保留胎兒的繼承份額。胎兒娩出時是死體的,保留的份額按照法定繼承辦理。
法條賦予胎兒享有繼承遺產和接受贈與的權利,但是法條采取的是不完全列舉的方式,以便于法官發揮自由裁量權,在辦理具體案件時不會限制在法條規定的幾種特定權利中,為以后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適用法條留下了較大的空間。根據法律的規定,胎兒的權益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種。
1.遺產繼承利益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因為如果胎兒為死體,法律承認的權利能力就沒有依附的主體,保留給胎兒的遺產份額,就由其他的法定繼承人來繼承。
2.接受贈與利益贈與利益不需要承擔責任,所以我國法律認為胎兒在接受贈與利益時視為是有民事權利能力的,以保護胎兒的贈與利益。這種贈與可以根據贈與合同或者根據遺囑來獲得。但當胎兒娩出時為死體或者孕婦流產時,已經接受并占有贈與財產的胎兒的生父母或者其他人都應返還該財產,如果贈與財產還沒有交付,贈與人也可以不再交付。
3.生命健康利益生命健康利益是每個自然人最為重要并且最為自然的權利,自然人形成之前必然會經過胎兒階段,如果母親在這一階段身體受到侵害,胎兒很可能會因為侵害行為導致殘障或者死亡。因此,孕婦受到其他人的侵害,在胎兒出生前能夠確定胎兒確實受到傷害的,胎兒的父母則可以在胎兒出生前就直接向侵權人要求損害賠償。若出生前不能確定,出生后能夠證明胎兒受傷確實和侵權人的侵權行為有因果聯系的,已經出生且為活體的嬰兒享有權利能力,可以作為原告向人民法院要求侵權人對自己的人身傷害進行賠償和補償。但是當娩出的胎兒為死體時,若能證明胎兒的死亡與侵權行為有因果關系時,根據法律規定,自然人的健康權是最基礎的權利,胎兒的死亡一定會給母親的身體健康帶來影響,同時帶來巨大的精神痛苦,所以精神損害賠償是必不可少的。需注意的是,若胎兒父母自愿流產致使胎兒不能順利出生,或依法進行流產、引產手術的醫生,都不應包括在侵害胎兒生命健康利益中,因為父母享有自主生育權,作為一項基本人格權利的生育權,法律對其作出了明確規定,以此保障該人格權依法自由行使。
4.身份利益法律上胎兒的父母是有撫養即將出生胎兒的義務的。侵害行為發生時,父(母)親如果是受害人,因侵權行為撫養能力減弱或喪失就會使胎兒成為間接受害人。直接從源頭賦予胎兒民事權利能力,認可其民事主體地位,認可胎兒可以同自然人一樣參與繼承或賠償,胎兒就有充分的理由向侵權人要求撫養費和撫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