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微
在我國各地區橋梁施工數量以及面積持續擴大的現狀下,為我國區域經濟穩定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作為推動城鎮化進程飛速發展的關鍵部分,為搞好橋梁施工工作,企業可以應用現澆箱梁施工技術,結合施工現場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應用方案,確保整個項目有序進行的基礎上,也能夠提升橋梁結構性能與質量,為加快行業可持續發展步伐提供有力保障。
通過長期實踐應用發現,表現出較大剛度以及良好適應等特點的現澆箱梁,廣泛運用到橋梁建設行業當中。雖然現澆箱梁操作比較簡單,但是如果施工人員未能合理使用施工工藝,制約正常施工進度的同時,更會引發較為嚴重的質量問題,影響企業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本文以某地區橋梁項目為例,著重分析了現澆箱梁施工技術應用要點,希望能夠給相關人士提供些許參考依據。
某地區開展的橋梁施工項目,橋面處于直徑為3000m 的右偏圓線內,主梁為現澆普通鋼筋混凝土箱梁,全幅等寬8.75m,箱梁頂部的厚度為27cm,腹板寬度為49cm,橋墩的橫梁寬度為2.3m。
鑒于當前行業人士高度關注的現澆箱梁施工技術,在多年以來應用實踐中發現,此種結構在其較小高度下也有著跨越性等優勢。特別是我國一些地形復雜的區域,通過現澆箱梁施工技術能夠彎曲地形的限制,更好地迎合施工現場各方面情況。對于當前大多數地區公路橋梁現澆箱梁結構而言,多數屬于跨連續結構,實際澆筑環節中應用的一次整體性模式,促使項目達到極高剛度要求的同時,也能夠很好地作用于居民的順利出行。而且在具體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可以直接將在墩柱上覆蓋上箱梁,減輕下部分結構負擔,延長橋梁結構使用周期。
作為橋梁現澆箱梁施工技術的基礎,施工人員進行模板安裝之前,先應該充分做好清潔工作,維持模板表面干凈整潔,尤其是一些不容易發現的角落,嚴禁灰塵等問題出現,而且也應該排除焊接位置損壞現象。同時,施工人員可以提前準備好1.3cm 厚的高強竹膠板,放在模板底部用來固定,尤其應該注意橫坡位置,必須按照施工內容3%范圍進行處理。出于減少呼氣漏漿出現幾率,施工人員將重心放在模板位置上,可以適當涂抹一層脫模機的基礎上,通過縱橫成線的操作模式,使用膠帶確保相鄰模板縫隙能夠緊密結合。等到施工人員結束模板底模安裝工序以后,接下來可以開始箱梁側模與翼緣板位置模板安裝。首先,分析側模模板安裝工作,施工人員應該設置在最合適的區域,同時借助壓桿作用促使其保持適當垂直性。如果發現側模與底模兩者之間存在縫隙,可以使用膠帶加以處理,防止后期漏漿質量問題;進行翼緣板模板安裝程序可以仿照底模安裝手段;最后是進行內膜安裝時,施工人員可以選擇吊裝處理工藝,完成安裝任務后對內膜尺寸等進行檢查,尤其是接下來混凝土澆筑工序,施工人員務必應該注意內膜調整,一旦發現與方案要求不一致需要立刻處理。
目前來看,橋梁現澆箱梁支架搭設工作,大多數施工人員會選擇碗扣式支架處理模式。施工人員先確定好結構中心線位置對,妥善把控好其樁基礎,然后分析方案中支架搭設高度等數值,便于接下來隨時調整支架標高。與此同時,還需要施工人員將支架立桿設置在模板底模部位,確保整個支架保持牢固性,避免橫坡對底模安全造成威脅,特別是期間所設置的所有支架立桿,都務必達到緊固效果。
施工人員所開展的現澆箱梁混凝土澆筑環節,主要就是對模板底板、腹板、頂板等部位實施處理。全程可以選擇階梯操作原則,分層化開展不間斷澆筑,率先開始上層然后逐漸過渡到下層,兩者之間需要維持3m 上下的距離。同時需要特別注意縱向方位的澆筑,施工人員利用軸對稱原則穩步推進縱向混凝土澆筑施工,期間需要掌控好結構凝結程度。現澆箱梁混凝土澆筑經常使用的就是振動棒,為避免撞擊模板施工行為,整個操作過程需要與模板保持適當間隔,但是也應該防止遺漏的問題。另外,第一部分混凝土澆筑時需要注意施工縫問題,要求縫隙之間有效連接,可以澆筑在模板腹板頂部上方1.5cm 左右,再將上面不均勻的部位清除。接下來第二部分的澆筑工序,可以將鋼筋焊接在7cm 斷面頂層部位上。通過持續滾壓達到平整效果,一直等到表面泛漿后再由人員進行抹平處理。
橋梁現澆箱梁施工過程中,針對安裝技術以及鋼筋加工技術,最主要的就是注意各個部位相關數據要求,像鋼筋安裝距離、數量以及具體部位等,都是施工人員重點掌握的方面。單位在選擇專業施工人員以后,可以先引導人員詳細分析施工方案,弄清楚安裝標準后實施安裝。其中以鋼筋加固環節最為關鍵,施工人員通過焊接推進鋼筋焊接,具體數據要求如下表1所示。
綜合觀察橋梁施工現場,周邊含有大量粘土等物質,在施工人員進行現澆箱梁支架操作以前,必須先處理好現場衛生環境,特別是不平整的橋梁表面,通過合理手段達到平整狀態后然后搭設支架,要求現場地表結構保持緊密性的基礎上,控制壓實度大于91%以上,由此一來,就算后期橋梁結構面臨巨大行車壓力,也能夠保證橋梁地基結構發揮出較強承載性能,延長使用周期并減少安全事故出現幾率。除此之外,針對橋梁支架受力部位點,施工人員可以通過砼達到補強效果。鑒于外界自然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可能會導致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等危害,如果施工人員不能做出針對性處理,伴隨著不斷擴大的裂縫面積,遭遇暴雨天氣后會導致橋面存在很多積水,影響橋梁地基性能與質量。針對該種隱患,施工人員可以站在橋梁地基周邊位置上,科學布設排水溝,促使大量雨水能夠快速排出,減少對橋面地基的影響。
施工人員先應該對支架搭設區域進行測量放樣,之后在開始正式搭設。接下來結合立桿設置位置布設墊板,在此過程需要強調的是,為確保墊板始終保持穩定狀態,施工人員需要提前準備好7cm 左右的木板,然后放置在墊板核心部位。等到以上所有工作結束后,預壓過程可以借助鋼筋或者是砂石材料,相比較總荷載,必須保證預壓荷載在110%范圍內才能夠實施處理。最后,為避免支架承受太大重量,施工人員還應該結合現場現澆箱梁斷面特點,同時整合支架搭設等情況,準確計算支架的受力數值,反復檢查支架受力強度以及剛度等,務必要求支架保持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因為施工現場存在的非彈性形變問題,這是引發后期橋梁不均勻沉降病害的主要根源,這是施工過程中必須引起人員注意的方面。安裝完橫梁任務以后,對現澆箱梁底部實施預壓操作,期間可以借助沙袋等具有重量的工具,給底部施加一定重量達到荷載增加的施工效果。通過實際調查發現,當前行業人士在預壓過程中,相比較現澆箱梁總體重量,預壓重量需要大出1.2 倍的范圍,這樣才能夠避免后期結構沉降隱患。與此同時,施工人員所開展的預壓處理工作,除了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方案細節操作以外,也應該保證整個預壓時間在10s 以上,而且整個滿荷載周期要求必須超出24s。伴隨著預壓工作的持續進行,單位需要選擇幾名技術人員,密切觀察好結構變形情況,然后比較規定標準數值,減少不合理預壓影響現澆箱梁施工質量的問題。
橋梁現澆箱梁施工過程中,混凝土作為不可缺少的施工材料,除了要求施工人員保證運輸過程平穩以外,接下來混凝土攪拌期間需要把控好速度,最佳數值是4.5r/min 的同時,要求1h 內務必將攪拌完成的混凝土運輸到施工現場。出于達到均勻攪拌的處理效果,在施工人員卸料之前,可以結合中度或者是高度攪拌速度加以旋轉。像施工現場存在的集料,應該與混凝土處于相同高度線上。如果施工人員卸料期間需要暫停,但是過程也應該運用低速實施攪拌;另外,分析現澆箱梁連接部位上混凝土澆筑施工,為確保混凝土材料能夠有序達到結構頂部,施工人員可以選擇泵送運輸方式,澆筑時利用液壓臂桿前端繼續入倉處理;施工人員選擇地泵時,需要根據連接現澆箱梁混凝土的澆筑順序進行事先布置,如果發現存在不科學布設部位,可以先鋪設好鐵板然后在放置適當的混凝土,接下來只需要借助工具加以踩平即可。如果施工人員選擇了地泵輸送手段,當混凝土凝結厚度達到13cm 以后,只要完成了所有環節的澆筑任務,接下來需要適當像混凝土表面進行灑水,簡單養護過后能夠避免結構過分干燥,減少混凝土開裂等病害。
連接澆筑箱梁預應力施工前,最核心的工序就是下料和編束。首先,施工人員所進行的下料環節,先應該弄清楚施工方案標準,同時提前準備好砂輪切割機,對結構進行有效切割以后通過自身作用,完成穿束后再使用鐵絲加以綁扎。主要包括預張拉、初張拉與終張拉的預應力張拉,施工人員在第一階段操作過程中,必須學案檢查混凝土強度,當達到標準強度52%范圍即可,之后松開模板減少箱梁結構收縮問題;如果施工人員確定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81%左右,接下來可以拆除模板側板并開始初張拉。在此操作過程中,最常見的施工設備就是千斤頂,施工人員需事先準備好多臺設備,要求保持左右對稱狀態后實施交錯張拉,不斷反復以上操作。為準確測試張拉力,先應該要求施工人員測試摩擦阻力,如果發現與標準數值范圍相差較大,必須第一時間做出針對性調整,保證全面控制好張拉力與伸長值。伴隨著測試工作的開展,施工人員需要全過程做好伸長值等數據檢查與記錄工作,給接下來其他環節提供有力數據支撐。在施工人員完成終張拉操作環節以后,如果一天過后未能發現斷絲或者是其他問題,接下來可以切除錨外多余的鋼絞線,但是,一旦過程中發現了斷絲等隱患,則不能開展后期操作的同時,也應該第一時間檢查張拉數據并及時作出調整,在施工人員借助張拉兩天時間內進行管道壓漿,以上就是連接澆筑箱梁預應力施工流程。
為確保橋梁現澆箱梁施工工作高質量完成,首先在進行混凝土澆筑之前,單位需要科學劃分參與人員職責與權利,組織全體員工參加教育提高其專業能力,同時也應該明確振搗范圍,秉持分層化澆筑原則,減少漏振等現象出現;另外,施工人員需要把控好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溫度,最佳是處于5-30℃區間內。拆模時梁體混凝土芯部與表層、箱內與箱外、表層與環境溫度差均不宜大于15℃,氣溫急劇變化時不宜拆模。
簡而言之,為充分發揮出現澆箱梁施工技術在橋梁建設中的作用,本文以具體項目為例,首先闡述了模板安裝、混凝土澆筑等施工技術應用要點,然后對技術應用流程進行了深入分析,通過橋梁建設單位現代化管理觀念,再加上切實可行的技術應用方案,確保人員能夠高效完成建設任務的同時,更能夠保證現澆箱梁整體質量,為我國橋梁建設行業邁向可持續發展道路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