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航 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系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逐漸提高。與此同時,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越來越嚴格。為了促進城市的現代化發展,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相關部門開展了生態化的園林景觀建設工作。而在建設城市園林景觀之前,需要立足于生態理念的基礎上對城市園林景觀進行科學設計。在設計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考慮到城市發展需求、形象展示以及當地的自然環境等多個方面,并且要結合實際情況,設計出具有生態性和美觀性的城市園林景觀,促使園林景觀能夠在維護生態系統、改善環境質量等方面發揮出積極作用。
景觀設計師西蒙茲說過,景觀設計師的終身目標和工作內容是幫助人們實現城市、人、建筑和社會的和諧相處。在現代城市景觀規劃設計中,需以人為本、生態優先、因地制宜、協調發展,更好地促進環保及社會的協調發展,滿足不同人群的多元化需要,并正確樹立尊重、順應和保護自然的理念。將城市特色凸顯出來,構建完善的城市園林協調發展體系,同時實現多元化元素與不同屬性的有效結合,進一步打造和諧的居住與生活空間。然而,很多景觀設計師在具體實踐中未認識到城市園林景觀的價值及作用,導致很多設計效果不具備生態價值,進而使得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功能性存在不足。
除此之外,一些設計人員在開展園林景觀設計時直接應用經典案例。這類方式不但直接影響了園林景觀和周圍環境的協調性,而且無法實現理想的協調發展效果。因此,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重要性、正確認識其重要性以及如何解決成了當前應該重點探討的一個問題[1]。
在生態理念指導下,園林設計者在對城市園林景觀進行設計時,通常會根據具體實況和建設要求對園林景觀中的植物種群進行科學構建,還會合理搭配植物,讓各植物間互相映襯,不但可保證植物在園林景觀中正常生長,而且可提升園林整體的美觀度,使城市居民在觀賞園林景觀的過程中獲得更大的樂趣和愉悅感。同時,設計者在對園林景觀進行設計時,可有效結合科學技術,提高園林景觀設計質量。此外,還可以將大量自然生態要素合理融入整個園林景觀中,使其在改善環境和空氣質量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從而為人們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從生物層面來看,植物不僅能夠進行光合作用,還能夠阻隔噪音、緩解揚塵。而城市園林景觀的科學設計能夠確保園林植物的健康生長,并借助植物的自然屬性凈化城市環境,進而充分發揮其在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中的作用。此外,我國在城市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城市中的綠色資源不斷減少。而園林景觀的科學設計能夠進一步增加城市綠色植物的多樣性,在確保植物健康生長的同時,不斷增加城市綠色資源數量,而且能夠促進城市綠色植被的恢復,在供城市居民觀賞的同時,不斷突顯其生態效果[2]。
將生態理念有效融入園林景觀設計中,需要尊重自然并且了解各植物的特性與生長規律,以此為基礎合理搭配相關植物,進而在保證提升觀賞性與藝術性的同時,實現生態環境的穩定及優化。同時,園林景觀設計會涉及人文與自然景觀,有效融入生態理念,不但能夠更好地處理二者關系,而且可以讓兩種景觀有更強的藝術性,相得益彰。人們置身在園林中,便會神清氣爽、身心愉快,不但陶冶了情操,而且有益于身心健康。
園林景觀不僅可以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還能夠有效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質,改善人們的精神面貌。現代人們生活和工作壓力巨大,巨大壓力會使人的精神與心理產生一些問題,而大自然可以讓人身心放松,這也是現代人迫切要求親近自然的原因[3]。景觀設計在遵循設計規范的同時,以生態理念為指導,在盡可能不影響原有生態環境、保證地貌完整性的基礎上,擴大自然植物的覆蓋面,進一步恢復受損植被。隨著自然植被的增加和綠色生態系統的改善,城市中的CO2含量將減少,整體環境得到將顯著改善。
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要求將設計技巧與藝術有機結合起來,在保障空間結構規劃合理性的同時,凸顯園林景觀的人文特征,并拉近人與自然間的距離,從而實現和諧統一的發展目標。在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還需做好原生環境的保護。在原有環境的基礎上,利用先進設計理念和技術,注重創造和改造,從而減少現代城市園林景觀建設對生態環境帶來的破壞。同時,該方法也有助于維持生態系統平衡,通過發揮生態環境自身的作用,創造更多美麗景觀,進一步改善城市形象。此外,園林景觀離不開綠色植物,該方面的栽植可以實現無土栽培,利用天然的養分和水分資源,促使植物生長,從而降低成本投入、避免資源浪費,進一步推進園林景觀的生態循環建設。
相關人員在設計城市園林景觀的過程中,會站在生態理念的基礎上,將當地城市的人文元素融入園林景觀設計中,并與城市的空間規劃、環境建設等方面結合,借此建設出能夠與自然生態環境相互協調發展的園林景觀,既能滿足城市自身建設的發展需求,又能獲得更多人的支持。另外,設計者還會引入先進的技術手段,以此創新傳統的園林景觀設計方式。科學合理的設計模式,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資源浪費,有效落實綠色環保理念。一些設計人員會結合城市生態環境實況,應用無土栽培的方式,科學培養和種植園林景觀建設中所需植物,通過合理利用各種養分和天然水分,使園林植物生長狀態良好,有效促進現代城市園林景觀的可持續發展。
現代園林大多以綠色、環保、生態為主題進行設計和建設,城市景觀的設計和建設也是如此。如果有關設計者想要在現代城市園林景觀建設中有效應用生態理念,則應遵守“因地制宜”這一原則。以園林現有材料為主題色,采用當地材料,不僅能有效節約園林景觀的建設成本,還可以達到環保的目的。園林景觀建筑材料相對單一,且在公共表達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能同主題色合理搭配,不僅可使主題色彩更為豐富,還可使園林景觀美觀性獲得提升。
設計現代城市園林景觀時,生態理念的凸顯還應注重常綠植物的科學選擇和種植。由于不同的生長習性和狀態,不同的植物在選擇和種植上也會有顯著的差別。目前,園林景觀中應用的常綠植物主要是竹子、灌木和喬木。
喬木類植物在栽植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孤植。對于高大且較為茂盛的喬木類植物,一般會采用孤植方式加以處理。選擇園林中較大面積的草坪結構,栽植體型、形態均較好的喬木植物,再搭配一些裝飾,以凸顯區域的美觀性,使其成為園林景觀中較為獨特的風景線。二是叢植。是將十余株以上體型與形態相似的喬木類植物集中栽植在某一區域,如白皮松、圓柏、黑松等。這類植物通過叢植能夠很好地凸顯景觀效果,增強美觀性。三是對植。一般是在園林入口或道路兩側栽植喬木的常用方法,目的是營造自然景觀效果,增強觀賞性。
灌木類植物一般以冬青、黃楊為主。不過在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不會單獨使用這兩種植物,一般會根據葉片及體型狀況進行科學搭配,或者直接與白玉蘭、海棠等植物融合運用,營造不同的意境效果。
竹子一般是在特定區域內,以竹林的形式出現。通過合理設置,利用竹子為游人構建一個清幽僻靜的環境,使城市居民利用閑暇時間在此處休憩、閱讀,還可以為游人營造一個置身大自然的環境氛圍,為其帶來良好的游園體驗[4]。
四季有景是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較為注重的內容,也是提升園林景觀美觀性和生態性的關鍵一環。只有保證四季景觀效果,才能更好地凸顯現代城市園林景觀的特色和作用,促使其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植物會隨著季節變化而變化,若想做到四季有景,則需深度了解植物生長習性,注重植物間的科學搭配和調整,從而強化園林的景觀效果。在實際設計中,設計人員應做好現場的科學調整,選擇適合栽植的植物,且注重植物間的關系調配,保證層次關系,進而優化景觀效果。此外,在設計中還要加大人工干預力度,合理規劃生態體系,強化園林景觀的整體效果,從而營造不一樣的體驗。
生態建設中,園林設計應跟上環境變化,不可脫離環境單獨設計,進而讓生態環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植物是園林景觀的主要內容,在建設中應綜合考慮植物對周圍環境帶來的具體變化[5]。比如,在選擇植物種類時,應該全面了解植物的不同生長需求及特征,同時在園林景觀設計中考慮種植條件,這樣才能使植物達到凈化環境的效果。此外,還需要重點關注土壤的性質以及酸堿度,充分分析是否適合種植。如果出現土壤被污染的情況,就需要重新改良土壤。專家可共同研討凈化土壤的方案,比如添加腐殖質,可促進土壤微生物的生長,改變土壤性狀的同時也改善了周邊環境,并且實現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觀點自提出以來,在強化生態建設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園林景觀是生態建設重要的項目之一,在未來人們需要承擔這份重任,方便人們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順應城市化建設,逐漸形成一套全新的建設理念。
如今,科技與經濟發展日新月異,科學文化日漸成為城市化建設的關鍵方式,可實現現代科技同園林設計靈活結合,跟上時代發展腳步,使園林建設擁有更多可能,如可應用灌溉系統、導航系統以及智能交互產品等。在未來發展中,建設能根據科技產品的創新不斷擴大應用范圍,進一步提升園林景觀設計水平。設計師可進行多方探究,用科學手段觀察生長中的生物,并進一步分析植物之間的密切聯系及其相互影響。生物若要在自然界中穩定生存,則需先達到與環境適應的標準。對此,設計師應仔細研究附近環境,讓生物生長更好適應環境發展。通過科學手段在具體設計中有效融入生態理念,不但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而且能為合理設計提供依據[6]。
如今,城市建設中通常涵蓋了風景和環境兩部分內容。園林建設事關居民生活,并可有效體現出當地人文文化和風格特色。根據園林建設的特色優勢,城市可以發展旅游業,吸引外來游客游覽當地風景,既能讓游客了解當地地理和人文景觀,又能拉動當地經濟。通過探索新的設計方式,使園林景觀設計更深受人們青睞。通過自然景色讓人們與大自然零接觸,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提升人們生活質量的同時,也有助于身心健康,實現自然景觀同生活的完美結合,進而將園林景觀的社會服務功能充分體現出來。
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十分關鍵,既可美化環境,又可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并且陶冶情操,改善生態環境,有助于城市平衡發展。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有效融入生態理念,需要充分利用資源,并堅持可持續發展。唯有如此,方能保證園林設計在能夠尊重自然的基礎上實現城市生態系統的進一步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