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榮秀 景德鎮陶瓷大學碩士在讀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水平的提高,購房熱度絲毫不減。人們對于居住區環境的質量要求也不斷提高,不再滿足于實用功能,而更多的要求居住區的藝術性和美觀性,希望能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社會中稍稍放松自己,尋求精神上的慰藉,因此居住區的環境質量也成為開發商的銷售賣點之一。
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不可逆轉,但是普遍來看,并非所有家庭都能承擔得起養老機構的費用,具有獨立經濟來源的老人仍然是少數,因此居家養老仍是主要的養老方式。然而多數家庭在購房時考慮更多的是上學上班是否方便,交通是否便利,周圍購物和就醫等配套設施是否完善,而很少考慮到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因此,如何使居住區環境優雅,為老年人營造安逸的空間氛圍,排解老年人心中苦悶,讓他們能在居住區內度過美好的時光,使其“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是當代設計師需要思考的主要問題。
居住區能否實現真正的適老化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來考量。房產商為了利益的最大化,在最初的規劃設計中過于考慮居住區的“景觀化”,甚至力圖“公園化”,這樣的確增加了居住區內的景觀效果,提升了樓房的經濟價值,但也給后期的使用和維護帶來極大的不便。在一些較早完成的居住區規劃中,通常將建筑與景觀分離開來,在建筑的空余處進行景觀設計,這樣就可能導致景觀空間不夠,各景觀節點連接不通暢問題。
不僅如此,還有一些情況是在前期的規劃設計中投入大量資金,不惜移植國外名貴花草樹木,結果由于土壤和氣候等條件不適宜而枯萎衰敗。而且后期在花草打理、樹木修剪等一些景觀維護時也需要大量的資金,最后這些費用還是來自小區居民。更有甚者,寧可花費大量資金購買名貴花草,然而在老年人需要的健身器材上卻不舍得投資,令居住區里的老年人無處鍛煉、放松自我。
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時過于模仿甚至將西方古典元素直接挪用到居住區的環境中,絲毫不考慮是否與當地環境融合,是否能夠體現當地的文化價值以及是否符合當地人的審美觀念,這無疑是非常不可取的。此外,由于缺乏對老年人生活行為方式的了解,導致雖然前期有精美的效果圖,但是在真正使用時卻有極大的不便。例如,居住區內簡潔、棱角分明的桌椅,給老年人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老年人由于年紀增大,身體機能下降,出現身高降低、視力模糊、聽力減弱以及行動力減弱等現象,在體力上不如年輕人,購物消費欲望會下降,一般的活動就是外出買菜、接送小孩以及鍛煉身體等,其活動范圍以家為中心。同時老年人也是居住區使用時間最長的群體。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退休在家,減少了社交活動,進而會感到孤獨、寂寞與自卑。而經常鍛煉身體、參與社交活動有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幸福,也有利于家庭的和諧與穩定。結合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及身體特點,適老化的居住區環境設計應遵循人性化原則、安全性原則、實用性原則以及系統化原則[1]。
3.1.1 人性化原則
現代都市生活節奏快,年輕人常常是朝九晚五,早出晚歸,獨留老人在家,雖與子女住在一起,卻仍感到孤獨寂寞。老年人賦閑在家,不再像工作時能有轉移注意力的事情可做,如果長期如此,將非常不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家庭生活的幸福穩定。因此在進行居住區適老化環境設計時,應注重結合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心理需求,不僅要滿足他們的日常出行和鍛煉等需求,還應注意居住區內環境空間氛圍的營造,提升參與度,使他們能夠減少“多種失去”的惶恐和自卑感,從而提升晚年生活幸福指數。
3.1.2 安全性原則
隨著年齡的增大,老年人身體各項機能逐漸弱化,行為能力降低,在居住區內的環境設計中要格外注意這一點。快速發展的交通工具對老年人的出行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隱患。居住區內的道路規劃要考慮老年人的出行方式,他們通常步行或騎自行車。因此,居住區內的消防車道路等通行道路要與老年人的步行道路分開,在確保道路通暢性的前提下可以考慮設置景觀小品和廊架等景觀節點來增加道路的辨識度。同時道路一定要無障礙化,采用平整的地面裝飾材料,不宜采用會反光或者容易滑倒的鋪裝材料,保證使用輪椅出行的老人可以實現無障礙通行。在拐彎處或轉折處注意設置扶手、標注牌和燈光,同時考慮到老年人視力下降,標注牌字體和顏色一定要醒目,便于老年人看到。此外,居住區內桌椅板凳以及其他設施應注意使用圓形或者其他較為圓滑的造型,以便保證安全性。
3.1.3 實用性原則
無論何種設計都是以人為中心,為解決人的需求而進行的各種規劃方案。如果不具備實用性,連審美功能也無法滿足的話,那么這種設計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如某小區為了追求“景觀化效果”而打造的景觀小品和裝置藝術作品,卻因使用時耗電成本高,后期維修復雜困難,干脆只在節假日開放,那么無疑是浪費了空間和資金。再如某些景觀放置在坡度較高的地方,老年人通過一次過于困難,那么對于他們來講也不具備實用性。因此,在考慮安置景觀設施或者其他健身器材的時候一定要考慮老年人是否能使用到。
考慮到季節的差異性,冬季通常寒冷,室外溫度與室內溫度差距大,因此在冬季老年人會減少室外活動,在下午一兩點陽光最為充分的時候才會選擇外出活動。加之如果有雨天、雪天或者風力較大的時候,老年人幾乎不會外出活動,室外豐富的景觀配置在冬季也會失去效用。因此,考慮在居住區住宅樓之間設置景觀亭和景觀廊架等可以遮風擋雨的亭架,使老年人可以減少外出會寒冷的顧忌,也可預防突然下雨來不及躲雨的情況。此外,在室外場地功能區中應設置衛生間,以防有老年人擔心無處上廁所而不敢外出。
3.1.4 系統化原則
由于各項規劃設施都不是單獨進行的,因此對于適老化居住區的環境設計不能單一地考慮某一元素,而是應該全面、系統地進行設計。既要考慮到安全實用,又要考慮后期維護。
隨著老齡化的日益加劇,適老化的商品住宅小區會越來越多,這將成為投資的一大熱點。為了做到真正的適老,房產商投資規劃時應注意適老化的設計,在規劃設計時綜合考慮建筑、景觀、社區服務以及醫療服務等配套設施。設計師應立足于現實,深入研究老年人的行為特征和心理特征,并結合當地文化背景,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適老化的居住小區。同時政府也應對居住區的適老化予以政策支持。這樣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共同營造良好的適老化氛圍,更好地服務老年人,使“老有所依”“老有所樂”。
3.2.1 趣味性
人們常稱老年人為“老小孩”,與兒童一樣,老年人同樣喜歡有趣味性的東西,不僅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使用興趣,而且可以短暫地轉移他們的多種失去感。因此在一些卡座座位和小品上可以考慮增加其趣味性,以便吸引老年人的興趣。
3.2.2 參與性
居住區的環境設計是一個復雜的整體工程,在規劃時就應當考慮到實際使用效果。時代發展的同時技術也高速發展,通過走訪調查發現一些居住區的景觀裝置精美異常,但操作復雜,很多老年人由于怕麻煩以及記憶力下降等原因無法使用現代科技的景觀裝置,導致老年人的參與度不高。因此,在居住區內設置一些景觀裝置的時候,要考慮到老年人的行為方式和心理活動,不要放置操作過于復雜的裝置或者小品,也不能將其放置到老年人無法接觸到的地方或者距離居住區特別遠的地方,最好放置在單元樓附近,方便老年人出行觀賞游玩,從而提高老年人參與度。
3.2.3 文化性
老年人由于賦閑在家,通常會感到無聊,又容易陷入回憶,因此在規劃環境設計時,可以考慮放置一些具有紀念意義的雕塑或者景墻,附近再放置涼亭或者一些休息座椅,便于老年人休息時可以觀賞這些景色。這些具有紀念意義的雕塑或者景墻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適老化設計的文化性。
一般情況下,老年人的日常出行活動有買菜購物、接送小孩以及鍛煉身體等,一般以居住區為中心進行,因此老年人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居住區內度過。根據他們的生活需要,可以在居住區內設置活動廣場區、休閑娛樂區、兒童娛樂區、停車區以及散步跑步道等[2]。通過劃分適老化功能區,進一步方便老人的日常生活。
3.3.1 活動廣場區
老年人要排解心中的煩悶和憂愁,就要多去戶外與人交流。因此在居住區內設置活動廣場區十分有必要,可供老年人跳舞、打太極等。同時在活動廣場內要設置插座和放置物品的臺座,以便接通電源播放音樂和放置老年人物品,且臺座不應離活動區太遠,設置在老年人視線范圍內比較合適。此外,老年人對周圍環境比較敏感,應利用花草樹木的特性為老年人營造冬暖夏涼、舒適和諧的環境氛圍,減少會落下果實的樹木的栽種,以防果實落地摔倒老人的情況,同時禁止種植會飄落棉絮等顆粒易進入老年人呼吸道的樹木。此外,路面的鋪裝應平整,避免不平整的道路給老年人帶來安全隱患。同時應注意廣場區應盡量遠離住宅區,避免噪聲影響周圍居民休息。
3.3.2 休閑娛樂區
老年人年紀大通常會回憶往事,但過度陷入回憶不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而經常進行打牌、下棋等活動有助于他們“重回社會”,找回自信。因此,在居住區內設置一個休閑娛樂區很有必要。休閑娛樂區要擺放適量的桌椅,且應以圓形或其他圓滑的形狀為主,避免直角、方角帶來的不安全因素。桌椅尺寸還要注意適合輪椅出行的老人使用。在區內可以放置景觀藝術作品、裝置藝術作品或者一些有紀念性的雕塑或者壁畫等,為那些喜歡靜坐觀看他人活動的老人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藝術氛圍。
3.3.3 兒童娛樂區
老年人多數會承擔照顧小孩的責任,因此有必要設置兒童娛樂區,同時應在臨近處擺放健身器材和休息卡座,方便老年人一邊照顧小孩一邊健身,并且周圍要有放置物品的臺座,避免老人將隨身包裹等掛在樹上或者隨意丟在草地上[3]。此外,像兒童娛樂區和老年人活動中心這種場地,要考慮到兒童和老年人的心理特征,最好種植顏色鮮艷的植物,避免種植顏色過于深沉的植物。
3.3.4 停車區
一般情況下,自行車和電動車是老年人主要的出行方式,但是在居住區內卻很少有專門停放自行車的地方,導致車子停放無序,占用機動車道或者草地,極不安全也不美觀。因此應在活動區專門設置停放自行車、電動車的區域,便于停放車輛。
3.3.5 散步跑步道
經常散步有利于老年人保持身體健康,老年人可以在散步時聽音樂、戲曲等感受內心的愉悅。而通常情況下很少有這樣的道路,一般都是在機動車路上行走,造成了極大的安全隱患,因此設置安靜安全的散步道很有必要。應該注意的是,由于老年人的身體原因,散步道應該無障礙化。如果遇到非有臺階的地方,應注意臺階的高度寬度要在絕對安全的范圍內,同時應有保證輪椅出行的老年人得以行走的坡道、休息扶手及護欄。散步道應盡量彎曲,不宜過長過直,注意兩旁樹木既要起到遮擋作用,又要有縫隙以便老年人呼救時外面能及時聽到,同時注意落下果實致老年人踩上滑倒或飛絮進入呼吸道造成危險。路旁要放置長椅長凳,以便休息。在拐彎或者重要地方應設置醒目標志、燈光或扶手,字體要大,顏色要鮮艷,以便起到提醒作用。
在散步路的形式上可以考慮環形路,道路不宜過長,否則老年人可能無法走到盡頭處。同時,應考慮路的多種形式,從長短、地面鋪裝等方面考慮,為老年人提供多樣化的道路選擇。考慮到老年人的體力下降,容易疲倦,因此在漫步道中每隔一段距離應設置座椅和卡座等。此外,在一些道路的轉折處還可以設置景觀廊架或者景觀亭,以供老年人休息,在休息的同時還能觀賞美景,帶給老年人更愉悅的生活體驗。
我國是世界上老齡化較嚴重的國家之一,隨著醫學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人的壽命增長是必然的,這也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與兒孫居住在一起共享天倫之樂是老年人共同的愿望,因此在居住區的適老化方面還應加大力度,使每個老人都能享受快樂幸福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