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夢婷 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
傳統工藝美術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國傳統工藝美術發展至今,有著較為明顯的兩種趨勢,一種是保留了傳統文化原汁原味的、被不斷繼承和保護的傳統工藝美術,另一種則是與現代美術設計相結合的傳統工藝美術。現代展覽展示設計作為現代設計中的重要設計形式,與傳統工藝美術結合能夠有效改變其設計現狀,從而促進現代展覽展示設計的發展[1]。
傳統工藝美術在現代展覽展示設計中的應用較多,可以從色彩元素、造型元素、圖形元素等元素著手,根據不同的元素分析其在現代展覽展示設計中的應用和表現,并以此來了解傳統工藝美術對現代展覽展示設計的影響。
1.色彩元素在展覽展示設計中的視覺呈現效果
在現代展覽展示設計中,想要快速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就要強化展覽畫面中的視覺沖擊。而要想提高視覺沖擊力,可以從色彩元素著手,充分利用傳統工藝美術中的色彩元素達到想要的視覺呈現效果。色彩作為直觀的表達和視覺呈現,能夠最直接地展現展示設計的視覺沖擊,這需要設計師對傳統工藝美術中的色彩元素有充分的了解,能夠熟練地將各種色彩元素應用到設計中。
傳統工藝美術中的色彩與現代的色彩有很大的區別,設計師在應用傳統工藝美術的色彩元素時,可以通過不同的色彩組合和巧妙應用互補色與相近色等方式為作品帶來不同的色彩效果以及色彩差異。同時,通過不同的色彩組合,設計師能夠將自身所要表達的情緒和文化內涵以更豐富的形式呈現給受眾。受眾在看展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畫面中的色彩直觀感受設計師所要傳遞的情感內涵。
2.傳統工藝美術中的色彩魅力
通過研究我國的傳統工藝美術作品可以發現,很多工藝品中都有強烈而鮮明的色彩運用,濃烈的色彩傳遞出作品所在時代的人們的美好期盼和強烈感情。從中也可以看出,在現代展覽展示設計中,想要傳達出設計師的真正意圖,首先要充分發揮色彩在設計中的作用,尤其是傳統工藝美術中的色彩魅力,只有將其色彩魅力最大限度地還原到現代展覽展示設計中,才能更好地發揮出其色彩的作用,吸引受眾的注意力[2]。
由于傳統工藝美術的色彩有著無限的魅力,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意到傳統工藝美術色彩中所展現出來的“古韻”,也開始對其色彩古韻產生了更大的期待。例如在傳統工藝美術中常被使用的“中國紅”,“中國紅”在我國古代社會有著吉祥的寓意,宋朝皇帝穿紅色服裝,古代婚嫁漸漸習慣于穿紅色作為喜慶的象征,更有古人用紅色作為警示與辟邪之用,可見,單單一個“中國紅”在我國古代就有著非常豐富的含義和象征層次。
“中國紅”不僅在我國傳統工藝美術中有著淋漓盡致的體現,在我國現代展覽展示設計中也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可見色彩元素對國人精神世界的深刻影響。比如,上海世博會的中國館就是以“中國紅”為主,這種設計不但是對傳統工藝美術中色彩元素的生動應用,更是延續與傳承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用“中國紅”來設計中國館,還能通過其顏色傳遞一些美好寓意,激勵國人的文化自信,滿足國人的心理期待。
除了色彩之外,傳統工藝美術中的造型設計也有較大的參考價值,將其造型元素應用到現代展覽展示設計中,能夠有效豐富現代設計的素材庫,拓展設計師的想象力和設計操作空間,為其提供更多的設計靈感,為其設計創新注入新的活力。比如傳統工藝美術中的雕花鏤空藝術、剪紙藝術、皮影藝術、水墨留白藝術、浮雕藝術、屏風雕刻藝術等,這些古典造型元素在我國傳統工藝美術中不過是滄海一粟,還有許多造型藝術并未被提及。將這些造型元素充分應用到現代展覽展示設計中,能夠為設計師帶來全新的設計靈感[3]。
上文提到過“古韻”一詞,“古韻”其實可以用復古感來代替。很多設計師會通過大量運用傳統工藝美術的造型元素來提高設計作品的復古感,以滿足部分受眾對“古韻”的心理期待。同時,在展示設計中,設計師還會利用傳統工藝美術中的造型元素來詮釋民族特色,以此來滿足某一部分特定受眾對現代展覽展示設計的心理期待,激發這部分受眾的情感共鳴,提高他們對設計作品的關注度。但有一部分設計師會“用力過猛”,在作品中糅雜大量的傳統工藝美術造型元素,這種做法反而會使得其畫面元素過多,呈現出一種元素堆砌的擠壓感,難以表達清楚其想要傳達的思想,其視覺效果也會大打折扣。例如,較為經典的東阿阿膠展示設計平臺就使用了傳統美術中的古典菱格紋來進行包裝設計,從而淋漓盡致地展示出其產品品牌形象的華美貴重,取得了良好的設計效果。
造型元素與圖形元素不同,造型元素更偏向立體的、多元的形象設計,能夠發揮的空間較大,而圖形元素則更側重于二維平面的圖形設計,相對而言更加扁平化。在傳統工藝美術中,其圖形元素包括各種平面的圖騰、圖案、紋路等,比如花瓶上的牡丹、魚、蓮花、梅蘭竹菊等。不同的圖案元素在我國傳統工藝美術設計中有著不同的寓意,現代展覽展示設計師想要充分利用其圖形元素,首先要對其圖案中蘊藏的寓意有充分的了解。
例如,魚和蓮花的圖形組合在我國象征著“年年有余”的吉祥寓意,寄托了我國古代人民對殷實富足生活的美好期盼;三只羊的組合圖形象征著“三陽開泰”的寓意;而梅蘭竹菊更是被我國古代文人吟誦稱贊,其志潔高雅、高風亮節的美好精神品質更是被我國國人傳頌至今[4]。
此外,現代很多產品的包裝設計中都會用到傳統工藝美術中的圖形元素。比如,國貨化妝品牌花西子,其中大量的產品包裝都使用了傳統國風元素,其包裝盒、產品內包裝等都會使用圖形元素來增加產品設計包裝的復古感。比如,其中一款粉撲盒子,其盒子外部就是用了立體的浮雕造型元素,以芙蓉花枝的雕花設計來進行裝飾,同時,盒蓋的正中間還是偏國風的紐扣設計,方便開盒。除了粉撲盒子以外,其產品中還有一款眼影產品也是用的傳統工藝美術元素,其表面上用的景泰藍工藝雕刻藝術,在眼影盒蓋子上做了相應的雕花藝術設計。通過這一圖形包裝設計,其產品的“古韻”得到了很大呈現。通過在產品外包裝上利用傳統工藝造型元素,其產品的品牌特色也得到了有效凸顯。
因此,將傳統工藝美術中的圖形元素應用到現代展覽展示設計中,需要設計師對其圖形寓意有充分的了解。比如上海的“司南魚”,其設計靈感來源于我國的指南針,而之所以用魚的形態體現,主要是對祖國繁榮昌盛、人民生活殷實富足的美好期盼。
美學理念與傳統工藝美術元素不同,其更多的是存在于精神層面的一種抽象的理論指導。將傳統工藝美術中的美學理念應用到現代展覽展示設計中,設計師能夠在其美學理念的指導下更加熟練靈活地運用各種元素來開展設計工作。
在現代化設計中,設計師都非常重視自身設計的個性化表達,因而他們更愿意從傳統工藝美術中挖掘更多小眾的、不常被應用的傳統工藝美術元素,希望通過對其元素的創造性使用來突出作品的個性和特色,從而使現代展覽展示設計與傳統工藝美術有效結合起來,促使這類作品走向國際。
美學理念是抽象的概念,而其理念中的“意境”與上文提到的“古韻”以及“復古感”都是抽象概念中的一種抽象化觀感,很難將其用實物表達出來。因此,現代展覽展示設計師想要在作品中展現出相應的“意境”是非常困難的,這非常考驗設計師的設計功底以及對傳統工藝美術中美學理念的研究和理解。普通的展覽展示設計作品很難呈現出意境美,想要在作品中呈現出意境美,需要設計師靈活地處理好作品中的各種設計元素。對于設計作品而言,具備意境美是一種高度的贊揚,而在傳統工藝美術作品中,很多設計作品都有著非常強的意境美。
而想要設計出具有“意境美”的作品,設計師需要具備相應的美學理念,比如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提出的“神與物游”的美學理念,這一美學理念強調了主客體之間的重要關系。設計師想要設計出具有“意境美”的作品,可以通過自身的主觀設計理念來處理主客體之間的關系,將自身想要表達的情感和思想融入設計元素中。相信通過這種方式,現代展覽展示設計師能夠更加自如地設計出更多具有意境美的作品。
在我國的傳統工藝美術中,水墨丹青、宋代影青瓷、皮影戲等都具有獨特的意境美。不論是哪一種工藝美術都具有自己的美學特色,并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正是因為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寄托了古代人們的美好精神思想,這些工藝才能逐漸形成美輪美奐、韻味深遠的風格特色。
由于現代展覽展示設計師追求傳統工藝美術中的意境之美,其設計作品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設計師在研究傳統工藝美術的意境之美時,潛移默化地受到這種美學理念的影響,承襲了傳統工藝美術中的美學理念,在一些民族特色的現代展覽展示設計中呈現出了獨具特色的意境美學[5]。
很多現代展覽展示設計師為了追求傳統工藝美術的意境之美,嘗試在作品中融入了傳統文化寓意。比如在設計各種現代化的展示櫥窗時,很多設計師會融入傳統古典園林的雕花設計,從而營造一種“移步觀景”的意境美。并且在設計中,不同的雕花櫥窗設計所展示出來的文化寓意各不相同,這也是其意境之美得到體現的重要因素之一。
現代展覽展示設計最終還是要為現實生活服務,而傳統工藝美術的功效性和實用性恰好能夠有效地為現代展覽展示設計提供相應的參考。
在傳統工藝美術作品中,各種青銅器、絲綢制品、瓷器、皮影等被設計創造出來,它們都具有明顯的實用性,但現代展覽展示更側重于審美性,很多展覽設計作品的審美性強于實用性。而將傳統工藝美術應用于現代展覽展示設計中,能巧妙地將實用性和審美性結合起來。比如,在現代博物館的主題設計中,想要體現其實用性,就要充分凸顯其審美性,通過提高博物館主題設計的審美性,吸引大批參觀者走入博物館中來參觀,而這也恰好達到了博物館想要吸引參觀者的目的,其主題設計的實用性自然就達到了。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現代展覽展示設計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設計師開始追求個性化的風格特色,為了提高作品的質量,他們開始在設計中融入各種傳統工藝美術元素。而古人為我們留下的無數文化瑰寶和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也為我國的現代設計提供了海量的元素寶庫。設計師想要更加自如地應用傳統工藝美術元素,就要先對其內涵和傳統文化有充分的了解,在充分了解所運用的元素以及傳統工藝美術基礎上進行相應的創作。相信將傳統工藝美術與現代展覽展示設計充分融合,我國的設計行業能夠得到良好的發展,傳統工藝美術文化也能得到更好的傳承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