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娟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城西實驗學校,江蘇 泰州 225500)
不同地區有不同地區的文化特點和地方特色在此基礎上也誕生了不同的鄉土藝術資源。注重培養核心素養的素質教育背景下,孩子對于家鄉的情懷的培養是重要的一個環節,然而,只有讓孩子了解并發現自身家鄉的藝術特色,才能夠真正地培養起家鄉情懷。鄉土美術主要是指傳統的發源于鄉野的民間特色美術,既具有欣賞魅力又具有研究魅力,并且屬于美術文化發展的一種現象,對于地方發展來說具備收藏價值,總的來說是傳達當地特色的強大的美學載體。校本課程是指根據學校自身、自己確定的某一門課程,對于學校特色建設來說鄉土美術無疑是最佳的選擇,本文就是基于此,展開分析。
現代經濟階段的變化使得老百姓的生活方式轉變得十分迅速,尤其是快餐文化潮流的涌進,無疑是沖擊了傳統的鄉土美術資源,那些年代比較久遠的村落建筑,有可能被破壞或者廢棄,部分民俗文化已經被忽視甚至被惡意利用,尤其是現代審美與傳統審美的出入,使得相關的鄉土美術資源大受打擊,現代人追求個性的宣揚真正的欣賞具有階級觀念的鄉土美術作品,簡單來說,如果放任鄉土美術自己發展,很有可能面臨淘汰,因此當前相關部門必須要通過一定的手段來幫助鄉土美術朝向正確的方向發展,雖然鄉土美術作品的部分內容可能不符合當前階段的主題但是傳統鄉土美術作品中的表現力和某些民族主題美術作品的情感共鳴仍是當前美術創造需要繼承并發揚的[1]。
學校利用鄉土美術校本課程進行特色化建設的必要性,是從學校和文化兩個層面來說的:從學校這一層面來說,校本課程不一定是自身學校強項的教育課程,但一定是對于其他學校而言展示自身最獨特魅力的一門課程,因此校本課程內容的選擇必須是最能代表本地區和本學校特色的,而鄉土文化無疑是最能代表一個地區特點的,再加上美術課程相對于其他理論課程對于學生教育來說更具備教育意義,依靠美術作品情感和思想的傳達能夠有效引發學生的思想和情感共鳴,所以說借助鄉土美術作為校本課程開展的基礎內容是必要的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從文化這一層面來說,哪怕是再優秀的藝術作品,也要依賴一定媒介的傳播,要不然會隨著時代潮流的涌進被淘汰,而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重要場所,無疑是傳承發揚藝術作品最好的地方,將藝術作品作為課程講授的內容,能夠直觀的豐富學校美術課程的涵養,學生也會在學習鄉土美術文化的過程中思想得到進一步的升華,而鄉土美術依靠學生進行進一步的弘揚,只有學生真正了解并欣賞鄉土美術,才能夠真心的弘揚傳播鄉土美術,在學生真心弘揚傳播之下鄉土美術才能夠屹立于文化時代發展潮流,所以說,鄉土美術需要學校這一場所進行傳揚。
鄉土美術校本課程對于推進學校特色化建設的積極意義主要作用于學生學校和鄉土文化三個方面:對于學生來說,鄉土美術作為遺留下來的瑰寶具備獨一無二的魅力,而這種魅力對于提高學生自身審美以及開拓自身眼界來說極具重要性,將鄉土美術作為課堂內容能夠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藝術涵養,從而有利于學生各方面素養的提升;對于學校來說,學校需要特色的文化來幫助自身發展建設,學校只有在特色化建設之下,才能夠立足于教育時代,尤其是在當前的教育要求下,學校只有先建設自己,才能夠為學生建設出更加積極的學習環境將鄉土美術作為校本課程是獨一無二不可被替代的;對于鄉土文化來說,鄉土
文化需要被傳承,需要被傳播而學校這一場所是傳承和傳播的最佳地點這一場所的主要傳播對象是青年學生,青年學生的思想較開闊能夠接受新鮮的事物也能夠將傳統的事物用新興的事物表現出來,只有在學生的進一步認識和了解之下,鄉土文化才能夠有可能更好與現代生活方式相結合,長久的存在于不斷發展著的現代社會[2]。
鄉土美術校本課程的開展不受時間條件的地點條件的限制,并不一定要限制在教室內進行,熟悉的教室環境以及固定的上課時間會限制孩子們的藝術思維拓展,擁有的教育題材有限,因此要想進一步利用鄉土美術校本課程進行校園特色化建設,首先要善于利用起各種資源作為美術教育課程開展的環境,對于鄉土美術來說最佳的學習環境則是古建筑,古建筑的建筑風格與現代美術教育中的建筑風格不同,尤其是那些地方傳統的建筑更能代表一方特色,因此利用古建筑資源作為鄉土美術課程的教學環境最合適不過,但是在利用古建筑資源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對于古建筑資源的保護,尤其是學生的對于文化保護的概念不夠強烈,學校層面要在做好古建筑保護的宣傳下,利用古建筑資源開展鄉土美術課程的工作,只有這樣孩子們的眼界才不會受到局限,才能夠在更充足更廣闊的時間和空間內接受鄉土文化的熏陶,而學校也能夠借助古建筑資源樹立起不一樣的風格。
鄉土美術課程與傳統教育課程來說不一樣的是鄉土美術課程需要學生投身于自然環境進行寫生等實踐活動。因此在學校特色化建設的過程中要善于進行特色的實踐活動,尤其是對于寫生來說,寫生的方法比較多樣,針對同一種環境可以用素描、水彩等多種形式表現出來,可以以此作為出發點,挑選一出優美的角落讓孩子用不同的形式描繪。例如,在開展有關花卉寫生方面的鄉土美術課程時,可以讓學生用不同的形式描繪出各式各樣的花卉,然后通過集體欣賞選出最適合的一種繪畫形式,讓學生之間交流不同繪畫形式的感悟,這樣學生在交流的過程時能夠增加自身的經驗從而有利于后續鄉土美術課程學習的進一步開展。
要想進一步利用鄉土美術校本課程推進學校特色化建設可以通過參與鄉土節日的途徑,當創設的課程與節日的開辦相呼應時,能夠有益補充鄉土文化校本課堂中有關歷史理論文化的知識點,學生除了能夠切身體驗到節日氛圍還能夠鄉土節日中進一步感悟鄉土藝術資源。因此,當相關教育工作者在實際開展鄉土美術校本課程推進學校特色化建設的工作過程中,可以在特定的鄉土節日或者是中華傳統節日時,帶領學生走出校門,感受自己家鄉過節時的氛圍,當回歸到課堂環境時,可以要求學生制作一幅作品來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感,可以通過分組的方式,不同小組內成員交流探討對于鄉土節日的感受以及自己能夠為鄉土節日開展做出哪些貢獻,交流討論過后,每個小組可以選派出一位組員到講臺上總結出自己小組討論的內容,到最后形成班級內小組間的交流討論[3]。
當前階段信息技術已經到了非常成熟的程度,各行各業都有了信息傳媒參與到其中的身影,不同行業不同領域通過傳媒的媒介能夠更高效更形象的開展相關工作,相關人員的積極性也能過被充分調動,而鄉土美術校本課程在推進學校特色化建設的過程中,同樣也可以借助于現代傳媒技術展現鄉土美術資源的魅力,因為課堂老師能夠展現的學習內容相對于互聯網來說較匱乏,并且當真正向學生介紹時,單純的口頭或者是文字描述比較蒼白沒有表現力,所以說,借助互聯網傳媒的音頻或者是動畫能夠使課堂教授內容更加的貼合實際,這樣無論對于教學工作的開展還是學生課堂作業的完成來說都是一種高效便捷的途徑[4]。
總的來說,在各種文化藝術百花齊放的現代社會,始終堅持自身地區的特色文化并挖掘其魅力是不可或缺的,對于地方學校來說特色化建設依賴的就是這些獨具地方魅力的鄉土美術,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的熱愛家鄉才能樹立起家鄉的文化自信進而把鄉土美術發揚光大。本文展開研究,一方面是為了學校方面能夠更好地開展校本課程工作,建立起自身學校的特色,另一方面是為了幫助鄉土美術資源能夠被發現和繼續傳承,進而使得整個中華文化花園百花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