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彩萍
清代劉熙載在《書概》中說:“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是的,書寫是一個人學識、才情、志氣的寫照。書法藝術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表現著中華民族的哲學思想,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近年來,教育部多次發文,在中小學推廣普及書法教育,明確部署書法進課程、進校園工作。各基層學校也愈發注重打造“書香墨韻、品高行遠”的校園文化,齊抓共管促發展,融合致遠蘊墨香。
作為一名家長,從自家孩子的一路成長中,我真切地體會到:書法教育對于孩子的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一是培養觀察力。孩子在書寫時往往容易缺一筆少一畫或移動位置,究其原因是不能有效觀察漢字。臨摹便于孩子觀察、理解漢字筆畫、結體等微妙形態變化,從而培養其觀察力。二是豐富想象力。象形字、形聲字等容易喚起孩子想象力,書法練習潛移默化激發了孩子的想象力。三是鍛煉意志力。在一筆一畫的書法練習中,讓孩子認識到持之以恒的重要性,在書寫中不斷磨煉自己的意志品質。
作為一名教師,長期扎根在教學一線,我深刻地意識到:書法教育,師資先行。書法既是藝術也是科學,有著嚴謹的教學方法和系統的教學體系。近年來,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書法教育學術團體、書法家協會高度重視書法師資的培訓,加之很多教師本身對書法教育的文化自覺,他們自發努力提高書寫水平和教學素養,已經有一批優秀的書法專職教師活躍在書法教育的第一線。這其中,既有美術和語文學科的教師,也有其他學科的教師。學生書寫習慣的養成、書寫技能的提升、書法素養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過程,僅靠書法教師一周一次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各學科教師齊抓共管,才能真正幫助學生寫得一手好字,習得一種素養。
作為一名學校管理者,站在學校教育立德樹人的高度,我清醒地認識到:書法教育是“培根鑄魂”的重要組成部分,應予以認真落實。一是意識要到位。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華文明的象征,也是中華民族的根脈。二是管理要落地。學校應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制度;立足校本,優化師訓;優先投入,優化環境;豐富活動,培育特長;科研先導,引領發展;特色鮮明,輻射成果,以“高起點、步子穩、點擊重、落到位”為抓手,扎實開展學校書法教育工作。三是課程要細化。學校嚴格落實書法進課程要求,把書法課真正上足、上好;同時積極開發書法校本課程,細化校本書法教學目標體系,優化教育過程管理。在全員普及的基礎上,分年級分等級開設書法興趣社團活動,寓教于活動中,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書法藝術的魅力,增強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