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仁慧
江蘇省海安市角斜鎮老壩港小學 226600
發展學生的學習思維是小學數學教學中重要的任務之一,也是助力他們數學綜合素養提升的重要抓手。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營造氛圍,創設適合的探究情境,合作學習場景等,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探索、交流等機會,讓他們從不同的學習反饋中更好地積累學習感知,在互動分析過程中更理性地把握自己的分析思路等,從而讓他們的數學學習有事半功倍之效,促進思維的訓練,最終能讓他們的數學素養得到較好的發展。
新課標明確指出:運算能力是小學生必須具備的根本能力之一,也是促進學生數學素養不斷積淀的重要抓手。所以,在“三位數乘兩位數”教學中,教師就得圍繞新課標精神從口算方面多做出一些思考,力求通過口算每一個步驟的分析與梳理,幫助學生更好地培養口算能力,促進他們有條理、有邏輯地思考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過程,從而助力學生對這類乘法計算原理的理解,對相關的計算思維模型的建立等,讓學生的口算學習更出色,計算能力得到較好的發展。
師:屏幕上有一個較難的問題,你有沒有勇氣去挑戰一下呢?
(課件展示學習內容:光頭強到森林中偷砍樹木已經有123 天,他平均每一天都會偷砍12 棵大樹。熊二正在計算這些樹木的總棵數,不過他口算了很多次,都沒法算好。你能幫幫他嗎?)
生1:一天12 棵,共123 天,就是123 個12,算式是12×123。
生2:也可以是123×12。
……
生3:有點麻煩,你看一個乘數是兩位數,一個乘數是三位數,真是不太容易計算。
師:這個算式直接口算的確不那么簡單,請同學們合作討論,看看能否找到一個簡單的計算方法。
(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探討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生4:可以這樣來口算,第一步是100×12,得出1200;第二步是20×12,是240;第三步是3×12,結果是36;第四步是把前面的3 個積合起來,是1200+240+36=1476(棵)。
生5:我們小組的方法簡單一些,第一步是123×10,得出1230;第二步是123×2=246;第三步是把這兩個積加起來,是1230+246=1476(棵)。
生6:這個也不太簡便,我們小組還有一種方法是123×6=738,再用738+738=1476(棵)。
生7:你這個是啥意思啊?前面兩種都好理解的,你們這個看不懂!
生6:這個不難的,原來是123×12,可以看成是12 個123,我們把12 個123 變成6 個123,再加上6 個123 唄!
……
口算是小學生不太喜歡的計算內容之一,也是他們學習錯誤較為明顯的內容之一。故而,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教師切不可忽略這一問題的存在,還需要千方百計地結合學習內容進行口算學習引導,通過這些指導和訓練,促進學習思考力的提增,讓有條理思考、有邏輯的思考成為學生們的學習常態,促使他們數學思維的發展。
聯系教學片段,教者在“三位數乘兩位數” 的教學中就進行明確的引領,通過動畫人物熊二的口算遇到障礙,需要學生的幫助等,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得他們的計算學習圍繞著口算展開。這樣的設計就會讓學習研究的指向性更明確,學習的有效性也會提升。
口算是小學生發展心算能力的重要抓手,也是培養思維活力與理性的基本內容之一。當然,教者也應該清楚地意識到,學生的計算素養所涵蓋的內容是非常多的,所涉及的計算方式除了口算外還有筆算等。筆算也是學生學習計算最基本的方法,也是體現計算技能最直接的方法之一。所以,在“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計算”教學中,教師還需要有序地引導學生去探究筆算的原理、方法等,使得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順利地走向更深處,以促進學生計算模型的初步建構。
師:大家對口算的思考很有條理,這些思考對什么樣的計算也是有幫助的呢?
學生們紛紛地投入討論之中,思考口算方法對怎樣的計算是大有裨益的。
生1:應該對筆算很有幫助。
生2:對!對豎式計算也有幫助,我在前面的學習也遇到過。
師:很好!那你們能進行一下這一方面的學習嘗試嗎?
(學生進行自主筆算嘗試學習,并不時地與同伴進行交流與討論。)
生3:我是這樣列出豎式的,先寫出123,再寫出12。筆算的第一步是用2×123,得出246;第二步是用1×123,得出的是123;不過這個123 不是與246 對齊的,而是把1 寫在千位上的。
生4:這是為什么呢?
生3:因為這里的1 在十位上就是123 個十,也就是前面口算中的123×10。
……
生5:還真是與口算一模一樣的,不過就是寫的方式不太一樣。
生6:是的!我的筆算是這樣的,先寫上12,再寫出123,這個筆算過程就是與前面的口算方法一樣的。不過每一次乘積的個位都要寫好,因為2×12 得到的是24個十,1×12得到的是12個百,如果不注意就會計算錯。但是如果記住口算的方法,對照一下就會更快地計算出來。
……
聯系教學片段,不難發現教師在這方面的思考是比較理性的,其中的學習引導也是較為科學的,試看“口算思考得很有條理,這些思考對什么樣的計算也是有幫助的呢”,等等,無疑就會給學生的學習研究一種提示,也是一種強調,從而為他們深入地探究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學習,特別是算理的理解達到一個理想的高度,讓他們的計算能力得到強化,數學思維得到鍛煉和發展。
教學實踐表明,給予學生更多的探究機會,并引導他們把相關的學習聯系起來思考,是一種明智的行為,是打造高效課程、智慧教學的重要實踐;也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分析研究本領的根本著力點。所以,在“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計算”教學中,教師就需要重視學生所有學習過程的反芻引導,讓他們在學習回望中更好地把握住知識之間的聯系,并通過合理的方式,引發學生更為積極的學習思考,讓他們的學習思維活力得到提升,讓學習的實效性不斷攀升。
師:繼續看屏幕上的內容,你有什么需要補充的?
生1:熊二也在學習計算,他計算的算式129×16,得出的乘積是13674。他左看右看,總感覺有那么一點兒不對。到底原因在哪里,他始終也沒有找到。
生2:這個其實一點兒也不難的,你們看129 是不是可以看成130,這樣口算一下130×16,是130×10,再加 上130×6,得出的數是2080,熊二算出來是13674,這兩個數相差太多了。
生3:這個是估算的,但可以看出熊二的計算是錯誤的。但是,我沒有看出他錯在哪里。第一步是計算的129×6,得出的774,是對的;第二步是計算的是129×1,得出129 也是對的呀!
……
生4:他每一步計算都是正確的,但是129 寫的位置出錯了。你們看應該是16 中的1 乘129,得出的129 個十,而熊二的算式中寫的位置是129 個百了,那計算肯定就會出錯了。
……
師:你們看出來了嗎?能不能把他這個算式重新計算一下呢?
……
小學生的數學學習需要教師進行打造,其要點就是引導學生把相關的學習串珠成鏈。為此,在教學中教師切不可把數學知識的學習看成碎片來處理,而是要引導學生聯系起來研究,使得相關內容的學習成線、連網、成立體結構。
試看,教學片段中教師用熊二的計算為模型,引導學生去解讀出現的數學現象,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考。于是,估算學習也自然地顯露出來,成為學生們口頭初步驗算的重要武器,并在學生自主反思中讓整個問題的研究進入一個理想的狀態之中。這也就為學生更好地溝通口算、筆算、估算之間的聯系,讓學生的計算學習變得更為理性,也更具智慧,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思維活性,讓他們的運算能力得以發展。
由上可見,幫助學生較好地建構學習認知,更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這些教學的核心就是引導學生對問題的研究分析更為細膩、透徹,從思維的根源上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故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把教學的重心發生轉移,讓學生從單純的計算學習,或是純粹地探尋計算結果,轉向理清計算學習的每一步思路、每一個過程,從而提升學習思維的縝密性和合理性,讓學生的計算學習變得更加靈活,也更具智慧,使得學生計算學習的能力得到發展,也使得計算學習的素養得到更好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