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力榕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馬塘小學 226400
“噸的認識”,對于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而言是具有很強的挑戰性的。究其原因是,“噸”這個單位離小學生的生活比較遠,學生們很難了解到它,也很難積累起更多的學習感知。為此,在“噸的認識”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數學教材編寫的基本意圖,科學地把握相關的學習要領,而且還得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生活所處的環境等方面出發,創設一個個較為真切的學習體驗情境,從中幫助學生對“噸的認識”學習形成較為厚重的學習體驗,進而建構起較為合理的學習表象,使得學生對該知識的學習不斷走向縱深處。
實踐表明,要讓小學生較好地理解較為抽象的數學知識,教師就得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用學生較為熟悉的生活化事例、生活化原型等素材,創設相應的學習活動情境,讓他們在梳理、回顧等學習中更好地激活生活經驗,喚醒學習認知積累等,從而為實現更有效的學習提供強勁的支持。為此,在“噸的認識”教學起始階段,教師既要立足學生的數學認知的積累現狀,又要依托他們的生活化現實,并通過溫故引新的策略,讓學生的學習基礎得以夯實,讓他們深入學習“噸的認識”的活力得到迸發,致使整個學習過程活力滿滿。
師:這里有一則很好玩的視頻,看看,從中你會獲得怎樣的理解?
(動畫片顯示)小猴子早上起床,拿起12 千克的牙刷,擠出1 千克的牙膏,打上500 千克的水,開始刷牙、洗臉,然后開始吃早飯。他拿起200 克的面包,喝著190 克的牛奶……最后,背起4 克的書包,高高興興地上學去了。
生1:牙刷不是12 千克,而是12克;牙膏應該是1 克,刷牙用的水是500克。
生2:書包應該是4 千克重,不是4克。
……
生3:千克和克都是我們已經學習過的重量單位,千克是用在一般物體身上的,而克則是用在比較輕的物體身上。
……
師:總結得不錯!那下面的視頻中,你又會發現什么?
(動畫片顯示)小猴子一到學校,就參加了班上的集體外出游玩活動,它和小鹿、小馬和小牛一同駕駛著一輛小車。不一會兒,他們看到了一座小橋,上面寫著:限載1 噸。小猴子的這輛車能順利地通過這座小橋嗎?
看完視頻,有學生提出:1 噸是什么意思呢?這4 個小動物和車子的總重量我們并不知道呀,怎么去判斷呢?
……
創設富有情趣的學習場景,讓學生在趣味滿滿的狀態下積極學習,快樂探索,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種較為理想的境界,也是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有效性的重要舉措。所以,在“噸的認識”教學中,教者把復習的內容融合在一個個生活化的場景之中,讓他們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深化學習理解,從而為開啟新的學習征程奠定基礎。
同時,繼續后編故事,讓整個教學情境不斷延伸,不僅能實現學習的有序延伸,也能抓住“童心”,讓他們的學習興趣勃發,讓他們的探究欲望高漲,從而更好地引發他們積極主動投入學習的熱情,使得整個學習趣味濃郁,也閃爍著智慧的光輝。
“噸的認識” 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建構這一學習表象就需要教師立足實踐去思考,讓學生在一個個真切的體驗中感知噸的存在,建構噸的認識,從而促進學習的推進。為此,在“噸的認識”后一階段的教學中,教師就得更好地聯系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實際生活,用具體的體驗來促進學習理解的深入,加速噸的認識的有效構建。
師:是??!噸是啥玩意呢?有誰知道嗎?
生1:它也是一種重量單位,表示很多、很大的物體。
師:有多大呢?
生2:20 袋50 千克的大米,就是1噸。
生3:是的,10 袋100 千克的水泥,總共的重量就是1 噸。
……
師:如果班上每一個小朋友的平均重量是25 千克,我們班上41 個小朋友的總重量有1 噸嗎?
生4:41 個25 千 克 比40 個25 千克多,就是比1000 千克多,所以41 個小朋友有1 噸重。
師:經過這些學習與分析,你會聯想到什么樣的物體重量是1 噸呢?
生5:1 桶大 豆油是5 千克,200 桶這樣的大豆油就是1 噸了。
生6:家中的大米1 袋10 千克,100 袋這樣的大米總重量才是1 噸。
……
師:繼續看屏幕,思考這些物體1噸會是多少?
生7:1 頭 豬 重100 千 克,10 頭 豬重1噸。
生8:1 頭羊 重50 千克,20 頭剛 好是1噸。
生9:玉米一袋60 千克,大約17 袋是1 噸。
……
立足生活,進行必要的學習實踐探索,建構1 噸的表象,是高效教學的典型表象,也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聯系教學片段,不難看出,用好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及學習方面的積累,讓他們從一個個具體的事例中體會1噸的存在,建構1 噸的初步認知,是可行的舉措,也是很符合小學生學習的有力實踐。
案例中,教師從前面學習中關于噸的疑問開始,讓學生在一個個計算、一次次實踐中形成感知,經歷表象,從而形成1 噸的真切感悟,使得關于噸的學習和理解變得更加真實。同時,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中具體的物品,如大豆油、大米等學生較為疏離的事例為基礎,讓他們從一個個計算中使得1 噸的認識變得更為具體,更為形象,從而更有效地促進1 噸概念的建立,也使得1 噸的學習變得更為厚實。
回歸生活,以此來驗證學習,深化學習理解,是“加速噸的認識”學習建構的有力舉措。所以,在后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得引導把所有的學習活動落實在具體的生活化應用之中,從而讓學生對1 噸的表象建構愈發厚實?;诖?,教師就得創設一系列學習鞏固環節,讓學生真正地建構起噸的認知。同時,也讓他們的學習活動經驗積累不斷豐厚起來,使得他們抽象、歸納等能力得到鍛煉和發展。
……
生1:舉出如此多的例子,我認為抓住1 噸等于1000 千克才是最根本的。
生2:這個是必須的,但是記住一些具體的生活例子,對理解1 噸還是有好處的。
師:大家總結得非常有水平。我們再來看看屏幕中的信息。
……
生3:一大車的沙子應該是將近30噸。
生4:一箱桃子對應著10 千克。
生5:鯨魚的重量應該有40 噸。
生6:小狗的重量是2 千克,大象的重量是2 噸。
……
師:看來大家對噸的學習還是蠻有成效的。回頭看看小猴子開車的情景,思考畫面上的問題。
生7:這種小汽車自身重500 千克,小猴子重10 千克,小鹿50 千克,小馬150 千克,小牛200 千克,它們所有的重量加起來是910 千克,比1000 千克小,不足1 噸,所以是可以安全通過的。
師:不錯!你的思考很認真。那如果一座大橋的限重是5 噸,一輛自重2000千克,載有6 件每件重量為600 千克的零件的貨車,可以通過這座大橋嗎?
生7:不行。這座大橋限重是5 噸。大卡車自身重2000 千克,每一件機器零件是600 千克,一共有6 件,就是3600 千克,合起來是就5600 千克,比5噸要大,所以是超載的,切不可以強行通過。
……
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把數學教學真正地建立在生活基礎之上,是一種真正激發學生學習活力的有力舉措,更是發展學生數學學習活動經驗能力的重要途徑。
回顧教學片段,教師讓學生在深入探究噸的認識過程中,不僅從大量的事例中探尋噸與千克之間的聯系,更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在其中,學生會在思考中很自然地得出1 噸和1000 千克之間的必然關系,從而讓他們的學習變得更為理性。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既要關注教材編寫意圖,又要依據新課改精神全面落實好教學的基本目標;還應重視學生生活積累的激發,以及學習認知的喚醒等諸多要素,構建一個個有利于學生學習探究的活動情境,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形成探究學習的投入,從而促進學習有效性的提升。所以,像在“噸的認識”這類教學活動中,教師就得千方百計地用好現實資源、直觀化素材等,給學生最直接的學習引領,從而克服數學學習抽象化、難度高等實際困難,讓學生對數學學習充滿信心,實現高效數學教學的締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