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虹
(巴彥淖爾廣播電視臺,內蒙古 巴彥淖爾 015000)
廣播行業作為傳統媒體的代表性行業,曾在一段時間內是人們獲得社會信息和心靈慰藉的重要工具,但是隨著信息化的進步,涌現出了多樣化的傳媒載體,其以時效性、娛樂性及靈活性等特點,對廣播領域造成了極大的沖擊。面對這種情況,廣播業要更加注重播音員個人素質的培養,增強主持的廣播影響力。
廣播播音主持的語言規范性是我國傳統廣播行業中對播音主持提出的重要標準之一。在播音過程中,播音主持要充分尊重廣播節目的權威性,以恰當的、規范化的語言進行節目的解說、新聞的傳遞和社會資訊的傳達。近年來,新媒體行業抓住了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機遇,以各種直播APP為載體創造并發展了多種類型的直播娛樂模式。在新鮮感的趨驅使下,眾多信息受眾被新媒體層出不窮的新興手段引流過去,對傳統的廣播播音造成了極大的沖擊,收聽廣播的受眾數量正急速下降,甚至可以說傳統的廣播模式在當下各種新媒體充斥市場的背景下正變得岌岌可危。也正是在這種時刻,廣播行業的一些播音員為了能夠吸引更多的聽眾,不惜盲目地跟風社會潮流,在廣播節目中頻繁使用網絡熱詞和流行用語,節目的內容開始浮于華麗辭藻的堆砌和濫用語言技巧,失去了播音主持的規范性,而這并不是傳統播音轉型發展的進取之道。
因此,要不斷地提高播音主持的語言能力和規范化水平,豐富和凈化播音主持的內容,強化普通話的標準發音。播音主持的普通話是否標準直接影響著聽眾對節目播出內容的收聽質量,而播音主持的語言能力是聽眾能否理解播音內容的基礎[1]。信息化的飛速發展打破了空間的限制,使得不同地域的聽眾可以在同一檔播音節目中相聚。播音主持為了充分配合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文化,重視外地和少數民族的文化融合與交流,在播音主持時會利用一些方言和幽默性的話語。這種方式在短時間內雖然可以起到抓住聽眾注意力的作用,但是長久下去,勢必會導致廣播內容的規范性受損、受眾產生審美疲勞等問題,不利于廣播播音行業的長期發展。
廣播播音主持的敘述性在播音過程中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播音主持要善于運用敘述性的語言,對新聞的信息進行客觀而準確的闡述。對一些尚無定論,正處于發展階段的信息資訊,播音主持可以通過合理的邏輯推理來表達個人對事件后續發展的看法。但是要學會留白,不可以對具有討論意義的事件妄下結論,給聽眾留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和討論空間,從而形成懸念,激發聽眾對本條信息的后續關注興趣,防止因為事件無果而導致聽眾的討論興趣受到消極的影響。另一方面,播音員在播音主持期間,如果要向聽眾轉述和傳達具有顯著的政治性和社會輿論價值的信息資訊時,要十分注意信息傳達的分寸和說話的尺度,充分利用規范化的語言和敘述性的語調,防止因為不合適的表述語言而造成播出事故,給廣大聽眾帶來錯誤的價值導向。因此,播音主持在進行播音工作時,要盡可能地采用敘述性的語言,做好信息傳播者,不能基于自己的主觀意愿而擅自增添評論性話語。
傳統的廣播播音主持吸引受眾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播音員的聲音,在聽眾工作一天后休息的時候,或者是生活有了難得的清閑時刻,廣播播音員舒適和悅耳的聲音就是聽眾們緩解疲勞和打發時間最美妙的工具。但是隨著新媒體的興起和廣泛傳播,以短視頻APP為代表的快餐式娛樂渠道迅速擠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休閑時間,成為了人們業余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劑。短視頻具有時間短、轉換快、內容豐富和話題種類繁多的優勢,吸引了絕大多數人的關注[2]。而廣播播音的關注人數卻大幅減少,與新媒體的娛樂內容和娛樂形式相比,有著較大的差距。
鑒于此,廣播播音員要正視與新型媒體之間的競爭和較量,積極提高個人的播音質量,創新播音的主持語言,分析聽眾群體的切實需求、文化水平和興趣愛好等多方面的因素,準確抓住聽眾的收聽心理,盡可能地使用大眾化語言和流暢性語言,避免無用的辭藻堆砌,爭取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好精準和細膩的表述。科學地創新語言敘述和表達風格,在合理的框架范圍內一定程度上可以沖破傳統中規中矩的信息表達模式,從而提升廣播播音的受眾吸引力。
在與新媒體激烈競爭市場受眾的形勢下,為了傳統播音的長遠發展,應鼓勵播音主持人能夠在播音期間形成自己的風格,使播出的內容形成自己的獨家特色,凸顯出播音主持的語言新風格,并以此為基礎研發和開設新種類的個性化節目來達到吸引受眾的目的。在自媒體迅速發展的時代,聽眾對節目的質量和需求也在不斷提高[3]。傳統的廣播播音必須把握住聽眾需求現狀,增強播音員的播音效果,通過個性化語言讓聽眾“聽聲識人”,可以輕易地辨別出這是哪位播音員的主持風格,從而深化聽眾對節目的聆聽感受,滿足聽眾對節目的新需求。主持人在尋求個性化的語言表達時,還要注重凸顯獨特的人格魅力與風格,在確保規范化的語言使用基礎之上,優化語言的文學性、靈活性,使語言表達與節目環境高度契合,并結合主持人自身的性格特點與受眾的心理需求傾向,找準個性定位,打造一個觀眾喜愛且滿意的形象或人格符號,以此強化與其他節目的差異性,給觀眾以新奇體驗和深刻印象。
廣播播音員在進行播音主持工作期間,除了要完成對受眾進行新聞信息和社會資訊等相關內容的播報外,還應該注重情感渲染的效果。播音員在對信息進行傳達時,可以將適應信息現狀的情感態度巧妙地融合進去,賦予新聞信息以生命,從而提高廣播播音主持的情感表達能力。但是這也對播音員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情感的摻雜必須符合現實狀況,不能擅自增添錯誤的情感,使信息出現失真的情況。抒情性的語言是播音員和聽眾之間的情感紐帶,聽眾可以依靠信息傳播的抒情化特征來塑造新聞播音員的內在形象,強化聽眾對播音主持和播音節目的認同感,使播音員和聽眾在信息傳達間產生針對本事件的情感共鳴,從而有效促進廣播事業的發展。
播音員要做到播音內容富有抒情化特征,就要首先熟悉和掌握信息資訊的主要內容和深刻內涵,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可以科學合理地融入個人情感,深化信息主旨,堅持正確的信息傳遞方向,切勿進行錯誤的情感施加,導致新聞事實的錯誤導向。同時,播音主持在抒情化播音期間,要注意抒情的程度,不能出現情感表達過于激烈和過分消沉的狀況,要維持在正常的情感表達限度之內,并嚴格按照信息內容做出客觀的情感分析。對于受眾不同的情感需求,播音主持要采用多樣化的情感疏導策略,將聽眾的思維從迷茫帶入思考再帶回正確的軌道。因此,廣播播音播音主持的抒情化特性可以吸引一部分聽眾,來通過播音員的情感化信息傳遞滿足內心的情感需求。
廣播播音其中一個重要的元素是有聲語言,并且廣播中的各個元素可以相互融合促進,共同發展。有聲語言在發展中一般多與音樂、同期聲相互配合,相輔相成,產生良好的播音效果。同時播音員在播報期間使用符合時宜的背景音樂來對語言報道進行深化和情感的強化,促進信息的傳播者和接收者之間的情感聯結。而同期聲包含了播音員在報道期間記錄的人物語言和環境背景等,可以有效增強廣播的真實性和感染力,從而使聽眾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因此,播音員在廣播播音主持階段,要注意報道的內容與音樂和同期聲的組合搭配運用。再者,絕大多數廣播節目或者廣播電臺都會采用熱線電話和微博以及手機短信的互動形式,播音主持人可以通過通訊工具來實現與聽眾的互動和交流,當針對某一事件,播音員利用同期聲等方式加強與聽眾的情感聯系的時候,可以適時接通熱線電話,來了解聽眾對該事件的情感態度,實現播音主持與聽眾的互動。主持人在與受眾互動的過程中,要確保內容交流與主題相契合,以生活化、情感化的表達來調動觀眾的情緒,激發其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善于挖掘聽眾的興趣點,避免出現冷場等情況。
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時代下,傳統廣播想要在現有的市場中生存并尋找到發展的契機,就要努力提升廣播播音主持人的個人專業素養。一個優秀的播音主持人,要保證吐字清晰、聲音標準,不僅要在播音期間具有語言使用的示范性作用,而且注重個人在語音、語法和語言表達中的表現要與普通話的要求相契合,符合普通話對主持人的要求,從而更好地向廣大聽眾展示播音主持的語言魅力。播音主持人想要做到規范用語,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時刻講普通話的習慣,以確保在節目播出時可以保持自然的語言狀態,而不顯得刻意和生硬。另外,要堅持多交流、多溝通,播音主持單單具備普通話的素養還不夠完美,要堅持盡可能地參加單位或社會組織的專業性交流活動,與具有相關專業的人員、同事進行溝通,相互學習,汲取經驗和教訓,在印證中成長,及時發現并改掉自身在語言表達中的不足,從而提升普通話敘述的水平和標準用語的使用能力。
聲音不僅是新聞和信息傳播的途徑,而且還是信息傳播者和接收者之間實現情感溝通的重要載體。播音主持人在對不同信息內容進行播報的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運用合適的語速和語調,將信息賦予情感,進行正確的情感導向,激發聽眾的情感共鳴。例如,播音主持在播報一則歡快的信息時,可以采用較為輕松、歡愉的語氣,語調上揚,語速適當加快,把信息中蘊含的快樂情緒傳達給每個聽眾;而當播音主持在播報一則沉重的信息時,可以采用較為哀傷的語氣,語調低沉,語速較慢,將信息中內涵的遺憾和不舍等沉悶感傷情緒帶入聽眾的情感世界。同時,播音員可以利用音樂和同期聲對節目進行完善,對信息表達進行豐富。將內容的播報和背景音樂相配合,在播報過程中結合音樂的高潮部分進行留白,將內心的感傷情緒推向無聲表達的頂端,把情緒的發揮充分融入到了播報中,起到無聲勝有聲的情感共鳴之效。播音主持人想要做到這點就要盡量多感受生活,加強對問題的思考,提升個人的共情能力,針對不同信息可以賦予不同的情緒。
雖然新媒體的崛起和發展之勢銳不可當,但是它們在給人民群眾帶來便捷和快樂的同時,也存在著很大的弊端。新媒體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拉低了傳統廣播和電臺的門檻,導致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低質電臺和浮于形式的電臺廣播節目,盡管這些廣播形式的存在看似給人們的生活娛樂增加了更多可供選擇的機會,而實際上飽含營養價值和娛樂價值的優質電臺屈指可數。根據廣播市場良莠不齊的廣播節目現狀,廣播播音主持人要充分融入到廣大人民群眾中去,深入了解人們的興趣愛好,并做好記錄。根據受眾興趣導向的調查結果,定位自己的廣播節目,并根據不同階段的受眾需求及時調整和改動,學會創新,學會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打破原有的廣播限制壁壘,為廣播事業灌輸新鮮的血液。但值得注意的是,一切創新都要以廣播播音行業的底線為基礎,增添的多樣化內容和娛樂形式要尊重新聞內容的客觀性和真實性,把向群眾表達的內容完整地轉述,避免因為過分創新、過度娛樂而忽視了新聞的正確價值導向,造成誤導聽眾的錯誤輿論。
播音員的語言想要實現個性化,就要立足個人實際情況,充分展現自身的個性,在節目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基礎上,明確自身的主持定位,適當地將個性化元素融進節目內容的播出之中。比如,廣播媒體設置一檔關于文化碰撞和文化交流的節目,主持人針對文娛熱點、關注民生等方面的問題,以犀利和精辟的語言對現狀進行麻辣點評,打造性格“強硬”、話語“尖銳”的播音風格,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出發,打造話語“溫柔”“知心”的主持特色,從而實現節目質量的優化和提升,增加聽眾數量,形成獨具特色的節目品牌,進而推動傳統播音主持的向好發展。
廣播播音主持人與聽眾之間是一種平等相處的關系,播音主持人要堅定為人民服務、為聽眾服務的信念,以平等、包容、開導與傾聽的心態來對待聽眾,使節目在主持人與聽眾持續優質的情感互動中發展下去。當有熱線電話接進來,聽眾急于反映自己遇到的問題,或針對某一事件想要表達自己看法的時候,主持人要充分尊重聽眾,耐心地做一個聆聽者,適時提問、開導和解決,以溫柔的語調、高度的親和力來拉近主持人與聽眾的距離,充分站在聽眾的角度來對問題進行理解、思考,把握聽眾內心真正的需求,并以親切關懷的口吻做出意見表達,走進聽眾的內心世界,使聽眾能夠在語言交流中感受到彼此間的情感共鳴。這樣有助于主持人在聽眾內心中塑造、扎根自己的優質形象,從而贏得越來越多聽眾的支持。
廣播播音主持人要對自己所承擔的工作有充分的了解,認清未來的發展方向掌握播音主持應該具備的特點和播音的技巧,不斷提高個人的播音能力水平,增強節目主持的魅力,從而順應時代的發展,適時進行創新,推動傳統的播音行業在新時代下煥發全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