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雷
(章丘綠色動力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000)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但同時,隨著現在城市化的不斷加深與發展,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逐年增多。如何實現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資源化,減少垃圾量,并將其回收利用,提高生活垃圾的利用率,成為環保部門需要重點研究的課題之一。在傳統的生活垃圾處理模式中,常采用填埋法進行處理,不僅會占用大量的土地資源,還可能導致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擴散,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環境治理的需要。垃圾焚燒發電作為一種綠色、有效的垃圾處理方式,能夠有效彌補傳統填埋法的弊端,效果顯著[1]。但是,在處理過程中,煙氣排放卻會對大氣造成污染,垃圾焚燒發電廠煙氣環保排放已經成為當下新的監管問題。
一般情況下,城市居民平均每天需要排放1~2kg的垃圾,具體數量與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習慣等有關。據相關調查顯示,廚房垃圾是我國所有城市生活垃圾中排放量最多的廢棄物。城市生活垃圾的物質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1.1 污染性
生活垃圾本身存在一定的污染性,加之城市生活垃圾的產生源頭較多且分散,對垃圾組成成分難以進行確定,部分生活垃圾難以降解或處理,在垃圾進行處理的過程中,還會產生有害物質,對環境造成污染,對人類的身體健康存在潛在的安全隱患。
1.1.2 資源性
城市生活垃圾本身具有一定的價值,在特殊的情況下才成為廢棄物,但是當相應的條件發生變化,其可能重新具有資源價值,可以成為生產的原料、燃料甚至是直接消費品。[2]
1.1.3 社會性
生活垃圾與社會存在較大的關系,二者關系密切,社會性廣泛,這是因為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是生活垃圾產生的源頭。
生活垃圾的處理技術是指通過各種方法將垃圾進行轉化,將其變為便于運輸、儲存、利用以及處理的技術,使處理過程無害化,減少垃圾的數量,對資源進行利用和優化配置。部分環境專家學者認為,城市生活垃圾是廢棄物中較難處理的一種,由于其組成成分十分復雜,性狀差異較大,要想達到處理效果的最優化,難度極大。在城市生活垃圾的防治辦法中,首先是控制其產生的數量,其次是將生活垃圾轉變為可以利用的資源和能源,對無法利用的垃圾經過相應處理后進行填埋或沉海。其中,垃圾焚燒發電作為城市垃圾的有效處理方式,通過高溫分解和深度氧化處理,能夠有效消滅、破壞垃圾中含有的細菌、病毒,使其轉變為無害物,但同時也會分解出各種惡臭氣體,對大氣環境具有不利影響。在進行焚燒的過程中,可以對其產生的熱能進行充分利用,為城市發展提供綠色電能,減少垃圾堆放造成的土地資源浪費[3]。較傳統的垃圾填埋法而言,垃圾焚燒發電的效率更高,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的風險小,焚燒產生的熱能、廢渣還可再次利用,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在環境問題突出的當下,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的產生與運用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城市垃圾的處理問題。但同時,在眾多垃圾焚燒發電企業中卻普遍存在環保排放問題,影響著環境。具體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受到歷史條件的制約,我國的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發展時間較短,缺乏發展經驗。較眾多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現有的垃圾焚燒發電技術仍相對落后,由于垃圾分類政策還未提上強制執行的日程,進入垃圾場的垃圾大部分都為混合垃圾,而在焚燒過程中也未能對垃圾進行分類焚燒,秉著“來者不拒”的原則,全部進行集中處理,導致實際的處理效果不佳。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門檻低、市場廣、收益高的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已經成為企業獲取經濟利潤的重點。在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下,為了保證和提高經濟利潤,獲取國家的電價補貼,眾多民營企業紛紛加入行業之中,擴大企業規模,以彌補日益降低的利潤。但隨之而來的是不斷增加的行業風險。“外行”企業的行業經驗較為缺乏,焚燒發電技術相對較為落后,部分企業抱有極端的利益思想,甚至是毫無社會責任感與行業道德,違規處理、違規排放的情況時有發生,謊報、瞞報、漏報環保數據,為環保部門的環境治理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阻礙。監管部門不得不要求其停產整治或者關閉,但同時也會對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工作造成影響,監管部門的工作前后兩難[4]。
以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的利益是企業生存、經營的原則,企業只有獲取一定的收益,才能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行,尤其是在微利時代,經濟效益已經成為企業不得不關注的重點。但是,部分垃圾焚燒發電企業一味追求經濟效益,未能兼顧社會效益,缺乏環境責任感,甚至以犧牲環境質量為代價獲取本企業利益。同時,由于我國對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相關的法律法規有待完善,企業違法成本太低,投機操作肆無忌憚。受到現有行業生產技術與管理經驗的限制,企業運行成本不斷提高,“守法成本”高于“違法成本”,部分企業對已建成、已購進的環保設備擱置不用,違法行為屢禁不止。罰款不斷,監督管理力度加大,但排污不止、違法不停,治理難以走出越罰污染越重的怪圈。
監督管理人員作為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煙氣自動監測監督管理的主要參與者,對實際的環境監管效果具有直接影響[5]。但目前,通過對我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煙氣自動監測的監督管理現狀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煙氣自動監測的監督管理隊伍整體能力不強。加之垃圾焚燒發電本身作為一個新興的朝陽產業,缺乏可供借鑒的監督管理制度與經驗,加之行業技術性較強,面對數量龐大的環保數據和監管屏幕,基層執法人員的工作常常無從下手。部分人員未能真正認識到監管的實際內涵,監督工作流于形式。
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市場環境日益復雜化與多元化,在實際政策執行中,難度也進一步提高,眾多垃圾焚燒發電企業陷入“騙補”“偷排”風波,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究其原因,主要為相關的補助、懲罰機制尚未建立完善,讓不少“投機分子”鉆了法律的空子,騙取國家財富。而另一方面,由于稅收優惠和補貼政策執行不力,導致部分真正符合補貼條件的企業未能享受到國家補助,這和補貼的初衷,顯然背道而馳,也有違國家利益。因此,國家需提高對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政策的相關審核、懲罰機制的重視程度,不斷完善,加強監管,保證政策執行到位。
如何高效、合理地處理城市生活垃圾是當下社會關心的重點問題。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我國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煙氣自動監測管理中面臨的問題主要與行業準入標準、焚燒發電技術、企業環保意識、管理人員素質、政策監管等有關,本文針對以上問題制定了以下策略:
政府可適當提高產業準入門檻,保持適度的行業進出壁壘,以保證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專業性,“立標、對標、達標、創標”,增加監管部門在行業中的權威性。要求企業淘汰落后的設施設備,提升總體的技術水平[6]。同時,環保部門還需督促垃圾焚燒發電企業不斷改進、創新焚燒工藝技術,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煙氣凈化工藝、余熱利用工藝,推進垃圾分類焚燒,結合企業生產實際,合理調整。
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要求,垃圾焚燒發電廠必須安裝煙氣自動監測系統,并接入環保部門的網絡系統,便于執法人員監管,對問題焚燒廠跟蹤督辦、按月檢查。企業需做好煙氣自動監測系統的檢驗工作,保證其正常運行,保存好相關的原始數據,以為煙氣自動監測的監督管理工作提供依據。同時,企業還需按照行業標記規則,如實、及時地記錄煙氣自動監測系統的運行情況,標記焚燒爐的工況。通過煙氣自動監測系統,環保部門可對其產生的環保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并判斷企業是否存在違法行為,提升環境監測的執行力。
相關部門需制定并完善垃圾焚燒發電煙氣排放法律法規,使環保排放能有法律依據。在現有法律框架的基礎上加強對垃圾焚燒發電的強制性規定,增加對企業的監督力度,使企業生產行為有法可依。環保部門需加強垃圾焚燒發電企業“裝樹聯”的規范性,在線監測結果每天通過電子顯示屏實時公示,并與環保部門系統進行聯網,接受環保部門的監管。加強對焚燒工況序列的規范,標記自動監測異常情況,如爐溫異常、熱電偶故障等[7]。針對違規停爐,作虛假標記的企業,環保部門需按照相關法規進行處罰,以提高企業違法成本,使企業不敢違、不想違、不能違,倒逼企業自覺守法。
環境監管人員作為煙氣自動監測管理工作的主要參與者,其素質決定著實際工作的質量與效率。作為一名環境監管人員,自身需儲備豐富的環保知識,具有較強的法律意識和責任心,以保證監督管理工作順利進行。環保部門需加強對監管人員的培訓工作,提高專業水平,做好對相關人員法律法規、行業管理規定和標記規則的教育,熟記環保部門下發的工作文件,掌握垃圾焚燒發電的相關技術規范,了解“裝樹聯”等專業知識,以為煙氣自動監測的監管工作提供智力保障。通過崗前培訓、繼續教育,鞏固其專業知識,落實煙氣自動監測的監督管理工作,通過法律法規學習,規范監管人員的從業行為,加強對監管人員的作風、紀律要求,增強監管人員的自控力,遵守職業道德,不跨越法律紅線。
為了提高生活垃圾污染的整體防治效果,環保部門需加強對民眾的宣傳教育,提高人們對生活垃圾的認識,提高防治意識,為人們的日常生活行為提供指導。城市居民、環保部門、垃圾焚燒發電企業需要密切配合,對生活垃圾污染防治工作給予高度的重視,倡導垃圾分類處理[8]。環保部門可通過制作宣傳文件和視頻,在人流量大、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進行播放,發放相關的宣傳手冊,倡導理性、適度、綠色消費,提高我國民眾對環境的保護意識,將自己作為環境保護的主人公參與到垃圾污染防治中來。
隨著城鎮化戰略與城鄉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城市生活垃圾產生率也在逐年上升,不少城市已經被生活垃圾所覆蓋,這是阻礙城市建設的重大難題之一。生活垃圾不僅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與污染,同樣危害著人類的心理與生理健康。垃圾焚燒發電作為一種有效的垃圾處理技術,見效快,污染小,能夠對垃圾進行資源利用,成為我國解決“垃圾圍城”問題的首要方式。從上述分析可知,我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煙氣自動監測的監督管理中仍面臨著眾多問題,迫切需要采取相應的策略進行完善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