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云
(焦作市安馨工程監理有限公司,河南 焦作 454000)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各個企業存在的根本是其是否有絕對的市場核心競爭力,是否將成本與效益合理管控。在建筑行業領域中,成本控制就是建筑施工造價控制,獲得的經濟效益高低則與建筑施工造價控制手段強弱有著不可分割的緊密關系。為此,就目前建筑施工造價控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造價控制意識不強、前期設計未優化、施工過程中施工方案存在變動情況、竣工結算造價弄虛作假現象普遍以及施工材料管理意識薄弱等問題進行分析,以尋求最有效的建筑施工造價控制管理措施。
建筑施工造價控制并不是單指一個環節或一個方面,而是落實在工程的各個環節及各個與建筑施工相關的工作部門上。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若各方管理人員的造價控制意識不強,會導致最終的建筑施工造價控制未有效發揮其控制作用,建筑企業就難以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一個建筑工程項目從施工設計到竣工決算,各個相關管理人員的造價控制意識將直接影響最終的造價控制質量,比如說建筑工程項目的項目經理,其是建筑工程項目的負責人,負責整個項目的計劃、實施與控制,是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核心。項目經理在工作中應多關注建筑工程施工進度是否與計劃工期一致,建筑工程項目資金是否按時到位,以及整個建筑工程施工是否在有效控制管理中。而部分項目經理對建筑工程項目造價控制的意識并不強,有的甚至認為這些不屬于自己的工作范疇,是企業領導層及財務部門工作范疇。還有的現場施工作業人員,其關注點在于是否按照規定的施工作業計劃、施工工序等完成本職工作,對建筑材料的優劣及是否造成浪費等并不關注。
從上述列舉的兩個與建筑施工工程直接相關管理與實施人員的造價意識中可以看出,個人造價控制意識不強,將直接影響整個建筑工程施工造價管理質量,使得企業失去絕對的建筑工程造價控制權,影響整體經濟效益。
建筑工程項目施工主要依據的是建筑施工圖,而施工圖需要在建筑工程施工前就設計并優化。設計人員按照建設工程項目設計任務,把施工過程和使用過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發生的問題,事先做好通盤的設想,擬定好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方案,用圖紙和文件表達出來,作為備料、施工組織工作和各工種在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協作的共同依據。但在實際工作中,有的建筑工程項目設計人員并未重視前期設計的優化問題,一般依據擬建筑工程項目現場勘察資料及投資方的要求進行項目施工圖設計,同時,為滿足投資方提出的設計要求,以及建筑設計人員精益求精的設計態度,會使得設計人員在設計時一切以最優為考慮方向。而各方面都最優,勢必會造成建筑工程造價成本增加,進而導致企業所能獲得的經濟效益降低。特別是在實際施工過程中,一些設計施工圖僅考慮美觀未考慮施工難度,也將會無形中增加施工造價成本,最終也會導致在實際施工作業過程中需要修改設計,增加成本。
前面講到,建筑工程施工作業是按照施工圖紙要求實施的,且在施工前相關管理人員會依據施工圖紙制定施工方案,若出現設計圖紙變更問題,則施工方案也必須隨之發生變動。若建筑工程施工方案是在施工進行前出現變動,則對建筑工程造價影響相對較小,更多涉及的是建筑材料、人員安排等;但若建筑工程施工方案是在施工進行一段時間后出現變動,則對建筑工程造價影響相對較大,不僅涉及已用的建筑材料和人工成本投入,還會涉及停工返工問題,而停工則會造成窩工問題,返工會增加成本投入。甚至若此環節施工是關鍵工作,還會影響后續施工作業的開展,造成工期拖延問題,那么此時所造成的工程造價控制問題,不僅僅是成本投入問題,還會影響整個施工工期,造成不良后果,對建筑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有直接影響。因此,若施工過程中施工方案存在變動情況,則將直接導致建筑工程造價失去控制。
竣工決算是整個建筑工程的最終價格,同時也是建筑工程經濟效益的全面反映。因此,在竣工決算階段,需要將與建筑工程項目相關的一切投入成本都匯集在一處進行整理,形成竣工決算報告。在此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弄虛作假問題,為了從建筑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獲得高額經濟效益,會出現工程量虛報問題,將實際工程量按照一定比例多報,或者是將同一個工程量換成另外一個名稱進行重復上報,導致重復計算問題嚴重。還有一部分現象是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并未重視落實簽證、變更工作,尤其是關于工程造價相關信息記錄更是存在模糊不清、模棱兩可的問題,使得最終的工程造價控制失效。此外,在竣工決算造價管理與控制過程中,常有工程管理與控制力度不足,將重心放在事后管理與控制上,導致整個建筑工程項目造價管理與監督力度不足,相互推諉責任情況時有發生,嚴重影響建筑工程項目整體進度,使建筑工程造價脫離控制。
建筑工程造價控制中最可有效掌控的部分是施工材料造價控制,與施工材料相關的造價控制包括施工材料的成本價格、運輸費用、運輸損耗、采購時期花費、材料入場后的保管費用以及其他相關費用等,這些材料費用是可控的,在前期可采取一定的控制手段將此部分造價合理控制。但在實際造價控制中可以發現,相關人員的施工材料管理意識薄弱,導致施工材料費用造價控制存在一定風險,如市場風險、報價風險及工程變更引發的風險[1]。其中,市場風險,供需關系的變化將會影響材料價格,若采購工作人員未對建筑市場材料中的供需情況全面了解并分析后,盲目選擇建筑材料,將會導致建筑材料價格偏高或者是后期出現建筑材料不合理漲價問題。還比如報價風險,這與建筑材料采購人員未對建筑材料市場有一個全面的調研,從而導致投標報價過低風險出現,使得建筑施工企業在保障建筑工程質量的同時,也因建筑材料成本增加而使經濟效益降低。最終,建筑工程施工造價脫離控制。
建筑施工造價控制意識的強化,需要從投標和中標階段就開始,從而以良好的工程造價控制開端,一步步按部就班地落實工程造價控制管理工作,使各個相關工作管理人員的工程造價控制意識得以有效強化。在投標階段,需建立一支由專業人員組成的投標小組,由投標小組成員對招標文件要求進行全面解讀與分析后,制定科學的施工組織設計,接著依據相關資料確定建筑工程投標報價[2]。在中標階段,簽訂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時,應重視對承包合同內容全面解讀后,簽訂合同。在具體施工前,建筑企業領導人員需重視與各個相關管理人員進行溝通,對其造價控制意識進行強化,使其意識到自己的工作內容與責任落實情況將直接影響最終的工程造價控制質量與效果,將直接影響企業最終的經濟效益。比如,項目經理在工作中不僅要重點關注建筑工程施工進度是否與計劃工期一致,建筑工程項目資金是否按時到位,以及整個建筑工程施工是否在有效控制管理中,還應有極強的建筑工程項目造價控制的意識,對整個建筑工程各個環節的銜接工作要落實到位,在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進度,避免施工材料浪費等,確保整個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無任何額外損失與浪費,始終堅持高質量落實建筑施工造價控制管理工作。
在施工圖設計過程中,相關單位需做好造價控制及管理:首先,設計人員應對建筑工程設計要求及勘察單位上交的擬建設項目所在地的勘察報告全面分析,并結合招標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單進行施工圖設計。在此過程中,應重視不要遺漏工程量清單中包含的各項內容,避免因設計遺漏而在施工過程中出現停工、返工或重復施工問題。其次,設計人員需在設計施工圖時依據建筑施工相關要求多設計幾個備用施工設計方案,以此從中選擇最適合、最經濟、最合理的施工設計圖。這樣才能依據最終的施工設計圖確定最優施工方案,將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在最低[3]。最后,在設計時,還應重視參考建筑材料性能進行優化設計,避免因設計圖紙過于追求完美而增加施工作業難度,產生更多不必要的施工費用,造成施工建筑材料浪費問題嚴重。在此過程中,設計人員需將每個階段所需的建筑材料量標記清楚,以便于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拿取建筑材料時科學合理,不會出現多拿、少拿或者漏拿問題,導致建筑材料出現浪費損耗,增加建筑施工成本,使建筑施工造價失去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的造價管理多與工程建設有關,因此,若想有效落實造價管理,則需對影響造價控制的各方因素進行全面分析,如建筑材料質量高低、建筑施工進度快慢、建筑施工質量好壞等之間的關系進行整體分析,進而將造價管理工作落實到各個管理環節上,充分發揮造價管理工作的價值與作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工程變更現象是一直存在的,雖無法全部避免,但應盡可能地將變更發生時間控制在有利時間內,將因工程變更帶來的成本增加控制在最小[4]。例如,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為達到預計建筑施工質量,發現施工作業所采取的施工工藝與所用建筑材料不符,在考慮更換建筑材料還是更換施工工藝時,應全面分析考慮,確保無論是更換建筑材料還是更換施工工藝所增加的費用都是最少的。所以,設計人員則應重視深入施工作業現場,對將要采取的施工工藝與建筑材料及建筑質量三者之間的關系提前考慮,做到早發現,早變更,將變更帶來的費用增加控制在最少。若出現工程變更問題,應重視落實簽證管理,做好事前控制,不可依靠事后控制彌補,否則建筑工程造價控制存在的意義便失效。
在竣工決算階段進行造價控制,則需要將前期所有與竣工決算相關的工作落實做好,只有將各個環節的造價科學控制,才能在最終竣工決算時科學地落實造價控制。首先,應對建筑工程建設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弄虛作假問題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進而利用反向思維預防弄虛作假現象出現,比如工程量虛報、重復上報等現象,可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落實簽證管理工作,對實際出現的工程量變更相關資料整理收集,確保相關人員都簽字、歸檔。其次,在建筑工程竣工驗收前,需將所學的所有建筑資料都準備齊全,做好竣工驗收準備,處理好建筑工程整個施工階段所花費的各項費用,為竣工結算工作開展奠定良好基礎,做好充足準備。
在建筑工程造價控制中,應重視強化施工材料管理意識。首先,應構建科學的采購組織,由專業工作人員對建筑工程所需的建筑材料質量與數量進行研究決策,同時派遣專員親身實地走訪建筑材料市場,貨比三家,選擇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要求的建筑材料售賣商家,并科學規劃建筑材料購買流程,合理計算采購成本,與售賣商家簽訂條款清晰的采購合同,落實個人工作責任制,強化建筑材料采購管理。其次,應重視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對采購的建筑施工材料價格要規定上漲幅度,若上漲幅度產生的損失已經超過停止施工合同而產生的違約金,則需要及時終止合同,避免造成更大損失[5]。同理,若材料價格下降超過一定幅度,也要在合同中做好相關解決規定,將一切可能發生的、將會對工程造價控制產生較大影響的內容都清晰地寫入合同中,以此將建筑工程施工造價控制工作全面落實在每一處細節上,達到事前控制管理效果。
綜上分析可知,建筑施工造價控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較多的,任何一方未做好管理與控制,都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建筑企業應重視在投標與中標階段強化造價控制意識,在設計過程中做好造價控制及管理,在施工過程中落實造價管理及工程變更管理,在竣工決算階段落實造價控制,以及重視強化施工材料管理意識。總之,任何一個細節、環節、部分都要重視強化管理,落實控制措施,才能真正在確保建筑施工工程質量的前提下,降低造價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在建筑市場經濟浪潮中處于有利競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