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鵬 楊新波
(湖北廣播電視臺壟上頻道,湖北 武漢 430061)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新聞節目的制作模式堅持求新求變,以作者為本位進行報道,當然對于農業新聞節目的制作單位而言,需要派駐農村的記者深入到一線,體察民情,這樣才能夠聚焦當地的農業、農村、農民發展的現狀,才能夠在節目制作的過程中,始終圍繞著“三農”這一核心,從而真實、客觀地將農村發展的成果進行全方位的展示與呈現。講好“三農”故事,能夠讓社會大眾有了解農村、農業、農民的窗口以及平臺,在“三農”故事的講述中,激發起社會大眾對于農業新聞報道的認同感。這是當前各大電視臺需要認識到的問題。在今后的農業新聞報道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需要重點把握“三農”的成果以及“三農”的規劃,在農業新聞報道工作中,以技術化等手段進行立體化的呈現,從而為今后講好“三農”故事,做好農業新聞報道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對于從事農業新聞報道的人員而言,在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從當前工作環境出發,深入調查農民的生活,了解農村生活的疾苦,這樣才能夠在農業新聞報道的過程中寫出一篇篇備受農民好評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農村新聞作品。這些新聞作品需要正確把握農業新聞的整體內容,才能夠結合當前農業、農村和農民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對當前農業新聞報道的方式進行轉變,從而將農業新聞報道與百姓的生活聯系得更為緊密。而農業新聞報道,重點就是圍繞農村、農業和農民等生產以及生活中面臨的現實性的問題,提出具體解決策略,這是農業新聞報道的作用。而且對于農業新聞報道人員而言,需要正確把握農業新聞報道的基本觀點,從而讓社會受眾在閱讀農業新聞的時候能夠印象深刻。從百姓的角度出發,一切為了群眾,做到為農民群眾發聲,這是農業新聞報道的最終目的。此外,作為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報道的過程之中,應該適當減少對新聞素材的藝術性加工,因為藝術性加工會讓新聞報道失真。因此,對于農業新聞報道而言,需要重點把握“三農”發展的客觀實際,對農業新聞進行如實、客觀的報道,從而有效提升“三農”故事以及農業新聞報道的質量與層次,為今后講好“三農”故事以及做好新時期農業新聞報道工作提供理論與實踐的借鑒。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我們能夠看出全國各地的“三農”故事都有著不同的版本,因此,作為新時期農業新聞的工作人員,需要正確把握“三農”問題的報道情況。一方面能夠突出當前農村地區的熱點問題,并鼓勵社會受眾積極參與到農村熱點問題的探討中;另一方面能夠鼓勵當地的居民抓住熱點問題,借助政府的“三農”問題論壇等形式,發現目前國內“三農”問題的新亮點,從而;實現對“三農”問題的關注,突出“三農”問題在農業新聞報道中的作用以及意義。同時,具體結合當前的“三農”故事,對新時期農業新聞報道工作進行動態性調整。
此外,在新聞報道中,農業新聞報道人員需要重點結合社會發展中的問題,從而確定報道的重點,比如《人民日報》在2017年2月刊登的《一個東北農民的種植轉型記:再見,玉米;你好,蔬菜》。從這篇報道中,我們能夠看出農民的種植方式在不斷優化與調整,這是種植方式創新帶來的意外之喜。對于農業新聞報道人員而言,需要重點發現當前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體現,從而對農業發展進行客觀與真實的記錄,明確當前農業新聞報道的優化方向。在農業新聞報道的過程中,農業新聞報道人員需要掌握新聞的主題,并且注意突出農民增產增收這一熱點,從而創作出高質量的農業新聞作品,為今后講好“三農”故事,做好新時期農業新聞報道工作提供案例以及作品等的支撐。
同時,我們能夠看出農業新聞報道需要借助報網互動這一優勢,一方面加強與社會大眾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另一方面能夠在農業新聞報道的過程中,逐漸打造農業新聞報道的品牌。農業新聞報道要提升自身的影響力,就需要對報道的內容、報道的方式、媒介的形式以及受眾的喜好等進行深入的了解與仔細的分析,如此才能夠掌握農業新聞報道的方向,從而吸引更多的受眾。當然在形式的創新方面,仍然需要注重對鄉村生活以及農民生產等方面的深度挖掘,這樣就能夠讓社會受眾在觀看農業新聞節目的過程中,向農業新聞報道的平臺反映自己對于這一節目的看法及想法,并且在平臺上與他人進行交流與溝通,從而提升農業新聞報道的質量。因此,對于當前農業新聞報道而言,一方面需要為打造自己的特色網站作出貢獻,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網絡化優勢,實現對農業新聞內容的加工與處理,從而進一步提升農業新聞報道的社會影響力。
近年來,國家以及各級媒體單位都在努力講好“三農”故事,努力做好農業新聞報道工作。具體而言,需要將農業新聞報道的形式進行創新,借助報紙、雜志、書籍、訪談、電視、廣播等渠道進行宣傳,但無論是哪一種渠道,都需要突出平民化的特點,只有與社會大眾結合在一起,農業新聞報道才能夠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在農業新聞報道的過程中,要注重將新聞報道的語言盡可能設計得接地氣,此舉的積極意義在于,一方面能夠突出語言平民化的特點,另一方面能夠增強農業新聞報道的社會影響力,從而拓展農業新聞報道的深度與廣度[1]。
具體而言,在“互聯網+”的背景下,當前各個農村地區的融媒體單位,不僅要能夠實現媒介深層次的融合,還要提升農業新聞的質量與層次。在這一情況下,農業新聞報道人員需要重點結合現有的“三農”故事以及本地區“三農”領域取得的成績,對現有材料進行豐富及加工,從而有效提升農業新聞報道的質量與層次。
農業新聞若想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就需要結合融媒體等資源優勢。農業新聞的制作單位,需要把握融媒體等相關技術的使用范圍,增強融媒體技術的影響力,實現對農業新聞作品的優化,這一點是新聞報道質量與層次提升的具體要求。借助農業新聞報道的技術工具,對當前的技術資源進行歸納與整理,從而突出技術性的特點在農業新聞作品中的重要作用,提升農業新聞的社會關注度,為今后講好“三農”故事,以及新時期新聞報道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技術保障。
第一,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絕大多數農業新聞節目的收視率不如體育節目及財經節目,農業新聞的觀看率與同時段的其他節目相比不甚理想。在這樣的情況下,農業新聞節目需要在新聞制作的方式上有所轉變,分析當前社會受眾的喜好,對農業新聞節目進行優化,并突出農業新聞報道轉型的具體方向,從而為農業新聞節目收視率的提升提供支撐。第二,農業新聞節目的類型局限于紀實類、敘事類,此種類型的節目并不適合年輕觀眾,較為沉悶的風格很難擁有固定的節目群體。而且從收視人群能夠看出,近八成的觀眾為50—60歲以上的人群。對于這一現實性的問題,筆者認為,農業新聞報道需要把握受眾的新聞需求,不同類型或者不同年齡段的受眾,對于新聞的需求有著顯著的差異。因此,農業新聞報道需要實現風格多變,這樣才能夠適合多樣化的觀眾,而且在新聞的節目設計方面,需要結合受眾的反饋,對農業新聞節目進行動態性調整,進而更加吸引觀眾。因此,農業新聞報道人員應該明確社會受眾的新聞需求,進一步優化農業新聞報道的策略[2]。
作為農業新聞節目的制作人員,需要注重農業新聞的內容,重點關注新聞編輯的原則,同時需要結合重點觀眾的層次,實現對農業新聞節目的細分,從而盡可能地把握社會受眾的口味,制作出社會受眾喜聞樂見的新聞作品。例如,陜西衛視的電視節目把握受眾群體,并對欄目要達到的目標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推出了《吾鄉吾民》第三季。這一節目的推出,充分顯示出農業新聞報道的影響力。而在這檔節目的制作過程中,農業新聞報道人員科學運用新聞編輯的技巧,突出了報道的內容以及側重點。因此,農業新聞報道的轉型,需要注意把握新聞編輯的工作技巧,并且在應用農業新聞編輯技巧的過程中,緊密結合用戶的實際需求,同時在農業新聞報道的優化過程中,時刻進行反思,從而提升農業新聞節目的質量[3]。
在農業新聞報道的過程中,對于農業新聞報道人員而言,要不斷充實新聞作品的內涵,此舉并不等同于將同一概念性內容多次、同質化呈現,這一點是新聞作品制作需要規避的問題。而要顯著提升農業新聞作品的質量與層次,不僅需要注重在新聞作品中使用數據來增強新聞作品的真實性,同時還可以借助多樣化平臺的優勢,如抖音、快手等平臺,對農業新聞作品進行展示與呈現,從而提升新聞作品的質量,激發社會受眾對農業新聞作品的興趣, 進一步提升新聞作品的質量與層次。農業新聞的制作者需要讓觀看節目的受眾感受到新聞作品用語的專業性,并以此規范農業新聞的制作,在表述簡潔的情況下,提升新聞作品的質量與層次,為今后農業新聞作品質量的提升提供建設性的意見以及建議[4]。
融合多媒體平臺,一方面能夠擴大“三農”作品的社會影響力,為觀眾提供高質量的文化產品,另一方面能夠借助網絡技術,實現對信息的加工與處理。這樣不僅能夠讓社會受眾對“三農”故事有認同感,而且能夠提升社會受眾對農業新聞作品的認可度,這也是今后農業新聞發展的方向之一。因此,對于農業新聞報道人員而言,需要把握多媒體平臺的資源優勢,此舉的積極意義在于,一方面能夠逐漸轉變農業新聞節目的制作思路,為今后應用網絡技術奠定基礎,另一方面能夠為拓寬農業新聞節目的傳播路徑提供技術等資源支撐。例如,應用大數據技術刻畫農業新聞節目觀眾的個人肖像,打造多元化的節目,以滿足各個年齡層次以及各種品位的受眾群體的觀看需求,全面提升農業新聞報道的質量與層次[5]。
當前,應結合地方農業新聞媒體的發展情況,以豐富的案例吸引社會受眾的關注,結合當前新聞報道的基本原則,把握當地農業、農村、農民發展所取得的突出成果,歸納、總結農業新聞報道中的問題,從而得出一條農業新聞報道的優化路徑。結合社會大眾的喜好,對農業新聞報道的制作進行優化與調整,及時發現農業新聞節目中的具體問題,并盡快解決這些問題。通過對農業新聞報道轉型中存在的問題展開仔細的分析與深入的研究,可以為今后農業新聞報道方式的優化等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6]。
在農業新聞節目的制作中,農業新聞報道人員需要把握當地“三農”的發展狀況,對當地農民的生產以及生活狀態進行真實、客觀的呈現。本文在概述農業新聞報道的基礎上,進一步對農業新聞報道堅持的三大原,即突出平民化的特點、豐富性的特點、技術性的特點則進行歸納與整理,最后提出講好“三農”故事,做好新時期農業新聞報道工作的策略,即明確受眾的新聞需求、把握新聞編輯的技巧、充實新聞作品、融合多媒體平臺擴大影響力、提升新聞報道的質量與層次,以期為今后農業新聞報道質量與層次的提升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