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宇
(廣西廣播電視臺,廣西 南寧 530022)
本文從民生新聞的發展歷程進行分析,并結合實際情況指出民生新聞報道的發展現狀,最后結合民生新聞報道的特點,提出如何創新民生新聞報道的策略。
民生新聞報道是隨著中國電視新聞不斷實踐發展起來的,民生新聞報道與中國的發展緊密連接,能夠間接地反映出中國的國情變化。20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的媒體行業正處于發展的起步階段,此時的報紙和電視新聞逐漸走入大眾視野。后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民生新聞報道也逐漸走進大眾視野,民生新聞這一概念是由《南京零距離》提出的,該節目的報道理念就是報道老百姓所關心的事情,最大限度地服務于老百姓的生活[1]。自2009年以后,民生新聞仍然廣泛活躍在群眾的生活中,但是新媒體環境發生了變化,微博、微信、抖音等各種短視頻平臺的出現,使得民生新聞的表現方式更加多元。
民生新聞在報道的過程中會選擇將新聞的重點放在對于民眾生活的觀察上,能夠切實地幫助民眾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民生新聞的報道不僅推動了互幫互助等中華美德的弘揚,且其對于廣大的人民群眾的生活生計問題的解決,以及對于國家各方面發展以及政府部門的工作等,都有非常大的影響和意義。民生新聞與群眾的生活密切相關。同時,民生新聞對于民生生活的報道,還能夠真切地體現出報道中所蘊含的人文價值,將老百姓們最原始的生活狀態呈現在報道中,不僅能夠使群眾能夠從報道中增加自己的生活經驗,還能夠反映出社會存在的問題,督促國家以及相關部門更好地開展工作[2]。
民生新聞中所報道的內容與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擁有更多的受眾,所以就收視率來看,現階段民生類新聞報道具有一定的優勢,且結合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現階段多個省、市電視臺都有開設民生新聞報道欄目,但是隨著開設民生新聞的頻道過多,就直接導致各個地方電視臺所播出的民生新聞內容相似,民生新聞報道出現了內容的同質化、瑣碎化以及娛樂化等現象,且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互聯網新媒體的廣泛應用,再加上電視技術的限制,播出時段的固定化,導致越來越多的觀眾已經放棄收看電視節目,一些地面頻道出現收視率為零的現象,而這些現象對于民生新聞的發展和進步將會帶來重大的影響,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則需要結合時代發展的背景重新制定方案。
新媒體背景下的民生新聞報道互動性明顯增強,這樣的改革不僅能夠增加新聞的信息含量,還能夠推動新聞中所蘊含的人文價值的傳播。新媒體的影響下,民生新聞與新媒體融合,從而實現民生新聞由傳統的單向傳播逐漸轉變為雙向傳播,從根本上推動民生新聞互動性的增強,切實推動民生新聞的發展和進步。新媒體在大眾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使得受眾不再只是信息的接收者,還可以作為新聞的傳播者來共同參與民生新聞的報道。受眾不僅可以通過電話或短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訴求,還可以通過民生新聞網站、微信朋友圈、短視頻平臺來表達自己的訴求。
以往的民生新聞報道對于事件的報道不夠完整且報道過于瑣碎,常常為觀眾所詬病。隨著新媒體行業的發展,民生新聞報道逐漸發生變化,向著更加有深度的方向發展[3]。新媒體的加入,使得受眾獲得新聞后續報道更加便捷,當網上出現熱點話題時,受眾在微博、微信以及其他應用程序上的討論可以推動報道的繼續深入,從而達到吸引更多受眾的目的。網絡上就熱點事件進行激烈的討論后,民生新聞進行客觀公正的報道,從而使得受眾就報道的內容再次進行討論,這一現象是公眾議程設置轉變的直接結果。
以往民生新聞的報道線索主要來源于熱心群眾的電話爆料、突發新聞事件,以及通訊員走訪等方式,這些新聞線索為記者展開報道提供了龐大的素材,而線索能否使用的標準,則是由記者的專業素質所決定的,過于單一的評判標準對于民生新聞行業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在互聯網時代,受眾獲得消息的方式更加多元,記者可以根據線索展開形式多元的報道,這樣的報道體系能夠獲得受眾的信任,還能夠對民生新聞正確引導輿論具有積極的作用[4]。
傳統民生新聞報道多是通過電視實現,由于電視頻道的播放方式以及技術限制,受眾并不能自主選擇節目的播放速度以及播放時間,即使是受眾想要觀看新聞報道,但由于多種原因的限制無奈選擇放棄觀看。而在新媒體時代,民生新聞出現在各大視頻軟件中,這樣的方式更加符合當下較快的生活節奏[5]。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有機融合,使得民生新聞的傳播渠道極大地拓寬,互聯網的應用更是打破了地域的限制,這些都為民生新聞朝著更多元的方向發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
傳統民生新聞報道主要通過電視播放,觀眾們必須配合電視播出的時間。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觀眾們不僅可以通過電視來觀看民生新聞報道,還可以借助多種方式來獲得信息。同時,觀眾們可以接受的信息數量也變得越來越多,其話語權和選擇權也更多,觀眾們在選擇報道的過程中,會更傾向于選擇自己喜歡的節目,隨意性更強,這一特點就給當前民生新聞報道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如果民生新聞不能夠準確把握觀眾們的興趣點,就很難吸引到更多的觀眾[6]。
新媒體給民生新聞報道帶來傳播方式上的改變,也使得民生新聞報道的受眾出現明顯的分流現象[7]。傳統電視民生新聞報道競爭對象增加,觀眾們也沒有了非選擇電視民生新聞報道的原因,更多的觀眾傾向于去選擇更加便捷的新媒體。同時,相較于新媒體所強調的個性化服務,傳統民生新聞報道更強調對于不同受眾的包容性,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民生新聞報道可以不斷向新媒體方向轉變,同時還可以豐富自身的傳播形式,逐漸由以往的傳統大屏幕報道向小屏幕吸引點擊量的方向轉變。
當越來越多的群眾選擇以新媒體的方式去獲得信息時,那么新媒體中受眾的力量就會變得越來越強,新媒體民生新聞的創作者和傳播者在進行創作和傳播的過程中,就不得不考慮到受眾輿論所帶來的影響。而網絡輿論則可以分為集中和分散兩類,集中的網絡輿論則是由網紅大V等意見領袖引領的,參考度高且較為合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分散型輿論則是由普通群眾發起的,其真實性有待確定,且較為瑣碎。評論的發出使得受眾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也為民生新聞報道的發展指明了方向[8]。
廣告費作為民生新聞的主要收入方式,對于民生新聞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更多的受眾拋棄了民生新聞的傳統播放方式,所以就直接導致民生新聞通過電視播放所獲的收入減少,即使是民生新聞想要實現不斷的優化和完善,也會受到資金和技術的限制。廣告分流的現象是時代發展的必然,會對傳統民生新聞的發展造成巨大的影響。所以未來民生新聞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做出內容、形式上的調整,對于收入的增加也需要重視起來。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不少從業者并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導致整個民生新聞行業都處于迷茫的狀態。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新聞行業的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需要工作者們掌握以往報道過程中所需要的專業能力,還需要掌握不同新媒體的使用方式以及新媒體應用的開發。除此之外,從業者們還需要正確認識新媒體,并通過不斷的學習及實踐來提高自己的綜合實力和專業能力。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民生新聞報道只有不斷實現與新媒體的融合,才能夠推動自身的進步。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受眾獲取信息的方式大幅度增加,已經不可能通過渠道壟斷的方式來提升民生新聞的收視率。新媒體環境下要實現民生新聞的發展,就必須接軌新媒體渠道,將電視民生新聞報道在各種媒體渠道中進行傳播。“融媒體中心”無疑是近年來傳媒行業的最熱詞。2018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更是親自為融媒體中心發聲,要求“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同年,北京媒體界又迎來了一個值得慶祝的事件——北京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正式宣布成立。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是黨中央根據當前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所發生的深刻變化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傳統主流媒體謀求自身長遠發展、提升新時代輿論引導力的必經之路。在實現民生新聞和新媒體融合的過程中,北京廣播電視臺貫徹落實跨媒體兼容、多平臺聚合及全平臺發布三條原則,堅決做到以新技術為引領,以中央廚房為核心,打通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北京電視臺、新媒體集團技術平臺的聯通鏈接,充分發揮“兩臺一網”的資源優勢,利用云計算、大數據技術構建了一體化運作的融媒體新聞中心。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需要民生新聞的創作部門更加重視受眾的需求和反饋,只有更加符合受眾的需求,才能夠切實激發他們的熱情。同時,還可以通過多種渠道來實現與受眾的互動,讓受眾也參與到新聞的報道之中。除此之外,在進行民生新聞創作的過程中,還可以以受眾視角進行創作,與受眾形成更加深層次的互動,這樣可以調動受眾的觀看和參與的積極性[9]。2020年上半年,因受疫情影響,為避免人群聚集,廣西廣播電視臺《在線大搜索》欄目暫停線下進社區與觀眾面對面互動,重新啟用欄目微信公眾號,利用新媒體的優勢,與欄目觀眾繼續開展“云互動”,通過提前策劃,創新大小屏互動形式,就一系列觀眾喜愛和關注的話題進行互動。5月的母親節,欄目策劃推出特別互動節目《感恩母親 讓愛發聲》。觀眾通過廣西新聞頻道微信公眾號,發來與媽媽的幸福合影,對母親表達祝福之情。通過此次活動,欄目微信公眾號關注的粉絲增長4 500多名,收視率也實現階段性拉升,由此前的平均0.8,增長到1.4。《在線大搜索》創作團隊準確把握當下民生新聞的發展方向,結合防控要求將線下互動改為線上互動,這樣新奇的互動方式吸引了更多的受眾參與到活動中,打破了傳統的民生新聞互動方式,貫徹落實創新的新聞理念,為同期的其他節目做出了表率。新媒體時代下,民生新聞與互聯網絡的結合,不僅僅是適應了時代的發展,還能夠建立起受眾與新聞之間的聯系。
民生新聞品牌的打造能夠切實提高節目的影響力和競爭力,而要想打造民生新聞報道品牌,首先要做的應該是不斷提高節目的品質。在篩選新聞內容時,應該注意其真實性、合理性以及獨特性。選擇受眾更加感興趣的內容,并對內容進行更加深層次的報道,應用新媒體的技術手段來報道新聞,從而實現播出方式的創新,進一步提高欄目的收視率。除此之外,要求欄目的工作人員也能夠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來增強自己的綜合能力,拉近群眾和欄目之間的距離,從而實現節目好評率的增加[10]。在電視節目收視率整體下滑的大背景下,2020年上半年,廣西廣播電視臺《在線大搜索》欄目收視排名保持穩定,該欄目在新冠疫情防控關鍵期,配合有關防控部門推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版塊,報道國內、國際以及區內的冠病毒疫情防控的最新動態,解讀有關政策,傳播防疫知識,關注疫情中的感人事件、網絡熱點、好人好事,弘揚正能量,正確引導輿論,打造良好的民生新聞節目品牌,以民生新聞的形式向群眾科普更多防疫知識,并指導群眾正確開展防疫,鼓勵群眾積極參與到防疫工作中,高效發揮了民生新聞指導民生的作用。
新聞記者在工作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增強自己的職業責任感,認真對待每一條報道,保證新聞內容的真實、客觀,讓觀眾更愿意收看自己的欄目。同時,在完成報道的過程中,記者還應該時刻堅守新聞的真實性原則,不報道虛假信息來引導社會輿論。最后,記者在完成民生新聞報道的過程中,應該時刻謹記民生新聞是為群眾服務的,自己在工作的過程中應該將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
要推動民生新聞在新媒體時代下的進步,不僅需要記者增強創新意識,還需要注重提高記者的素質,打造民生新聞的節目品牌,積極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創新互動、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