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彤英
(珠海傳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廣東 珠海 519000)
得益于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多種媒介實現了融合,不僅改變了信息傳播方式,而且也對新聞欄目的制作提出了新要求。2020年9月,國家頒布《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指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要在體制機制、政策措施、人才、技術、管理等各方面進行融合,建立全媒體傳播體系。2020年11月,廣電總局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廣播電視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提出力爭用2—3年時間,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創新上取得實質性突破。本文結合具體實踐,探討媒介融合下電視新聞欄目的未來發展道路。
新媒體對電視媒體的沖擊效應明顯,媒介融合導致電視新聞欄目的社會服務功能減弱、受眾人數明顯減少、內容制作面臨困境,這是欄目創新的背景。
在過去,電視新聞兼具聲音與畫面,不僅高度還原新聞現場,而且傳播速度快,因此具有明顯優勢,能滿足受眾的信息需求。尤其在突發事件中,新聞欄目具有較強的社會服務功能。例如,某地發生地震期間,珠海廣播電視臺派出多名骨干記者直擊現場,利用毗鄰港澳的區域優勢,多個新聞欄目及時報道,讓更多的受眾能及時了解救援進展情況,提供援助的渠道。進入媒介融合時代,信息傳播渠道增多,電視新聞欄目因互動性不強,其社會服務功能減弱。例如,新冠疫情防控期間,盡管電視新聞人全力以赴及時報道,但人們通過在微信、微博等平臺上發布信息,明確捐款捐物需求,方便開展組織管理工作,顯得更為便捷。
在過去,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和時間比較固定,在珠海,每天晚上7點觀看《新聞聯播》,7 : 30觀看珠海一套的《珠海新聞》《新聞視點》成為一種生活習慣,這些欄目在當地擁有一群鐵桿粉絲,尤其是中老年人群。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這個習慣,越來越多的受眾選擇從其他渠道獲得新聞信息,導致電視新聞欄目的受眾人數明顯減少。一方面,中老年人群作為電視新聞欄目的忠實觀眾,由于主觀原因不能準時觀看新聞欄目,可通過報紙、廣播、網絡等途徑彌補;另一方面,年輕人群伴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并沒有定時定點觀看電視新聞欄目的習慣,多是根據實際需求從新媒體上獲取新聞資訊[1]。
從新聞欄目本身來看,廣播電視和網絡媒體由不同部門管理,前者是黨和政府的宣傳渠道,在傳播新聞信息的同時,也在引導社會輿論方向,傳遞黨與政府的方針政策。因此,新聞欄目制作時,電視媒體受到的約束大于網絡媒體。相比之下,電視新聞欄目更加嚴肅化、官方化,而網絡新聞欄目更加生活化、娛樂化。為此,不少電視媒體創新運營方式,建立官方網站、開通公眾號,然而受到諸多限制,新聞內容制作面臨困境,市場競爭力較弱。電視新聞欄目與新媒體合作的方式,雖然擴大了新聞的傳播范圍,但也分流了目標受眾,優質的新聞資源容易流失,給電視新聞欄目的長遠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綜合來看,當前電視新聞欄目存在的問題,集中體現在新聞質量降低、節目內容同質、創新能力不足、缺乏電視行業專才四個方面。
新聞欄目的吸引力之一,就在于它的時效性[2]。欄目組獲取新聞資訊后,為了能夠在第一時間播出,可能忽視了新聞信息的真偽,沒有核實信息來源和內容,直接影響新聞欄目的真實性,甚至錯誤引導了輿論方向。站在新聞采編人員的角度,單純保證新聞的時效性,在新聞質量上花費的時間、精力不足,甚至為了創新而創新。例如,在新聞稿件中加入不合適的網絡流行語,使原本嚴肅的新聞變得娛樂化,降低新聞欄目的可信度。
新聞欄目以社會新聞材料為基本素材,基于同一個新聞材料,經過包裝制作出的新聞也會有很大的差別。這種差異化的思想、差異化的內容,是新聞欄目吸引觀眾的一個要素。然而,目前電視新聞節目的同質化嚴重。一是欄目創新直接借鑒同行的成功經驗,并沒有結合自身特點,你有我也有,造成新聞欄目的新意不足,導致觀眾產生重復的感受。二是不少新聞內容直接從網絡平臺上獲取,其實用性、真實性無法保證,影響新聞欄目的質量。
電視新聞欄目的創新,主要體現在新聞內容、欄目形式兩個方面。我國電視新聞欄目的核心,是將新聞時事加工處理后傳遞給觀眾,幫助觀眾正確、及時地了解新聞事件。基于這一特性,新聞欄目內容創新有限制、難度大。相比之下,新聞欄目形式的創新限制少,實施起來更容易。但在實際工作中,部分欄目組本末倒置,一味追求內容創新,忽視了形式創新,結果導致新聞欄目的內容和形式不相符,受眾一時間無法適應這種轉變,造成欄目收視率下降,在整個行業中的競爭力不斷降低。
《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大力培養全媒體人才,優化人才隊伍結構,增強主流媒體對人才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媒介融合背景下,對電視新聞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不斷提升個人綜合素質,才能積極適應新媒體、融媒體的需求,制作出精良的新聞欄目[3]。調查發現,部分從業者雖然擁有較高的學歷,但不是電視的專業人才,這也是影響電視新聞欄目健康發展的一個因素。分析原因主要在于:部分電視新聞從業者雖擁有碩士以上學歷,但是沒有電視專業思維,濫用新媒體資源,不恰當使用網絡語言,傳播方式不嚴謹;而部分電視新聞從業者是在傳統媒體背景下培養起來的,對新媒體的認識不深刻、不全面,制作新聞欄目時依然堅持傳統思想理念,沒有緊跟時代發展潮流,降低了新聞欄目的質量和吸引力。甚至個別從業者為了吸引觀眾的眼球,使用虛假新聞、煽情文章、低俗化內容,不僅影響了新聞欄目的創新轉型,還會對整個欄目帶來損失。
結合當前電視新聞欄目存在的問題,以及媒介融合的發展現狀,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創新發展途徑,以期助力電視新聞欄目可持續發展。
第一,突出新聞欄目的獨特性。獨特的新聞才能吸引觀眾,讓觀眾眼前一亮,并且提高忠誠度。首先,對新聞資訊進行深入解讀,即使是相同題材,也能做到同題不同質。新聞從業者要在海量新聞資訊中找到有價值的內容,從獨特視角出發進行加工處理。其次,要大膽追問、敢于追問,面對一個新聞事件,問出異質化問題,問出別人不敢問的問題,挖掘新聞事件的潛在價值。再次,要提高新聞編輯整合能力,創新編輯工作方法,將網絡信息、采訪信息等整合起來,加工成具有特色的新聞產品。最后,在策劃環節發力,將分散信息集中起來,把隱性信息開發成顯性信息,為新聞欄目的后續制作奠定基礎。
第二,打造品牌化新聞欄目。打造新聞欄目品牌,是擴大社會影響力的有效手段。具體到一個新聞欄目上,品牌打造包含記者、編輯、主持人、欄目標識等多個元素。首先,應提高觀眾對新聞欄目的認可度,播出時間、板塊內容、欄目標識等均是固定的,不能隨意更改[4]。其次,要合理選擇主持人,主持人代表了欄目形象,獨特鮮明的主持風格,能讓觀眾對整個欄目產生新鮮感。最后,要對新聞欄目形式進行創新,分析觀眾的需求和關注點,新聞內容要貼近人們的實際生活,讓觀眾看新聞事件時感同身受。
第一,堅持“內容為王”。內容為王是制作新聞的基本理念,內容質量高低決定了新聞欄目的影響力。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受眾需要在海量信息中找到有價值的信息,做出正確的判斷。電視新聞欄目制作時,要一手抓時政硬新聞,一手抓娛樂軟新聞,從業者應樹立“內容為王”的理念,才能提高新聞欄目的價值。
第二,把好娛樂尺度。娛樂是新聞欄目的一個佐料,是轉型創新不可或缺的元素,如何把好娛樂尺度,是從業者必須要關注的問題。一方面,電視新聞娛樂要在電視公信力的承受范圍內。新聞欄目的制作和播出,要保證新聞的功能,突出新聞的價值,娛樂只是一種輔助手段;另一方面,電視新聞娛樂要在社會道德限度以內。在新聞欄目制作過程中,要樹立人文關懷理念,傳播社會正能量,關注弱勢群體,主動承擔起法律道德宣傳責任。為了提高收視率,不能采取嘩眾取寵的手段,確保娛樂元素在社會道德限度以內。
第一,利用移動通信技術。5G通信技術的發展、智能手機的普及,為信息交流創造了有利條件,人們日常生活中拍攝的照片和視頻,有可能成為新聞素材。電視新聞欄目的創新,可以設置一個新版塊,收集民眾拍攝的照片和視頻,選定合適主題的展示出來,例如,園林綠化、軌道交通、社區發展等。如此獲取新聞素材,不僅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而且具有生動樸實的特點,能獲得受眾的青睞。
第二,利用社交媒體平臺。以QQ、微信、知乎、微博為代表的社交媒體,改變了傳統的社交方式,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增強了雙向互動的靈活性[5]。利用社交媒體平臺對電視新聞進行傳播,可以占據新的輿論陣地,創新新聞傳播格局,還能幫助從業者轉變思想,盡快適應媒介融合的發展需求。
第一,提高專業技能。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只有提高從業者的專業技能,才能保證電視新聞欄目質量。基于此,應制定長期培訓方案,從理論知識、技術能力、人際溝通、突發應急處理能力等方面入手,促進從業者專業技能水平不斷提升。在新聞編輯、欄目制作、市場運營等環節,邀請專家學者進行指導講座,加快電視新聞欄目的轉型速度。
第二,提高新聞敏感度。除了專業技能以外,從業者還要提高新聞敏感度,能準確辨別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保持高度的政治鑒別力[6]。不論哪種媒體形態、哪種報道類型,都要堅持正確的立場,樹立正確的態度。此外,還要把握好新聞信息的時效性,主題宣傳也好、突發事件報道也好,均要保證時效性,為觀眾提供新鮮的新聞資訊。
珠海電視臺成立于2005年4月,自辦有兩個電視頻道。其中,第一頻道是新聞綜合頻道,傳遞準確信息,發出權威聲音;第二頻道是生活影視頻道,通過精彩劇場豐富受眾的生活。近年來,珠海電視臺通過創新傳播策略,構建特色品牌,實現了媒介融合,為市民提供了更好、更快的視聽網絡服務。
第一,內容創新。以《珠海新聞》欄目為例,針對常見的會議新聞、硬新聞報道、主題宣傳三個內容,均進行了內容上的創新。一是會議新聞打破常規報道模式,激發新聞活力。在兩會期間,欄目樹立“大民生”理念,不僅增加信息量,還突出互動特色,推出《直通兩會》《兩會觀察》《兩會微聲音》三個板塊,報道規模和信息含量均創下峰值,引導觀眾和網友積極討論。二是硬新聞報道立足于珠海本土,增強競爭力。為了增強新聞報道的趣味性,采編人員在珠海挖掘采訪了一大批有特色、有特點、有新聞價值的人物,通過他們講述不為人知的故事,以人敘事、以事傳情,打動了觀眾群體。三是主題宣傳充滿情感,增強宣傳的故事性。在建黨百年宣傳期間,既有珠海在建重大項目獻禮的熱情,又有網民送祝福互動以及特殊黨日活動的真情,宣傳主題更加突出,傳播效果更加明顯。
第二,模塊創新。以《灣區121》欄目為例,欄目特色是“新聞直播常態化”。該新聞內容立足灣區定位,有本地新聞,有外地新聞,也有網上熱點新聞;既有氣象和財經連線,也有港澳臺新聞等。經過模塊創新,設置“網羅天下”版塊,與早間新聞的“網評天下”版塊相呼應,成為節目的一個特色,也是最吸引觀眾眼球的內容。另外,為了拉近和民眾之間的距離,還設立了“百姓主播”環節,每天有一位市民進入演播室,體驗直播新聞的樂趣。
第一,精準定位目標觀眾。建立新聞品牌,首先要獲得觀眾的認可和持續關注。該欄目報道的內容以本地民生實事為主,觀眾對新聞事件有較強的親切感;同時適當加入娛樂元素,調整新聞敘述風格和播出方式,更符合年輕群體的需求。如此定位,有助于新聞在網絡上二次傳播,不斷擴大受眾群體。
第二,傳播渠道立體多元。該欄目在新聞傳播上,將電視、微博、流媒體網站結合起來,形成了立體多元化的傳播渠道。如此傳播,既保留了傳統媒體的功能作用,又增加了反饋渠道,增強了觀眾的互動性,促使各個渠道的受眾均能與新聞品牌直接接觸。
第三,新聞內容熱度持續。人們常說“互聯網沒有記憶”,指的是一個新的熱點出現,會立即取代舊的熱點,新聞事件缺少記憶點。該欄目為保證新聞內容熱度的持續性,對新聞事件進行延續性跟蹤報道,并且定期產生一個新的社會討論熱點。在反復、延伸和強化的過程中,加深了觀眾對新聞欄目的印象,鞏固了新聞品牌的地位。
綜上所述,媒介融合導致電視新聞欄目的社會服務功能減弱、受眾人數明顯減少、內容制作面臨困境,必須進行創新轉型。針對當前電視新聞欄目存在的問題,本文從打造獨特品牌、提升內容質量、技術轉型升級、提高人員素養四個方面提出應對的措施,以期加快創新發展速度,推動電視新聞欄目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