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白鱀豚、長江江豚等珍稀水生動物及其棲息地。國內5個江豚遷地保護區,這里是唯一保持增長的種群。全國江豚遷地保護種群數量為150余頭,其中101頭生活在這里。這里是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個保護區身兼就地保護、遷地保護、人工繁育三大職能,且全部成功。
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是世界上第一個對鯨類進行遷地保護的保護區。保護區轄長江干流89 km石首江段和天鵝洲20.9 km長江故道水域,前者實施就地保護,后者實施遷地保護,總面積217.77 km2。
白鱀豚已于2007年宣布功能性滅絕,而長江江豚是最瀕危的一個江豚亞種,面臨著白鱀豚所曾面臨的全部威脅。江豚是小型齒鯨,廣泛分布于中國、朝鮮半島、日本、印度、巴基斯坦、爪哇群島、波斯灣沿岸海域。長江中下游、洞庭湖和鄱陽湖,鴨綠江下游,珠江下游均有江豚分布。中國水域的江豚有3個亞種,其中分布于長江水域的為長江亞種,是長江水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天鵝洲故道于1972年長江自然截彎取直而成,水面寬約0.2~1.5 km,平均水深4.5 m。優越的地理位置及獨特的水陸地貌特征,加上一年一度的洪水泛濫,使這里發育成典型的洪泛沖淤濕地。餌料豐富、環境優越、保護嚴格,三者共同成就了江豚遷地保護。
來源:摘自中國綠色時報